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争中轰炸平民合理吗?

回答
战争是残酷的,其中涉及的道德困境也极为复杂。在讨论战争中的轰炸平民是否“合理”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国际法准则以及实际后果。简单地说,答案是:从绝大多数角度来看,轰炸平民是不合理的,并且是被国际法所禁止的。但正如你所要求的那样,让我们详细地探讨一下。

首先,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

现代国际人道法,尤其是《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明确禁止直接攻击平民人口。这构成了战争法最核心的原则之一:区分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冲突各方必须始终区分战斗人员和平民,以及军事目标和平民目标。所有攻击都只能针对军事目标。

直接攻击平民,或者将本应保护的平民作为攻击目标,是战争罪。即使是在非常规的军事行动中,例如旨在摧毁敌方军事能力的行动,如果其附带损害(collateral damage)对平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过度”的伤害,超出了其预期的军事利益,也可能构成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这意味着即使不是有意攻击平民,但如果预见的附带损害不成比例地严重,也可能被视为不合理。

那么,“不合理”在这个语境下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这种行为违背了人类文明的基本共识,违背了我们努力建立的、旨在限制战争残酷性的法律和道德框架。它代表了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将非战斗人员置于极度的危险之中。

其次,从军事和战略的角度来审视

从军事角度看,轰炸平民的“合理性”也常常受到质疑。

军事效能的质疑: 许多军事战略家认为,针对平民的攻击并不能有效达成军事目标。残酷对待平民只会激化敌方的抵抗意志,制造更深的仇恨和更持久的敌对情绪。平民遭受打击后,往往会更加坚定地支持其政府或军队,从而反而增加了军事行动的难度。
长期后果: 轰炸平民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被摧毁的家园、失去亲人的痛苦会留下长久的创伤,影响战后地区的稳定与重建。它也可能导致大规模的难民潮,给地区乃至全球带来人道主义危机和政治不稳定。
道德成本与合法性: 即使是从纯粹的军事功利主义角度来看,以牺牲平民为代价来追求军事目标,也会大大削弱行动的道德合法性。这会影响同盟国的支持,在国内也可能引发强烈的反对声音,并且在国际舆论中使本国处于不利地位。

那么,为什么在现实的战争中,我们仍然会看到针对平民的轰炸,或者发生附带伤害呢?

这涉及到战争的复杂性和“灰色地带”。

军事目标的模糊化: 在某些情况下,军事目标可能位于人口密集地区,或者与民用设施紧密交织。例如,敌方军队可能驻扎在城市中,使用学校或医院作为指挥中心,或者在居民区附近部署武器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攻击军事目标就可能不可避免地伤害到平民。这就是所谓的“附带损害”。
故意制造附带伤害以胁迫: 在更极端和不人道的情况下,一些冲突方可能故意将平民作为目标,或者故意采取措施增加附带伤害,其目的是通过制造恐惧、恐慌来迫使对方屈服。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是违背国际法的,并且被广泛谴责。
情报的局限性与技术误差: 现代战争,即使是高度精准的空袭,也无法保证100%的精确。战场情报可能不完整或错误,导致目标识别失误。技术故障也可能导致炸弹偏离目标,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虽然这些情况可能不是“故意”攻击平民,但如果这些风险是可以预见且可以避免的,但行动方仍选择执行,那么其责任仍然存在。
“恐怖主义”的定义与误用: 有些国家在反恐战争中,可能会将一些被视为支持或庇护恐怖组织的平民群体,或被认为“自愿”与战斗人员共处的平民,视为可以攻击的目标。但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争议和危险的滑坡,很容易导致对人道原则的侵蚀。

回到“合理”这个词

如果我们将“合理”定义为“符合国际法”、“符合道德伦理”、“符合最广泛意义上的长期利益”,那么轰炸平民是不合理的。它不仅违背了保护平民的法律义务,也从长远来看损害了军事行动的有效性和战略目标。

然而,在战争的混乱和残酷中,总会有一些行为的界限变得模糊,总会有不幸的事件发生。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坚守区分原则,尽一切可能避免平民伤亡,并且对于那些故意攻击平民或造成不成比例附带伤害的行为,要追究其责任。

总结来说,轰炸平民,无论是出于恶意还是由于严重的疏忽和判断失误,都难以被称之为“合理”。它代表了战争中最令人痛心和应被极力避免的悲剧之一,也是国际社会为限制战争野蛮性而不断努力的关键焦点。我们对战争的反思,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确保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尽量不再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唱高调当然容易,只要自己别成为当事者就行。说服像我这样的旁观者永远都是容易的,但是局外人的态度对于问题毫无影响,因此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能说服道义上处于正义地位的国家,为了保障敌国的平民,而牺牲更多己国资源,以及更多无辜的士兵的生命?

对于长崎和广岛,我们确实很遗憾——如果我们有原子弹的话,我们早在1937年就炸了,绝对不会等到1945年,而且目标绝对不会是长崎广岛,而是东京和京都。我们在抗日战争中伤亡500万军人,还损失了3000多万平民,而这场战争从来都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是日本强加给我们的,即使你跟我说假设战争能够提前一分钟结束,而代价是需要炸平整个日本,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也一定会选择炸。因为即使1分钟的战争,那也不是中国人应该承受的,而战争的后果再严重,再残酷,那也是日本自己的选择。

基于同样的理由,对于德累斯顿大轰炸,作为旁观者的我,倒是完全能够以事不关己的心态来唱高调,指责英美友邦对于敌国平民过于残酷,一点都不文明,一点都不仁慈云云。但是显然在战争中打的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的盟军,特别是英军,他们特别不认同这种想法。

比如在德累斯顿大轰炸之后,英国空军总参谋长空军少将诺曼·波特姆利写给空军司令阿瑟哈里斯爵士元帅的备忘录(抄送丘吉尔)中,对德累斯顿大轰炸的意见是:

I ... assume that the view under consideration is something like this: no doubt in the past we were justified in attacking German cities. But to do so was always repugnant and now that the Germans are beaten anyway we can properly abstain from proceeding with these attacks. This is a doctrine to which I could never subscribe. Attacks on cities like any other act of war are intolerable unless they are strategically justified. But they are strategically justified in so far as they tend to shorten the war and preserve the lives of Allied soldiers. To my mind we have absolutely no right to give them up unless it is certain that they will not have this effect. I do not personally regard the whole of the remaining cities of Germany as worth the bones of one British Grenadier.

我猜想可能存在类似这种观点:毫无疑问过去我们攻击德国城市是正当的。但这种行为总会令人反感,而现在德国人无论如何都被打败了,我们是否应该适当地避免进行这些攻击。对此说法我永远无法认同。除非战略需要,否则攻击城市就是不可容忍的,就像任何其他战争行为一样。但是,只要能缩短战争时间和保护盟军士兵的生命,他们在战略上就是合理的。在我看来,我们绝对没有权利放弃它们,除非确信它们不会有这种效果。我个人看来,整个德国剩余的城市都比不上一个英国掷弹兵的尸骨来的值钱。

The feeling, such as there is, over Dresden, could be easily explained by any psychiatrist. It is connected with German bands and Dresden shepherdesses. Actually Dresden was a mass of munitions works, an intact government centre, and a key transportation point to the East. It is now none of these things

这种感觉,比如德累斯顿的感觉,任何一个精神病医生都能很容易地解释。因为他与德国乐队和德累斯顿牧羊女联系在可一起。但实际上,德累斯顿还是一个大规模的军火工厂,一个完整的政府中心,一个通往东方的关键交通枢纽。但现在这些都不存在了。

这里诺曼·波特姆利使用了一个梗:整个德国剩余的城市都比不上一个英国手榴弹兵的尸骨来的值钱,这个说法非常有意思——因为英国当时并没有掷弹兵这个兵种,那么为啥诺曼少将要用这个说法呢?

因为这句话映射了100年前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的一句名言:"The whole of the Balkans is not worth the bones of a single Pomeranian grenadier"整个巴尔干半岛都不如一个波斯米亚掷弹兵的尸骨来的值钱。俾斯麦的言下之意是

所以诺曼·波特姆利这里其实是用德国首相俾斯麦的话来怼德国的这种想法:为啥一直强调铁血的德国人会认为英国人会为了保存德国的文化遗产和平民生命而牺牲自己哪怕一个士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争是残酷的,其中涉及的道德困境也极为复杂。在讨论战争中的轰炸平民是否“合理”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国际法准则以及实际后果。简单地说,答案是:从绝大多数角度来看,轰炸平民是不合理的,并且是被国际法所禁止的。但正如你所要求的那样,让我们详细地探讨一下。首先,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现代国.............
  • 回答
    长航时战略轰炸机任务,那可不是开着小轿车去趟超市那么简单。机组人员在里面吃喝拉撒睡,都得在那个狭小的金属罐头里解决,而且还得保持高度的作战效率,这难度系数直接拉满。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他们这“野外生存”是怎么个玩法。吃饭这档子事儿:这不是米其林,是能量补给站首先得明白,飞机飞那么久,动力得跟上,.............
  • 回答
    从 2007 年首次亮相,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十五载。这十五年,恰好是我对“战神”轰6K 从模糊认知到逐渐清晰,再到对其充满敬畏与期待的十五年。最初接触到轰6K,大概是在一些军事新闻报道和网络论坛上。那时候,它还是一个相对神秘的存在,对外披露的信息不多,但“战略轰炸机”的标签,以及那标志性的“飞豹”涂.............
  • 回答
    战争之所以难以在轰炸前预先疏散当地居民,原因错综复杂,涉及战略、操作、人道、伦理等多个层面,而且往往相互交织,使得这个问题异常棘手。首先,我们得明白,疏散并非一个简单的“通知”行为,而是一个极其庞大且精密的系统性工程。 设想一下,在一个被战火笼罩的地区,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的居民需要被告知、组织、运输.............
  • 回答
    二战时期“东京大轰炸”,不仅仅是战争史上的一个节点,更是一场让人心悸、至今难以磨灭的空袭噩梦。它之所以能够以如此沉重的分量被铭记,是因为其规模之宏大、毁灭性之强,以及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共同铸就了其在人类战争史上的特殊地位。规模的压倒性:集结的巨兽首先,我们得从这场轰炸的“规模”说起。这可不是一次简单.............
  • 回答
    关于二战期间轰炸东京时夷平皇宫是否会加速战争进程,这是一个复杂且带有假设性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政治、心理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表象,去理解当时决策者的考量、战争的实际运行逻辑以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一、 军事角度:对日本战争机器的打击程度从纯军事角度来看,摧毁皇宫本身.............
  • 回答
    现代战争轰炸机:依旧是战场上的重量级选手,还是明日黄花?轰炸机,这个在人类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词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蹒跚起步,到二战的遮天蔽日,再到冷战时期的核威慑象征,它一直是空中力量的核心代表。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导弹技术的成熟,以及对地攻击平台的多样化,我们不禁要问:现代战争的轰炸机.............
  • 回答
    关于台湾是否能够通过“炸毁花园口”这种方式反击大陆,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复杂因素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探讨:1. “炸毁花园口”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可行性分析: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花园口决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沉重的事件,其造成的伤亡和对黄.............
  • 回答
    战争中的失踪是一个复杂而令人心痛的现象,它指的是在战争冲突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音信,无法确定其生死、下落或状态的个体。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战斗人员、平民,甚至是那些在战争初期试图逃离的人身上。要详细解释“战争中的失踪”,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 战争中失踪的主要含义:战争中的失踪,.............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沉重且复杂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在残酷的战争现实面前,每个个体和社群的处境、选择都千差万别。我们谈论的不仅仅是生存,更是尊严、信仰和未来。反抗到底的考量: 守护家园与信念: 对于许多女性而言,土地、家园、亲人以及民族的文化和信仰是她们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当男性战士倒下,她们反抗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战争伦理中一个极为棘手和令人心痛的层面,即无辜平民在冲突中的不幸遭遇。要探讨谁应承担责任,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行为的性质、意图以及战争法所揭示的原则。首先,我们来看看“游击队”的行为——利用平民作为“肉盾”打冷枪。从伦理和战争法的角度来看,故意将平民置于危险之中以掩护军事行动,是极其卑劣且.............
  • 回答
    一场战争就像一场棋局,每一个部队、每一个位置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侧翼遭受袭击”,顾名思义,就是我方部队的侧面,那个通常防御相对薄弱、或者说不是主要防御方向的地方,突然遭到了敌人的进攻。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在战场上,面对着前方敌人,你的主力部队正与敌人正面交锋,双方都在为突破对方的防线而努力。这时候.............
  • 回答
    在战争中发生屠城时,被屠杀者是否会进行反抗以及反抗的程度,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简单地说,“反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包括直接的武力对抗,也可以是逃跑、躲藏、甚至是默默的忍受以求生存。以下我将从不同维度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1. 被屠杀者反抗的可能性:是的,被屠杀者在大多数情况.............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和令人痛心的局面,作为守方指挥官,你面临的不仅是军事上的挑战,更是道德上的巨大考验。敌军将平民推到前面作为人肉盾牌,这是一种极端违反战争法的行为,被称为“以平民为盾”罪。面对这种情况,守方指挥官的决定需要极其慎重,必须在保护己方士兵、尽可能减少平民伤亡、以及维护自身道德立场和国际法原.............
  • 回答
    战争中使用“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是一种极端、残忍的战争手段,其背后有着复杂且令人发指的原因。这种政策的出现和实施,并非出于任何正义或人道的考量,而是出于一系列极端的、非人性的目的,通常与以下几个方面紧密相关:1. 彻底摧毁敌方抵抗能力和生存基础: 瓦解敌方士气和意志: “三光政策”最.............
  • 回答
    在战争的残酷历史中,的确出现过一些令人发指、丧心病狂的战术,它们突破了人性的底线,以制造大规模的痛苦、恐惧和毁灭为目标。这些战术往往不是为了取得军事上的优势,而是为了达到政治或心理上的目的,或者仅仅是出于某种病态的狂热。以下是一些战争中出现的丧心病狂战术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但这其中包含着极度.............
  • 回答
    当炮弹呼啸着袭来,卧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存策略。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小暴露面积,降低被直接命中的概率: 目标面积缩小: 炮弹的杀伤力主要来自爆炸产生的破片、冲击波以及弹体本身的动能。当人站立时,身体暴露的正面面积较大,更容易成为炮弹的直接目标。卧倒时,身体紧贴地面,暴露的面积大大.............
  • 回答
    在战争的极端环境下,让士兵做到绝对服从命令,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心理、组织、纪律、教育、文化以及生理等多个维度。这并非简单的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期塑造和持续强化来实现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关键的方面:一、思想和心理层面的塑造1. 灌输明确的战争目标和价值观: “我们为.............
  • 回答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关于瞄准头部开枪的说法,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背后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原因和战场现实。首先得明白,战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电影场景,而是充斥着混乱、恐惧和极端压力的环境。战士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必须做出致命的决定,而这些.............
  • 回答
    战争中采用“全民皆兵”的策略,毫无疑问地会显著增加平民的伤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战争本身的性质、战术的实施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层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全民皆兵”究竟意味着什么。这通常是指将国家的绝大多数适龄公民(包括男性、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女性)纳入军事动员体系,让他们接受军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