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答案会让你眼界大开
商用车界不仅发动机外购,还有车桥外购,变速箱外购,驾驶室外购,甚至车架外购。
这是因为家用车的用途单一,每次载重变化不大,行驶环境不复杂,能耗要求相对不苛刻。所以家用车厂家会尽量自产相对通用的零件,用产量和通用性降低成本。
而商用车就不一样了。举个例子,我港口拖集装箱空箱的场内车,和在广西山上拉木头的拖车,和山西-北京拉煤的箱拖,和拉快递上海-杭州跑,一样吗?
港口场内拖空箱,轻载低速,不考虑道路交规的超长限制,厂家只要造4缸5档3吨单桥的长头车。
广西山上拉木头,重载还怕打滑,厂家就得造480匹12档双驱动后桥带差速锁,考虑到山路急弯,轴距还要尽量短,这么大的车常常配平头单排驾驶室。
山西-北京拉煤,交警查的严,只能标载,需要尽量车轻多轴,由于路上长期塞车,考虑到司机在车上吃饭睡觉休息,厂家就得造超大空间卧铺宽敞的驾驶室,320马力10档配2驱1桥半。
上海-杭州拉快递,行话叫拉“泡货”,这样的车有9米货箱,却只有单桥4缸6档,驾驶室也是特别的短。
厂家:这些货都生产,我得准备多少种发动机、变速箱、车桥、驾驶室、车架啊?可是有时候顾客就是信任你,难道接了单子往外推?
所以,商用车外购部件就成了必然,这是需求的驱动。
2021年,中国商用车销量479.3万辆,中国乘用车销量2148.2万辆。
乘用车基本都用汽油机,商用车柴油机占大头,商用车因为细分市场更多,所以总体的品类、品牌、车型一点儿也不比乘用车少,也就是说一款商用车发动机的产量相对于乘用车来说是很少的,国内商用车就是这种狼多肉少的情况。
发动机的开发、生产制造成本会因为产量的提升而摊薄,A、B两个公司如果有直接竞争关系的话基本不可能互相采购对方独立开发的发动机,但如果有个专门做发动机的第三方厂家,A、B都有有可能用C的发动机,而且这么干了之后C发动机产量大成本会比A、B独立开发的发动机更便宜,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就有C公司的生存空间。
乘用车的发动机有的时候也并非完全的自己研发制造,业内也有专门做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都做)开发的公司,比如AVL、FEV、西南研究院、里卡多等等。只是因为乘用车发动机产量普遍极大,单独建厂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因此大车企基本都有自己的发动机工厂而已。
斯堪尼亚:?
沃尔沃:?
梅赛德斯奔驰:?
曼:?
依维柯:?
欧卡游戏里7个品牌的卡车,5个能自产柴油机,剩下一个达夫买的美国柴油机,一个雷诺买的沃尔沃柴油机,这占比够高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