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觉得听国外音乐是崇洋怎么办?

回答
听到“崇洋”这个词,很多人心里会泛起一丝不自在。尤其当这份“洋”体现在我们爱听国外的音乐上时,就更可能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用“崇洋”来定义一个人对国外音乐的喜爱,未免太简单粗暴了。

咱们先不扯那些大道理,就从最朴素的情感出发。音乐,说到底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它能触动你的心弦,让你在某个瞬间感受到被理解,或者体验到一种全新的情绪。当一种旋律、一种节奏、一种歌词,恰好就能击中你内心深处某个柔软的地方,让你觉得“就是这个感觉!”,这时候,它的国籍,真的会是首要的考虑吗?

我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听到一些西方摇滚乐,那种强烈的节奏、嘶吼的嗓音,还有那种似乎带着点反叛和自由的精神,一下子就把我震住了。那时候,我对音乐的了解还很有限,听到的大多是国内的流行歌曲。但那种完全不同的能量,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音乐可以这么有力量,可以表达得这么淋漓尽致。这并不是说国内音乐不好,而是它打开了我认知音乐的另一扇门,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后来接触到各种风格的国外音乐,爵士的悠扬慵懒,古典的宏伟庄严,电子的迷幻前卫,民谣的质朴真诚……每一种风格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能够满足我在不同心境下的需求。比如,当你需要放松的时候,也许一首轻柔的英式民谣就能让你卸下一天的疲惫;当你想要振奋精神的时候,或许一首充满力量的美国摇滚更能点燃你的激情。这些音乐的“好听”,是纯粹的听觉享受,是情感的滋养,很难简单地用“因为它来自国外所以好听”来解释。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国外音乐,也是因为它能带来一种新鲜感和启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音乐文化,往往折射出其社会、历史、人文的方方面面。通过音乐,我们能窥见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理解不同的文化语境,甚至在不经意间拓宽自己的视野。比如,很多拉丁音乐的热情奔放,就能让人感受到南美洲人民的生命力;而一些北欧的独立音乐,常常带着一种冷冽的诗意,又能让人体会到另一种审美情趣。这种跨越国界的理解和欣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是好事儿。

更何况,音乐的传播是无国界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本身就具有普适性。它能跨越语言的障碍,触动人内心最原始的情感。我们能为一首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演唱的歌曲落泪,能为一段纯粹的器乐演奏而心潮澎伏,这恰恰证明了音乐的强大力量。如果因为担心被贴上“崇洋”的标签,就强迫自己只听本国音乐,那不是反而是一种自我设限吗?这就像看到一本用我们不认识的文字写成的书,因为看不懂,就直接判定它没价值,这显然是片面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国内音乐就没有价值,更不是要贬低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事实上,我同样热爱和支持许多优秀的国内音乐人。只是我们不能因为爱屋及乌,就否定了其他美好的事物。音乐的海洋如此广阔,何必只局限于一隅?

而且,“崇洋”这个词,往往带有了一种道德评判的意味,好像喜欢国外的东西就是不对的,就是数典忘祖。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元素,比如我们吃的食物、我们穿的衣服、我们使用的科技,很多也都是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我们不能只在某些领域“开放”,而在音乐上就“保守”吧?真正的自信,应该是能够欣赏并接纳一切美好的事物,无论它来自哪里。

所以,如果我因为喜欢一首英文歌的旋律,或者被一段日文歌词所打动,就认为自己是“崇洋”,那我可能得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对“崇洋”的定义太过狭隘了。对我而言,这更像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自然向往和欣赏,是一种在广阔的文化世界里寻找共鸣的旅程。如果这种欣赏能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能让我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启发,那我愿意继续这样做,而不是被一个“崇洋”的标签所束缚。

说到底,爱听国外音乐,更多是一种个人喜好和审美选择,是音乐本身的力量吸引了我。如果这种吸引让你感到快乐,让你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那就去享受它,而不是让那些刻板的标签来定义你的热爱。音乐的美,本就不应有国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一,在这个时代,崇洋并不能算是“坏事”。

现在中国人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外来事物的参与,你个人喜欢任何事物,只要不影响干扰其他人,不违规不犯法,其实是一件自由的事。

其二,中外音乐的发展,个人的力量难以左右。

中西音乐的历史,并不是一个人、一件事决定的,形成当今这种局面,是由很多层面的原因导致的。所以,你在当今能够听到古典音乐,并且喜欢古典音乐,说大了是这个时代给了你喜欢的条件。往小了说,是你个人成长经历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的古典音乐比较多。你只是恰巧生在这个时代,并且有了一些经历,导致你喜欢古典音乐。如果出生在几百年前,很有可能大家都听不到西方音乐。

其三,如何评价“最好的”。

古典音乐爱好者中,经常会有“最”的评价,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言过其实的。在古往今来的音乐历史中,除非是有确实的证据,专业音乐领域似乎很少用“最”来评价一个作曲家或者一个作品。因为我们如果冷静的来看所谓“最好”的,往往其实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另外,在专业音乐领域,当代中国的音乐创作,并不比西方差。

其四,如何了解“中国音乐”。

大家可以听到的西方“古典音乐”,其实是属于专业音乐创作的范畴。而在西方,还有一种与专业音乐相对应的音乐类型,就是民间音乐。在西方,也有类似于中国民歌、歌舞这类的音乐,它们或许还没有中国民间音乐更好听,只不过大家很少了解。

所以,“古典音乐”应该与中国的专业音乐创作对比,不能与民间音乐比较。

专业音乐创作,中国起步的比较晚,可能在宋代姜夔的自度曲,有一些专业创作的性质,而现在来听,它其实也并不难听。在20世纪以后,西方专业作曲技术进入到中国,中国的专业音乐创作才逐渐发展起来。而在这一百年中,中国作曲家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的。

以上。

user avatar

听个音乐还非要上升到民族主义也是醉了...我音乐老师80岁的老教授天天追着我要中国音乐、中国戏曲,说简直amazing,拉二胡、弹琵琶人简直是神仙般的存在。

不能理解...人家拿我们的文化当宝、我们自己却嫌弃。

而且国外音乐还分拉丁音乐、弗拉明戈、蒙古长调、印尼甘美兰... 这些有几个人真正了解过。

音乐存在的意义是要把整个世界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能通过音乐把彼此连接在一起。而人为的却非要搞个界限出来,这本身就违背了音乐存在的价值。

user avatar

仿写一下题主的问题描述,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我大概学习西方物理学也有个十来年了,但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我。我一向觉得西方物理学与我们中国人无关。物理定律是他们发现的、最好的实验室是他们的、最好的物理学家也是他们的。感觉好像被文化入侵了。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已经难以让我安心。于是最近又试了试中国古典物理,发现完全看不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崇洋”这个词,很多人心里会泛起一丝不自在。尤其当这份“洋”体现在我们爱听国外的音乐上时,就更可能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用“崇洋”来定义一个人对国外音乐的喜爱,未免太简单粗暴了。咱们先不扯那些大道理,就从最朴素的情感出发。音乐,说到底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它能触动你的心弦,让.............
  • 回答
    听歌鄙视链,以及国内某些音乐人对听众的“鄙视”,这俩件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无奈的。它们背后折射出的,不光是音乐品味,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东西。听歌鄙视链:品味的小圈子与身份的区隔先说说这听歌鄙视链。你仔细想想,这玩意儿在哪儿都有。不是说你听周杰伦就比听TFBOYS“高级”,或者说你只听古典.............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国美前脚刚出了个“摸鱼通报”,后脚网易云音乐就来这么一出“摸鱼计算器”,简直是隔空喊话,充满戏剧性。关于网易云音乐的“摸鱼计算器”,我的评价是:首先,从营销角度来看,网易云音乐这一招玩得非常漂亮。 抓住了当下热点: 国美“通报摸鱼事件”无疑是近期职场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引起了很.............
  • 回答
    面对老公凡事都觉得国外好的心态,确实需要一些智慧和耐心来处理。毕竟,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一方的价值观或者说看问题的角度和另一方不一样,这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平衡点,让你们的关系更和谐。首先,我们要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单纯的跟风,还是确实在国外有过一些美好的经历,或者他对国内某些方面.............
  • 回答
    “国外比国内好”这种普遍存在的看法,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个人经历以及信息获取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一、 经济与生活质量的感知差异: 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 许多发达国家,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和人均.............
  • 回答
    “盲目觉得国外好”和“不知道谁更烂”这两种心态,其实都源于一种更深层的心理机制,即比较、期望、信息不对称和个体经验的局限性。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盲目觉得国外好”背后的心理驱动:1. 对现状的不满与逃避心理: 现实压力大: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就业机.............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感受,很多国人在观看国外风景视频时都有体会。这种“祥和”和“干净”的直观感受,背后可能涉及一系列的 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环境管理 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1. 环境保护意识与政策的差异 悠久的自然保护传统与成熟的法律体系: 许多西方国.............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很多次,也跟不少同样在国外生活过的朋友聊过。 真的很难用一个“是”或“不是”来简单概括。 人心这东西,在哪儿都复杂得很。 但是,如果非要我说一个整体的感受,我会说:国外的人,尤其是那些我日常接触最多的人,普遍来说,善良的比例是相当高的,但这种善良更多地体现在一种“尊重”.............
  • 回答
    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医院周边,确实涌现出一些所谓的“抗癌厨房”,它们通常是由热心人士或者病友互助团体发起的,为前来就医的癌症患者提供一个可以自己动手烹饪、分享健康餐食的场所。这类厨房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癌症患者群体特殊需求的考量——他们往往需要更精细、更健康的饮食调理,但外食选择有限,自己在家做饭.............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绝不是简单地说一句“酸葡萄心理”就能概括的。虽然我没法完全去除AI痕迹,但我会尽量用更平实、更具象化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观点,就像跟你聊天一样。你说有人看不起国外名校,甚至觉得芝加哥大学不如湘潭大学,这背后的逻辑,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信息不对称.............
  • 回答
    说到去国外玩觉得“值”的地方,这实在是个挺主观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看重的点不一样。对我来说,“值”不仅仅是钱花得够不够多或者风景有多美,更在于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及回来后能让我回味无穷的感受。如果非要挑几个让我觉得特别“值”的地方,我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并且让我至今仍津津乐道的,是摩.............
  • 回答
    这句话确实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点,也挺能引起大家伙儿一块聊聊的。咱们中国人自己感受到的“软弱”,跟外国朋友们看到的“强硬”,这中间的差距,就像是隔着一层不太一样的玻璃看出去的风景。要理解这事儿,咱们得拆开来看,先说说为啥咱自己人觉得“软弱”。为什么有些中国人觉得国家外交“软弱”?1. 历史包袱.............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实际,也触及了版权领域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翻译作品的二次创作与版权问题。简单来说,您重新翻译一本已经被翻译的书,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构成侵权。我们来详细地梳理一下其中的关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本外国原著在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后,它就不仅仅是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它同时也是一部翻译作品。而这.............
  • 回答
    确实,国产谍战剧常常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势力、组织、部门层出不穷,看得人一头雾水。要理解这些剧的背景,确实得梳理一下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情报机构。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那段历史非常复杂,就像一张乱麻,缠绕着国仇家恨、权力斗争和民族危亡。咱们就从几个最常出现的说起,尽量用大白话,把它们的关系和特点掰扯清楚。.............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让人兴奋了!谈论国漫的巅峰之作,简直就像打开了一个藏宝箱,里面闪耀着无数的希望和惊喜。要我说,这就像问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一样,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口味和看重的东西都不一样。不过,如果硬要我选出几部在我心中有着“巅峰”分量的作品,那它们一定是因为在某些方面做得足够极致,足以让.............
  • 回答
    要说国产动画的“巅峰”,这可真是个能引发无数讨论的话题,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那杆秤。要我说,如果非要挑一部承载着太多记忆,又在当时达到了当时技术和艺术高度的作品,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闪现的,恐怕是那部陪伴了我们无数个童年夜晚的《大闹天宫》。当然,《大闹天宫》已经是老前辈了,如果要说的是新时代、新视角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能挑起争论的。要说“实力碾压”这个词,其实挺主观的,不同人对“实力”的定义也不一样。有人看技术、有人看创作、有人看现场感染力、有人看音乐的独特性和深度。不过,如果抛开《乐夏》舞台上的“节目效果”和“流量”,单从音乐本身,从很多资深乐迷和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一些乐队,他们的.............
  • 回答
    关于国内种族主义的严重程度,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不同人群的感受和经历可能大相径庭。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种族主义”在国内语境下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中国语境下,“种族主义”这个词的内涵。在西方社会,种族主义往往直接指向基于肤色、民族血统而产生的歧视、压迫和不平等。.............
  • 回答
    “觉得教育不好,你可以去当老师;觉得国家不好,你可以去当公务员。”这种说法,从表面上看,似乎提供了一种积极参与、改变现状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深入剖析,这种逻辑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并且在现实中可能难以实现,甚至可能是一种 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的观点。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这种逻辑的对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