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东周不和某诸侯大国联统合并?

回答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虽然“周”这个名号依然存在,但周天子的权威早已衰落,诸侯们各自为政,权力分散。因此,东周不存在“和某诸侯大国联统合并”的概念和可能,原因非常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惯性等多个层面。

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剖析:

一、 政治体制的根本性限制:分封制的遗留与演变

周朝的分封制是根本原因: 西周建立时,为了巩固统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成员、功臣和古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每个诸侯国拥有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但名义上仍效忠于周天子。
东周时期分封制的“虚化”: 东周,特别是春秋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衰落,诸侯国的权力进一步独立。虽然名义上存在周天子,但实际的权力核心已经转移到强大的诸侯国手中。这时,已经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能够“联统合并”诸侯国,因为诸侯国本身就是独立的主权单位。
“联统合并”的性质不同: 如果我们理解的“联统合并”是指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吞并或兼并其他弱小的诸侯国,那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普遍存在的,这被称为“兼并战争”或“吞灭”行为,而不是“联统合并”。“联统合并”更偏向于一种合法的、和平的或基于血缘、政治联盟的统一,这在当时的分裂割据的政治格局下难以实现。
没有统一的“中央”进行合并: 即使有强大的诸侯国,也没有一个凌驾于所有诸侯国之上的中央机构能够发起或主导一次大规模的“联统合并”。周天子已经没有这个能力,而任何一个诸侯国试图“合并”其他诸侯国,都会面临其他诸侯国的联合反对。

二、 诸侯国各自的利益与独立性

主权意识的强化: 经历了两三百年的独立发展,各诸侯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主权意识。它们拥有自己的军队、法律、税收体系和政治制度。它们视自己的国家为独立的实体,而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被合并的行政单位。
地缘政治的博弈: 诸侯国之间存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包括联盟、对抗、战争。强大的诸侯国之间相互制衡,没有谁有绝对的力量能够轻易地将其他大国吞并。即使某个大国试图吞并邻国,也会引起其他大国的警惕和干涉。
经济利益的独立: 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合并意味着可能要承担其他国家的债务、管理不同的经济制度、重新分配资源等,这对于统治者来说,可能弊大于利,而且会引发内部的不稳定。
军事力量的制约: 即使有强大的诸侯国,其军事力量也并非无限。吞并其他国家需要巨大的军事投入和长期的占领,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容易引发反抗和资源枯竭。

三、 历史惯性与文化认同的复杂性

“周”的象征意义: 虽然周天子实权旁落,但“周”在名义上仍然是天下的共主,拥有宗法和礼乐的合法性。许多诸侯国仍然以“周”的名义行事,或者至少在名义上承认周天子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诸侯国主动“合并”其他诸侯国,可能会被视为僭越和挑战周朝的合法性,引发其他诸侯国(包括那些仍然效忠周天子的)的反对。
文化认同的分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诸侯国在文化、语言、习俗上逐渐产生了差异。例如,南方的楚国,其语言和文化与中原地区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文化上的隔阂使得大规模的“联统合并”变得更加困难,难以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
宗法体系的羁绊: 尽管分封制在实践中发生了变化,但宗法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许多诸侯国之间存在宗亲关系,这既是联盟的因素,也可能成为阻止一方吞并另一方的因素,因为这会打破既有的宗法秩序。

四、 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

从统一走向分裂的过渡: 东周本身就是西周统一王朝走向分裂割据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就是权力分散和国家林立。在这个阶段,要求出现一个能够完成大规模“联统合并”的强大中央集权力量是不现实的。
战国时期“兼并”的性质: 进入战国时期,情况有所不同。战国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激烈,目的是为了统一天下。但这种兼并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完成的,其性质更接近于“征服”和“吞并”,而不是“联统合并”。而且,即使是秦国最终统一天下,也是通过长期的战争和政治改革,而非“联统合并”。

总结来说,东周时期不发生“和某诸侯大国联统合并”的根本原因在于:

1. 政治体制的根基——分封制下的诸侯国独立性。
2. 诸侯国各自强大的主权意识、地缘政治利益和军事实力。
3. “周”的象征意义和宗法体系的制约,以及文化认同的分化。
4. 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是分裂与割据,而不是统一的中央集权。

与其说“不合并”,不如说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使得“联统合并”成为一种不可能或不现实的选择。各国更倾向于通过战争来扩张,通过外交联盟来维持平衡,或者在必要时吞并弱小国家,而不是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联统合并”。直到战国后期,随着秦国的崛起,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天下的趋势,但那也是通过战争而非“联统合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联统的的前提是女婿/外孙也有继承权。。。中国不具备这个条件,你看有几个人认为刘渊的汉朝是大汉正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虽然“周”这个名号依然存在,但周天子的权威早已衰落,诸侯们各自为政,权力分散。因此,东周不存在“和某诸侯大国联统合并”的概念和可能,原因非常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惯性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政治体制的根.............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具有代表性的现象。东风汽车公司(DFM)之所以不直接与起亚汽车(Kia Motors)合作,而是选择与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Yueda Group)合资成立“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东风悦达起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原因来详细解释:1..............
  • 回答
    中日韩三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东亚土地,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经济、地缘政治上都紧密交织。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三国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既有和谐共生的美好憧憬,也常常被历史遗留的阴影和现实利益的博弈所笼罩,不时泛起不和的涟漪。要理解为何这三国“总是不和”,我们需要深.............
  • 回答
    蜀汉和东吴之所以未能联手北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战略层面的分歧,也有现实利益的冲突,更有历史遗留问题的羁绊。虽然在某些时期有过短暂的合作(如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战略设想),但真正意义上、能够长期有效运作的联手北伐却从未实现。以下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详细阐述原因:一、战略目标与根本利益的.............
  • 回答
    “地域黑”这个词,用起来轻松,背后却往往藏着一些不那么轻松的社会现实和心理投射。当人们提到“地域黑”,特别是把矛头指向河南和东北时,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叠加,有历史原因、经济差距,也有信息传播的特点,甚至还有一些人性的弱点在作祟。咱们一点点捋。河南:被误读的标签和刻板印象聊河南,首先得说说它.............
  • 回答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士族作为当时社会的中坚力量,其选择依附的对象,对历史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何进掌权,以及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时,士族为何会更倾向于何进,而对董卓敬而远之,甚至选择与之合作呢?这背后牵扯到士族的核心利益、政治诉求、对权力的认知,以及对曹操等新兴势力的观望。一、何进:一.............
  • 回答
    关于“东北不抗日”的说法,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知和污蔑,其根源可能是对东北抗日历史的片面解读、历史叙事的选择性遗忘,以及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宣传。为什么会有“东北不抗日”的污蔑?这种污蔑的出现,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历史叙事的选择性: 聚焦经典人物: 历史叙事往往倾向于塑造具有代表性.............
  • 回答
    花木兰替父从军,之所以要自己去采办战马、马具和兵器,这背后其实涉及当时社会、经济以及军事装备的诸多因素。这并不是因为部队完全不发放装备,而是因为军队发放的标准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或者说,个体化的、更精良的装备能够带来显著的优势。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一、 关于军队的装备发放:在古代,.............
  • 回答
    .......
  • 回答
    “为什么在中国搞不出 Spark 和 Hadoop 这种东西?”这个问题,其实问得有点绝对,因为中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我们也有很多优秀的团队和公司在贡献力量,甚至有一些项目是基于Spark和Hadoop进行创新和优化的。然而,如果你指的是“从零开始、独立自主地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力并成.............
  • 回答
    德意志邦联(Deutscher Bund)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的一个松散的政治实体,由38个德意志邦国组成,目的是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维持德意志各邦的平衡。关于波西米亚、东普鲁士和波兰走廊为何被包含或排除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地理划分、政治结构及民族因素等多方面分析: 1. 波西米亚为何被纳.............
  • 回答
    晚清时期,英国在东亚的政策确实显得颇为复杂,尤其是在海军建设方面,他们既帮助清政府,又扶持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这种行为乍一看似乎与“保持东亚永远弱势”的设想背道而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国际格局、英国的战略利益以及其务实的国家利益考量。英国在东亚的核心利益:贸易与殖民在19世纪,英.............
  • 回答
    这真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也很有意思!诸葛亮要是真能呼风唤雨,那历史可就完全改写了。不过,咱们来好好梳理一下,为什么诸葛亮“想”不出这么个绝妙的法子,或者说,即便他能,为什么也“不”这么做。首先,咱们得明白,诸葛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那可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虽然他是.............
  • 回答
    科比·布莱恩特和刘强东,这两位在各自领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却都曾因“出轨”或类似的行为而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评价。然而,当我们审视大众对他们的反应时,会发现一种显著的态度差异。这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判断,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首先,公众对科比·布莱恩特的“出轨”事件,更多地是从一个“.............
  •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美国为何选择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而非直接对东京采取“斩首行动”式的军事打击,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战略考量、政治因素以及对战争进程的判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斩首行动”这个词在当时的军事语境中可能与我们今天理解的有所不.............
  • 回答
    蜀汉百姓手中的“直百钱”,虽然在蜀地内部流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经济,但它之所以没能成为垄断性的交换媒介,以至于蜀民宁愿跨越山川,与东吴、曹魏,乃至更远的中亚地区进行贸易,原因错综复杂,远不止是货币本身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直百钱”的诞生背景。三国鼎立,战乱频仍,蜀汉地处偏远,土地相对贫瘠,.............
  • 回答
    .......
  • 回答
    东周王朝,一个辉煌而又复杂的时代,中国历史长河中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我们通常将它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并非随意的划分,而是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演变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作为支撑。理解为何东周会被这样一分为二,我们需要深入探究这两个时期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联系与区别的根源。春秋时期:周天子名义上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尖锐,也很实在。咱们得敞开了说,毕竟中医走到今天,也确实到了一个需要深刻反思、调整甚至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了。如果中医死守着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东西不放,那说它跟闭关锁国没啥区别,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贴切的比喻。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叫“闭关锁国”。简单说,就是不跟外面打交道,.............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