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到底是什么赋予了一个政权的合法性?

回答
政权的合法性,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民说了算”就能一笔带过的概念。它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地基,如果没有它,房子再华丽,风一吹就倒。那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政权能够稳稳地站住脚,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地跟着它干活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涉及历史、文化、哲学,还有人心里那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道义感。

咱们先从最直接的,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说起:权力来源。

一个政权,总得有个“怎么来的”的故事吧?这故事的开端,往往就决定了它能赢得多少信任。

传统的合法性:这是最古老的一种。你想想,几千年来,咱们这片土地上的皇帝、王侯,他们的权力很多时候就来自“祖宗规矩”。比如,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这都是一套一套的规矩。大家习惯了,觉得“天命所归”,谁是皇帝,早就定好了,你也别瞎琢磨。这种合法性靠的是历史的沉淀,是一种“一直如此”的心理暗示。就像老一辈人信奉的那些传统道理一样,虽然你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但就是觉得“是对的”。

魅力型的合法性:这就像是找了一个特别有个人魅力、能说会道、又能带领大家干大事的“领头人”。比如,开国元勋,那些在战乱年代里,能凝聚人心、打下江山的人。大家跟着他,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他的远见卓识,甚至是他身上那种特质,让你觉得“跟着他,准没错”。这种合法性很强,但有个致命的缺点——太依赖个人了。人没了,这合法性也跟着烟消云散。这就好比一个明星,粉丝是因为他本人才追随,他一旦退隐,粉丝也就散了。

法理型的合法性:这是现代社会最常见,也最被强调的一种。简单说,就是“按规矩办事”。这套规矩,就是法律、宪法。政权是怎么产生的?是通过选举,还是通过某种制度安排?有没有明确的程序?有没有约束权力运转的法律?这种合法性强调的是程序正义和制度的有效性。只要你按照大家伙儿都认可的规则来,谁上台,谁下台,都是“名正言顺”。这就像一场足球赛,裁判吹哨,球员进场,球迷看比赛,大家都知道规则,输赢都是按照规则来的,这就是一种法理上的认可。

当然,光有这些“来源”还不够,一个政权要真能让人心服口服,还得靠统治的有效性。

提供秩序和安全:这是最基本的需求。老百姓希望生活在有秩序、有安全感的地方,不用担心被抢劫,不用担心随时随地有危险。如果一个政权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算它不是最完美的,大家也会觉得“还算靠谱”,这种“靠谱”就是一种合法性。你想,在一个混乱的年代,如果有人能站出来,把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就算他手段强硬点,很多人也会默默接受。

提供公共服务和福祉:除了安全,大家还希望过上好日子。政权有没有能力修建道路、桥梁、学校、医院?能不能发展经济,让大家有工作,有收入?能不能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如果一个政权能够持续地为人民带来福祉,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那么它的合法性就会大大增强。这就像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能养家糊口,让家人过上安稳日子,自然会赢得家人的尊重和依靠。

回应民意和诉求:现代社会,大家越来越渴望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希望自己的声音能被听到。政权能不能倾听民意,回应社会的关切,解决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也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一个政权长期忽视民意,压制不满,哪怕它有再多的规章制度,也难逃“不得人心”的困境。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关乎大家价值观和认同感的东西。

意识形态和共同价值观:很多政权会努力塑造一种共同的意识形态,宣扬一套大家普遍认可的价值观。比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或者是某种民族精神、国家荣耀。当老百姓认同了这种意识形态,觉得“我们是一伙的”,那么对这个政权的认同也就自然而来了。这就像一个球队,大家支持同一个球队,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信仰。

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在很多情况下,政权的合法性与国家的认同感紧密相连。一个政权如果能够代表整个民族的利益,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尊严,就能赢得广泛的支持。尤其是当国家面临外部威胁时,这种“一致对外”的团结,更能巩固政权的合法性。

历史叙事和道德正当性:政权还会通过讲述历史来巩固自己的合法性,比如,强调自己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革命的继承者,是民族解放的先驱。它还会通过强调自己的道德优越性,比如,自己是公正的,是反腐败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来获得人民的信任。这就像一个品牌,它会告诉你自己的故事,让你觉得这个品牌“不一样”,值得信赖。

所以你看,一个政权的合法性,不是靠一个简单的道理就能解释清楚的。它是权力来源、统治有效性、以及人民的认同感,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它需要一个政权能够说服人民,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了人民的期望,满足了人民的需求,并且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地运作。

这就像一场婚姻,光有结婚证(权力来源)还不够,还得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得舒心,能互相扶持(统治有效性),还得俩人真心相爱,有共同的未来愿景(价值观和认同感)。缺了哪一样,这段婚姻都可能出现裂痕。

最关键的是,合法性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会变化,对政权的期望也会提高。一个曾经合法有效的政权,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回应新的挑战,它的合法性也可能会受到挑战。所以,维持合法性,是一个持续不断、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代文明社会确认政权合法性的基本思路有两个:

一是政治哲学角度。基于“契约论”的观点,认为统治者必须取得所有被统治者的同意和授权,才具备正当性。从洛克的《政府论》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从美国的《独立宣言》到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这种主权在民的思想一脉相承,几乎是当今大多数西方国家主流叙事中唯一认可的思路。但这个思路的缺陷也显而易见:统治者不可能与每位公民签订“契约”(无论是明确的还是默许的),但每位公民都负有政治义务。所以西方国家会格外强调“参与式民主”或“代议民主”,因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治理代表一定程度对于“契约”的默认。

第二种更加务实的思路,是从道德哲学角度出发,基于边沁和穆勒等人的功利主义观点,不追究统治是如何建立的,而只以工具理性考察一个政权:只有使人民的幸福最大化,政权才具备正当性。这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观念:人的首要价值不是自主性,而是幸福。这也是为什么虽然西方国家攻讦在它们眼中“不够民主”的政体时,也不得不称赞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成就和我们在扶贫上的投入。人民的幸福,而不是人民的同意,才是终极目的。对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摆脱贫困是直接造福于人民、直指这个终极追求的。

其他合法性的来源,比如组织结构、规则程序,可以视作第一种思路的实现手段;行政效率、政绩等,依然在以工具理性审视政权,可以大体归入第二种思路。

不符合以上两种基本思路的,比如“君权神授”,在宗教国家或封建世袭制社会行得通,但在现代国家几乎不具备合法性了。按照韦伯对统治合法性的分类:传统型、个人魅力型和法理型,基本只有法理型在当代仍被广泛认可。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思路都过于理想了。我认为还有第三种思路,即消极证成:当没有更好的选择时,当前历史条件下最不坏的选择,也具备合法性。那些没有普及公民教育的国家、饱受战乱蹂躏的国家,常常是第三种情况。


无论是基于“契约”的“参与式民主”、令人民“幸福最大化”、还是历史节点上“最不坏的选择”,似乎都缺乏一个可量化的严格标准,或公允的第三方进行评判。所以即便有明确的证成思路,实际评判时,合法性也不是非黑即白的。罗伯特·道尔就把合法性比作一个蓄水池:低于某个水位时便岌岌可危了(详见Polyarchy: 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


那几个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赢家制订法律的回答,可能是搞混了legality和legitimacy。两者翻译成中文都叫合法性,但政权的合法性显然是指后者,即正当性。只有legitimacy才能证成权力的使用 (justification to exercise power)。

仅仅依靠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暴力,也许可以声称自己符合法律(legal),但显然缺乏正当性(legitimate),是脆弱且易崩溃的。

评论区一直在纠结legitimacy的翻译。我再补充一句,“政权合法性”的概念本来就是西方舶来品,所以只能从西方思想中寻求答案。中国文化中并没有对应的概念:儒家文化强调道德原则,认为统治者遵守道德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类似于柏拉图的国王要做贤者的观点)。然而这只是一种规劝,“政权合法性”的概念从未经过真正彻底的探讨和思辨。


为什么中国法律中没有天赋人权的概念?

user avatar

第一:日均热量摄入值。

第二:日均蛋白质摄入量。


统治其实很简单

能让老百姓不为吃饭发愁,就成功了一半。

能让老百姓不为吃肉发愁,就成功了全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政权的合法性,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民说了算”就能一笔带过的概念。它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地基,如果没有它,房子再华丽,风一吹就倒。那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政权能够稳稳地站住脚,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地跟着它干活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涉及历史、文化、哲学,还有人心里那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道义感。咱们先从最直接.............
  • 回答
    “赋能”这个词,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商业、管理、教育、科技等领域,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几乎可以用“泛滥”来形容。也正是因为如此高的出现率,很多人会感到困惑:“赋能”到底是个什么鬼?要理解“赋能”,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和实际应用两个层面来剖析。一、 字面意思:赋予能力“赋能”的字面意思是“赋予能力”。这是.............
  • 回答
    肖战这个人,从顶峰跌落,再到重新站起来,这过程本身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他为什么没糊,反而越来越火?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觉得,这里面有几个挺关键的点,咱们一个一个捋一捋。首先,他自身的基础盘是硬的。 别的不说,肖战长得是真好看,这是公认的。颜值这东西,放在娱乐.............
  • 回答
    是什么在驱动着人类文明的滚滚向前?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牵扯着无数层面的力量,它们相互交织,如同精密的齿轮驱动着历史的巨轮。如果非要找一个核心的“发动机”,那我想,最根本的,是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及由此衍生的解决问题的渴望。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贯穿人类历史的生命线。从茹毛饮血的先祖仰望星空,试图.............
  • 回答
    每天早晨,闹钟准时响起,将你从睡梦中唤醒。外面的世界已经开始忙碌,而你,也要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无数个日子重复着同样的节奏,为什么我们能坚持下来,而不是选择放手?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而又微妙的支撑力量在起作用。首先,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是生计。我们上班是为了赚钱,这是我们维持生活、支付账单、养活自.............
  • 回答
    “超国民待遇”这个说法,在咱们中国人的日常讨论里,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具体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感觉有些外国人好像在中国享有比我们自己国民更优越、更便利的条件,或者在某些方面规则似乎对他们更加宽容。要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或者说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原因,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首先,得承认,中.............
  • 回答
    聊起德云社,这可真是个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话题。你说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喜欢?这问题细想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它吸引的群体,其实相当多元,而且这种多元,恰恰是德云社能火遍大江南北的关键。首先,你得承认,德云社很大程度上抓住了普通老百姓的喜好。什么叫普通老百姓?就是那些辛勤工作,生活中可能少不了.............
  • 回答
    说实话,现在电动汽车发展的势头,就像是那种从小巷子里突然钻出来,一口气冲上主干道,还越跑越快的那种。背后原因可不单单是“环保”两个字能概括的,里面牵扯的可多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摆脱石油依赖,国家安全战略的考量这绝对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石油资源相对匮乏,但又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
  • 回答
    雷克萨斯之所以能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常青树”,能在竞争激烈的豪华汽车市场中稳扎稳打,甚至在一些人心中成为品质的代名词,这背后绝非偶然。它不像一些品牌那样靠着某个惊为天人的设计或某个轰动一时的技术横空出世,而是凭借一种润物细无声但又深入骨髓的“坚持”,逐渐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和市场的尊重。首先,我们得从它.............
  • 回答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政治意识形态,它在20世纪初的欧洲兴起,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要理解法西斯主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其核心思想、历史背景、主要特征、不同形式以及最终的结局。一、 法西斯主义的核心思想与理念:法西斯主义并非一套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种行动导向的、实用主义的政治哲.............
  • 回答
    “形而上学”是一个非常古老且核心的哲学概念,它的含义深刻且复杂,甚至在哲学内部也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要详细解释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 字面意义与词源:“形而上学”的中文翻译本身就带有启发性。 形而上 (xíng ér shàng): 这个词组来自《易经》的乾卦,原文是“形而上者谓之道.............
  • 回答
    通假字,简单来说,就是古人在文字使用中,借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它不是古人的“错别字”,而是一种约定俗成、广泛存在的语言现象。要理解通假字,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通假字的本质:通假字的本质在于语音的关联性。在古代汉语,尤其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时代,文字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当.............
  • 回答
    二战,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它的起点,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日期。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进程,是民族主义、经济危机、意识形态冲突以及一系列具体事件层层叠加的产物。要说清楚二战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得先从那些播下战争种子的时刻说起。严格意义上的“开始”:1939年9.............
  • 回答
    “波希米亚”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哲学态度,更是一种艺术与文化精神。它与浪漫主义有着深厚而复杂的关系,可以说是浪漫主义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下的一个重要延伸和体现。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波希米亚”的含义及其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一、 “波希米亚”到底是什么?“波希米亚”的词源可.............
  • 回答
    汉服,这三个字如今说起来,总带着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有人觉得它古老而遥远,有人觉得它新鲜又时髦,还有人觉得它就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么,到底什么是汉服?想把它说透彻,咱们得从头捋一捋。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汉服,它不是指某个朝代的特定服装,而是指汉民族在历史上传承下来,具有鲜明民族服饰.............
  • 回答
    嘿,哥们儿,最近身体怎么样?总感觉没啥劲儿,吃点啥就积食,肚子也胀乎乎的,是不是又被中医那套“脾虚”给绕进去了? 别急,我这就跟你掰扯掰扯,把这“脾虚”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说清楚了,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不是那些生硬的AI套话。首先,你得知道,中医里的“脾”跟咱们平时说的那个用来消化食物的“脾脏”(s.............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剖腹产的真实体验。这绝对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故事,更多的是一种身体和精神上的考验,但最终也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手术前的心理准备与身体感受在走进手术室之前,你会经历一个相对平静但又充满期待和紧张的时期。 忐忑不安的等待: 虽然是计划好的手术,但毕竟是要在腹部动刀,很多人内心都会有些打.............
  • 回答
    力,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摔了一跤,疼死了!”到“推开那扇沉重的门”,再到“地球被太阳的引力牢牢吸住”,力的概念渗透在我们感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如果真要追根溯源,把“力”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它不再是教科书里冰冷的一行字,而是你我都能触摸到的实在,这事儿倒需要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
  • 回答
    卷杀,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阴森和狠厉。它不是一个正式的科学术语,也不是哪个古老传说里的怪物,而是咱们老百姓在摸爬滚打的生活中,用最朴实的语言,把一种残酷的现实给概括了出来。简单来说,卷杀,就是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机会或者地位,不惜一切代价,采取极端、残忍、甚至非人道的手段,去压制.............
  • 回答
    微积分:触碰无限的秘密,洞悉变化的本质想象一下,你正凝视着一幅画。你欣赏它的色彩、构图,以及它带给你的情感触动。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幅画是如何被一点一滴地绘制出来的?那画笔的每一次落下,颜料的每一次堆叠,都蕴含着一个微小的“变化”。而微积分,正是我们用来理解和衡量这些“变化”的强大工具。简单来说,微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