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反对动物表演,却不反对人类表演?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道德和情感的边界,也反映了我们对“表演”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为什么我们对动物表演喊打喊杀,对人类表演却习以为常,甚至推崇备至呢?这其中大有文章,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

首先,最核心的区别在于自主性和意愿。

人类表演,本质上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和表达。无论是唱歌、跳舞、演戏、讲笑话,甚至在街头卖艺,大多数时候,表演者是在通过自己的天赋、技能、努力和创意,去与观众沟通,去传递情感,去娱乐大众,甚至去引发思考。他们有自己的目标,可能是为了名利,也可能是为了艺术的追求,更可能是出于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我想做这件事”。即使是那些在特定环境下(比如童星、继承家业的艺术家)开始表演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也往往有权选择继续还是放弃。

而动物表演,情况就截然不同了。绝大多数动物表演,动物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训练、被强迫去做出一些违背其天性的行为。这种训练往往伴随着惩罚和胁迫,动物为了避免痛苦而不得不服从指令。它们没有真正理解自己“表演”的意义,也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内在的满足感。它们只是执行一套指令,如同一个被编程的机器。从这个角度看,动物表演更接近于一种剥削,是人类利用动物的弱势地位,强行将它们塑造成满足人类需求的“工具”。

其次,我们要看对个体的影响。

人类表演者,虽然也可能承受压力、长时间训练和公众的审视,但他们拥有相对的自由和权利。他们可以为自己的表演设定界限,可以休息,可以与经纪人、团队协商合同,甚至可以在必要时选择退出。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通过表演获得尊严和成就感。当一位演员凭借精湛演技赢得观众的掌声和赞誉时,这是一种对他个人努力和才华的肯定,这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交流。

反观动物,它们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没有签署合同的权利,更没有选择“不做”的自由。动物表演的背后,往往是生存的威胁和不人道的对待。为了让老虎跳火圈,训练师可能会用鞭子抽打;为了让大象戴帽子站立,可能会用钩子刺戳。这些行为不仅让动物承受肉体上的痛苦,更剥夺了它们的自然生活方式,例如迁徙、社交、捕食等。许多动物在表演过程中,甚至会因长期被关押、训练不当而出现精神上的“刻板行为”,比如不停地摇头晃脑,这是动物在巨大心理压力下表现出来的异常。

再者,是目的和意义的差异。

人类表演,其目的和意义是多元而丰富的。它可以是艺术的升华,可以是文化的传承,可以是情感的共鸣,可以是思想的启迪,也可以是纯粹的娱乐放松。观众观看人类表演,常常是为了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情感的连接。我们欣赏人类的创造力、勇气和情感表达,这些往往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

而动物表演,其目的通常是单纯的猎奇和娱乐,而且是建立在“看动物做人做的事”的扭曲认知上。我们惊叹于动物“学会”了人类的行为,但这背后隐藏的是它们被压抑的本能。这种娱乐是以牺牲动物的福祉为代价的,它传递给观众的,与其说是对动物的欣赏,不如说是对人类“驯服”能力的炫耀,以及一种对自然界的不敬。

最后,还有伦理和法律的层面。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动物福利和动物权益。我们已经认识到,动物并非没有感情、没有感知能力的物件,它们是具有情感和感受的生命。虐待动物是违法的,而强迫动物进行不符合其天性的表演,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被视为一种虐待行为,并受到法律的禁止或严格限制。

而人类表演,是在法律框架和道德规范下进行的。虽然也存在一些边缘或不正当的表演形式,但主流的人类表演,例如戏剧、音乐会、电影,都是在尊重个体的前提下进行的。更重要的是,人类社会有一套自我规制和纠错的机制,表演者本身也受制于社会舆论、行业规范和法律制裁。

总结一下,反对动物表演,不是因为我们不喜欢“表演”这种形式,而是因为我们看到在动物表演中,动物的自主性被剥夺,它们的身心被摧残,它们的价值被扭曲。我们选择反对,是因为我们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公平、不人道,以及对生命的不尊重。而人类表演,在更普遍的情况下,是建立在个体意愿、技能展现、情感交流以及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它承载着更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这是一个关于尊重、关于权利、关于生命理解的根本性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原答案:

大部分动物表演的对应物,如果套用到人类的话,并不是“请一个演员来表演”,应该是:

“相声艺术家于得缸先生在街上表演得好好的,突然被一群松鼠用麻醉枪打中,绳捆索绑,送到大兴安岭一个密林里。与家人、朋友统统隔绝,每天在电棒鞭子的威慑下学习爬树、埋坚果、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摔得鼻青脸肿新伤叠旧伤,还要在一圈一圈的野猪、狼、华北豹、东北虎、熊大、熊二围观中间强忍恐惧献艺。那些动物根本不知道他的工作能力如何,他应该有的社会关系,甚至于对人类这种动物的基本性质都一无所知,介绍牌上写的是‘人类,这种动物的性格按照出生时的星座分成十二种,会造一种叫飞机的东西,然后用叫做发改委的武器把它们打下来,主要食物是泡面,吃太多泡面胃里会长出蜡死掉’。有时候为了省地方,于得缸和不能瞅的金链大哥关在一个笼子里,被骑在脖子上揍,有时候为了强行繁殖,跟不认识的女人关在一个笼子里,虽然没碰过她,但因为人工授精女人还是让他当爹了,小孩从小被松鼠培养,过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成为生活根本不能自理的哑巴。终于有一天于得缸的san值降到了零点,把担任驯人员的两个松鼠一手一个掐死了,松鼠人医准备了一支空气针。”


——————分割线——————



很多人说反对这种人与动物的直接类比。我也不认为动物具有类似人的生存权,我这段东西是一时兴起当段子写的,我并不支持“像人一样对待动物”。

如果我们纯粹把动物看作“物”,类比应该是这样的。

顾里去上大号,没纸了,她手头有一份张爱玲唯一存世的手稿,她不知道张爱玲是谁,写过什么东西,即使看了这些东西也对其价值一无所知,只是模糊地觉得这个女人好像挺有钱,然后她拿这份手稿擦了大便。

动物表演和驯养野生动物做“异宠”的行为,比如霓虹的猫头鹰咖啡厅,大多数(不能说“全部”)是跟顾里一样的。但生物具有特殊性,如果用无生物来比喻生物,这个比喻就不方便摊开来讲了。


我们说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的野生动物,是有价值的,为什么?

根据James A. Bailey的《野生动物管理原理》(Principles of Wildlife Management),野生动物的正面价值主要有以下六项:

商业价值,比如获取动物作为食物,发展观察野生动物的旅游业获取经济利益等。

娱乐价值,捕猎、观鸟等行为产生的乐趣,娱乐价值和商业价值往往是重叠的,对于旅游者来说,获得的是娱乐价值,对于发展野生动物旅游业的居民来说,是商业价值。

生物学价值,指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价值。

科学、哲学、教育价值,这个很好懂。

美学价值,这个也很好懂。

社会价值,野生动物的存在,会对当地的社会环境产生一系列连锁的影响。比如乌干达的大猩猩保护区,有一个旅游项目是“追踪大猩猩”,这样不仅促进了保护,也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业。

(原文还有一条是负面价值,即野生动物产生的危害,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人类不是不能利用野生动物,但是,有些利用动物的办法,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些动物的价值,甚至是在毁灭动物的价值。

大多数动物表演就是这样一种状况。

我前面写的段子里于得缸表演的环境,已经严重偏离了一个人类能够正常生活的环境。因为生活在畸形的环境里,他没法发挥作为一个人的价值。那些看表演的熊大熊二,看到的只是错漏百出的介绍,和于得缸几个笨拙的把戏而已,它们也无法了解人类的价值,挖着鼻孔看完,只记住了人类只是长得奇怪,会做奇怪动作的动物。

野生动物的价值,有很多是在自然环境里,或者至少在一个接近“正常”的生活环境里,才能展现出来的。

自然环境里的动物,对一切其他的生物产生影响,维持生态平衡,也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生物学价值。另外,一些特殊的、醒目的野生动物,虽然它自身在生态环境中的总量有限,但它可以成为这个生态系统的“代言人”,让更多人去了解和关心环境问题。讨论生态保护的时候,我们经常谈到保护老虎,保护大熊猫,老虎和大熊猫就是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代言人”,叫做“旗舰种”。

现在的表演动物,有些是从野外捕捉为主,比如宽吻海豚、逆戟鲸,有些是人工繁殖的,比如狮子、老虎。你要是从野外抓动物来表演,不用说,野外的动物肯定会减少,那么人工繁殖的呢?经过长期演化的物种,有复杂的基因多样性,这是一个储蓄了重要信息的基因库。

举个例子,美洲狮的佛罗里达州亚种(Puma concolor coryi),曾经被猎杀到接近灭绝,现在剩下的少数,只能近亲繁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遗传病,现在有一个保护计划,就是不顾亚种的特殊性,让它们与别的亚种杂交。要不然,这个过度狭窄的基因库,本身就会把它们推向灭绝。

一些展示动物的地方,虽然也繁殖动物,但他们是不管保护基因库的。假如一个马戏团需要老虎,最快的办法,就是让所有能结合的老虎结合,需要的时候上人工授精,不管它们是不是亲戚,是东北虎还是华南虎。结果基因库被破坏了。要么是因为近亲繁殖而过分狭窄,要么是掺杂了外来的基因。


上面说到的,这些野生动物的价值,都是内行看门道的东西,有没有外行能看热闹的呢?也有。在自然环境下,为了生存和繁殖,动物要和众多生物非生物互动,做出各式各样复杂的行为,这是非常深邃有趣、引人入胜的,具有很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

动物表演把动物抽离出来,饲养在一个光秃秃的铁笼或者水池里,让它钻圈、顶球,这时动物只像一堆肉,它的价值被严重地降低了。

而且野生动物野性难驯,表演环境又吵闹、不安,它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表演用动物杀死人的案例并不少见。

好的动物展示场所,应该负起科普的责任,利用动物的科学和美学价值,传递保护生态,正确利用野生动物的理念,这个过程是辛苦、复杂的,但是做到了,会有长久的利益。一味追求“猎奇”、“萌”,以圈钱为唯一目的,这种动物展示,短时间会得到很多钱,但长远看来是有损于社会,有损于人类利益的行为。

这就像一部好电影,它要有走心的剧本,有好的演技,有各式各样的创意和技巧,如果只靠小鲜肉,招引无脑粉丝吸金,虽然短时间内会得到不错的票房,但它还是一部烂片。


关于动物展示场所应该是什么样子,请参看:guokr.com/post/789349/

关于动物表演如何影响到动物的生活,从而毁损动物的价值,请参看:guokr.com/article/43791


孙犁《黄鹂》 黄鹂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我站住了,我望着黄鹂,忽然觉得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 “你要吗?多好玩儿!”老头儿望望我问了。 “我不要。”我转身走开了。 我想,这种鸟儿是不能饲养的,它不久会被折磨得死去。 这种鸟儿,即使在动物园里,也不能从容地生活下去吧,它需要的天地太宽阔了。 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想起黄鹂。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文章的好处。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另外,关于放生的两篇文章:

过年放生真的是积德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有时候,放生等于放死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user avatar

反对所有换位思考的答案。

显然人类与其他动物是不平等的。我们吃肉,吃水果蔬菜,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做实验;同时我们也会被寄生虫、细菌、病毒寄生。


作为一名人类,先要站在人类的立场上思考。如果动物福利有利于人类,那我们就要搞动物福利;如果没有好处,对不起,谁也不欠谁的。

所以动物福利有没有好处呢?肯定是有的。最主要的好处就是,有一部分人类出于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接受不了与动物受到虐待。所以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我们应该照顾这一部分人类的感情,进行适当的动物福利规定。

但是动物福利是有成本的。极少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过差,一些人类生活必要的伤害动物的生产活动,他们也接受不了。那没有办法了,屠宰场尽量规范化,但是肉还是要吃。

马戏团这个也是一样的。表演有人爱看,创造经济效益;有人接受不了残酷的训练,那么就多花点钱改善动物的训练条件,相当于给了部分人精神损失费了。但是如果您的精神损失没有严重到整个马戏行业赔光了钱都补偿不了的程度,就不要要求禁止动物演出。

至于为什么人类会对其他物种产生同情心,希望专业人士补充。

user avatar

借题发挥一下,我觉得某些人类表演,在某种程度上,也应该禁止或者有所限制 .
例如京剧,某些民间极限艺术,体操,甚至某些乐器等,哪个不是在孩子不懂事的时候父母或者教练殴打,或者是言语的压迫教出来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尤其是没有天赋的哪一部分,处于父母或教练的执念,不仅过了一个凄惨的童年,成年后也失去了未来,我觉得和那些马戏团的动物没有本质区别 .

评论区有人提及商业化竞技体育,和正常的读书学习 . 我决定这个的区别就在于,首先他们是能对社会创造价值的,每年卖的那么多门票和广告收入证明了需求的强烈 . 另外一点就是风险和意愿 . 这些行业的从业人数和某些项目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 此外,大多数情况也是出于孩子自己的意愿做的,某些运动可能只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所谓的出路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道德和情感的边界,也反映了我们对“表演”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为什么我们对动物表演喊打喊杀,对人类表演却习以为常,甚至推崇备至呢?这其中大有文章,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首先,最核心的区别在于自主性和意愿。人类表演,本质上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和表达。无论是唱歌、跳舞、演戏、讲.............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行为中一个相当普遍且耐人寻味的反差:一方面,我们对动物的痛苦常常抱有同情心,反对虐待和不必要的杀戮;另一方面,我们又在餐桌上享用着动物的肉食,似乎并不觉得这有何不妥。要深入剖析这种矛盾,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1. 文化与传统的根深蒂固:首先,吃肉在人类文明中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文化、情感、历史、伦理以及对动物的不同认知。虽然我们对所有动物都应该抱有尊重,但人类社会在对待不同动物时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导致了对吃狗肉猫肉和吃猪肉鸡肉的态度截然不同。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1. 与人类的关系的亲密度和情感联结: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解释.............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动物保护领域中一个挺复杂且常常被误解的现象。确实,我们有时会观察到一些人,他们在关注动物权益时,似乎表现出一种“选择性”,只对某些他们“喜欢”的动物表现出强烈的同情和行动意愿,而对其他动物则显得漠不关心,甚至是漠视。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并非简单能够一概而论,也并非所有.............
  • 回答
    有些人会觉得,那些积极倡导《反虐待动物法》的人,似乎只盯着猫和狗这两种宠物,好像对其他动物的疾苦漠不关心。这种看法其实挺普遍的,而且也有它存在的理由,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承认,猫狗确实是咱们身边最常见的伴侣动物。它们的形象深入人心,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得最紧密。你家里可能就养着一只猫或者一只狗,它.............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触及了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关键的议题。中国目前确实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全国性的反虐待动物法,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在动物福利立法方面存在显著差距。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并分析中西方在动物福利立法方面的区别:一、 中国为什么还没有出台反虐待动物法?原因分析在中国,迟迟未出台反虐待.............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议题:为什么反虐待动物法会有如此多的支持者?而且你还提到,现有证据似乎不能直接证明虐待动物的人就一定会伤害人类。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角度。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积极推动反虐待动物法的通过。这背后其实并非仅仅是出于对动物本身的同情(虽然这是重要的一.............
  • 回答
    “反人类”这个词,其实挺有趣的,不是吗?它背后藏着一种很深的情感,是一种被冒犯、被厌恶的感觉。当我们说“蟑螂反人类”时,我们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复杂的心情:它们在我们的空间里活动,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滋生,时不时地又冷不丁地闯入我们的视线,那种突然冒出来的惊吓,那种潜意识里对它们肮脏外形的排斥,以及它们顽.............
  • 回答
    .......
  • 回答
    “反人类”这个词,其实挺有趣的,不是吗?它背后藏着一种很深的情感,是一种被冒犯、被厌恶的感觉。当我们说“蟑螂反人类”时,我们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复杂的心情:它们在我们的空间里活动,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滋生,时不时地又冷不丁地闯入我们的视线,那种突然冒出来的惊吓,那种潜意识里对它们肮脏外形的排斥,以及它们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生物进化、生态学和行为学等多个领域。简单来说,食草动物之所以在体型或力量上可能比食肉动物更强大却不反抗,根源在于它们进化策略的不同,以及对生存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1. 进化的驱动力与策略的差异: 食肉动物:攻击者,以“捕获”为核心策略。.............
  • 回答
    看到动物在危险时刻张牙舞爪,那种凶狠劲儿十足的扑咬,确实会让人好奇,为什么我们人类不像它们那样,遇到危险就张嘴就咬?这背后牵扯到太多东西了,从生理构造到进化历史,再到社会文化,一个都没落下。从根源上说,得从我们的身体说起。首先,咬合力这块,人类确实没啥优势。 你见过老虎一口咬下去,能把猎物的骨头咬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植物进化一个很有趣的方面:毒性与分布之间的复杂关系。你的直觉没错,进化出毒素似乎是提高生存竞争力的绝佳策略,能有效劝退捕食者。但现实世界的分布模式往往比这更复杂,有毒植物分布不密集,甚至在某些区域非常稀少,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分布不密集”的含义。 这并不意味着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现实的考量。确实,一听之下,让动物趟地雷似乎是个“省力”的方法,但实际操作起来,我们得深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行不通,而且工兵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和不容易。首先,我们要明白地雷是什么东西。它们是设计来杀伤或致残人员的爆炸物,对震动、压力、拉力甚至磁场都很敏感。每一颗地雷都像一.............
  • 回答
    青岛近期审结了一起“非法收购、出售濒危野生动物案”,这起案件的判决,无疑再次将公众的目光引向了野生动物保护这个严肃的议题。它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司法事件,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前社会在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法律执行、以及个体行为认知上存在的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这起案件反映出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
  • 回答
    畸变的愤怒:反对极端动保却走向虐杀动物的行为,其背后逻辑的审视在当下社会,动物保护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极端化的声音和行为,也引发了争议。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为了反对“极端动保”,就应该支持甚至实施虐杀动物的行为。这种论调,无论从道德、情感还是理性层面来看,都显得荒谬且危险。要深入理.............
  • 回答
    关于“动保总是第一个把虐杀和宰杀混淆”这个说法,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一下,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以及其中存在的误解。首先,我们得明确“虐杀”和“宰杀”这两个词的含义。 虐杀(Cruelty/Mutilation/Torture):这通常指的是一种非人道、残忍、故意施加痛苦和折磨的行为,目的是.............
  • 回答
    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一个看似静态的“一维有限深势阱”或“势垒”,之所以会引入“入射波”、“反射波”这样动态的概念,这实际上是理解粒子行为的关键,也是它与经典物理最根本的不同之处。首先,我们要明白,量子力学中的粒子,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个有确定轨迹的小球。 在量子层面,粒子本质上是“波粒二象性”的。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确实,现在国产动漫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3D风,好像不搞个3D就不算“先进”一样。但你和我一样,对细腻生动的2D还是情有独钟,觉得它有种3D难以替代的魅力。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会有这种感受,以及2D和3D各自的优劣。首先,咱们得承认,3D技术在中国动.............
  • 回答
    在知乎上,“动物权利”和“动物解放”观念之所以经常遭遇反对,是一个复杂现象,其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根源性的认知差异与价值观冲突: 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深蒂固: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绝大多数人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熏陶都倾向于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