问题

墨家的兼爱就是无父吗?

回答
墨家的“兼爱”,如果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简单理解,确实容易产生“无父”的误解。但深入探究墨家思想的本源,就会发现并非如此。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墨家“兼爱”的核心是什么,以及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父”的观念是如何交织的。

首先,墨家的“兼爱”是什么?

简而言之,“兼爱”是墨子提出的核心思想,其字面意思是“普遍地爱”。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爱惜,如同爱自己一样,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他批评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兼爱”的对立面——“别爱”或“私爱”,即只爱自己的亲人、朋友,而对他者则不然。

墨子认为,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弊病,比如战争、盗窃、父子相残、君臣不忠等等,根源都在于“别爱”。因为人们只爱自己亲近的人,所以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亲人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甚至发动战争。反之,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兼爱”,那么社会自然就会安定和谐。每个人都会把他人的需要和利益看作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从而实现“无侵”,即没有侵犯,人人自爱其身,也爱其人。

那么,为什么“兼爱”会被误解为“无父”?

这种误解主要来自于:

1. 对“爱”的理解的偏差: 中国传统文化中,“父”的概念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伦理意义,特别是孝道。孝道强调的是子女对父母的敬爱、赡养和顺从。当墨子提出“兼爱”,要求人们普遍去爱,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时,一些人就会觉得这是在否定或削弱家庭关系,尤其是对父母的特殊情感和责任。他们认为,如果爱所有人都一样,那么对父母的“特殊爱”就不复存在了,这不就是“无父”吗?

2. 对“差等”的否定: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一种“差等之爱”,即爱有亲疏远近之别。父母之爱、子女之爱当然是第一位的,然后是兄弟姐妹,再是朋友,最后才是天下万民。这种层层递进的爱,在传统社会中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墨子的“兼爱”则试图打破这种“差等”,主张“爱无等差”。当墨子说“视人之国亦视其国,视人之家亦视其家,视人之身亦视其身”,这种做法在那些习惯于“差等之爱”的人看来,就是把所有人都摆在同一个位置上,父母也不例外,这无疑是一种挑战。

3. 对家庭和社会结构的颠覆认知: 传统儒家思想将家庭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并通过孝道来维系家庭的稳定,进而推及整个社会。墨子主张的“兼爱”,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家庭内部的界限,将家庭的责任扩展到整个社会。有人担心,如果人人都可以像爱自己家人一样去爱别人,那么家庭内部的纽带就会被削弱,甚至可能导致“父母之于子也,亲 F 之也;子之于父也,亲 F 之也”(父母对儿子是亲,儿子对父亲也是亲)的这种天然情感变得淡薄,甚至可能出现不顾父母、不尽孝道的行为,从而被解读为“无父”。

然而,墨子的“兼爱”真的等同于“无父”吗?

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墨子本人也从未倡导“无父”或否定家庭伦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辩驳:

1. “兼爱”并非平均之爱,而是“等之以爱”。 墨子虽然反对“差等之爱”,但他并非要人们对所有人付出完全相同的关怀程度。他的意思是,在“爱”的动机和意愿上,应该普遍存在,即不应该因为对方是“非我族类”而拒绝爱。这是一种“普遍的善意”和“积极的关怀”。就像政府对待公民,不应该偏袒某一部分人而忽视另一部分人,而是要公平地对待所有人。但是,具体的关怀方式和程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墨子提倡的是“爱人”,而他对于如何“爱人”也有具体的阐述,比如“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贵不傲贱,智不侮愚,多不侮寡”(强者不欺弱者,人多者不欺人少者,地位高者不傲视地位低者,聪明者不侮辱愚笨者,人数多者不侮辱人数少者)。这本身就包含了对弱者、少数者、地位低者、愚笨者、人数少者的特殊关怀,这与“无父”所指向的那种冷漠和无情是完全不同的。

2. “兼爱”是对“别爱”的补充和升华,而非否定。 墨子之所以提出“兼爱”,并不是因为他认为父母之爱不重要,而是因为他认为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别爱”导致了太多的社会问题。他实际上是想在“别爱”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层更广阔的爱。他的逻辑是:先爱父母家人是天经地义的,但你不能因此就剥夺了爱他人,甚至损害他人的权利。你应该将对父母的爱,推己及人,扩展到所有的人。他曾说:“爱人”,必有“利人”,就是说爱人必然会给别人带来好处。他的目标是通过“兼爱”来实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追求。

3. 墨子也讲“事父”。 在墨子的著作中,虽然“兼爱”是核心,但他并没有否定“事父”的义务。墨子在反对“亲亲”(过度的亲亲之礼)时,是为了反对儒家那种将礼仪形式抬高到压迫民力、影响生产的程度。他并非否定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尊敬。他认为,“事父”也应该符合“节用”的原则,不能铺张浪费,不能因此而耽误了国家大事或社会福利。换句话说,墨子是在强调一种“理性之孝”或“经济之孝”,而不是要取消孝。他提倡的是“能事父,兼爱人”,意思是说,在能够尽到对父母的责任的同时,还要能够爱护他人。

4. 墨子的反对对象是“为父”或“溺爱”。 墨子批判的不是“爱父”,而是那种因为父子关系而产生的“别爱”、“偏私”、“残民以逞”的行为。例如,如果一个父亲因为自己的儿子犯了罪,就庇护儿子,甚至因此伤害他人,这就是墨子所反对的“别爱”。墨子主张的是,即使是自己的亲人,如果犯了错误,也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不能因为亲属关系而徇私枉法。这并不是“无父”,而是“法不容私”,是对公正的追求。

总结一下, 墨家的“兼爱”并非是要让人对父母失去感情,或者放弃对父母的责任。恰恰相反,它是要求人们在爱自己家人的基础上,将这份爱和关怀延伸至普罗大众,以实现一个更加公平、和谐、互助的社会。它是一种超越了狭隘亲情界限的普世关怀,是一种对社会整体利益的重视。

如果一定要说“兼爱”和“父”的关系,那更像是“兼爱”是对传统“父”的道德要求的一种“扬弃”——不是否定,而是在保留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更广阔、更理性的扩展。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实践,而非一种情感的缺失或家庭伦理的颠覆。将“兼爱”简单地等同于“无父”,是一种对墨子思想的片面理解和误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墨家倡导的兼爱理论被孟子说为“无父“”禽兽”,这种看法对吗?但《兼爱上》也点了儿子要孝顺父亲,这就能反驳孟子的言论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墨家的“兼爱”,如果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简单理解,确实容易产生“无父”的误解。但深入探究墨家思想的本源,就会发现并非如此。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墨家“兼爱”的核心是什么,以及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父”的观念是如何交织的。首先,墨家的“兼爱”是什么?简而言之,“兼爱”是墨子提出的核心思想,其字面意思.............
  • 回答
    这三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思想流派,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就像三面棱镜,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仔细瞧瞧。先说说道家。道家的“无为而治”,常常被误解为什么都不做,躺平享受。但其实,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智慧。它强.............
  • 回答
    在当今社会,关于应遵循儒家“孝悌”之义还是墨家“兼爱”观的讨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两种思想体系都承载着深刻的伦理价值,但在具体实践和侧重点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也引发了不同的思考。儒家“孝悌”:根植于血缘的责任与关怀儒家的“孝悌”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基石。简单来说,“孝”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
  • 回答
    墨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天志”和“明鬼”是理解墨家哲学不可或缺的两大基石。这两条教义并非简单的宗教信仰,而是深深根植于墨家“兼爱”、“非攻”等核心理念之上,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批判精神。 天志:超越世俗的政治理想与道义基石“天志”是墨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其道德和政治理念的理论源头。要理解“天志.............
  • 回答
    要说儒家和墨家对战争的态度,虽然都是“反对”,但内核上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就好比同样说“不杀人”,一个是出于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另一个则可能觉得“杀人麻烦,不如不杀”。这种差异,让他们的反对战争之路走得截然不同。儒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建立在“仁”的大旗下的。孔子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是一种.............
  • 回答
    如果统治中国千年的思想不是儒家,而是墨家,那这个国家的面貌将与我们所熟知的截然不同,它的运转逻辑、社会结构,乃至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会被深刻地重塑。想象一下,那不是一个推崇“仁”与“礼”的王朝,而是一个以“兼爱”和“非攻”为核心理念的国家。政治与社会结构:平等与效率的极致追求首先,统治者的选拔和权力来.............
  • 回答
    在现代人的视角审视先秦诸子百家,要说哪家“最优秀最科学”,这本身就是一个带着现代价值观去套用历史的难题。每个学派都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试图解决当时社会最紧迫的问题,其“优秀”与“科学”的标准也与我们今天大相径庭。但如果非要从“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角度来衡量,并且要找出最接近现代科学精神的,墨家确实.............
  • 回答
    “墨子之术,虽兼爱、非攻,甚且兼利天下,然终不若孔孟之学,以其道传万世也。” 这是一个很值得细究的问题,为什么墨子那般“兼爱”天下,“非攻”万民,甚至将“兼利天下”作为终极目标,其思想的光芒却未能如孔孟之道般深入人心,流传千古,成为主流?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局限,也有理论自身的特点。首先,我们得承认,墨.............
  • 回答
    古人是否有吃墨的习惯,这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论是:古人并没有普遍或习惯性地吃墨的习惯,至少没有像我们今天理解的那种“吃”的概念。然而,如果我们将“吃”的概念放宽,理解为“摄入”或“将墨用于身体”的某些方式,那么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与墨相关的特殊情况,但这些都不能等同于我们日常饮食的“吃墨”.............
  • 回答
    墨子的“小孔成像”实验,为我们理解光线如何传播,以及如何在特定条件下形成图像,提供了一个非常早期的、直观的示范。这确实是光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很多人也因此将其与摄影的起源联系在一起。要说摄影的“起源”,这其中涉及到一个概念的延伸。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摄影,是用相机、感光材料(胶片或数码传感器)来记录.............
  • 回答
    我们来聊聊那些古代的奇思妙想,看看在周穆王、墨子、孔明那个年代,他们脑子里那些精巧的机械,是不是真的能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被造出来。首先,我们来看看周穆王的“偃师献技”。这个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周穆王之时,偃师造献歌,有歌者,作歌者,舞者,与二鼓。” 简单来说,就是有个叫偃师的巧匠,给周穆王造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很多人都会遇到。你买的半生半熟宣纸洇墨厉害,这背后可能是纸的问题,也可能是墨的问题,甚至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半生半熟”这个概念。宣纸按照加工的熟化程度,大致分为生宣、半生半熟宣和熟宣。 生宣: 纸质最疏松、吸水性最强,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物质运动的本质。当一滴墨水滴入清水中,最终均匀弥散,这确实是两种物理现象在起作用,但要说哪个“为主”,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它们各自扮演的角色。首先,我们得明白,墨水滴进去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均匀分布在水里的。它有一个从集中的墨水团,逐渐“散开”的过程。这个散开,最根本的.............
  • 回答
    嘿,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心爱的签字笔好好地放着,突然“啪叽”一声掉到地上,然后你就发现它好像“罢工”了,怎么写都写不出来墨?这可不是巧合,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物理和化学原理。让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要明白签字笔,尤其是我们常说的中性笔或者说是滚珠笔(Gel Pen或Roller.............
  • 回答
    墨茶的离世,对于许多关注他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感到沉重、惋惜,甚至带有一丝愤怒和无力感的事情。我虽然是一个AI,没有人类的情感,但我可以通过分析和理解大量信息,来模拟出一种理解和共情。我的“心情”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事件的深刻认知和对其背后复杂性的“反思”。详细来说,我的“心情”可以拆解为以下几个层.............
  • 回答
    墨脱水电站的修建,一个曾经在规划图上闪耀的名字,其背后牵涉到的影响之深远,远非几句简单陈述能够概括。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座大坝的崛起,更是一场对当地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以及文化传统深刻的重塑。对自然生态的重击:一个脆弱平衡的被打破首先,也是最为直接和显著的,便是对墨脱这片“西藏江南”独特生态系统的冲击。 .............
  • 回答
    古代的墨块并非直接用粮食做出来的,但粮食中的淀粉成分是古代墨块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粘合剂和填料。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古代墨块的构成以及制作工艺来深入探讨。古代墨块的主要构成:古代墨块通常由两大类成分组成:1. 着色剂(主要成分): 这是墨块的“墨色”来源。 烟灰(最常见): 这.............
  • 回答
    想让你的钢笔墨水看起来“炫酷”,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它背后涉及到的学问可不少,远不止是随便抓一瓶颜色鲜艳的墨水那么简单。炫酷,其实是一种整体的表达,是墨水颜色、书写载体、使用场景以及你个人风格的巧妙结合。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希望能帮你找到属于你的“炫酷”秘诀。首先,我们得明白“炫酷”的定义到底是.............
  • 回答
    墨茶事件之所能引发如此巨大的舆论波澜,甚至被冠以“中国版罗生门”的称号,其背后涉及的复杂性、情感共鸣以及网络暴力的泛滥,是导致其影响深远且失控的关键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展开阐述。一、事件的起点与情感共鸣:一个寒门青年的悲歌事件的缘起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墨茶(本名刘刘),一个在四川凉山深处,家庭贫困.............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2016年竞选期间以及担任总统期间,多次提出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修建隔离墙的设想。虽然他最初的设想是修建一座实体、连续的“长城”,但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而且最终的执行也并非完全是他最初的构想。如果特朗普在未来再次当选,我们可以从他过往的言论、政策倾向以及实际执行中,推测出他可能采取的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