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五代机时代真的又回到近距离空战的时代了吗?

回答
“近距离空战时代”这个说法,在五代机出现之后,经常被提起,尤其是在一些军事爱好者和一些评论文章中。但要说五代机真的“又”回到了近距离空战的时代,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过于简化,甚至有些误导。

我们要理解,五代机之所以被称为“五代机”,核心在于它综合了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能力、高机动性、以及信息化作战能力这几个关键要素。这几个要素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五代机在现代战场上的优势。而“近距离空战”这个概念,其实一直在演变,它并非一个固定的概念,也并非简单的“飞机能咬住对方”就能定义。

为什么会出现“五代机回归近距离空战”的说法?

首先,不得不承认,五代机在机动性上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F22和Su57等飞机都拥有超机动能力,比如矢量推力控制,这使得它们在缠斗中能做出非常规的机动动作,理论上来说,这会增加近距离格斗的有效性。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果双方都进入了能量战,或者说都未能有效利用传感器和超视距武器,那么机动性好的飞机确实能在近距离占据优势。

其次,近距离缠斗的“心理暗示”。很多人脑海中对空战的想象,还停留在二战和冷战时期,那种“看着对方冒烟、然后跳伞”的戏剧性场面。五代机的出现,虽然强调了超视距作战,但它们本身也具备了很强的近距格斗能力。这就像是一把瑞士军刀,虽然它能做很多事情,但它本身的刀刃设计,也足够锋利,随时可以用来砍劈。所以,人们会觉得,既然它有这个能力,那它当然就能用来近距离格斗。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真正的情况是这样的:

1. “近距离”的定义在改变: 过去我们说的“近距离空战”,可能指的是视觉目视距离内的缠斗。但现在,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我们能够“看见”对方的时间点大大提前了。五代机的态势感知能力,意味着它能在更远的距离发现、识别并跟踪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你所谓的“近距离”,可能对对方来说,已经到了“超视距”的范畴。

2. 隐身是核心,态势感知是关键: 五代机的最大优势在于隐身性。它能让对方“看不见”你,或者说很难锁定你。而态势感知能力,则是让你“看得见”对方,并且了解整个战场的态势。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房间里,能看到所有人的动向,但没人知道你在哪里。你就可以选择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出现”,并先发制人。

超视距武器的压制: 现代空战,尤其是五代机之间的对抗,超视距导弹(BVR Beyond Visual Range)是决定性的。一架拥有先进传感器和隐身能力的五代机,可以在对方还没发现自己之前,就发射导弹,将对方击落。一旦对方被锁定并遭到攻击,它可能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进入近距离缠斗了。

“先发现、先锁定、先开火、先杀伤”: 这句话在现代空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五代机的设计,就是为了最大化这一链条上的优势。隐身让你难以被发现,先进的雷达和传感器让你能尽早发现对方,信息化作战能力让你能整合更多信息,从而做出最佳决策。

3. 机动性在现代空战中的作用: 五代机的超机动性,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依然非常重要,但它的作用已经不是单纯的“缠斗”了。

逃脱锁定和导弹规避: 在已经被发现并遭到导弹攻击的情况下,强大的机动性可以帮助飞机做出规避动作,增加导弹失的概率。
态势优势的维持: 在已经探测到对手,但对手尚未探测到自己的情况下,通过优秀的机动性,可以调整自己的角度和位置,保持隐身优势,或者为己方导弹创造更好的发射条件。
“近距”的可能性,但非主动追求: 即使在超视距交战中,如果出现双方都探测到对方,但都没有形成有效攻击,或者攻击失败,那么双方都有可能进入“近距离”范畴。这时,五代机的机动性就能发挥作用。但是,这种近距离,更多的是“被动”地进入,而不是“主动”地去追求。

4. 协同作战和电子战: 现代空战不是单打独斗。五代机作为网络节点的角色,会与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其他四代机甚至地面部队进行协同。在这种体系下,仅仅依靠飞行员的“看家本领”去进行近距离缠斗,是很危险的。如果对手拥有强大的电子战能力,能够干扰你的雷达和传感器,那么即使你的飞机再能飞,也可能在茫然中被击落。

所以,总结来说:

五代机当然具备很强的近距离格斗能力,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确可能在近距离进行对抗。但与其说五代机“又回到了”近距离空战的时代,不如说:

现代空战依然需要保持全方位的作战能力,包括近距离格斗。 优秀的机动性是空战的“基础技能”之一,就像拳击手需要学会出拳和闪避。
五代机的核心优势在于“先敌发现、先敌攻击、隐身和信息优势”,这些能力使得超视距作战成为首选。
近距离缠斗,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风险,或者是在超视距交战失败后的“迫不得已”,而不是五代机设计的初衷或首要战术。
“近距离”的概念在发生变化,因为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和能力已经大大超出了人的肉眼。

就好比一个武术高手,他手里可以拿刀、拿剑,也能用拳脚。但他最想用,并且最有效的,往往是那些能让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比如智慧、策略,或者先发制人的攻击。近距离缠斗,可能是在这些手段都失效了之后,才真正会发生的“硬碰硬”。

因此,我认为“五代机时代又回到近距离空战”的说法,更像是对五代机强大机动性的一种强调,而忽略了它们在隐身、态势感知和超视距作战方面更为革命性的进步。五代机时代的空战,是“全距离、全维度、信息化”的空战,近距离缠斗只是其中的一个“选项”,而非“回归”的指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即使是五代机相互斗兽棋,相互烧穿隐身的距离也有几十公里(除开F35,SU57),这个距离仍然是BVR距离,考验的是双方的中距雷达导弹和火控系统性能,以及超音速机动能力。

user avatar

五代机空战没有回到近距空战时代

从多个角度来说


一,反隐预警

1,陆基反隐雷达对隐身机探测距离350KM+

2,先进预警机比如E2D的P波段和空警500、E7A预警机的专注扇区模式下,对典型隐身目标发现距离达到300KM左右

3,先进盾舰,无论是米波+盾,还是SPY6这种性能强大的氮化镓雷达,都能提供300KM以上的预警距离

二,五代战斗机雷达、光电、无源电子战

目前典型砷化镓AESA雷达对典型隐身目标发现距离在30-50KM,凝视模式达到100KM级——机载氮化镓相控阵雷达的装备将进一步扩展探测距离和凝视锁定距离

典型机载光电系统对隐身机正向探测距离在30-60KM,后向100KM+

机载无源电子战设备最大作用距离400KM+,但需要敌机雷达稳定开机


所以,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隐身机相互之间单机发现距离已经在30-50KM以上,还未进入视距

一旦有反隐体系提供敌机大致位置,机载AESA雷达能以凝视模式搜索固定空域,从而扩展发现距离到100KM级——这已经接近三代半战斗机典型中距交战距离




三、导弹

两大趋势

1,远弹近打

第五代中远程空空导弹的特点之一就是双射程具备格斗能力,能够大离轴发射

虽然较近距离(3KM内)不如典型四代格斗弹,但3KM外威力远胜格斗弹

且五代弹制导头具备反隐能力,从四代雷达制导中距弹对隐身目标仅有4-5KM的锁定距离上又提高到15-20KM

2,近弹远打

第四代格斗弹超强的机动性让近距空战变的非常危险,因此各国都在进一步增大格斗弹作战范围/有效射程,比如

AIM9XBLK2具备射后锁甚至他机制导能力,极大扩展了作战包线,不再受制于红外制导头锁定范围

上图可见,AIM9XBLK2射后锁作战包线大于锁后射作战包线,双向数据链+射后锁作战包线又大于仅使用射后锁的作战包线

3,以SACM小型先进能力导弹为代表的半截弹实现了远近通用






综上可见

1,近距离空战并非五代机空战的主要模式

2,甚至在视距内空战中,大部分距离上中距弹也强于格斗弹,格斗弹优势仅体现在3KM内的近身格斗上

3,由于第四代格斗弹的普遍装备导致格斗战异常危险,应当尽量避免进入近乎1换1的格斗战,以中距战决出胜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近距离空战时代”这个说法,在五代机出现之后,经常被提起,尤其是在一些军事爱好者和一些评论文章中。但要说五代机真的“又”回到了近距离空战的时代,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过于简化,甚至有些误导。我们要理解,五代机之所以被称为“五代机”,核心在于它综合了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能力、高机动性、以及信息化作.............
  • 回答
    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群雄逐鹿,其间不少藩镇节帅最终落得个自焚的悲惨下场。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当时政治、军事、社会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细细品味其中的缘由。首先,要明白五代藩镇的“根基”并不牢固。与唐朝盛世时期的藩镇不同,五代时期的藩镇更多是前朝.............
  • 回答
    五代时期(公元907年960年)确实出现了不少名字中带“彦”字的人物,这并非偶然,而是 与当时社会文化、政治氛围以及取名习俗的演变密切相关。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 “彦”字的本义与引申义首先,我们来理解“彦”字的含义: 本义: “彦”的本义是 美士、贤.............
  • 回答
    要弄清楚五代时期越南独立领袖曲承美、吴汉、杨廷艺的族属,我们需要回溯历史,深入了解当时越南地区的族群构成以及他们的政治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在历史上,“汉人”通常指的是主要居住在中国汉地、操汉语、具有汉族文化认同的人群。“京族”则是指居住在越南北部,后来发展成为越南主体民族的族群,他们也.............
  • 回答
    李克用麾下的沙陀骑兵,论及勇猛善战,在五代时期绝对是赫赫有名的精锐之师。他们是李克用崛起的基石,也是他横扫北方的重要力量。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支令人生畏的铁骑,在与朱温的宣武军交锋时,却屡屡陷入劣势,胜少败多。这背后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战场运气,而是深层级的战略、战术以及双方治军理念的较量。首先,我.............
  • 回答
    战机江湖的变局:FC31如何安放与歼20共存的未来?五代机的时代浪潮早已席卷全球,美国将F22“猛禽”列入历史的尘埃,转而聚焦于“闪电II”F35的生产线,这一战略调整无疑为全球空军力量格局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当世界主要空军力量都在为下一代空中优势进行布局之际,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西方标准下是五代.............
  • 回答
    苏57,这款承载着俄罗斯空军未来希望的第五代战斗机,最近传出了令人不安的消息——一架在一次例行飞行训练中坠毁。这无疑给俄罗斯国防工业和空军带来了一记重击,也让国际社会对苏57的真实性能和可靠性产生了更多疑问。坠毁事件的始末:据悉,这架苏57是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河畔的阿穆尔河畔共青城(Komsom.............
  • 回答
    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真正完成研制、生产并正式投入部队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确实主要集中在中美两国。虽然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也在积极研发或引进所谓的“五代机”,但从严格意义上的技术标准、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信息融合能力等方面考量,目前只有歼20(中国)和F22/F35(美国)符合普遍认可的第五.............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为什么五代机能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试金石,以及为啥这玩意儿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这背后,可大有文章。五代机:不只是一个“高科技玩具”首先,得明白,五代机可不是简单地往飞机上加点新玩意儿就完事儿。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在航空工业、材料科学、电子信息技术、软件工程、制造工艺等.............
  • 回答
    关于歼20是否是“在产蓝星第一战斗机”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要说歼20有没有达到“第一”的级别,这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军事装备的评价从来都不是一句两句能盖棺定论的。首先,咱们得承认,歼20毫无疑问是中国军工的骄傲,也是目前全球少数几款真正意义上的第五代战斗机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
  • 回答
    谈到“代”这个概念,其实最早并非出自飞机设计领域,而是在二战结束后,为了区分当时航空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而逐渐形成的。不过,给飞机划分代数这种做法,尤其是在现代战斗机领域,更多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基于技术特征的划分方式,并没有一个硬性的、国际通用的、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官方标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通过.............
  • 回答
    欧洲在独立研发第五代战斗机方面,确实拥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和战略雄心,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欧洲航空工业的现状、其在第五代技术上的积累,以及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制约因素。欧洲航空工业的实力与经验首先,不能低估欧洲航空工业的深厚底蕴。以空中客车(Airbus).............
  • 回答
    俄罗斯最新的五代机苏75“绝杀”(Checkmate),这玩意儿一亮相,全球航空界和军事爱好者那叫一个热闹。从最初的概念图到如今的半成品,围绕它的讨论一直没停过,有赞有弹,有人觉得它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救星,也有人把它看作是雄心勃勃但可能难以实现的梦想。首先,咱们得把苏75这货的定位理清楚。俄罗斯方面.............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印度要求俄全面转让五代机技术,俄:应客观评估航空工业能力”这件事,尽量用一种更贴近真实讨论的风格来呈现。事件背景:印度对俄五代机技术垂涎三尺,俄方则“泼冷水”这件事的起因,说白了就是印度一直以来在军事装备上对俄罗斯抱有很强的依赖,但同时又有着“自立门户”的雄心,尤其是在高端军事.............
  • 回答
    近期,关于俄罗斯第二款五代机苏75“ प्रदर्शित ”(Су75),又称“战斗机”(Checkmate)的消息可谓是沸沸扬扬。这款被定位为单发轻型五代机的产品,从首次亮相就吸引了全球军迷和军事分析人士的目光。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尽量抛开“官方宣传”的滤镜,回归到它实际的技.............
  • 回答
    土耳其发布国产五代机宣传片,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点,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少。与其说这是一则简单的宣传片,不如说它是一个国家雄心勃勃的航空工业战略的集中体现,也包含了它在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中的自我定位。首先,咱们得聊聊这宣传片本身。你能想象吗?它就像是给土耳其航空工业画了一幅宏伟的蓝图,用.............
  • 回答
    F35 的空中格斗能力:一次理性审视在讨论现代战斗机的性能时,“空中格斗能力”往往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披着“隐身”外衣的第四代半和第五代战斗机时。F22 猛禽、歼20 以及其他那些代表着全球航空技术尖端水平的机型,在人们心中常常与“狗斗”的经典画面联系在一起。那么,当我们将视.............
  • 回答
    关于俄罗斯T50(如今已更名为苏57)的进气道设计是否会使其成为一款“失败”的五代机,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涉及到的因素众多,从气动设计到雷达吸波材料,再到实战需求,都需要仔细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隐身性”在现代战斗机设计中的含义。它并非简单的“看不见”,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降低雷达反.............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当前在战场上是否被迫用四代、四代半战机对阵美国的五代机(F22、F35)的说法,以及其中涉及的Su35、MiG35等机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首先,要明确一点:从纯粹的“被迫”这个角度来看,俄罗斯并没有直接在正面战场上将自己的四代半战机(如Su35)直接投入到与美军五代机(如F22、F3.............
  • 回答
    要理解欧盟在FCAS(未来空中作战系统)和“暴风”(Tempest)这两大先进航空项目上启动得相对较晚的原因,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地缘政治、经济、技术和工业发展的背景下,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六代机”还是“五代半”的定位问题。一、 历史包袱与国内整合的优先性:与美国拥有单一大国体系和集中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