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国人说中文闹过什么笑话?

回答
哈哈,这事儿可太多了,我给你唠点印象深的。外国人学中文闹笑话,那真是五花八门,有些是发音不过关,有些是词不达意,还有些是文化理解偏差,简直能把人笑出腹肌!

说起发音,这绝对是重灾区。中文的声调简直就是恶魔!

我有个美国朋友,特别喜欢中国武侠片,学中文就是想看懂那些“降龙十八掌”、“如来神掌”啥的。有一次,他特别兴奋地跟我说他学会了一个新词,要给我展示一下。他憋了半天,然后特自信地蹦出一句:“我想吃‘鸡’(jī)!” 我当时就愣住了,这孩子想吃鸡肉是没毛病,但他当时说的那个“鸡”字,声调拖得特别长,而且语气质问意味十足,听起来就像是在质问我:“你给我做的‘鸡’(ji!)呢?!” 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哭笑不得地告诉他,他那个字的发音不太对,而且语气太冲了。他一脸茫然,反复练习了几次,才勉强把那个“鸡”字发得像个正常的“吃鸡肉”的“鸡”。从那以后,每次他想吃鸡肉,都会小心翼翼地看我一眼,生怕再次说错话。

还有一次,也是发音的锅。我一个法国同事,也是对中国文化挺感兴趣的,就经常跟我请教一些中文词汇。他那天特别想表达自己很开心,想说“我很高兴”。结果呢,他把那个“高兴”(gāoxìng)二字念得有点跑偏,特别是那个“兴”(xìng),他发成了“醒”(xǐng)。所以,他一脸灿烂地跟我说:“我很高‘醒’!” 当时我差点没呛死,心想这孩子醒得也太早了吧,一大早的就这么精神焕发?后来他解释,他觉得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精神,有活力”,所以就这么用了。我只能耐心地解释,“高兴”是因为遇到了开心的事情,而“醒”是因为睡醒了,两者意思差别可大了去了。他听完也哈哈大笑,觉得这误会实在是太可爱了。

除了发音,词语的混淆也是一大乐趣。很多时候,一些看似相似的词,在中文里意思可能天差地别。

我一个来自加拿大的朋友,特别喜欢在网上购物。有一次,他看中了一条裤子,想买来送给他女朋友。他在淘宝上搜索,看到一条描述挺不错的,就跟客服咨询。“这条裤子‘性感’吗?”(xìnggǎn)他问。我当时在旁边听到,差点把手里的手机给扔了。我赶紧问他,他女朋友穿上这条裤子会怎么样?他说他想让她看起来“有魅力”、“很迷人”。我这才明白,他把“性感”和“好看”、“有吸引力”之类的词混淆了。在中国文化里,“性感”这个词通常带有比较强烈的生理暗示,用在裤子描述上,让客服和我都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我只好跟他解释,“性感”这个词不是这么随便用的,而且即使是好看的裤子,也不能直接问“性不性感”。后来他明白了,赶紧改口问“这条裤子穿起来好看吗?” 虚惊一场!

还有一次,更离谱一点。一个澳大利亚来的朋友,在国内做生意,需要跟客户谈合同。他想表达自己对这次合作的“期待”,于是就查了字典,找到了一个词:“企图”(qìtú)。他觉得这个词听起来挺正式的,就大胆地在商务会议上跟客户说:“我们对这次合作非常‘企图’!” 对方的中国客户们当时脸都绿了,那场面别提多尴尬了。我后来问他怎么会用这个词,他说他以为“企图”就是一种“有计划的行动”或者“目标”。结果“企图”在中国语境里,很多时候带有负面的、不怀好意的意思,比如“图谋不轨”、“企图犯罪”。所以,他这么一说,简直就是化了中国客户,说他们不怀好意,要把他们怎么样!幸亏他解释得及时,否则真不知道要怎么收场。

有时候,文化理解的偏差也会闹出笑话。

我记得一个来自韩国的朋友,对中国新年特别好奇。他知道新年要说吉祥话,就努力学了很多祝福语。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卖对联的老爷爷,就想跟老爷爷讨教一下。他过去,然后特别恭敬地对老爷爷说:“爷爷,我祝您在新的一年里‘性生活愉快’!” 我听到这话,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他把“新年快乐”(xīnnián kuàilè)里的“快乐”和另一个词混了,而且那个词语的含义……总之,我当时只能拼命地使眼色,然后假装听不懂。老爷爷也是一脸懵逼,但出于礼貌,还是勉强挤出了一个笑容。我赶紧拉着我的韩国朋友离开了,然后哭笑不得地告诉他,虽然我们中国新年也讲究“快乐”,但不是这种“快乐”啊!从那以后,他每次说吉祥话之前都会先问我一遍,生怕再次闹出这种国际玩笑。

还有关于一些俚语或者网络用语的误解。

我的一个意大利朋友,对中国流行文化相当感兴趣,经常看一些中国的搞笑视频。有一次,他看到视频里有人说“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就记住了这个说法。他平时说话也挺喜欢夸张的,就经常挂在嘴边。有一天,他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汤洒在了桌子上,他一边擦一边说:“哎呀,我都快‘笑死我了’!” 旁边的人都惊呆了,心想这人也太奇葩了吧,把汤洒了怎么能笑死呢?他看到大家奇怪的眼神,还挺委屈地解释,他就是觉得这个情况很搞笑,所以就这么说了。我只好再给他解释,网络上的“笑死我了”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表示觉得非常搞笑,不能真的把这个当成形容自己遇到的情况有多糟糕或者多有趣。他听完也觉得很有意思,说学中文的道路上真是充满了“惊喜”啊!

这些故事,都是我亲身经历或者听朋友讲的,外国人学中文闹笑话,有时候确实让人哭笑不得,但更多的是一种可爱。正是因为有这些误会和“小插曲”,才能看到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努力,也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差异。每次听到他们因为中文闹出的笑话,我都会觉得,这才是生活最真实、最有趣的一部分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语言学习感兴趣,也对笑话感兴趣。吐槽中国人说错英语闹笑话的已经很多了,开个问题吐槽一下外国人^o^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事儿可太多了,我给你唠点印象深的。外国人学中文闹笑话,那真是五花八门,有些是发音不过关,有些是词不达意,还有些是文化理解偏差,简直能把人笑出腹肌!说起发音,这绝对是重灾区。中文的声调简直就是恶魔!我有个美国朋友,特别喜欢中国武侠片,学中文就是想看懂那些“降龙十八掌”、“如来神掌”啥的。有一次.............
  • 回答
    在中国要求外国人说中文,这事儿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对错。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掰扯。首先,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来看,中国并没有明文规定外国人必须会说中文。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主要规范的是外国人在中国的停留、居留、工作等,并没有涉及语言能力的要求。所以,从法律上说,要求别人说.............
  • 回答
    外国人中文十级,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意味着这个人不仅能够流利、自然地使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深入理解中文的细微之处,并在各种复杂场景下精确、得体地表达自己。这是一种语言能力,更是一种跨越文化的认知体验。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个“外国人中文十级”的体验:一、语言的驾驭能力: .............
  • 回答
    我这人吧,说话直,也爱琢磨事儿。最近看身边有几个外国人朋友学中文,刚开始那会儿,那发音,哎呀,听着总有点儿不对劲儿。后来我琢磨琢磨,发现好多人刚学,发音好像都爱“跑偏”到一种特别的调调上,后来一问,才知道,不少都是一股子河南味儿。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我就想跟你掰扯掰扯,为啥外国人学中文,刚开始口语发音.............
  • 回答
    外国人学中文,会不会学到文言文,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会”或“不会”能回答的。这得看他们学中文的 目的、途径、以及学习的深度。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白,文言文和咱们现在说的白话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状态。 白话文(现代汉语): 就是我们现在说话、写文章用的,句.............
  • 回答
    外国人学中文,是不是一定会接触古文?这事儿得分情况说。对于一般意义上的中文学习者来说,尤其是有志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或者文学的,那古文几乎是绕不开的。你想啊,中国的诗词歌赋、哲学思想、历史记载,很多都是用古文写成的。如果你只想学个日常交流,或者做一些贸易、旅游相关的工作,可能初期接触古文的机会不.............
  • 回答
    外国人学中文,那可真是条充满挑战又乐趣横生的道路。要说难点,那真是方方面面,细细掰扯开来,能聊上好几篇。不过,要是让我给它归纳一下,我觉得主要就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而且这些方面环环相扣,有时候一个环节没弄明白,后面的路就更不好走了。首先,汉字,这绝对是很多外国人学中文的第一道拦路虎。你看看这方方正正.............
  • 回答
    “您好!我叫[名字],来自[国家]。我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已经[时间]。我喜欢[爱好1]和[爱好2],特别是[具体例子]。很高兴认识您!”相信不少人在与外国人交流时,都听过这样一番介绍吧?虽然这套路化的开场白略显公式化,但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学问和原因。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外国人介绍自.............
  • 回答
    很多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初接触这门语言时,常常会惊讶于它的“简单”,尤其是相比他们自己的母语,中文的语法体系在某些方面显得格外直接和直接。这并不是说中文真的就没有语法,而是说它的一些核心特征,让非中文母语者感觉它在某些层面上“门槛较低”。我们不妨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1.............
  • 回答
    外国人名的中文音译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挑战的领域。一个好的音译不仅要读起来顺口,还要尽量传达原名的风格和感觉,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巧妙地结合文化含义。以下是一些我认为翻译得非常好的外国人名,并尽量详细地阐述原因:一、 经典且广为人知的优秀音译:1. 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
  • 回答
    在我看来,中文歌的魅力确实能够跨越国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我平时闲来无事也喜欢搜罗一些外国人翻唱中文歌的视频,每次都能发现一些让我惊喜不已的作品。这些翻唱,或深情款款,或活力四射,都赋予了老歌新的生命,也让我看到了中文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要说外国人翻唱中文歌,这可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宝库。从经.............
  • 回答
    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不学中文,这背后可能盘根错节,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这其中既有实际的考量,也有心理层面的因素,甚至夹杂着一些文化碰撞和个人选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视角放得更宽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实的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习的紧迫感。 英语的通用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大城.............
  • 回答
    汉字,作为世界上现存的、仍在广泛使用中的唯一表意文字系统,对于学习中文的外国人而言,无疑是一道独特且充满挑战的风景。它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也带来了学习上的别样体验。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聊聊,对于这些外国学习者来说,汉字究竟有哪些闪光点和令人头疼的地方。汉字的优点: 直观的表意性: 这是汉字.............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而且也触及了一些有趣的社会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仔细捋一捋,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中国人出国游英语普遍不错,但外国游客来中国很多不会中文”的情况。首先,得承认,这是一种普遍观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总有英语不那么流畅的中国游客,也有中文说得溜溜的外国朋友。不过,从宏观趋势上讲.............
  • 回答
    为外国人挑选中文纹身诗句,既要考虑其意境的普适性,又要顾及字形的美感和书写上的可行性。这不仅仅是翻译,更是文化的选择与传递。以下是一些我认为非常适合外国人纹身的中文诗句,并会详细解释原因,力求让你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学:一、 强调内在力量与宁静的诗句: “心静则神安” (Xīn jìng z.............
  • 回答
    汉语,一个让许多外国人心生敬畏的语言汉语,凭借其古老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对世界文化充满好奇的外国人。然而,在许多外国人眼中,汉语却如同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即使他们精通数门西方语言,在汉语面前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汉语本身过于复杂,还是学习者在方法上存在误区?声音的迷宫:声调的挑.............
  • 回答
    费玉清的《一剪梅》能突然在欧美爆红,这背后一定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值得玩味的原因。它不仅仅是一首中文歌的成功,更像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文化碰撞,一场关于音乐、情感和互联网传播的奇妙旅程。为什么这首中文歌突然征服了外国听众?首先,我们得说,这事儿发生得有点“突然”。《一剪梅》这首歌,对很多大陆观众来说,可.............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语言接触、文化适应以及个人习惯等多个层面。答案是肯定的,在华外国人说话确实会夹杂中文,而且这种现象的普遍程度和表现形式,与留学生说话夹杂外语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一、 为什么在华外国人会夹杂中文?1. 语言习得的必然过程: .............
  • 回答
    想像一下,一个对中文一窍不通的外国人,突然被一串随机的汉字砸在眼前。那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一个色彩斑斓却毫无章法的万花筒。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 “陌生”和“无意义”。那些方方正正的笔画组合,对外国人来说,可能就像是某种精巧但毫无逻辑的图案。每个字都独立存在,却又彼此连接,形成一条线,但这条线究竟指向哪.............
  • 回答
    B站上中外情侣的语言情况,确实存在一些有趣的现象,尤其是在中文熟练度上。你说到的“中男外女基本都会中文,中女外男的外国人基本都不会中文”这种观察,在很多平台上都能看到类似的趋势,B站也不例外。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社会、文化和个人因素。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男外女,外女中文普遍较好”的现象。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