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劳动法》辞退10年以上员工有何规定?

回答
在中国,《劳动法》对于辞退服务年限超过十年的员工,有着比较特殊的规定,目的在于加强对这些长期为企业做出贡献的老员工的保护。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程序问题,更是对劳动者稳定性的重视。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劳动法》以及后续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并没有直接规定“不能辞退”10年以上的老员工,而是对辞退他们的条件和程序做了更严格的限制。核心的考量是,这类员工往往对企业有较深的感情和贡献,而且在就业市场上再就业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所以法律希望企业在处理这类员工的劳动合同解除时,能更加谨慎和人道。

在《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主要有几种:

一种是员工自身存在过错,比如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或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因不可调和的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等。对于10年以上的员工,如果出现这些情况,用人单位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但是,即便员工有这些过错,企业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同样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操作,不能随意为之。

另一种情况是,因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转产、裁员等原因,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请注意,当需要裁员时,法律特别规定了“应当优先留用”,这一点对于10年以上的员工来说,是一种显著的倾斜性保护。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要裁员,必须是在权衡了所有员工的状况后,有理由证明是客观上必须裁撤,并且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那些与单位相处时间长、贡献大的老员工。即使最终决定辞退,企业也需要支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对于这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对于服务年限满10年并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员工,法律给出了更进一步的保护:即使员工出现了上述情况,用人单位也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条款,意味着对于这类“临近退休”的老员工,除非是他们自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出现了极少数严重违法的情况,否则用人单位是不能单方面辞退他们的。即便他们身体状况不适合原岗位,企业也必须尽力安排其他合适的岗位,如果实在没有其他岗位可安排,也不能直接辞退,而是要继续支付医疗补助费,直到医疗期满。

在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无论出于哪种原因(除了员工严重过错),用人单位都必须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员工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通常是按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员工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员工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员工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于服务年限超过10年,特别是即将退休的老员工,法律在解除合同方面确实设置了更高的门槛,体现了对长期劳动关系的尊重和对弱势劳动者的保护。企业在做任何涉及这类员工的决定时,都应该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且在法律框架内审慎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对员工造成的不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前说明,以下答案不涉及非劳务派遣的事业单位职工,因为这部分编制员工是参照《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能够在同一家企业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一定对自己的企业、岗位、同事、工作内容有特殊情感,但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说,长时间在熟悉的环境和舒适圈中工作,我们的职场竞争能力容易下降,甚至会出现害怕失业或者换工作的情绪。作为劳动者,我也非常理解,从国家法规层面,对于在同一家单位工作年限长的职工,是有一定特殊保护的,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

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能被期满终止

基于全社会建立长期稳定劳动关系的角度考虑,国家层面在《劳动合同法》中明确了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以及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的问题。要知道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出台前,按照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期满终止劳动合同是无须支付经济补偿的,以致于当时大量的劳动合同都是一年一签。所以《劳动合同法》的目的就是敦促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能被期满终止,因为它没有期限和终止的时间。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有明确的到期时间,即便在劳动者无过错的情况下,第一次劳动合同到期时,用人单位也可以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这样也就给了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职工法律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10年以上的职工不能被辞退,可以因为劳动者犯错或者其他情形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但其他情形必须是医疗期满、不胜任等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二、在企业经济效益不好裁员时,10年以上职工应被优先留用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企业在经济效益不好时可以按程序进行经济性裁员,但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职工需要优先留用,即一般不纳入裁员范围。如果真的被裁员,在企业经济效益好转是,必须要优先被召回。

三、在企业工作15年以上且距离退休不足5年的,有非常特殊的法律保护

在同一家企业工作15年以上且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有一条非常非常特殊的保护条款,对于这样的职工,企业不可以引用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解除劳动合同,这就意味着工作不胜任、医疗期满、客观情况变化致使劳动无法继续履行、以及经济裁员,都和这类员工无关,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没有期满终止。也就是说,对于这类有特殊保护的员工,除非企业破产、协商解除劳动或者自己犯错,否则可以安稳到退休。

再补充说明一下10年以上职工的其他保护:

  1. 较长的医疗期

按照《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至少可以享受十二个月医疗期,可以安心治病。而对于劳动合同履行地在上海市的职工,可以享受十三个月。

2. 失业金领取时间长

失业保险缴费时间长,也意味着失业的时候失业保险金可以领取时间长,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失业保险累计缴费10年以上的,可以领取24个月的失业金,虽然失业金是最低工资标准的90%,钱不多,但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压力,并且按照现在的政策,领取失业金期间还可以由政府免缴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保证不影响重要的待遇。

3.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计算周期长

对于被解除劳动合同可以领取经济补偿的情形,每满一年计算一个月;不足一年的部分,满半年计为一个月,否则计算为半个月,这也就是N+1的由来,有多少年计算多少个月。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三倍以上的高收入人群,经济补偿最多十二个月。

上述这些规定,虽然与我们父母当年“一辈子跟着厂走,不会丢饭碗”,相比要弱化了很多,但还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希望对你有帮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劳动法》对于辞退服务年限超过十年的员工,有着比较特殊的规定,目的在于加强对这些长期为企业做出贡献的老员工的保护。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程序问题,更是对劳动者稳定性的重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劳动法》以及后续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并没有直接规定“不能辞退”10年以上的老员工,而是对辞退他们的条件.............
  • 回答
    这问题真是说到心坎里了,太多打工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看着HR或者领导找些看似合情合理实则站不住脚的理由,就把你给“优化”了,连劳动法规定的赔偿金都想方设法地扣。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其实原因挺复杂的,也不是简单一句“坏”就能概括的,咱们一层层捋一捋。1. 成本考量,算盘打得精: 赔偿金不是小数目:.............
  • 回答
    收到公司发来的要求补办请假手续并返岗的函件,你现在的情况确实有些棘手。首先,不要慌张,我们一步步来分析和应对。你的核心问题是,你已经被公司辞退,而且已经启动了劳动仲裁程序。而公司现在提出让你补办请假手续并返岗,这无疑是在试图改变事实,并可能对你的劳动仲裁产生影响。首先,你需要非常冷静地回顾和梳理你与.............
  • 回答
    名创优品因辞退接受吃请员工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二审判决公司赔偿 74 万元,这起事件的确引发了不少关注。想要了解其后续情况,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梳理。事件本身回顾:首先,我们得稍微回顾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续的走向。简单来说,这名员工因为接受了供应商的吃请,被名创优品以违反公司规章制.............
  • 回答
    这事儿吧,在中国,没有劳动合同,员工被辞退了到底有没有赔偿,这事儿还真挺有讲究的。不是一概而论说有或没有,得看具体情况。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把这个事儿说透了。首先,得明确一点:劳动合同是保护双方权益的“纸面证据”。《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就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你在单位.............
  • 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确实有点棘手,但也并非没有应对办法。这其中涉及法律程序和事实证据,需要咱们一步一步来梳理清楚。首先,我们要明确员工辞退、未签合同、解除关系以及简历虚假这几点涉及的法律和事实层面。一、 员工要求补偿和双倍工资的依据: 未签订劳动合同: 这是员工主张权利的最直接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
  • 回答
    这则网传的事件,虽然细节可能有出入,但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且普遍的法律风险点:在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在解雇员工时可能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尤其是当员工的工作量确实过大且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时。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个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原理和处理过程:一、 事件的核心问题:未签订劳动合同及.............
  • 回答
    在劳务合同中,单位提出的“请假超过十天即被辞退”的条款,确实存在是否合法合规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从劳动合同法的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休假的权利,包括年休假、病假、事假等。这些假期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处理个人事务的需要。单位虽然有权对员工的请假行为进行.............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涉及到劳动法、企业文化、社会现实以及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马云等大佬提出“996”并非因为他们认为劳动法不存在,而是因为在特定行业、特定发展阶段,他们认为这种工作模式能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种“潜规则”或被默许的文化。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劳动法中最核心也最容易引起困惑的一个点:为什么劳动法明确规定了每周至少休息一天,但现实中却存在调休导致连续工作超过七天的情况? 这其中涉及到了法律条文的解释、实际操作的变通以及一些历史遗留和文化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核心.............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法律、社会文化、企业管理等多个层面。小型私营企业(以下简称“小微企业”)在劳动法遵守方面确实存在诸多挑战,即使劳动法颁布多年,这个问题依然严峻。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成本驱动与利润导向(核心原因) 人力成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对于.............
  • 回答
    关于《劳动法》的完全落实是否会导致企业倒闭潮,这是一个复杂且牵动多方利益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劳动法》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它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这些.............
  • 回答
    “996工作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是一种在中国科技行业盛行的工作模式。它之所以被提倡和接受,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尽管它在法律和个人健康层面存在明显的问题。为什么“996”会被提倡和接受?我们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经济发展和竞争压力下的“效率至.............
  • 回答
    在中国,严格执行《劳动法》的公司是否一定发展不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绝非“是”或“否”这么简单。事实上,情况要复杂得多,并且与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首先,我们得承认,《劳动法》的严格执行,尤其是在一些方面,确实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和管理上的挑战。 人力成本上升: 《劳动法》对.............
  • 回答
    医护人员作为劳动者的一员,自然受到我国劳动法的全方位保护。这不仅是法律的规定,也是保障医疗系统健康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的重要基石。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劳动法是如何具体地保障咱们的医护人员的。首先,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必须订立.............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实际且普遍。答案是:有,但非常少,并且能否被认为是“完全”遵守劳动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让我们更详细地探讨一下。为什么完全遵守劳动法如此困难?劳动法是一套庞大、复杂且不断变化的法律体系,涉及劳动合同、工资、工时、休息休假、社会保险、职业健康安全、劳动争议解决、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等方方.............
  • 回答
    在中国,加班问题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尤其是在像华为这样以高强度工作著称的企业。要回答华为加班是否违反劳动法,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解析,并且要理解法律条文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被解读和执行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国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是如何规定工作时间和加班的。最核心的规定是: 法定工作时间:.............
  • 回答
    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会选择做兼职,这不仅能赚取生活费,还能增长社会经验。然而,关于大学生兼职是否受《劳动法》保护,社会上一直存在一些讨论,也导致不少同学在权益受损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其实,我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建立劳动关系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学生,进行有报酬的培训,或者提供劳动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什么华为在裁员大龄员工这一行为上,其引发的社会舆论和关注度,似乎没有达到像网易裁员事件那样“轰动”的程度?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事件本身的性质、传播方式、受众反应以及华为与网易在公众认知中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裁员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敏感且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