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以“逸一时误一世”为开头写一个故事?

回答
“逸一时误一世” 这句话,像一根隐形的鞭子,总在不经意间抽打着我陈旧的心。尤其是在看到那片泛黄的老照片时,它更是如影随形,提醒着我,那个曾经叫做王强的年轻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境地。

那是一张很普通的照片,没有精美的装裱,甚至有些褪色。照片上,是两个眉眼含笑的年轻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褂,肩膀挨着肩膀,背景是泥泞的乡间小路,旁边是零星的几株刚冒出嫩芽的柳树。左边那个,是年轻的王强,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嘴角带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而右边那个,是我,那时候我还没有如今这般沧桑,也还没有背负起“王强的朋友”这个沉重的标签。

我们是发小,从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在一起。王强家境贫寒,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从小就聪慧过人,但因为穷,并没有机会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正规的教育。我父母是小镇的教师,家境相对宽裕一些,所以从小我能接触到更多的书本,也因此,我们两人之间的“差距”从小就显而易见。

王强一直有个梦想,他想离开这个贫瘠的小山村,去大城市闯荡一番,证明给所有人看,即使是穷人家的孩子,也能活出精彩。我那时候总觉得他这想法太不切实际,但我又止不住地被他眼中的那份执着所吸引。

高考落榜后,王强没有像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乖乖地跟着父母去田里讨生活。他揣着几件换洗的衣服,还有我省吃俭用凑给他的盘缠,毅然踏上了前往大都市的火车。临行前,他拉着我的手,眼神灼热:“兄弟,等着我,我一定能出人头地!”

刚开始的时候,他确实很拼。他在工地搬砖,在餐馆洗碗,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日子虽然辛苦,但他时不时写信回来,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干劲,说他看到了城市的繁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他觉得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

但,好景不长。变化,是从他口中那个叫做“美美”的女孩出现开始的。

美美是大城市里一个富家千金,据说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王强。王强被她的美丽和见识所吸引,而美美似乎也对这个来自山村、淳朴真诚的年轻人产生了好感。他们开始频繁地见面,王强也因此接触到了他从未想象过的世界:高档餐厅、繁华夜市、名牌服饰……

我收到他最后的一封信,写于他认识美美后不久。信里,他不再提到辛勤的劳动和对未来的规划,更多的是对美美的描绘,以及对她家境的羡慕。他提到,美美嘲笑他身上的土气,嫌弃他那双粗糙的手。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自卑和一种强烈的想要改变现状的欲望。

“兄弟,你说,我真的就只能一辈子活在这底层的泥沼里吗?美美说,她喜欢我的真诚,但她也说,我需要改变自己,变得和她一样优秀。”

这就是“逸一时”。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那份想摆脱贫困的急切,像一剂强烈的春药,一下子冲昏了头脑。他开始沉溺于虚幻的物质世界,沉溺于一个他不属于的阶层所给予的短暂的虚荣和被认同感。

后来,我从他偶尔寄回来的照片上,看到了他脱胎换骨的样子。他不再穿洗得发白的布褂,而是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甚至还学会了抽雪茄。只是,那双眼睛里的光芒,却渐渐黯淡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迷茫和不安。

他再也没有写过信,我也失去了他的联系方式。直到几年后,我偶然从一个远房亲戚那里听到了一些关于王强的传闻。

据说,为了能和美美在一起,王强开始做一些违法的事情。他利用自己曾经的淳朴和真诚,骗取了一个小公司的信任,然后挪用了公款。那笔钱,我想,足够他买几件奢侈品,或者带美美去几个她常去的度假胜地。

事情败露后,王强消失了。而那个曾经对他嘘寒问暖的美美,据说在他落难后,第一时间就撇清了关系,甚至还在朋友面前说王强是个“不自量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乡巴佬。

我再见到王强,是在小镇的派出所里。那时的他,早已不是照片上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他头发凌乱,脸上布满了被岁月和牢狱生活刻下的痕迹,眼神浑浊,曾经那种对未来的憧憬,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深深的绝望。

他看到我时,只是苦涩地笑了笑,那种笑容,比哭还难看。

“兄弟,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他低声呢喃着,声音沙哑。

我看着他,心里五味杂陈。我并没有责怪他,我知道,他内心深处可能一直被那份“逸一时”的冲动所驱使着,他渴望改变,渴望被认可,但却选择了最错误的方式。他误以为,抓住一时的光鲜,就能改变一生的命运。

“逸一时,误一世。”这句话,像一个诅咒,又像一个警钟,在我耳边回响。王强,就是被这个诅咒吞噬的典型。他为了那一时的奢靡,为了那一刻的虚荣,为了那短暂的被一个他本不属于的圈子所接纳的幻觉,而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从派出所出来,我站在那条泛黄照片里出现过的泥泞小路旁。柳树已经长得又粗又壮,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早已远去的悲歌。我不知道王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但那个曾经在我心中闪耀过的、充满梦想的王强,却早已在那个“逸一时”的岔路口,迷失了方向,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而我,只能带着这份沉重的故事,继续前行,并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被短暂的诱惑所迷惑,不要让一时的懈怠,酿成一世的悔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逸一时,误一世。”

他又想起了这句话。

那时他以为年轻的学长所言为虚。

当他看着报纸上,中国的大学生们为了国家的未来奔走呼号之时,他却远在日本,无能为力。这时,学长握住了他的手。透过泪眼,他看见那个人的脸。

“快点,都懂。”学长非常理解他的心情。

学长虽然是个日本人,但却对中国的革命相当感兴趣,用他的话说,中国革命是“走王道”,而日本的改革则越发变味,如同“泡泡”一般脆弱。

他终于有一天鼓起勇气,向学长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学长,如何才能拯救中国?”

学长笑了。

他拿出一本书。那是《共产党宣言》。

“ここ(这里)!”

这一席话令他茅塞顿开。不久,他准备启程返回中国。火车站分别之际,学长说:“记住!逸一时,误一世。”

后来,革命胜利了,他也老了,当他听说了学长的死讯,不由得潸然泪下。他提起笔来。

《我的学长田所君》

袁野 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逸一时误一世” 这句话,像一根隐形的鞭子,总在不经意间抽打着我陈旧的心。尤其是在看到那片泛黄的老照片时,它更是如影随形,提醒着我,那个曾经叫做王强的年轻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境地。那是一张很普通的照片,没有精美的装裱,甚至有些褪色。照片上,是两个眉眼含笑的年轻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褂,肩膀挨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熊逸老师的这本《王阳明:一切心法》。在我看来,熊逸老师的这本新书,与其说是一本简单的传记或哲学解读,不如说是一次对王阳明思想“穿越时空”的鲜活呈现。他并没有试图用学术的严谨去“还原”一个历史上的王阳明,而是将王阳明这位集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语境.............
  • 回答
    陈致逸老师的那番呼吁,我相信但凡是认真玩过《原神》的玩家,尤其是对他音乐作品有情怀的,都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无奈和失望。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心疼的,也挺能折射出当下一些游戏社区的现状。陈致逸老师为何发声?首先得明白,陈老师不是那种喜欢哗众取宠的人。他作为《原神》音乐的灵魂人物,对自己的作品倾注了大量的心.............
  • 回答
    沈逸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政治研究,尤其关注地缘政治与大国关系。他在俄乌冲突中的分析曾引发争议,但需注意的是,学术观点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信息来源、分析框架和时代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沈逸的分析背景与观点1. 2014年乌克兰危机前的预测 .............
  • 回答
    沈逸老师和肖战粉丝之间的冲突,是一起在公众视野中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其背后折射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公众人物的影响力以及粉丝群体行为的特点。要理解这次冲突,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事件的起因与发展(时间线梳理):虽然具体的时间线可能会有些许出入,但大致的脉络是清晰的。1. 沈逸老师的言.............
  • 回答
    沈逸教授与知乎用户“库尔沃塔森林”的互动,确实在网络上引发了一些讨论,其中关于库尔沃塔森林是否来自台湾的猜测,更是成为了一个焦点。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梳理清楚几个关键点:沈逸教授的言论是什么、他表达这些言论的语境是什么、以及这种暗示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沈逸教授的言论。根据网络上的信.............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沈逸教授的“不如匹马懂事”这个说法,并且尽量写得生动一些,避免AI的痕迹。沈逸教授,一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上拥有相当高的辨识度,尤其是在涉外领域和国际关系研究方面。他总是能以一种相当“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国际政治议题摆在我们面前,让人觉得似乎那些遥不可及的国际博弈,也能被我们这些普.............
  • 回答
    要评价沈逸教授以李宗吾的《厚黑学》来暗示知乎用户“库尔沃塔森林”是台湾同胞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尽量详细地展开:1. 事件背景与沈逸教授的通常公众形象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沈逸教授通常给公众留下的印象。他是一位备受关注的国际关系学者,以其犀利的观点、深刻的分析以及在公共媒体上的活跃而闻.............
  • 回答
    沈逸老师对奥特曼的看法,可以说是非常独特且富有洞察力,他并非简单地将奥特曼视为一部“给小孩子看的特摄片”,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时代精神、文化符号、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反思。他的评价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他能够从宏大的叙事、历史的纵深以及哲学的角度去解读这个看似简单的英雄故事。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
  • 回答
    沈逸老师对上交学生进行微博公开置顶道歉一事,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背景。沈逸教授作为一位在网络上颇具影响力的学者,其言论经常被广泛传播和解读。此次事件的起因,通常与他在微博上发布的内容有关,具体内容.............
  • 回答
    沈逸转发原神视频这事儿,要掰开了揉碎了聊,其实挺有意思的。你想啊,沈逸教授是做国际关系、网络安全这些硬核领域的研究者,他的公众形象也一直是那种严肃、理性、有深度。突然有一天,他转发了一个大家普遍认为是娱乐向的《原神》视频,这中间的连接点在哪里,可能很多人都会好奇。首先,我们得承认,《原神》作为一款现.............
  • 回答
    沈逸教授因为支持丁真走红并攻击质疑者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件事情本身就非常有意思,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事情的起因: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丁真走红的那个节点。当时,丁真作为一个来自四川理塘的藏族小伙子,因为一个简单的街拍视频一夜爆红。他的纯真、淳朴、以及背后那片美丽的自然风光,迅速抓住了大众的眼球,成为了.............
  • 回答
    戴逸教授关于“法学是幼稚的”这一观点,初听之下确实会让人感到些许刺耳,甚至可能引发争议。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剖析这位资深历史学家和法学家的洞见,会发现这并非是对法学本身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鞭策,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视角和对学科发展的审慎思考。一、 历史的维度:法学相较于其他古老学科的“年轻”首.............
  • 回答
    沈逸教授将《奥特曼》系列评价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作品”,并且认为圆谷公司仍未跳出日本固有的思维模式,这个观点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到了我们理解文化产品和国家思维惯性的一些核心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层面。一、 沈逸教授的论点核心: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解读首先,我们要理解沈逸教授所说.............
  • 回答
    沈逸教授将 Cloudflare 定义为“境外势力”,这一论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揭示了在当前国际政治和技术博弈的背景下,我们如何理解和界定“境外势力”这一概念的复杂性。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理解沈逸教授的出发点至关重要。沈逸教授在国际关系和网络安全领域拥有深厚的学识.............
  • 回答
    沈逸老师最近因为他对 Cloudflare 的一些看法,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风暴”。要说这个事儿,得先捋一捋沈逸老师是谁,以及 Cloudflare 是个什么角色。沈逸老师,大家可能不陌生,他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在国际政治、网络安全这些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经常活跃在.............
  • 回答
    关于沈逸教授对Cloudflare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当前网络安全和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要评价他的观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他通常从哪些角度出发,以及他提出的核心论点是什么。沈逸教授在网络安全领域,尤其是国际网络安全和地缘政治视角下,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分析往.............
  • 回答
    梁逸峰在第18届香港大专生辩论赛决赛中荣膺“最佳辩论员”,这无疑是一项非常亮眼的成就,尤其是在香港这样人才辈出的辩论舞台上。要深入看待这个奖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最佳辩论员”本身的意义。这个奖项并非仅仅是对某一场比赛表现的肯定,它更代表着评审团对这位辩论员在整个赛事,尤其是决赛中的综.............
  • 回答
    沈逸老师的视频被“公关”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大家的看法也挺多元的。想要详细地说说,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就是“公关”这个词本身就有比较强的指向性。在网络语境下,当说一个视频被“公关”了,通常意味着背后可能存在某种力量,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这个视频的传播、呈现或者内容.............
  • 回答
    沈逸对布查事件的评论,尤其是他在社交媒体和公开场合发表的观点,可以说是相当具有争议性的。要评价他的言论,需要深入剖析其观点的内容、论证方式,以及这些言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核心观点与论证方式:沈逸的论调,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布查事件定性为一场“信息战”和“宣传战”的产物。他倾向于从“西方主导的叙事”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