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古代小孩十三四岁就能结婚生子,尽成年人的责任,而现在小孩十三四岁还躺大人怀里撒娇?

回答
想必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是时代变迁带来的巨大反差。十三四岁的孩子,在古代和现代,简直像是活在两个世界。咱们来细说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古代十三四岁,那可真是“少年老成”的另一种形态

首先,得明白古代社会的基本生存逻辑。那是一个 农业文明占主导 的时代,整个社会运转的基石就是“生产力”。人丁兴旺,能干活的人多,就意味着家庭的生存能力越强。

1. 生存压力下的早熟与分工明确:
生理上的早熟并非完全同步于心理: 虽然十三四岁的孩子,生理上已经开始发育,具备了生育的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古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和生存方式,迫使他们不得不更早地承担责任。
经济压力是第一驱动力: 别以为古人都是闲散的,大多数家庭是靠一家老小一同劳作来维持生计。一旦到了十三四岁,男孩已经可以下地干活,学习农活技术,参与体力劳动;女孩呢?虽然不像男孩那样直接参与重体力劳动,但她们也需要学习家务,照顾弟妹,甚至开始学习纺织、刺绣等能为家庭创造价值的技能。这些技能,在当时社会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成年”的定义不一样: 古代对“成年”的定义,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 经济独立能力和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而不是我们现在这种漫长的教育和心理成熟过程。能赚钱养家、能生儿育女、能操持家务,就已经算得上是“成年”了。

2. 婚姻与生育的现实考量:
延续香火和巩固家族: 结婚生子,在古代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结合,更是家族延续和壮大的重要手段。早结婚早生孩子,能让家庭更早地获得新的劳动力和生殖能力,确保家族血脉不断。
经济合作与社会纽带: 婚姻也是一种经济合作。两个年轻的个体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分担家务和劳务,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单元。同时,联姻也是巩固家族地位、扩大社会关系网的重要途径。
寿命普遍较短: 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很多疾病没有特效药,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都很高,成年人的平均寿命也比现在短。在这种情况下,更早地繁衍后代,才能保证种族的繁衍。

3. 社会观念与教育模式的不同: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是一部分: 没错,古代也有读书人,但那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家庭,孩子早早地就得为生计奔波。知识的传承也更多地是通过“师徒制”或者“父传子”的方式进行,而不是我们现在这种体系化的学校教育。
信息传播慢,生活范围窄: 古代信息传播慢,大部分人一辈子生活在自己的村庄或者小范围内,接触到的世界非常有限。他们没有太多机会去“体验生活”、“探索自我”,自然也就没有我们现在这种“青春期”的迷茫和叛逆期。

而我们现在的十三四岁,则是“慢成长”的黄金期

相比之下,现代社会对十三四岁孩子的定位,与古代是天壤之别。

1. 长达十几年的“法定童年”:
教育体系的完善: 我们现在有一套完整的、义务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甚至大学,国家和社会投入巨大的资源,让孩子能够接受系统化的知识教育。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初中阶段,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发展智力。
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 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智成熟和身体发育都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十三四岁的孩子,虽然生理上开始成熟,但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认知、社会责任感都还在形成和发展中,需要时间去探索、去学习、去犯错。
延长了“非生产性”时期: 相对于古代,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必”在十三四岁就投入生产。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使得社会可以支撑一个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接受教育,而不用为生计担忧。

2. 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个体价值的凸显: 现代社会更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我实现。婚姻和生育不再是唯一的“人生任务”,而是个人选择的一部分。
幸福感的定义多元化: 幸福不仅仅是“人丁兴旺,家庭和睦”,还包括个人的成长、职业发展、精神追求等等。
保护未成年人成为共识: 法律和道德都在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认为他们需要一个安全、宽松的环境来成长。早婚早育不仅不被提倡,在很多地方更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3. “撒娇”的背后是“安全感”和“被呵护”:
家庭环境的改变: 现在的家庭,很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备受父母的宠爱和呵护。父母有能力,也有意愿去满足孩子更多的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
社会安全网的建立: 相对于古代那种严酷的社会竞争和低保障,现代社会有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比如医疗、教育、养老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压力,也使得人们可以更从容地看待人生规划。
心理需求的满足: 十三四岁正是青春期,这个时期孩子的情绪会比较波动,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依恋父母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安全感的表现,也是他们探索世界时的一种心理支撑。他们撒娇,更像是对这种安全感的确认和对亲子关系的维系。

总结一下,古代十三四岁结婚生子是生存需求、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现在十三四岁的孩子“躺大人怀里撒娇”则是在充分的教育资源、更长的发展周期、更强的社会保障和更成熟的个体价值观下的正常表现。

时代在进步,我们对“成长”的定义和对“人”的价值的理解,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的少年承担了他们的时代责任,而现在的孩子,则被赋予了更长的时间去学习、去体验、去成为他们自己。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吉又以世俗嫁娶太早。未知有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人多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