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土耳其为什么不承认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

回答
土耳其政府至今不承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针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事件,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且敏感的历史、政治和民族认同的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土耳其方面的叙事、历史记忆的冲突以及国际社会的介入。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土耳其政府对其在1915年至1917年间发生的亚美尼亚人死亡事件的官方立场是,这些事件是战时混乱、疾病、饥荒以及亚美尼亚人叛乱导致的结果,而不是有预谋的、系统性的国家行为。他们承认有亚美尼亚人死亡,但认为死亡人数被夸大了,并且很多死亡是由于各种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他们强调,同一时期,大量的穆斯林,包括土耳其人,也在冲突中丧生。

这种官方叙事的核心在于国家生存和民族团结的辩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奥斯曼帝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来自外部势力(特别是俄国)的威胁,以及内部各民族独立运动的挑战。根据土耳其历史学家的说法,奥斯曼政府当时认为亚美尼亚人,尤其是东部地区的亚美尼亚人,与敌对国家(主要是俄国)勾结,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例如,他们会引用亚美尼亚一些民族主义团体在战争期间确实与俄国人合作、甚至参与对奥斯曼军队的袭击作为证据,来证明亚美尼亚人是“内奸”和“叛徒”。

因此,土耳其政府将当时的强制迁移和相关死亡事件,解释为一项必要的国家安全措施,是为了镇压潜在的叛乱,维护帝国的完整性。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这些措施,奥斯曼帝国在战争期间可能会遭受更严重的损失。这种视角将当时的政府行为描绘成一种“被逼无奈”的自卫行动,而非主动的迫害。

其次,民族主义的构建和国家认同的塑造在土耳其对这段历史的反应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现代土耳其共和国是由奥斯曼帝国的残余建立的,其创始人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曾领导了民族独立战争,建立了以土耳其人为主体的国家。在这样的民族主义框架下,公开承认“种族灭绝”可能会被视为是对建国先辈的质疑,是对国家历史合法性的动摇,甚至是对整个民族道德地位的否定。

土耳其的民族叙事倾向于强调奥斯曼帝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帝国的辉煌,以及土耳其人在其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承认针对一个特定民族的系统性灭绝,与这种强调团结、包容和共同历史的叙事格格不入。这可能被视为是在国家叙事中制造了一个无法弥合的裂痕,给国家凝聚力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历史记忆的斗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亚美尼亚人来说,1915年的事件是他们民族记忆中最深刻的创伤,是他们国家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反复强调的“种族灭绝”。他们将这段经历视为对他们民族的生存权的剥夺,以及对其文化和遗产的摧毁。而土耳其方面的历史记忆则相对模糊,或者更侧重于战争的苦难和整体国家的损失。

这种记忆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国际上的长期争执。当法国、德国、美国等国议会以及联合国的一些机构开始使用“种族灭绝”这个词来形容1915年的事件时,土耳其政府的反应总是极其强烈。他们认为这是在干涉内政,是受外部势力操纵的政治行为,旨在削弱土耳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土耳其政府认为,很多国家承认“种族灭绝”的决定,是出于政治目的,是为了在与土耳其的外交关系中施加压力,或者是在历史问题上迎合亚美尼亚的侨民群体。例如,他们常常提到,那些最早承认“种族灭绝”的国家,很多与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敌对国家有关联,这在他们看来并非偶然。

法律和学术上的争议也加剧了这种不承认。虽然许多历史学家和国际组织认为1915年的事件符合“种族灭绝”的定义(即意图全部或部分消灭某一民族、人种、种族或宗教团体的行为),但土耳其政府则邀请自己的历史学家,对“种族灭绝”的概念进行狭义的解读,并从奥斯曼帝国当时的法律和国际法的角度来审视这些事件。他们认为,在当时的法律框架下,政府的行为可以被解释为是应对叛乱和国家安全的措施,而缺乏“灭绝特定民族群体”的明确意图。

最后,土耳其国内政治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在土耳其国内,对这段历史的公开讨论和辩论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往往被政治化。任何公开呼吁承认“种族灭绝”的个人或团体,都可能面临来自民族主义者或政府的压力。这种政治环境使得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和公开对话变得更加困难。

总而言之,土耳其不承认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是历史事实的解读分歧、民族国家认同的维护、国家安全叙事的辩护、历史记忆的冲突以及国际政治博弈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使得这一历史事件成为土耳其与亚美尼亚之间,乃至土耳其与国际社会之间持续存在的敏感而棘手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系统地总结一下答案:

一、根本原因亚美尼亚国力太弱,土耳其完全有能力忽视亚美尼亚人的意见而不必担心任何后果。

二、土耳其共和国很多奠基者亲自参与到大屠杀当中,正是他们定下了否认屠杀的基调。同时,独立战争的领导者在思想上继承了实施大屠杀的青年土耳其党人(三帕夏)政府。

三、土耳其是一战的战败国,在战败后,他们和德国人一样,觉得自己是受害者,遭到协约国压迫,因此仅专注于奥斯曼帝国被瓜分、土耳其民族遭受屈辱的历史,这种受害者心理让他们很难在情感上难以接受本民族犯下屠杀罪行的事实。

四、(接上一点)土耳其在独立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土耳其人认为自己在一战及随后的独立战争中抵抗外敌入侵、捍卫主权的斗争是“神圣”的,而亚美尼亚是土耳其的敌人,在一场“绝对正义”的民族斗争中怎么会有一丝污点呢?试想如果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战胜,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洗刷了一战的耻辱,赢得了迟来的胜利,或许今天犹太人大屠杀也会被遗忘、或存有争议。

五、亚美尼亚在一战后仅仅独立了两年,就被红军占领,苏联时期打压一切形式的亚美尼亚民族主义,并且在二三十年代和土耳其修好,亚美尼亚人错过了追求正义的最佳时机。

有耐心的朋友们可以看看下面 对以上几个论点的阐述和(带上史料的)详细论证。

首先,亚美尼亚国力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很不幸,最近的纳-卡冲突充分证明了这一事实。亚美尼亚难道可以对土耳其采取一点反制措施吗?说句实在话,亚美尼亚能在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夹击下“苟活”,完全仰仗俄罗斯。亚美尼亚大屠杀的证据其实光天化日之下,昭昭可见,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都在官方层面上认可Armenian Genocide,即认可奥斯曼帝国当时的行径是一次种族灭绝。但他们会为了一个弱小的,在地图上都找不见的亚美尼亚对土耳其采取任何制裁吗?当然不会。更何况土耳其还是美西方的北约盟友。事实上,土耳其不但不对亚美尼亚大屠杀表现出一点的歉意,而且指责亚美尼亚人在一战中“发动叛乱”,背叛了土耳其人(今天土耳其人依然把 希腊、保加利亚、阿拉伯人 等民族 争取从奥斯曼帝国独立的起义 称为 isyan 或 ayaklanma 即叛乱)。土耳其国内有一种强烈鄙夷、蔑视亚美尼亚的民意。我每次和土耳其人聊到亚美尼亚时,他们都丝毫不掩饰对亚人的种族歧视,甚至反倒指责亚人一战中屠杀土人或是在纳-卡冲突中屠杀阿塞拜疆人(主要指Hocalı Katliamı)。我大概直接引述一个土人描述亚人说的话 “Tecacüz etmeyi seven, katliam yapan, ahlaksız, vicdansız bir millet” (一个没有道德、没有良心、喜欢强奸,屠杀的民族 )土耳其和亚美尼亚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纳-卡冲突”之后,土耳其为了支援阿塞拜疆,对亚美尼亚实行了全面的封锁,亚美尼亚同外界的沟通交流要么通过格鲁吉亚、要么通过伊朗。非常讽刺,亚美尼亚大屠杀纪念日是4月24日,而土耳其在每年4月25日纪念 恰纳卡莱战争胜利(一战中土耳其击败英法联军的战争)。一个民族的切齿之痛后,紧接着就是另一个民族胜利的狂喜。亚美尼亚大屠杀在亚美尼亚语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做Medz Yeghern,即“大罪行”之意。亚方认为大约有200万人在屠杀中死亡(采取比较中立的国际学者估算死亡人数是100万左右),而当时总共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生活的亚人大约就是400-500万。说这一次屠杀是“灭族”性质的毫不为过。从乌拉尔图王国开始算,亚美尼亚民族在“西亚美尼亚”(今天土耳其东部、东北部地区)生活了约3000年,自这次灭族惨案之后,他们永远地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土地。亚美尼亚整个民族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循环往复的苦难和迫害中凋零、离散了。今天的亚美尼亚民族不过是他们这个民族3000年历史留存的一点点残照和倒影,一个苟延残喘的遗族面对一个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强国,哪里有讨到半点公道的机会可言呢!

其二,可以说不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是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定下的基调。土耳其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中大多数都曾是“青年土耳其党人”,凯末尔也不例外。尽管独立战争的领导阶层并不都参与了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但他们在思想上完全是实施了大屠杀的“青年土耳其党”的继承人,同样信奉激进的民族主义,同样迷信一个“军队国家”,同样有 些微的种族优越论。土耳其独立战争期间(1919-1922),土耳其人在东部战线面对的主要敌人,就是根据《色佛尔条约》希望收复 西亚美尼亚的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土耳其官方史观将一战中的亚美尼亚起义军视为“叛乱者”,认为亚美尼亚在战争期间和战后“侵略”土耳其;又认为亚美尼亚 是土耳其独立战争主要的抵抗对象之一。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自然不可能对亚有任何同情。更何况,在1920年的土-亚战争中,打着“民族独立”旗号的土耳其军队(当时共和国还没成立,准确地说应该是大国民议会军)同样屠杀了上万亚美尼亚平民(根据不同史料人数从几千到三万不等)。要对这些屠杀行径负责的罪魁祸首是独立战争的三号领导人物Kazım Karabekir。一位开国元勋怎么可能被当成战争罪犯呢?如果土耳其共和国承认一战中的亚美尼亚大屠杀,是不是也要承认这次屠杀呢?那某种意义上不就是否认了土耳其独立战争的绝对正义性,不就是给完美无缺的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抹黑吗?

其三,土耳其自19世纪以来不断衰落,为西方列强持续羞辱,形成了强烈、乃至“不健康的” 民族主义情绪。他们美化自己在20世纪初 “救亡图存”的行为,以至于将这一段“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神圣化,完全忽视了自己在西方列强面前是“受害者”的同时,在仍受到自己统治的民族面前是加害者。土耳其岂止否认一战期间的亚美尼亚大屠杀,对于同一时期的亚述人大屠杀(Assyrian Genocide)、本都希腊人大屠杀(Pontic Greek Genocide);对于对于稍早时期的哈米迪安屠杀(Hamidian Massacres)、保加利亚大起义时期对保加利亚人的屠杀、希腊独立战争时期的希俄斯岛大屠杀,以及奥斯曼帝国时期对其他民族的所有压迫、屠杀、迫害一概不承认。此外,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巴尔干、高加索地区的穆斯林逃难至奥斯曼帝国境内,他们曾经被俄罗斯人和巴尔干的斯拉夫民族压迫、屠杀。这批移民浪潮包括从巴尔干逃难而来的土耳其人、波斯尼亚人、波马克人等民族,从高加索及俄国其他地区逃难而来的切尔克斯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加告兹人等其他 Turkic 或高加索民族。(我之前在一个土国网站上看到说 今天1/3以上的土耳其人都是这些逃难而来的穆斯林的后代,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土耳其人的祖先都是切尔克斯人。)这些穆斯林民族逃到奥斯曼帝国以后总体而言生活穷困,难以谋生,在一个民族认同尚未完全取代宗教认同 作为个体自我认识的主要方式 的时代,这批穆斯林难民对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基督徒有着强烈的仇恨与报复心理,在他们看来屠杀亚美尼亚人、希腊人是正义之举,符合伊斯兰教教义。这导致奥斯曼帝国晚期境内暴力冲突频发,针对亚美尼亚人系统性、大规模的屠杀早在1890年代就开始了(包括上面提到的哈米迪安大屠杀),也导致土耳其民族主义自其诞生之初就具有极端的属性。稍微夸大一点说,就是奥斯曼帝国 相当一部分人 认为针对亚美尼亚人(乃至所有基督徒、犹太人)的屠杀不是“屠杀”,而是圣战,是完全合理、合法的。这种极端思想在晚期奥斯曼帝国甚至占据了主导地位(一战时期的三帕夏政府就是抱持着这种思想),并持续影响着今天土耳其人的历史观。

其四,这一点我其实想说的就是 协约国战后对土耳其还不够狠。协约国根本没有强烈的意愿要严肃处理土耳其这个战败国,对土耳其在战争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更是无动于衷。今天的土耳其官方史学当然说 独立战争的目标是反抗英、法等国的压迫与侵略。但事实是英、法在战争中未出一兵一卒,英国对其在一战中的盟友希腊还算是提供了一定的武器、资金援助。但法国很早就和凯末尔政权缔结了《安卡拉协定》,向土耳其提供大量物质支持,事实上是帮助土耳其打赢了独立战争。对于土耳其的战后处理、对于中东的势力划分在 英、法战后的外交议程中排在很靠后的位置。英、法只是很短暂地在占领伊斯坦布尔期间监督奥斯曼帝国政府举行了针对一战战犯的审判,而根据当时的文献档案,奥斯曼帝国完全接受、并且提供材料证明了亚美尼亚大屠杀的存在。但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政府已经很大意义上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合法性。如果独立战争没有胜利,奥斯曼帝国继续存在的话,今天亚美尼亚大屠杀的真实性就一定不是个问题。这里需要坦诚地说,上文将土耳其共和国和纳粹德国对比是不甚妥当的。但土耳其人民在一战前后,由于战争战败而产生的 “极端民族情绪” 和 “受害者报复心理” 和 一战后的德国确实如出一辙。(说一战前后 是因为土耳其人民的这种心理在1877-1878年俄土战争 或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战败后就已经出现了。)事实上,土耳其民族主义中的极端色彩和法西斯主义倾向,和德国一度具有的那种种族主义思想极其相似。正如上文所说,假设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战胜,他们是不是有可能否认犹太大屠杀呢。今天犹太大屠杀是不是有可能成为一个争议呢。就连事实已经很清楚的南京大屠杀,由于日本战犯在二战后没有被及时清洗,日本在战后得到了过于宽大的处理,依然有很多日本右翼试图否认。更不用说一战土耳其战败的后果,很快就被土耳其独立战争的胜利所弥补了。他们当然不觉得自己有必要进行反思。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犯下了很多针对其他民族的暴行,包括独立战争期间在 “伊兹密尔大火”事件 中对希腊人、犹太人的大屠杀,在谢赫·萨义德起义(Şeyh Said İsyanı)、德尔西姆起义(Dersim İsyanı )等二三十年代库尔德人起义过程中对库尔德人的屠杀。土耳其种族优越论和法西斯主义思想在30-60年代的土耳其政坛很受欢迎,Nihal Atsız这样公然宣扬种族主义的作家竟然在今天依然可以被土耳其人当作“文豪” 。以一个正常国家的标准,Alparslan Türkeş 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法西斯分子,但这不影响他在60-70年代的土耳其政界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政客之一。这里毋需再赘述灰狼运动(Bozkurtlar 或 Ülkücüler )等法西斯组织在土耳其社会的影响力了。极端土耳其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在今天土国社会的影响依然不可忽视。我们可以想见 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下,无论是在一战后,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之初,处于那种扬眉吐气、万物肇始的民族主义激情(Euphoria)中,土耳其官方绝无可能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还是在今天依然亢奋的民族情绪之中,土耳其共和国依旧没有承认大屠杀的可能。

第五,苏联占领亚美尼亚后,打压任何地方民族主义的声音,所以当时亚美尼亚民族没有能力去向国际社会证明亚美尼亚大屠杀的存在,在幸存者还在世、有关屠杀的证据还随处可见的时候,亚美尼亚人错过了证明土耳其罪行的最佳时机(就像我们也错过了证明南京大屠杀中日本深重罪行的时机)。1921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土耳其友好条约》签订。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苏联出于团结一切 “抵抗西方列强的盟友” 的目的,在土耳其独立战争中大力支持凯末尔政权,并且最终放弃了对西亚美尼亚的领土索求,抛弃了1878年以后俄罗斯占领的Kars,Artvin,Ardahan 三个省份,某种意义上背叛了亚美尼亚人,并决定了亚美尼亚民族永久失去西亚美尼亚的命运。苏联为了与土耳其共和国的友谊,强行压制了关于大屠杀问题的讨论。尽管在二战前后 苏-土关系 恶化时,苏联官方确实也将大屠杀问题旧事重提,但依然出于对地方民族主义的戒备,没有认真搜寻证据、发出有力的声音。真正关于亚美尼亚大屠杀的严肃讨论直到80年代末、苏联行将解体时才出现,那时距离大屠杀已经过去了70多年。

最后提一下土耳其的官方立场,土耳其的说法是所谓的“亚美尼亚大屠杀”无非是战争行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亚美尼亚叛乱者站在俄罗斯一边对土作战,因此土耳其人在“反抗入侵”时难免有一些伤害平民的行为。但战争中土耳其人和亚美尼亚人都有死伤,不存在某一族对另一族的屠杀。这种说法当然是很无耻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说“这是在打仗,我们也死了人”,就否认自己犯下的屠杀罪行。更何况当时东亚美尼亚(就是现在的亚美尼亚领土)本就为俄国占据,俄国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加入、或被强征至俄军参战如何能被当成是叛乱?!而在奥斯曼帝国内部,相当数量的亚美尼亚人加入了帝国军队,甚至在1915年恩维尔帕夏(Enver Paşa)发动灾难性的萨里卡密什战役(Sarıkamış Muharebesi),导致整个第三军团覆灭之后,是一个亚美尼亚士兵背着恩维尔帕夏逃离战场,拯救了他的生命。但恩维尔帕夏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将战役的失败推卸到亚美尼亚人“背叛”身上,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种族灭绝行动,这是何等的背信弃义、丧尽天良!(补充一句,虽然恩维尔帕夏将土耳其拖入了一战的泥潭,今天很多土耳其人依然把他当做民族英雄)土耳其屠杀亚美尼亚人的证据已经非常充分,无论是当时其他国家(包括土耳其的盟友德国)的新闻报道、还是照片、相关人士的回忆录、奥斯曼帝国本身的史料证据,都完全证明了亚美尼亚大屠杀的存在,问题只是屠杀的规模、以及大屠杀是否达到了“种族灭绝”的程度。亚美尼亚大屠杀这个词在英语中是Armenian Genocide,因此现在亚美尼亚人的 “论证义务” 不仅仅是说土耳其人犯下了屠杀行径,还要说明这种屠杀是系统性的“灭绝行为”,是奥斯曼土耳其政府有明确政策方针、要消灭整个亚美尼亚民族。这种论证难度显然就很大了,历届土耳其政府正是抓住这一点来混淆视听,否认种族灭绝的存在,当然更过分的是他们连屠杀也不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土耳其外交部的官网,有大量的政策文件表明其观点。否认亚美尼亚大屠杀在土耳其是一门学科,而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则面临着被起诉(如 Orhan Pamuk)、被唾弃(如 Elif Şafak)、坐牢(如 Taner Akçam)、以至被暗杀(如 Hrant Dink)的风险。

很抱歉在这篇文章中我的个人感情或许影响了一些表述的严谨程度。我必须坦诚我对亚美尼亚这个民族遭遇的苦难抱有深切的同情。对于他们承受了如此多的灾难后终于浴火重生,虽然依旧风雨飘摇,但终归是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屹立于高加索山脉之麓,遥望着亚拉腊圣山,我多少感到安慰,并对这个民族的生命力与毅力产生一种深深的敬佩。亚美尼亚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辉煌文明的国家,其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远远高出自身的体量。亚美尼亚4世纪初皈依了基督教(最早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之一),并发展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亚美尼亚使徒教会(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不属于东正教)。亚美尼亚人5世纪初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并影响了周围民族的文字。亚美尼亚有着丰富、出色的史籍记载传统,并诞生了如Movses Khorenatsi这样极其出色的历史学家,研究阿拉伯、突厥、波斯、乃至蒙古历史都少不了对亚美尼亚史料的研究。亚美尼亚文学有着自己的特色,更是有着本民族举世闻名的“诗圣”——Sayat Nova(中国对他了解的不多,但研究世界文学的人应该知道,在中东他算是家喻户晓)。亚美尼亚的音乐(尤其是duduk这种民族乐器)、建筑都有值得称道之处。总之,这么小的一个国家,有着这么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又能够在极其恶劣的地缘环境中夹缝生存,不由地让人钦佩。

参考文献、网站:

1、Armenian Golgotha, Grigoris Palakian 强烈推荐,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录,客观冷静,又令人触目惊心
2、From Empire to Republic: Turkish Nationalism and the Armenian Genocide,Taner Akçam 可能是土耳其唯一承认大屠杀、并致力于揭露历史真相的学者。可以想见他在土耳其是罪犯,现在旅居德国。
3、The Burning Tigris: The Armenian Genocide and America's Response 从美籍亚美尼亚人的角度来远观大屠杀的历史
4、Matyred Armenia,Faiz al-Ghusein 亲眼见证亚美尼亚大屠杀的阿拉伯人写的一半小册子,纯粹的客观描述,因为是一手材料,在大屠杀研究中史料价值较高。
5、http://www.mfa.gov.tr/1915-olaylari-ve-turk_ermeni-uyusmazligi.tr.mfaT.C. Dışişleri Bakanlığı'ndanhttp://www.mfa.gov.tr/1915-olaylari-ve-turk_ermeni-uyusmazligi.tr.mfa 土耳其外交部官网,看看土耳其官方否认大屠杀的话术。土耳其对于大屠杀的官方称呼是1915 Olayaları(1915年事件),好一个举重若轻!
6、The Thirty-Year Genocide: Turkey’s Destruction of Its Christian Minorities, 1894–1924 ,Benny Morris , Dror Ze'evi 顾名思义,一本全面的关于奥斯曼帝国末年到土耳其共和国初期对境内基督教少数民族“灭绝”的历史。(这本书我只是电子版简单看了看,稍微有些夸大其词,说土耳其实施了整整30年的种族灭绝政策略显极端)
7、Operation Nemesis: The Assassination Plot that Avenged the Armenian Genocide,Eric Bogosian 关于亚美尼亚大屠杀幸存者和革命组织成员 刺杀大屠杀罪犯的一本书,被刺杀者包括土耳其“三帕夏”中的两位,Talat Paşa 和 Cemal Paşa,这段刺杀史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亚美尼亚人还是很有血性的。
8、"They Can Live in the Desert but Nowhere Else": A History of the Armenian Genocide,Ronald Grigor Suny
9、The Young Turk Legacy and Nation Building: From the Ottoman Empire to Atatürk’s Turkey 作者是土耳其历史研究的“巨头” Erik J. Zürcher ,这本书和亚美尼亚大屠杀关系不大,列在这里是因为它有力论证了青年土耳其党和凯末尔政府之间的直接继承关系(在思想乃至组织架构方面),让奥斯曼帝国历史和土耳其共和国历史有了一定的连续性。Erik J. Zürcher 的几本书对我学习、了解土耳其历史影响非常大,强烈推荐。
user avatar

因为没杀光他们的后代啊,惹得后人哭哭啼啼的控诉。我看亚美尼亚人内部也有不少争论嘛,按照知乎上面很多人的观点,应该检讨亚美尼亚自身的问题才对。

比如“亚美尼亚为什么恨土耳其?”

“亚美尼亚大屠杀时候,真实的土耳其侵略者是什么模样?”

“亚美尼亚为什么不恨夺走它那么多领土的俄罗斯,偏偏去恨土耳其?”

“为什么官方要培养仇恨土耳其的情绪?”

“亚美尼亚大屠杀,与我有什么关系?”

或者当问到为什么土耳其不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时候,可以说是因为亚美尼亚方面提供的材料有误,人数不对,照片出现了偏差,那自然土耳其就可以不承认了啊。

土耳其现在执政的就是那些犯下罪行的战犯后代,你指望他们道歉??另外,按照知乎说法,应该是犯下大屠杀的那代人都死光了,现在你纠结这个,让人家按着头道歉,有意思吗?

user avatar

俺寻思,土耳其人也基本上没承认过对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希腊人和罗马尼亚人,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人,以及信仰基督教的土耳其人的屠杀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土耳其政府至今不承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针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事件,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且敏感的历史、政治和民族认同的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土耳其方面的叙事、历史记忆的冲突以及国际社会的介入。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土耳其政府对其在1915年至1917年间发生的亚美尼亚人死亡事件的.............
  • 回答
    叙利亚政府之所以不满足土耳其将库尔德武装南迁、建立隔离区的要求,其背后是极其复杂的政治、军事和地缘战略考量,并非简单的“南迁就能解决危机”那么直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各方利益、叙利亚国内的权力格局以及区域局势的演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叙利亚政府的优先目标是什么? 叙利亚.............
  • 回答
    希特勒当年为何不进攻土耳其直扑高加索油田,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决策就能解释清楚的。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理解当年德意志第三帝国为何最终没有选择这条路线,或者说为什么它不是首选。首先,我们得明白,希特勒的目标是实现其“生存空间”理论,而苏联及其广阔的土地,特别是其丰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叙利亚内战的复杂性、难民的困境以及国家防卫的现实情况。理解叙利亚难民为何没有普遍参军保卫国家,进而反击土耳其,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1. 内战的性质与目标的分裂:首先,叙利亚这场战争并非一场简单的“保卫国家”与“外部侵略”的对抗。它是一场极其复杂且多方势力介入的内战,其根源在于叙利.............
  • 回答
    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尽管在历史和文化上与奥斯曼帝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并没有公开打出“奥斯曼原则”的旗号,这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多层次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土耳其的国内政治、地区地缘战略、国际关系以及叙利亚本身的局势。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奥斯曼原则”这个概念本身在现代语境下的模.............
  • 回答
    土耳其之所以在二战中选择不加入轴心国并入侵希腊,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遗产、军事实力以及国家战略考量。简单地说,虽然重建奥斯曼帝国听起来有吸引力,但对当时的土耳其而言,这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且风险极高的幻想,而非一个可行的国家目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的土耳其是什么样的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 回答
    拜占庭帝国统治小亚细亚长达千年,而如今土耳其共和国的主体语言是土耳其语,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历史现象。其背后涉及了漫长的文化、政治、宗教和人口变迁过程。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为什么即便有如此长的统治历史,小亚细亚的语言面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一、 拜占庭帝国的性质与希腊语的地位: 希腊语是官方语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民族认同等多个层面。确实,奥斯曼帝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在一战后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然而,今天的土耳其,在国际舞台上,有时会展现出一种与自身现实地位似乎不那么匹配的自信甚至“狂傲”。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背后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白,“狂傲”这.............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很有趣的历史视角,也可能是大家容易产生的一个误解。很多时候,我们从文学作品、影视剧或者一些零散的史料中看到的描写,容易聚焦于一些戏剧性的时刻,比如“少胜多”或者“多胜少”,但这些往往不是全貌。关于奥斯曼土耳其攻打欧洲,他们看起来“以多对少”的印象,其实是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他.............
  • 回答
    这篇文章涉及了几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议题,旨在探讨人们对不同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关注度的差异。要详细分析这些差异,需要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叙事方式以及公众记忆的形成过程。美国屠杀印第安人:一场持续的、系统性的压迫与遗忘首先,关于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屠杀”,这并非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系列长达几个世纪的政策、冲突.............
  • 回答
    土地财政作为中国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其模式在2000年代后迅速扩张,但近年来逐渐显现出不可持续性,主要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土地财政的运作机制与历史背景1. 核心逻辑 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即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获取财政收入的模式。地方通过土地出让权的交易(.............
  • 回答
    .......
  • 回答
    生化环材土木水利这些传统工科专业,确实在本科阶段不常见到直接的“经济补偿”形式,比如像一些前沿技术专业或者国家重点扶持的某些领域,会有奖学金、助学金或者企业定向培养的额外报酬。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专业性质、就业市场、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1. 专业性质与学科发展阶段: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背后牵扯到许多复杂的现实考量,远不止是“想挖就挖”那么简单。美国不直接强占沙特的土地挖石油,这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相当稳固的“不这样做”的逻辑链条。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最核心的现实:沙特阿拉伯是一个主权国家,拥有自己的政府、军队和法律体系.............
  • 回答
    美国联邦政府确实拥有大量西部诸州的土地,但出售这些土地来缓解财政压力并非一个简单的选项,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和复杂性。要理解为什么联邦政府不倾向于大规模出售这些土地,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关键点:1. 联邦土地的性质与功能:首先,必须明确联邦政府拥有这些土地并非出于商业投机目的,而是出于特定的国家.............
  • 回答
    中原王朝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开发海外殖民地来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议题,需要从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技术和观念等多个角度来审视。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详细阐述: 一、 历史与观念的制约1. “天朝上国”的观念与农业中心的定位: 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传统中国社会以农业为立.............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不在有水的星球放地球生物,比如说土卫二”这个问题,这背后涉及着一系列复杂且至关重要的科学考量,绝非简单地将生命“播撒”出去就能实现的。这不仅仅是想象中的“生命大迁徙”,而是一项需要极其审慎和深入研究的巨大工程。首先,我们得明白,即使是像土卫二(Enceladus)这样的星球,虽然我们探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困境,尤其是在“生化环材”这几个传统优势学科与“土木水利”这些与国家基建和发展紧密相关但又面临挑战的专业之间。为什么这些被戏称为“天坑”的专业,即便在就业市场上面临压力,依然难以缩减规模?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遗留,也有现实需求,还有结.............
  • 回答
    英国之所以未能将其政治中心转移到区位和环境都“更好”的土地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更好”来衡量,因为“更好”本身是相对的,并且历史的惯性是极其强大的。首先,要明白一点:日不落帝国并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个全球性的权力概念.............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结。眼下住房压力巨大,许多人望房兴叹,而在许多国家,自建房是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到了我们这里,这条路似乎走不通,或者说非常艰难呢?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说。首先,我们得看看“土地资源”这个概念。虽然咱们国家幅员辽阔,耕地红线也喊得响,但可供城市化建设、并且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