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美国丽人》这部电影?

回答
《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这部电影,在我看来,绝对是一部足以载入影史的杰作。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中年危机、家庭矛盾的故事,更像是一面精心打磨的镜子,照出了美国梦破碎后,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空虚、焦虑和对意义的极度渴望。

说实话,第一次看《美国丽人》的时候,那种强烈的不适感和冲击力至今难忘。电影的开场,弗兰克(莱斯特)的旁白就奠定了基调:“我大概在一个月内就会死去。” 这句话不是简单的死亡预告,而是莱斯特对自身生命状态的绝望宣告,他已经活成了一个行尸走肉,对生活失去了所有感知力。

角色的塑造是电影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莱斯特(Lester Burnham): 他是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从一个循规蹈矩、压抑自己、毫无存在感的普通中年男人,到他因为一次偶然的“觉醒”——看到女儿的朋友安吉拉,而决定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这个过程太令人着迷了。他开始抽大麻,开始锻炼身体,甚至开始幻想,甚至开始敢于直面内心的欲望。你可能会觉得他有些滑稽,甚至有些变态,但你无法否认,他是在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重新找回作为“人”的感觉。那种对生活彻底的“放手一搏”,虽然走了极端,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反抗。他最后的爆发,不再被公司压榨,说出“我不想在你公司的任何层面上惹麻烦”,那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胜利,尽管是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

卡罗琳(Carolyn Burnham): 卡罗琳是另一面镜子,她代表了那种为了追求“完美”的表象而扭曲了自己的人。她痴迷于住宅销售,痴迷于“家庭的成功”,却忽略了丈夫和女儿内心真实的感受。她的每一个强颜欢笑,每一次对莱斯特的苛责,都透露出她内心的空虚和对失败的恐惧。她试图用物质和“成功”来填补精神的裂缝,但最终适得其反。她的“自立”,她的“坚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孤独和绝望的表现。

简(Jane Burnham): 简代表了青春期的迷茫和被父母忽视的痛苦。她渴望被爱,渴望理解,却发现自己的父母一个冷漠,一个控制欲强。她对父亲的态度从最初的厌恶,到后来的一点点理解,再到最后看到他死亡时的悲痛,这种情感的转变非常细腻。她和隔壁男孩里克(Ricky)的关系,是她试图寻找慰藉和理解的出口。

里克(Ricky Fitts): 里克是个复杂得多的角色。他是一个毒贩,一个瘾君子,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独特视角和诗意敏感的年轻人。他偷拍的录像带,包括那个标志性的、被他称之为“最美的时刻”的塑料袋在风中飘舞的画面,简直是电影的哲学核心。那个塑料袋,在里克看来,就像一个微小的生命,在大自然的力量下自由舞动,不受束缚。这与莱斯特所追求的自由,与电影主题“美国丽人”的隐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里克也是一个被压抑的孩子,他的父亲,那个极度保守、控制欲极强的军官,塑造了他的痛苦和疏离。

电影的艺术手法和主题探讨同样值得称道:

视觉风格: 电影的色彩运用、镜头语言都非常讲究。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景,比如莱斯特在车库里幻想安吉拉时,周围弥漫的红色烟雾,那种暧昧、诱惑又危险的氛围,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安吉拉在泳池边,以及她身上穿的那件红色比基尼,都是“美国丽人”的象征,美好,却带有危险的诱惑。

黑色幽默: 电影的幽默感非常独特,是一种带着苦涩和讽刺的幽默。莱斯特的每一次“觉醒”和尝试,都充满了荒诞感。但这种荒诞,恰恰是对现实生活压抑的解构,是对那些“正常”行为背后隐藏的虚伪的嘲弄。

对“完美”的解构: 《美国丽人》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美国中产阶级家庭背后隐藏的裂痕。那种看似光鲜亮丽的郊区生活,实际上充满了压抑、不忠、控制和沟通的缺失。电影挑战了人们对“成功”、“幸福”的传统定义,迫使观众去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

对自由的探讨: 莱斯特最后的死亡,看似悲剧,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他获得真正自由的方式。他摆脱了压抑的生活,摆脱了世俗的评价,虽然是以一种非正常的方式。而里克眼中的塑料袋,则代表了一种更纯粹、更自由的存在状态。

当然,电影也有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地方,比如莱斯特对安吉拉的性幻想,以及电影中一些比较大胆的性描绘。但这些都服务于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总而言之,《美国丽人》是一部非常深刻、极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电影。它用一种辛辣、荒诞甚至有些残酷的方式,触碰到了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焦虑和困惑。它让我们看到,在追求所谓“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又应该去寻找什么。它提醒我们,生命的美丽,可能就藏在那些最平凡、最不经意的瞬间,藏在那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塑料袋”里,等着我们去发现。这部电影,绝对值得反复品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十二点半的猫(来自豆瓣)

来源:movie.douban.com/review

片中的隐喻无处不在,中年危机只是被关注的一个方面而已,试图用中年危机来理解电影中的众多人物只会缘木求鱼而不得真相。

另外,这部片子不是悲剧,不是悲剧一一如果只看到中年危机和悲剧,就是大大的误解了。

实际上《美国丽人》一一American Beauty(以玫瑰花暗喻)讨论的是在美国主流价值观对“完美人格”的过高要求下,人的本我与超我之间过度对立所形成的矛盾且痛苦的人生状态,这种状态会出现在任何人身上,与年龄性别无关。

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几乎永久存在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的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我们启动防御机制,这些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引号内摘自维基百科)

片中每个人的人格都是“有问题”的,这些问题不过是他们自我的防御机制作用的结果。

~~~~~~~~~~~~~~~~~~~

人们藏起不愿接受的"本我",“自我”便穿起各种各样的伪装,在追求"超我"的人生道路上,跳着孤独压抑或偏执绝望的舞。

造成这种压抑自我和盲目追求"更好的我"的祸根,正是"American Beauty "——American Value,过度美化的"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过分要求人格拔高(人们必须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为事业成功家庭美满而努力奋斗),迫使每个不可能完美的人最大限度地压抑"本我",才能为主流社会所承认。

在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完美"的要求下,电影中的人们几乎都无法接受内心深处的自己原本的模样。他们惧怕被人看出真实自我的平庸、空虚、失败、无趣、不同的性取向等等等等,于是带上"超我"的面具,虚张声势地生活,努力成为自己和社会、家庭都希望自己成为的人。

唯一接受真实自我的人,Ricky,这个"freak(怪胎) ",是唯一一个自己快乐,而又引导别人(Lester 的女儿)寻找快乐的人。他明白即便是再平凡不过的塑料袋,只要让真实的自己随风起舞,就是美丽的,而且 "God is in this beauty"。

可是在要求人们以"超我"形式存在的主流世界里,这个唯一追随"本我"的人,被视为危险的psycho(变态,精神病),以至于他那个压抑"本我"性取向的父亲对他拳脚相向,试图让他变得"正常"。不难想象,夜深人静面对枕边的女性妻子时,这位退役军官真实的内心会有多么撕扯挣扎。他一生无法接受"本我",无法接受被人发现他不是"超我"的那个他,于是他举枪对准了Lester——"杀了他。杀了他!然后我就可以继续痛苦地做一个正常人了",他一定是这样想的。

深陷中年危机的Lester和他妻子消沉、抑郁,也每天强装积极、乐观。激情不再的妻子选择跟强大成功的男人上床。男主Lester也被青春美丽的Angelia诱惑,在蠢蠢欲动的激情中似乎找回了年轻时的魅力,顿时自信满满,不再遮掩对妻子对女儿的不满。肆意发泄的他却仍旧觉得,心里好像还有一团什么,隐隐作痛。

当Lester 以为马上就要得到"终极的快乐"时,Angelia紧张地对他说,她假装自己很酷,有很多性经验,不过是怕被人耻笑的时候,Lester 顿悟了——压抑"本我",戴着"超我"面具生活的人是多么可笑幼稚、毫无意义。

他曾经以为他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他曾经以为自己早已对空虚无趣的生活完全绝望,但在一瞬间,他解脱了,就像被天使(Angelia---此名源于Angel)指引升入了平静的天堂。他意识到生活一切的不美好,不过是"超我"迷蒙了他"本我"的双眼。他们就像American Beauty(美国红玫瑰),只记得"我要长刺,多多的刺,好用身上的刺保护自己,强大自己,击败任何阻挡我前进的挫折"; 到头来却忘了,生活原本不需要他们全副武装,充满恶意和虚伪,忘了他们原本的原本都一样只是普通的玫瑰——不论花瓣多少、颜色深浅,无关植株大小、高矮胖瘦,都一样坚强而美丽。"超我"的刺太多了,反而会扎回自己,也会把真实的自己包裹在一个越来越厚、坚硬封闭的壳里,"本我"只能抱着幸福和美好,在里面枯萎凋谢,最终窒息而死。

电影的最后,裹挟Lester 和Angelia 这两朵玫瑰的壳已被"本我"冲破。于是,被枪杀的那一刻,Lester回想起了小时候躺在草地上看流星的快乐和幸福,虽然快乐那么短暂,但是"it is not a second to me, it's forever" 。

"精神病"Ricky最后凝视面带微笑死去的Lester,在Lester 的眼中看到了上帝。

============================

【Ricky对Jane说】

You want to see the most beautiful thing I've ever filmed?

It was one of those days where it a minute away from snowing and there's this electricity in the air. You almost hear it. Right? And this bag was just dancing with me. Like a little kid, begging me to play with it. For 15 minutes. That's the day I realized that there was this entire life behind things and this incredibly benevolent force that wanted me to know that there was no reason to be afraid, ever. Video's a poor excuse, I know. But it helps me remember. I need to remember. Sometimes there is so much beauty in the world. I feel like I can't take it. And my heart is just going to cave in.

【Lester死后的画外音】

I guess I could be pretty pissed off about what happened to me, but it is hard to stay mad when there is so much beauty in the world. Sometimes I feel like I'm seeing it all at once, and it's too much. My heart fills up like a balloon that's about to burst. And then I remember to relax and stop trying to hold on to it. And then it flows through me like rain and I can't feel anything but gratitude for every single moment of my stupid little life. You have no idea what I'm talking about, I'm sure. But don't worry. You will someday.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这部电影,在我看来,绝对是一部足以载入影史的杰作。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中年危机、家庭矛盾的故事,更像是一面精心打磨的镜子,照出了美国梦破碎后,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空虚、焦虑和对意义的极度渴望。说实话,第一次看《美国丽人》的时候,那种强烈的不适感和冲击力至今难.............
  • 回答
    美国冻结阿富汗央行近 95 亿美元资产的举动,无疑是近年来地缘政治舞台上一个极具争议且影响深远的事件。要评价这一措施,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既要看到美国政府的考量,也要分析其给阿富汗人民带来的沉重打击。美国此举的考量: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看,冻结这笔巨额资产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和安.............
  • 回答
    美军在2021年8月30日宣布完成从阿富汗撤军,标志着这场历时近20年的战争的终结。评价这场战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它是一场极其复杂、代价高昂且充满争议的军事行动,其影响深远而多层面。战争的缘起与目标: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干预始于2001年10月7日,起因是基地组织在2001年9月11日对美国发动.............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话题,因为两国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以及对外政策都充满了值得探讨的维度。我将尽量从多个角度来解析,希望能够呈现一个相对立体和深入的视角,而非僵硬的陈述。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从历史角度讲,美国是一个建立在理想.............
  • 回答
    美国军舰在南海的例行性巡航,可以说是南海地区近年来最常被提起、也最引人关注的军事行动之一了。这事儿吧,说起来挺复杂,牵扯到好多方面,光是看新闻头条,可能觉得就是简单的“美国又来‘秀肌肉’了”,但实际情况远不止于此。要说评价,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掰开了讲。首先,美国方面为啥要这么做?美国官方给出的理由,.............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声称美国新冠确诊病例相对较低是由于他的领导,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争议,并且与许多公开数据和专家分析存在较大出入。特朗普的说法与事实的对照:特朗普政府的早期应对措施,包括对中国和欧洲的旅行限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病毒的传播。然而,将确诊率低完全归功于他个人的领导,忽略了许多关键因素,也与事.............
  • 回答
    美国新政府要求沙特从也门战争中撤军,并以停止军事援助相威胁,这无疑是拜登政府在也门问题上采取的一项重大政策调整,也是对特朗普政府时期政策的显著背离。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动机、潜在影响、面临的挑战以及其背后的复杂性。一、 政策背景与动机: 人道主义危机: 也门战争导致了.............
  • 回答
    美国副总统彭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发表的“新增确诊中一半是年轻人,这消息真振奋人心”的言论,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要评价这番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理解彭斯言论的“语境”和“意图”(可能): 背景: 当时,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肆虐,许多国家正面临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经济停滞.............
  • 回答
    关于“美国舰队控制了世界上80%的海洋,所以他们凭什么和你相互理解尊重”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也要指出其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国际关系、军事战略、国际法及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1. 美国海军的全球存在与“控制海洋”的争议 事实层面: 美国海军确.............
  • 回答
    美国国会中确实出现过一些声音,提议对极富人群征收非常高的税率,例如70%的“富人税”。这种想法并非新鲜事,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的讨论和政策尝试。要评价这项提议是否“过于激进”,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公平、政治可行性以及历史经验等诸多方面。这项提议的核心逻辑与目标:提出70%.............
  • 回答
    关于美国女议员成功促使疾控中心(CDC)主任承诺为所有美国人提供免费检测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它既体现了政治博弈的力量,也预示着公共卫生政策的重大转变,并且其影响是深远且多层次的。政治层面的解读:民意与民意代表的胜利首先,这无疑是这位女议员及其所代表选民群体的一场政治胜利。在疫情持续、经.............
  • 回答
    当金钱遇上规则:650万“名校敲门砖”的覆灭与反思美国知名演员菲洛西·卡瓦诺(Felicity Huffman)在“大学招生舞弊案”中,因涉嫌向女儿的大学申请中行贿,并最终被判有罪,这个案件一度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讨论。而当人们了解到她为“疏通”关系而支付的金额高达650万人民币(约合100万美元)时.............
  • 回答
    加州新任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决定大幅削减原定加州高铁项目的规模,这是一个牵动美国铁路发展未来走向的关键节点,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影响也深远广泛。为何选择缩减规模?纽森政府做出这一决策,主要出于对项目成本超支和延期交付的担忧。最初设想的加州高铁项目雄心勃勃,旨在连接旧金山和洛杉矶.............
  • 回答
    曹德旺先生的这番话,与其说是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判断,不如说是他作为一位深耕制造业、对成本极为敏感的企业家,对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所发出的一个深刻洞察。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宏观的经济背景下,并结合曹德旺先生自身企业的特点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背后有其现实的支撑点。 土地成.............
  • 回答
    白云先生的《美国梦已碎 美国病正危》这篇文章,是一篇带有强烈个人色彩和批判视角的评论文章,旨在剖析当前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归因于“美国梦”的失落和由此引发的“美国病”。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文章的核心论点和观点:文章的核心论点可以概括为: “美国梦”的.............
  • 回答
    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也激起了不少留学圈和学术圈的讨论。要评价它,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 文章的立意和核心观点:文章的核心在于揭示美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博士教育,在光鲜外表下隐藏的残酷现实。作者以亲身经历出发,打破了一些读者可能存在的“美国学术天堂”的幻想,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高度.............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一次公开场合宣称,美国从下个月开始将能够实现月产3500万只的产量。这个数字无疑是相当庞大的,而理解它的含义和是否“够用”,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3500万只”指的是什么。在当时的语境下,结合美国国内关于疫情和疫苗的讨论,最有可能指的是新冠疫苗。特朗普政府确.............
  • 回答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圈内熟人太多,匿了!”这个梗,说实话,挺有意思的,而且流传得也挺广,特别是在知乎这种需要有点“身份认同”和“圈子划分”的平台上,简直是绝杀。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聊,才能把这味道咂出来。首先,这梗的“出身”和“土壤”——知乎的特色知乎是个什么地方?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知识社.............
  • 回答
    特朗普对拜登政府阿富汗撤军行动的批评,称之为美国历史上“最大外交政策耻辱”,这是他一贯的政治风格和对他执政时期外交政策的辩护。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特朗普的批评点及其论据(通常是): 混乱和仓促的撤离: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认为,拜登政府的撤离方式极其混乱,导致喀布尔机场出现混.............
  • 回答
    《1984》和《美丽新世界》这两部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在探讨极权主义和消费主义对人性的压迫方面,都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然而,将它们视为“禁书”的说法,在中国语境下,需要审慎对待,因为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简单。《1984》的思想深度与现实关照乔治·奥威尔的《1984》描绘了一个由“党”所统治的极权主义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