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俄内战时期白卫军的军衔肩章到底怎么回事?

回答
苏俄内战时期,白卫军的军衔体系确实有些复杂,而且在不同军队、不同时期都存在一些变动和演化。要说清这其中的“到底怎么回事”,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

首先,白卫军的军衔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沿袭了部分旧俄陆军的传统,同时又带有各白军组织自身的特点。 简单来说,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在延续沙皇时代军衔制度的骨架,但由于组织分散、缺乏统一指挥,肩章的设计和佩戴上就出现了一些“混搭”和“土法炼钢”的情况。

继承旧俄陆军:

在最初,很多白卫军的成员都是从旧俄陆军中逃出来的军官和士兵。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保留了旧俄的军衔体系。在陆军中,主要的军衔从低到高大致是:

士兵级别: 列兵(Рядовой)、下士(Младший урядник)、上士(Старший урядник)、准尉(Прапорщик)
军官级别:
低级军官(Подпоручик, Поручик, Штабскапитан)
高级军官(Капитан, Подполковник, Полковник)
将官(Генералмайор, Генераллейтенант, Генерал от артиллерии/кавалерии/инфантерии)

这些旧俄军衔在白卫军中依然是核心。当然,具体到肩章的设计,这是个更有意思的点。

肩章上的“故事”:

旧俄陆军的肩章是有明确规定,并且非常细致的。比如,军衔等级通过肩章上的线条(канты)、星徽(звёздочки)以及其他纹饰来区分。

星徽: 旧俄军衔中,星徽的数量和大小是区分军衔等级的重要标志。比如,少校(Подполковник)通常是两颗星,而中校(Полковник)可能是三颗星。将官的星徽更大。
纹饰: 军官肩章上会有特殊的纹饰,比如波浪形的纹饰(шеврон)或者皇冠的符号,以区分军种和职务。
颜色: 肩章的底色和镶边颜色也代表着不同的军种、部队番号或者特殊身份。比如,步兵是红色镶边,骑兵是蓝色,炮兵是黑色等。

白卫军肩章的“变异”和“特色”:

然而,在内战的混乱时期,要让所有白卫军部队都严格按照旧俄的规定来佩戴肩章,这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

1. 沿用旧俄标准,但部队番号和军种可能混乱: 很多白军部队,尤其是早期组建的,仍然严格按照旧俄陆军的肩章样式来制作和佩戴。你可以看到标准的少校肩章、上校肩章等。但是,由于很多旧俄部队番号被打乱,或者部队性质发生变化,肩章上的部队番号、军种颜色等信息可能就不再准确,甚至出现混用。
2. 简化或临时制作: 在前线,条件艰苦,很多士兵和军官可能无法获得标准的肩章。他们会用布料、毛毡等材料,自己缝制肩章,或者直接在衣物上画上代表军衔的符号,比如用线缝出星形或者横杠。这种简易肩章虽然不规范,但在当时也是一种现实的体现。
3. 标志性符号的运用: 除了标准的军衔符号,白卫军的肩章上还常常出现一些能够代表其政治立场和组织归属的特殊符号。
“Z”字样: 这是最著名的标志之一。尤其是在高尔希察克领导的西伯利亚白军中,肩章上常常会带有“Z”字样,代表“Zvezda”(星星)或者“Za Tzarya”(为沙皇)等含义,也象征着他们希望“闪耀”和“解放”。
皇冠、圣乔治十字等: 一些强调效忠沙皇的部队,可能会在肩章上加上皇冠、圣乔治十字等象征性图案。
部队代号或符号: 不同的白军组织,如高尔察克政府的部队、邓尼金的南方俄国军队、尤登尼奇的西北军等等,可能会有自己独特的肩章设计,比如带有特定城市名称的首字母、部队缩写等。
4. 战功和任命的体现: 有些肩章上可能还会额外添加一些小符号,表示获得的战功或者特殊的任命,这在旧俄军队中也有先例。
5. 军种和兵种的区分: 尽管军衔等级有统一性,但不同军种(陆军、海军、空军)和兵种(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医疗兵等)的肩章在颜色、边缘装饰、纹饰等方面依然存在区别。海军的肩章与陆军有很大不同,更注重袖章和船锚等符号。

海军的情况:

白海军的军衔体系与陆军有所不同,更接近于英美海军的体系,但也同样保留了旧俄海军的痕迹。他们的肩章更多地体现在袖子上,通过袖子上的细线、宽线以及袖口上的星徽和皇冠来区分军衔。但如果是在陆地上作战,很多海军陆战队员也会佩戴陆军样式的肩章。

总结一下,白卫军的军衔肩章是怎么回事?

核心是继承旧俄陆军军衔制度, 很多肩章样式与沙皇时代基本一致。
在内战环境下,标准化程度降低, 出现了大量因条件限制而制作的简易肩章。
出现了许多具有白卫军特色的符号, 如“Z”字样、特定部队的代号和标志。
不同白军组织之间可能存在肩章设计的差异。
肩章的颜色、纹饰、星徽等仍然是区分军衔、军种和兵种的重要信息。

所以,当你看到一张内战时期的白卫军照片,仔细观察他们的肩章,你不仅能看到军衔等级,更能从中解读出一些关于部队身份、所属阵营甚至政治倾向的信息。它不仅仅是区分等级的标志,更是那个混乱年代里,一股股军事力量在艰难维系和重塑自我的一种视觉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A1:

总参谋部

上尉A·阿法纳斯耶夫,1917年这是战争末期典型的军官

制服

上衣是著名的“法国式”的;马裤和靴子则是标准版本。注意肩章是非硬板材料制作的,并与上衣的接缝缝在一起以便让肩章不要显得太突出。另外,参谋人员的穗带是白色或土黄色的。军官身上装饰着二级带

剑圣

安妮勋章、二级带剑圣斯坦尼斯拉斯勋章和四级带剑圣

弗拉基米尔

勋章以及右胸前口袋上的Nikolaevski军事学院的徽章;一支“因为勇敢”而被授予的镀金色圣乔治

军刀

也携带在他身上。A图中的所有人物都佩戴细节更为精致的帽徽,中央的拱顶型结构外面的一圈是放射性的线条边际,给人一种锯齿状的视觉效果。

A3:

骑兵 上将

,A·A·波鲁希洛夫,1916年这名大战期间最有作为的俄国将军穿简单的正规军官用常服,

制服

上配参谋人员穗带。他的将官裤子的裤线边条则为特许使用的色彩。在将军身上展示着三级和四级

圣乔治勋章

以及、帕泽军团(Corps of Pages)的徽章,并携带一把奖励他勇敢表现的镀金圣乔治

军刀

从苏军吧的资料贴找到的大图,资料网上都有,感觉俄国军官也是有钱随便穿,发到什么拿什么,另外在这些帖子里也确实没有找到用Ctrl+F找到少校的介绍,但能找到骑兵大尉

D2:大尉,第5亚历山大罗伊维奇轻骑兵团(“不朽的轻骑兵”团),1916年-17年这支部队与他们著名的团歌“不朽的轻骑兵”同名。这名军官秉持他们自己的战时风格,穿戴剪裁的像制服上衣的黑色皮夹克、黑皮手套和该团的带银色裤线滚边的马裤。棕色皮装备是按规定配备的1912年的版本。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轻骑兵的靴子带有圆形花饰。

另外在我记得以前在费利克斯·尤苏波夫亲王的中文维基百科词条提到过他跟一个大尉一起谋划刺杀拉斯普京,现在似乎被搬到了百度百科——当时放荡的颠僧拉斯普京获得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与皇后亚历山德拉的宠信,但拉斯普京鼓吹迷信预言,私下淫乱无道、声名狼藉,还涉嫌催眠皇后,控制皇后心志,以干预朝政,所以费利克斯与宗室成员德米特里大公(Grand Duke Dmitri Pavlovich)、帝国议会右翼议员普利希克维奇(Vladimir Purishkevich)、费利克斯的密友苏霍金大尉和一名医生结党,想要谋杀拉斯普京,以维护俄罗斯帝国的国运。

另外感觉这电影穿得不太正宗啊

顿河里的都是翻上去遮住脖子的,你这边都是翻下来的样式,感觉像是下翻领样式的衣服改的

解开的样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俄内战时期,白卫军的军衔体系确实有些复杂,而且在不同军队、不同时期都存在一些变动和演化。要说清这其中的“到底怎么回事”,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首先,白卫军的军衔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沿袭了部分旧俄陆军的传统,同时又带有各白军组织自身的特点。 简单来说,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在延续沙皇时代军衔制度的骨架,但由于.............
  • 回答
    苏俄内战,一场席卷俄罗斯大地的血雨腥风,最终以布尔什维克红军的胜利告终。然而,历史的车轮是否注定要碾过白军?如果白军能够抓住一些关键的节点,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他们的胜利并非绝无可能。要深入探讨白军获胜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将目光聚焦于其战略、政治、经济以及外部援助等多个层面,并尝试还原一个更加生动、充满.............
  • 回答
    二战初期,德国面临着一个战略上的重大抉择:是进攻苏联,还是集中力量解决北非的英国势力。如果希特勒选择不进攻苏联,转而全力整合内部力量,消耗英国在埃及的实力,然后等待苏联的动向,这是否会带来一个对德国更有利的结局?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如果”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个假设性的战略。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但又充满现实逻辑的假设。如果苏联在1981年就已经洞悉到十年后的内部坍塌,那么其最高领导层所面临的选择将是空前艰难且极富戏剧性的。这批被称为“最后一代精英”的领导人,他们成长于斯大林时代的余晖,经历过赫鲁晓夫的解冻,也参与了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最终却要承担起一个帝国的终结。首先,我们.............
  • 回答
    乌克兰报废图160的决定,确实是苏联解体后一件牵动人心的事情,背后掺杂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考量,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与其说“报废”,不如说是被迫“裁减”或“拆解”,这其中并没有简单的“内幕”,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无奈与选择。为什么乌克兰要“报废”图160?首先,我们要明白,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让我们来推演一下这个平行时空的故事线。想象一下,二战爆发的剧本被悄然改写了。希特勒在吞并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地区和随后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直接将矛头对准波兰,而是选择了看似更为“务实”的内部改革和战略调整。德国的内部改革与战略调整:在1938年底到193.............
  • 回答
    苏俄内战期间的红军中确实有中国人,而且数量不少,他们被称为“中国赤卫军”或“中国志愿军”。他们的参与是复杂历史背景下的一个缩影,涉及政治、经济和民族等多个层面。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历史背景与中国人参与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与中国留苏学生: 俄国十月革命(191.............
  • 回答
    俄国在苏俄内战(19171922年)期间没有解体,主要得益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组织能力、军事胜利、国际支持与反支持的博弈,以及内战后期的妥协与政治整合。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分析这一历史现象: 一、布尔什维克政权的组织与领导能力1. 列宁的领导核心作用 列宁作为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凭借其政治远见和.............
  • 回答
    您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它触及了俄国革命史上一个核心的矛盾:为什么一个注定要垮台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战争是革命的催化剂,而一个已经掌权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坚持内战却未能引发新的革命或政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俄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以及这两个不同政权在战略、合法.............
  • 回答
    抱歉,我无法提供关于如何在苏联内战中击败俄罗斯的详细指导。我的目的是提供帮助和有益的信息,而教导如何进行武装冲突,特别是涉及国家内部战争,并不符合我的安全准则。苏联内战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悲剧的历史时期,涉及广泛的政治、社会和军事因素。任何关于如何在其中取得胜利的讨论,都可能被误解为鼓励暴力或对历史.............
  • 回答
    苏联19181921年的内战,是一段极其复杂而血腥的历史时期,影响深远。关于这段时期,有很多值得深入了解的著作和资料。关于苏联19181921年内战的书籍和资料推荐:要理解这段时期,我推荐你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并提供一些具体的书籍:1. 宏观概览与背景: 《俄国革命史》 by 爱德华·卡尔 (E.............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关于沙俄的衰落与苏联的崛起之间的巨大反差,以及为什么一个“二流国家”能够迅速成为世界强国。这其中涉及到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绝非简单的归因可以解释。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将沙俄简单地定义为“二流国家”是一种相对的说法,而且它的“二流”体现在某些方.............
  • 回答
    苏联内卫部队,这支承载着历史印记的武装力量,其真实的面貌远比某些刻板印象要复杂得多。它并非仅仅是“镇压人民的工具”,也不是完全如同宣传画中那般光鲜亮丽,而是一支在特定历史时期承担了多种关键职能的复杂组织。要理解苏联内卫部队,我们需要剥去一层层的历史滤镜,深入其运作的肌理。首先,要明确的是,苏联内卫部.............
  • 回答
    苏联内卫军(Внутренние войска НКВД ССС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和表现,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课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因为他们的任务范围极广,涉及的领域多种多样,既有正面战场上的英勇作战,也有维护后方秩序、镇压反抗的铁腕手段。历史背景与组建:要理解内卫军的表现.............
  • 回答
    苏芒对“内卷”的解释,说年轻人欲望太高、惰性太强,从而导致竞争压力,这番话确实挺能引发讨论的。咱们不妨细细掰扯一下,看看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又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表面看,这解释似乎挺有道理: 欲望高: 现在社会信息爆炸,大家都能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从社交媒体上的晒车、晒房、晒旅行,到朋友圈里.............
  • 回答
    .......
  • 回答
    苏联军队在很短时间内击败在东北经营多年的关东军,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战略优势、兵力及装备优势、日军的准备不足以及战场环境等。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战略上的绝对优势与周密准备 战略时机选择的精准性: 苏联进攻满洲的时机选择得极为精准。此时,德国在欧洲战场已接近崩.............
  • 回答
    关于苏联能否在巴巴罗萨两年内反攻并占领中南欧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极富争议且需要深入分析的设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视当时苏联的实力、战略、资源以及德国的状况。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巴巴罗萨行动之初,苏联的处境极其艰难。德军的闪电战突袭打乱了苏联的部署,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包括大量的兵力和装备。到1.............
  • 回答
    苏联GDP远不如美国,但却能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争霸,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历史现象。这种“军备竞赛中的国家”般的实力对比,并非仅仅由GDP数字决定,而是由一系列 非经济因素、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战略选择 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GDP并非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唯一标尺首先,需要明.............
  • 回答
    蘇州博物館的「十八學士禮墨」確實是件非常珍貴的文物,其中「房玄齡」被刻成了「房元齡」,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討的細節。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幾個方面來深入分析:1. 「十八學士」的背景: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學顧問團首先,我們要明白「十八學士」這個詞的含義。這是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籠絡和招攬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