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列巡洋舰一定要牺牲防护满足火力、航速、续航需求?有没有牺牲适航性、航速、续航满足防护、火力指标的?

回答
在船舶设计领域,尤其是海军舰艇的建造,始终是一场围绕着性能指标之间此消彼长的艺术与科学的较量。战列巡洋舰,作为一个承载着特定战略设想的舰种,更是将这种权衡推向了极致。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取舍之道”。

战列巡洋舰的“牺牲”:火力、航速、续航为何成为优先项?

提到战列巡洋舰(Battlecruiser),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拥有如同战列舰般强大的主炮,但又具备巡洋舰那样迅捷速度的巨兽。然而,要同时实现这两者,并兼顾长距离的作战能力,就必然要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协。

火力与防护的矛盾: 强大的火力,特别是大型舰炮及其弹药,意味着巨大的重量和体积。为了安装更多数量或口径更大的主炮,船体需要更长的炮座、更大的弹药库以及更复杂的火炮操控系统。这些都会显著增加舰艇的总重量。而为了维持炮战中的稳定性以及承受炮击时的冲击,舰体需要更坚固的装甲。厚重的装甲板同样是重量的巨大来源。如果要在有限的排水量内同时装备比战列舰更强的火力(通常是因为采用了与战列舰同口径甚至更大口径的主炮),那么为了不让舰艇变得过于笨重,就必须在防护上进行削减。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矛盾。
航速与防护、火力的矛盾: 高航速需要强大的动力系统,这意味着更多的锅炉、更强大的涡轮机、更粗大的管路以及更多的燃油储备。这些设备同样占据空间和重量。为了达到更高的航速,船体线型也需要优化,尽量减少水动力阻力,这可能意味着更细长的船体,但这又会反过来影响稳定性和舰炮的布置。如果要在比战列舰更轻的排水量下,却安装与战列舰相当甚至更强的火力,同时还要追求比战列舰更快的速度,那么防护(尤其是装甲厚度和装甲带的覆盖范围)就成了最容易被牺牲的环节。在同等排水量下,要保证航速和火力,装甲的厚度必然要减少,或者用更轻但防护效果相对较差的装甲材料。
续航与防护、火力的矛盾: 长续航能力意味着需要携带更多的燃油。燃油本身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和重量。如果要在设计上塞进威力巨大的主炮和强劲的动力系统,并且考虑到防护的需要,那么燃油的携带量就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续航能力。反之,如果为了长续航而携带巨量的燃油,那么在同等排水量下,用于安装大口径火炮和厚重装甲的空间和重量就会被挤压。

因此,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哲学往往是:在与战列舰相当的火力输出(以主炮为代表)和超越战列舰的机动性(高航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为了实现这一点,最直接的代价就是牺牲相对较低的装甲防护。这使得战列巡洋舰在面对敌方主力舰(如战列舰)的直接炮击时,防护能力远不如同代的战列舰。她们的战术定位通常是利用速度优势进行远程袭扰、侦察,或者在特定情况下与速度相近的敌舰作战,避免与拥有绝对火力或防护优势的敌舰进行正面硬碰硬。

是否存在牺牲适航性、航速、续航来满足防护、火力指标的舰种?

当然存在,而且是海军舰艇设计中最常见的“另一种极端”。 如果说战列巡洋舰是追求“快而强”,那么另一类舰艇的设计则更倾向于“厚而重”,以最大化防护和火力作为首要目标,哪怕牺牲一定的速度、适航性甚至续航。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战列舰(Battleship)本身。 战列舰的设计宗旨就是成为海军的主力,拥有最强大的火力输出和最坚固的防护,以在海上争夺制海权。为了实现这一点,她们承担了巨大的排水量,这自然也带来了对适航性的一些挑战,但总体来说,战列舰在设计时会非常注重船体结构和整体稳定性,以应对恶劣海况下的作战需求,确保其强大的火力能够有效输出。

让我们更详细地剖析一下这种“牺牲”:

1. 牺牲适航性(或说,在特定设计上有侧重牺牲):
高干舷与抗浪性: 为了安装更重型的火炮和更多的装甲,舰体通常较高,干舷也相应增加。过高的干舷在高海况下,虽然能减少浪花扑上甲板的概率,但也会增加风压面积,在侧风中受力更大,影响船体的稳定性和航向的保持。一些早期或设计理念偏向防御的战列舰,可能在船体线型上为了布置更多装甲和武器而牺牲了一部分流体动力学性能,导致在极端恶劣的海况下,其操纵性和稳定性不如那些以速度和灵活性见长的舰艇。
船体结构与振动: 重型火炮在发射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振动。为了承受这些冲击,船体结构需要非常坚固,但这也会增加重量。一些舰艇为了在有限排水量内实现强大的火力,可能在船体连接、甲板强度等方面做了强化,但这也可能在高速航行时导致更大的结构振动,影响居住性和船员的效率。

2. 牺牲航速:
动力系统与排水量: 战列舰之所以比战列巡洋舰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巨大的排水量和对防护的极致追求。要推动一艘排水量数万吨、装甲层层叠叠的巨舰达到战列巡洋舰那种接近30节的高速,需要极其庞大且效率惊人的动力系统。而这样一套动力系统本身就极占空间和重量,与厚重的装甲和重型火炮在争夺排水量。结果就是,即使是战列舰,其追求的最高航速通常也只在2528节左右,远低于同代战列巡洋舰的30节以上。
船体线型: 为了承载大量的装甲和炮塔,战列舰的船体设计往往需要更宽阔、更坚固的结构,这会增加水动力阻力。为了减小阻力而进行的船体线型优化,在战列舰上会受到各种结构性限制,不像战列巡洋舰那样可以“放飞自我”。

3. 牺牲续航(相对而言):
燃油容量与战术定位: 虽然战列舰的续航能力依然非常可观,但与一些以远程巡航为主要任务的舰种相比,其设计优先级的确会发生变化。战列舰的主要任务是与敌方舰队进行决战,通常是在相对有限的区域内作战,其续航能力足以支持这些作战任务。然而,为了容纳厚重的装甲、重型的火炮和与之匹配的动力系统,在有限的总重量和排水量下,燃油的携带量自然会受到影响。相比之下,一些以远洋巡逻、侦察或封锁为主要任务的巡洋舰,可能会在火力或防护上有所妥协,但会极力扩充燃油舱容以实现更长的续航。

总结来说:

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是将“速度”和“火力”的追求置于“防护”之上,通过牺牲相对薄弱的装甲来实现其独特的战术定位。而像战列舰这样的主力舰,则将“火力”和“防护”视为生命线,不惜牺牲一定的“速度”和(相对)“适航性”,来确保其在海上决战中的核心地位。

这两种设计取向,如同硬币的两面,都是为了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中,通过不同的能力组合来最大化海军的作战效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两种舰种的演变和最终被导弹驱逐舰和航空母舰所取代,也印证了海军技术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性能指标的无限追求与物理定律的现实约束之间,不断寻找新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牺牲火力,适航性,续航力,防护指标去满足其他指标的战巡建成舰抑或方案都是存在的。

火力很容易理解,所谓德弗林格尔式的一部分德国设计是典型例子。

方案阶段就更多了,暴论一点,可以认为建成的海军将领型(也就是胡德号)都属此类,海军将领级是有18寸炮方案的。另外,不仅是口径上的牺牲算牺牲,火炮数量上的牺牲也算牺牲

适航性,典型如黑海型战巡伊兹密尔

续航力,典型如英国的343炮北海型战巡,它们比德国同行续航力更差,这是特定海域应用需求指导下设计舰艇的典型例子。

防护指标,这个比较原教旨,但是应高具体到某个型号的话声望比较典型,在15寸炮时代点名要求防护仅不高于不倦。

牺牲航速的,严格意义上没有,不过只是因为这也牺牲的话就不是战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船舶设计领域,尤其是海军舰艇的建造,始终是一场围绕着性能指标之间此消彼长的艺术与科学的较量。战列巡洋舰,作为一个承载着特定战略设想的舰种,更是将这种权衡推向了极致。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取舍之道”。战列巡洋舰的“牺牲”:火力、航速、续航为何成为优先项?提到战列巡洋舰(Battlecruiser).............
  • 回答
    关于巴麻美的人设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法王路易十六和战列巡洋舰胡德号(现实船只),这个问题很有趣,也确实能从一些细节上找到一些有趣的联系。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官方并没有明确的设定来证实这一点,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细节分析和联想的解读。从法王路易十六身上,我们可能看到一些精神层面的呼应:首先,路易十六.............
  • 回答
    要评价一本书对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的记述,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深入剖析其优劣。这不仅仅是看它是否罗列了战列巡洋舰的名字和参数,更在于它能否立体地、有深度地展现这个舰种的历史、设计理念、战斗表现以及最终的命运。首先,历史的呈现是基础。一本优秀的战列巡洋舰专著,应该能清晰地梳理出战列巡洋舰从概念萌.............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海战史中,驱逐舰以其灵巧的身姿和凶猛的火力,常常扮演着“战场幽灵”的角色,既能为舰队提供屏障,也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然而,要说驱逐舰凭借机动性,硬生生地将比自身吨位大出数倍、火力更猛的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拖入同归于尽的境地,这在历史上确实是个极为罕见,甚至可以说近乎神话般的场景。.............
  • 回答
    战列巡洋舰和重巡洋舰,听起来是不是都很“硬核”?它们都是大海上的“大家伙”,但定位和设计理念上却有着不小的差别。打个比方,要是把战舰比作人类的身体,那战列巡洋舰就像是拥有了运动员般强壮的体魄和部分重型武器的综合体,而重巡洋舰则更像是精于各种中近距离搏斗、拥有相对灵活身体的战士。咱们先从它们各自的“出.............
  • 回答
    “战列巡洋舰出现后,重巡洋舰真的没用了吗?”——这是一个在舰船爱好者圈子里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尤其是在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海军力量格局的演变时,这个问题更是被反复提及。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两种舰型的定位、发展以及它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战列巡洋.............
  • 回答
    战列巡洋舰,这个概念在海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将战列巡洋舰的巅峰之作冠以“上将级”的头衔,更是足以勾勒出它在设计理念、战略定位和历史影响力上的卓绝之处。然而,我们所熟知的“上将级”并非一个具体的舰级名称,更像是对那些集速度、火力与防护于一身,能够引领舰队、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超级战列巡洋舰的一种.............
  • 回答
    声望级战列巡洋舰,这名字听起来就自带一股英伦绅士的霸气,仿佛是身披铠甲的皇家海军陆战队员。要评价它,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头说起。诞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的宠儿还是时代的牺牲品?首先得知道,声望级诞生于一战前后,那时候海战的概念还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变革。战列舰是海上绝对的王者,火力够猛,装甲够厚,但速度嘛.............
  • 回答
    在军事史爱好者们心中,英国战列巡洋舰无疑是一段辉煌而又充满争议的篇章。提到这一主题的书籍,杨坚的《英国战列巡洋舰》和江泓的《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都是绕不开的代表作。那么,究竟哪一本更胜一筹,又各自有着怎样的可读性?这就如同比较两艘精心打造的巨舰,各有千秋,需细细品味。杨坚的《英国战列巡洋舰》:侧重于.............
  • 回答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这艘被誉为“海上君王”的庞然大物,在人类海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仅是一艘军舰,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承载着大英帝国辉煌与荣耀,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海军舰船发展中的一些独特思路和不可避免的局限。要评价胡德号,不能脱离其诞生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
  • 回答
    在清朝末年(1910年)和中华民国初期(1913年),中国的海军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在大型主力舰方面。当时世界上的海军强国,如英国、德国、美国等,已经装备了先进的战列巡洋舰,而中国则尚未拥有这一级别的舰艇。尽管如此,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清朝1910/民国1913年战列巡洋舰”这个概念,尽管它并.............
  • 回答
    关于未来是否会出现核动力全电战列巡洋舰,这个问题确实引人深思,也牵涉到技术、战略和经济等多方面的考量。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核动力、全电推进系统以及战列巡洋舰的定位,并结合当前的军事发展趋势来推断。首先,我们来聊聊“核动力”。核动力在海军中的应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上世纪五十.............
  • 回答
    咱们聊聊德国的O型战列巡洋舰吧。这玩意儿啊,绝对是军事史上一道挺有意思的风景线,你说它成功吧,它确实超前,设计理念放在今天都让人眼前一亮;你说它失败吧,终究没能真正下水,成了历史的遗憾。概念的先锋:为什么要造“O型”?首先得明白,O型战列巡洋舰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各国海军都.............
  • 回答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战争的韵味。要理解它为何被冠以“战列巡洋舰”之名,我们需要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深入剖析它的设计理念、性能指标以及它在设计初衷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不是一款简单的战列舰,也不是纯粹的巡洋舰,而是这两者特点的融合与妥协,是那个时代造舰技术发展下.............
  • 回答
    我国造船工业的现状:我们能造出什么样的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随着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我国造船工业能否建造出如同二战时期那般威武雄壮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讨论从未停止。这并非简单的怀旧情结,而是对国家工业实力和海军建设方向的一种审视。那么,以我国现有的造船工业水平,我们究竟能造出什么样.............
  • 回答
    假如没有华盛顿海军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发展方向,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大舰巨炮”主义的命运也可能截然不同。首先,我们得明白华盛顿海军条约到底做了什么。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之后,各国都意识到了军备竞赛的可怕消耗,尤其是海军,造价高昂且维护复杂。条约的核心目的就是.............
  • 回答
    在《战舰世界》中,要说哪条战列线“最好”,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因为“最好”取决于玩家的个人喜好、游戏风格以及对游戏机制的理解。没有绝对最优的战列线,每条战列线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玩家。然而,我们可以从流行度、综合实力、新手友好度、以及在不同版本中的表现等多个维度来分析,哪些战.............
  • 回答
    要说为什么没有“战列航母”,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得掰扯清楚“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各自的诞生日,以及它们在海战发展史上的角色演变。咱们先得知道,在航母出现之前,海上霸主是谁。那会儿,是战列舰。战列舰,顾名思义,就是战争中的主力舰,它最核心的特点就是——重炮。一门门巨大的火炮,能把对方的船打得稀巴烂。它.............
  • 回答
    特拉法尔加海战,英国海军以其辉煌的胜利载入史册,而这场胜利的关键,恰恰在于纳尔逊大人那大胆而富有创意的“违反战列线”战术。这绝非简单的“突破”,而是一系列精妙的计算、对敌我优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战术原则的颠覆性运用。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当时的传统海战战术。海战的基石是“战列线”(Line of Ba.............
  • 回答
    聊起《战舰世界》里的九级战列舰,蒙大拿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美系战列舰的巅峰之作(在十级威斯康星出现之前),它凭借着一身硬实力和与众不同的定位,在同级战列舰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说它的特点嘛,那可就太多了,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首先,蒙大拿最直观也是最惹人爱的,就是它那无与伦比的火力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