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大点:
一、「良将多」就能统一三国么
二、是不是真的「良将多」
三、顺带提一下地理制约
事实上,历史并不是很多三国游戏那种思路:只要屯一堆高级神将,武力和统帅90+的,再屯一堆高级文官,智力和政治90+的。武将带兵出去砍瓜切菜,文官在家种田发财,一城也可以逆袭搏天下。
三国对峙,一定是整个国力的比拼。
A.)
首先看谭其骧先生权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上面,魏、吴、蜀汉三国的政权地图
绿色的是魏国,蓝灰色的蜀国,土色的吴国。其他土色地方是尚未控制的少数民族地方。
——注意看上面城市名称的密度,那时全国经济重心大部分在北方(衣冠南渡,南方的大规模发展是后来的事情了)。
上面这张图看上去蜀汉的疆界还不小,但可以放大仔细看,蜀汉大部分图上面积其实都是统治松散、交通不便、经济极度落后的南方地区(对就是孟获造反的云南那块)。
实际真正是这样的
(sourc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Sanguo_map.jpg)
这个区域对比是不是更明显了一点。
B.)从州郡的角度看。
三国的州郡划分挺乱,而且有不断变化。摘一段——
以东汉十三州为基础,但是又有少数拆分州郡的情况。194年,东汉将凉州东部与司隶西部合成雍州,213年,凉州被并入雍州,但到220年曹魏又恢复凉州。荆州、扬州长期被曹魏与东吴分占,而且由于其本来面积广大,所以增设了大量郡置。226年,东吴从交州中分出广州,后取消,后又复设,总计三国共有十五州。
source: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三国行政区划
不论天下按十三州还是十五州计算,蜀国只掌握了一个益州(梁州是蜀汉灭亡后,晋在269年左右从益州中分出);
对比吴国掌握3.5个州:荆州南部,扬州绝大部分,交州,加上后来自设的广州。
剩下的凉州、雍州、司隶、荆州北部、豫州、扬州小部分、徐州、青州、兖州、冀州、并州、幽州、加上辽东地区,都是魏国的势力范围。
C.) 再看人口对比
【题外话:按西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和《晋书》的数字,东汉鼎盛时期人口接近5000万左右。
之后东汉末年,饥荒、瘟疫、战乱,人口锐减。
汉恒帝永寿二年(156年)还是5000万左右人口,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2年),五十多年间,人口就只剩1500万左右了,折了三分之二。
真的是千里无鸡鸣,想想都太惨了。】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发展史》的记录三国时代的人口是1600万—2000万之间(这个数据是葛剑雄教授推算的,包含了大量没纳入统计的没纳税没户口的人员)。
按纳税户算的话——
* 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
灭蜀之前,663,423户,4,432,881人。
灭蜀之后,纳税户943,423户,5,372,881人。
(数据来源:《通典·食货》七)
* 蜀汉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220年):
200,000户,900,000人。
(数据来源:《晋书·地理志》)
* 蜀汉后主刘禅炎兴元年(263年):
民户280,000户,940,000人。
此外,带甲将士102,000,吏40,000人,总计1,082,000人。
(数据来源:《通典·食货》七和《三国志·蜀志》卷三附注引王隐《蜀记》中的数据,关于263年的蜀国人口,两者数据相同)
* 吴大帝孙权赤乌五年(242年):
523,000户,2,400,000人。
(数据来源:《晋书·地理志》)
* 吴后主孙皓天纪四年(280年):
民户523,000户,2,300,000人。
此外,带甲将士230,000,吏32,000人,总计2,567,000人。
(数据来源:《三国志·吴志》卷三附注引《晋阳秋》中的数据)
粗略对比一下,魏国是450万人口上下,蜀国90万人,吴国240万人上下(都按税户计算,此外还有大量未载册的流民)。
(附注:三国的具体人口是一笔糊涂账,史料前后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只能估个大概。比如 @游逆客 在评论里提到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220年)是200,000户,900,000人;到蜀汉后主刘禅炎兴元年(263年),民户增加了80,000户,人口只增加40,000人。
查了《晋书.地理志上》的原文,确实是这样写,「刘备章武元年,亦以郡国封建诸王,或遥采嘉名,不由检土地所出。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又去多查了一下,有一位上海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和他的教授在他们《三国人口辨析 -- 孙祥伟 朱子彦》的论文里(发表在2010年《社会科学辑刊》)也提出了同样的质疑(全文地址:三国人口辨析 _ 中国经济史论坛),并给了详细的分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
总之,政权面积、控制区域的人口,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基础,都直接决定了国力强弱,决定了兵员、后勤、人才供给。
这时候再看诸葛亮的《后出师表》(真伪暂且不论):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诸葛亮说,之前刘备从四方带入益州的精锐部属(包括赵云之流),逐渐衰老凋零。这些都不是一个州郡就能养出来的。用一个州的力量去打持久战是行不通的。
面对压倒性的国力差距,不是坐拥良将就能轻松逆转的。
这又是典型的演义思路了。毕竟演义里以蜀汉为正统视角,着重点都在蜀汉,自然显得蜀汉都是良将。
在三国前期,刘备身边还带着一大票「纠合四方之精锐」,有北方集团,有荆州集团,有益州土著集团。中后期这些人逐渐老去,士兵和官员的补充都来自本土——这又直接和人口数量以及人口素质挂钩。
三国里真正人才占统治性优势的必然是魏国。
首先控制区域和人口基数摆在那里。更何况传统的世家大族,大多都在北方。加上曹操一系列唯才是举的政策。
一个直观例子,看看陈寿《三国志》:《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
以及魏志里每一卷的传主密度更高。
虽然卷数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加上蜀汉无史,散失了一部分,不过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
还有其他更多可以谈的,比如地理因素。不详写,简单提一下。
蜀汉要打出去,要么向北,从汉中出秦岭,就是诸葛亮北伐的路线;
要么从东边,不过关羽失掉荆州之后,这一路已经很难了。
而北伐过秦岭,都是山区。千里运粮,后勤极为不便(故有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一说)。
作为成都人,之前我曾经前后三次,总计好几周时间,专程开车慢慢重走了诸葛亮/姜维北伐的几条路线——
关陇大道:广元(昭化/剑阁)-- 勉县诸葛亮行署/定军山 --略阳--康县--西和--祁山--天水;
陈仓故道:五丈原--宝鸡(陈仓)--大散关--凤县--留坝--汉中
泛傥骆道:G108老国道,汉中--西安(蜀汉出兵倒是没走过这条)
陇南--文县的阴平道,再到江油(邓艾伐蜀时候走的)
当然还有成都--广汉/雒城--德阳--绵阳--剑阁出川的传统金牛道。
亲身体会了蜀道之难,秦川之险。
截几张当时自己无人机拍的视频截图
这张大散关在宝鸡/陈仓的南边不远,就是后来陆游诗里面「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地方。算是从北向南,刚进入秦岭的区域。
注意看地势,群山中间夹了很窄的一条道。这还是现代科技修出来的路。
而进入秦岭更深之后,地势会更险峻。
这张大散关的图只是做一个示例。由此想一想,如果是三国时期进攻方,蜀汉要出兵行军,穿越秦岭,后勤会有多么艰难。
星落秋风的五丈原——
而对比一下,
魏国关中地带的潼关和渭水。一旦出秦岭之后,到了魏国的关中地带。地势虽然不算非常平坦,但比起秦岭要好太多。
而且有河道可以迅速运送粮草、军器、兵员。
同样,再远一点神雕侠侣里的风陵渡口(和三国倒是关系不大了,只是顺便发出来,展示一下黄河河道)。魏国借黄河之力,也可以在控制区域内部,高效周转军队和物资。
而想想蜀汉,从成都到汉中,再从汉中出秦岭出祁山......
蜀道难,守是好守,但要攻出去,也何尝不难。
反观魏国,如果只是想做好防守的话,完全是以逸待劳。
这样下去,魏国只要守好关中。蜀汉打不出去,国力又远远不如对方,拼不起消耗——拖得越久,差距越大。
一个题外小彩蛋,当时去礼县祁山堡的时候,没带零钱,就给卖门票小哥的个人微信转账。然后发现小哥的微信ID是,白马义从> <!
那可是河北公孙瓒的精兵啊怎么到祁山来了哈哈哈哈哈一下子就穿越了。
Anyway, 综上,三国时期,刘备/刘禅的蜀汉无论整体国力,还是人才基数,都远远不如其余两国,更遑论地理限制等等因素。
首先良将不算多,其次即使有很多良将,依然很难。
光从纸面上看,统一的难度是极大的。
当然这也更显出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易。走过那几条诸葛亮北伐路线之后,真的是感慨万千,敬佩万千。不过这又是另话了。
End.
浊世滔滔,垃圾流量铺天盖地。太过爱惜羽毛的沉默、或者一骑独逸,把公共话语空间拱手让给傻逼,也都是被动意义上的不作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并算不上”virtuous”(真正的德行)。
高中跑到山上,出世隐居;后来又去到村里,入世扶贫。还是爬上来挂了牌,和光同尘,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哪怕多传给一个人也都是好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新开了公众号:uuulysses,尽量每周末写一篇。多指教。
因为知乎有西蜀崇拜症。你看到的都是选择性史料,哦不,材料。不管是正史、野史,还是演义、小说,只要有利于盆地伪汉,以及不利于其它两家的,都作大肆渲染。刘备家,文官神级算,武将万人敌,所有败仗都不能怪他们的能力,都是运气不好。
因为早期刘备还想着礼义廉耻不够黑。而乱世之中好人不可能成大势。
刘备的地盘从哪来的?荆州,以刘琦名义夺取(蓝后刘琦很合适的死了)
益州,学吕布背刺刘璋得到。
但等刘备黑化之后已经晚了。曹贼太过强大。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把三国比作NBA,就比较好理解了。
蜀汉队第一个赛季只有关羽、张飞两个新秀+孙乾糜竺一群底薪,总工资不到1万兵,赛季过半战绩联盟倒数,除了打打黄巾队这种鱼腩基本上屡战屡败,和袁术队打的有来有回,在官渡全明星赛上只有关羽1人入选。当时的强队董卓队、袁绍队、曹魏队这些根本没把蜀汉队放在眼里。
第二个赛季开局,蜀汉队继续连败,随着赛季中期诸葛亮加入,马上就是一波连胜,靠着2万总工资的阵容,在赤壁全明星赛后的荆州四连客场取得全胜,成功打入季后赛,把刘璋队揍的人仰马翻,但是主力小前锋庞统因伤退役。本赛季,虽然东吴队周瑜拿下了赛季MVP,但是媒体和专家开始普遍看好蜀汉队的前景。
第三个赛季,蜀汉队总工资达到了6万兵,但仍然只有曹魏队的1/5,凭借诸葛亮的MVP级表现,一路高歌猛进,常规赛两连杀曹魏队,夏侯渊被黄忠大帽后做出不理智行为,吃到技术犯规被终身禁赛。赛季中期西凉队巨星马超宣布以自由球员身份加盟蜀汉队,使得蜀汉队的实力达到了顶峰。
但是此时蜀汉队也存在着重大隐患,在经过连续作战后球队伤病严重,板凳球员不足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同时,问题球员马超由于性格原因,场上表现平平很快被边缘化,成为了天才陨落的反面教材。
西部决赛诸葛亮、张飞等主力都因伤缺阵,关羽单核带队,率领周仓、廖化、糜芳这样一批底薪球员,面对曹仁、徐晃、于禁、庞德、满宠先发五虎组成的宇宙队阵容大杀四方,关羽砍下场均大三双数据,打成3:3进入抢七。
关键的第七场比赛中,关羽开场就猛攻内线,打得于禁、庞德六犯下场,但没想到东吴队超级巨星吕蒙忽然宣布将天赋带到许昌,加入了曹魏队,再加上蜀汉队控卫糜芳卧底,不但不给关羽传球还被接连抢断,第三节结束时蜀汉队已经落后20分,关羽也受伤下场。第四节老板刘备亲自披挂上阵,试图劝阻的赵云被按在板凳席上,但全队急于求成反而频频打铁,蜀汉队遭遇惨败。
这个赛季结束之后,刘备将产业交给了儿子刘禅,蜀汉队阵容老化严重,马超、赵云等老将先后退役,进入诸葛亮单核带队时代,全队总工资5万,只有曹魏队的1/6左右。虽然诸葛亮打出了联盟史上最强数据,但是双方实力差距过大,最后诸葛亮强行带伤上阵,在一波六连客场作战后终于支持不住倒在了球场,球队二号得分手魏延和助教杨仪大打出手被驱逐出球场,从此宣告了蜀汉队彻底退出了争冠行列。
更多回答:
(以上同时发布于个人公众号“直说”,欢迎关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