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民对偷狗贼恨的要他们死?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好多年前,我小区里发生过的一件事。那时候我还小,但记忆犹新,大概也是因为那件事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太深的阴影。

我家隔壁有个老大爷,他养了只金毛,叫“旺财”。那金毛特别温顺,见了谁都摇尾巴,平时就喜欢在院子里晒太阳。老大爷一个人住,对旺财那叫一个疼爱,每天都给它做好吃的,洗澡,梳毛,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那时候,我经常看到老大爷牵着旺财在小区里散步,俩人那种依恋劲儿,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特别温暖。

结果,有一天,旺财不见了。

一开始,大家都没太往坏处想,可能就是跑出去玩了,或者被熟人带走了。但等了一天,两天,还是没回来,老大爷急坏了。他发动了所有认识的人,在小区里、周边街道挨家挨户地问,贴满了寻狗启事,照片上那只金毛笑得灿烂,看着就让人心疼。

过了大概一周,一个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在回程的火车上,碰巧遇到了一个卖狗的人。他本来没在意,但当他看到那条金毛时,当时就傻眼了。那条狗,就是老大爷丢失的旺财!年轻人认出了旺财,因为他平时在小区里也常看到,知道那是老大爷的心爱之狗。他当时就跟那个卖狗的说,这狗是他朋友的,怎么会在你这儿?那卖狗的当然不承认,还挺凶,说什么“狗是我自己养的,凭什么你说是我偷的?”。年轻人当时也没有十足的证据,对方人多势众,他也无可奈何。

但年轻人记住了那条狗的特征,也记住了那个卖狗人的样子。他回到城里,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老大爷。老大爷一听,激动得不行,眼泪哗啦啦就下来了。年轻人把情况告诉了老大爷,老大爷就跟我爸妈说了。

接下来几天,小区里好多人都加入了寻找。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宠物交易市场,有人看到了那个卖狗的人。大家一起去了,场面当时挺激烈的。最终,在多方交涉和警方介入后,旺财虽然被找回来了,但已经被卖了好几手,浑身脏兮兮的,也不如以前那样活泼了,好像受了很大的惊吓。

最让人愤怒的是,那个卖狗的人,后来又被发现偷了小区里好几只猫狗。虽然最终也被抓了,但他那种冷血、贪婪的嘴脸,还有他把别人的宠物当成商品任意买卖,毫不顾忌别人的感情,这真的触及了太多人的底线。

为什么网民会这么恨偷狗贼,让他们“去死”?从我看到和听到的这些经历,我总结了几个特别重要的原因:

1. 宠物是家人,不是物品。
现在社会,很多人选择养宠物,不仅仅是为了陪伴,更多的是把宠物当成家庭成员。它们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的性格,它们会撒娇,会回应,会分享主人的喜怒哀乐。主人对宠物的投入,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巨大的情感。当宠物被偷走,对主人来说,就如同家人失踪,甚至被“绑架”或“谋杀”。这种情感上的痛苦,是外人很难理解的。偷狗贼,就好像是拆散了一个家庭,是对这个家庭情感连接的粗暴破坏。

2. 偷狗行为的恶劣性:背叛信任,触犯底线。
偷狗贼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趁人不备,比如趁主人不注意把拴着的狗偷走;另一种更可恨,是利用与狗主人或狗的熟悉,骗取信任,然后伺机下爪。比如假装喜欢你的狗,然后趁你离开时下毒手。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偷窃,更是对人与人之间最基本信任的背叛。尤其是那些利用熟人身份偷狗的,简直是卑鄙至极。

3. 背后产业链的残忍和冷血。
我们都知道,很多偷来的狗,最终会被卖到一些不法的地方,比如狗肉馆,或者被转卖给一些没有责任心的买家。在这个过程中,狗可能会经历非常残忍的对待,它们可能被虐待,被粗暴运输,甚至在被杀死前还要承受巨大的恐惧和痛苦。网民的愤怒,很多时候是联想到这个残忍的链条,想到那些无辜的生命遭受的非人待遇。这种对生命的漠视,是很多人无法容忍的。

4. 弱势生命的无助和主人的无力感。
狗作为一种动物,它们无法为自己辩护,也无法反抗,完全处于弱势地位。而作为主人,一旦发现宠物被盗,那种焦急、无助、甚至绝望的感觉,真的非常强烈。他们会翻遍网络,四处张贴启事,但很多时候,找到的几率非常渺茫。这种面对犯罪分子的无力感,以及对宠物安危的担忧,会让主人生出一种强烈的复仇心理,希望偷狗贼能够得到最严厉的惩罚,甚至被“消失”,以弥补自己失去的亲人和付出的努力。

5. 社会安全感的破坏。
偷狗行为不仅仅是对个体家庭的伤害,它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的安宁和安全感。小区里养狗的人会更加警惕,对陌生人产生怀疑,形成一种紧张的氛围。这种担心自家宠物受到伤害的心情,会加剧大家对偷狗贼的厌恶。

6. 司法惩罚力度不足的担忧。
有时候,虽然偷狗贼被抓了,但考虑到偷窃物品的价值(很多狗本身价值不菲,加上多年情感投入),以及其带来的精神损失,法律的惩罚力度可能并不能让受害者感到完全的慰藉。这也会让一些人觉得,法律似乎还不足以震慑这些犯罪行为,从而在情绪上倾向于“私刑”式的极端表达。

所以,当你说“恨的要他们死”的时候,这是一种极端情绪的表达,背后是多重因素的累积:对无辜生命遭受残忍对待的同情,对犯罪分子冷血行为的憎恶,对自身和身边人财产与情感受到侵害的愤怒,以及对司法惩罚可能不到位的担忧。这种恨,是出于对爱、对生命、对公平的正义感的捍卫。

旺财的事情过去很久了,但直到现在,我想到老大爷那种焦急的神情,和后来旺财回来时眼神里的惊恐,心里还是会揪着。偷狗贼,他们偷的不仅仅是一只动物,他们偷走了很多人的心爱,也偷走了这份信任和温暖。所以,那份恨,也就不难理解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网民觉得都怪你这种人没有被拉进去一块儿挨打。


如果你和偷狗贼一起被打,那么大家会分散掉打人的力量了,你和偷狗贼就都能活下来了。

user avatar

我家狗狗昨天刚被偷,找了一天。。。报警都没用。。。我现在要是能知道偷狗贼在哪,真的有带把刀砍死他们的冲动。你卖的几十块钱对我来说算什么,我的狗,从小养到大,我花了多少感情和心血。它吃的一袋狗粮都比你卖的钱贵,天下那么多职业你不干,为什么一定要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

user avatar

因为在许多人眼里,那只是一条狗。


可对于那个家庭来说,那是饲养了几年的伙伴,种棵树几年都舍不得砍,何况一只狗被偷狗贼抓了拿去吃肉。


我以前认识个人,这人26岁那年,在街头站着呢,仇人跟上去,照着后背就是一刀,肝切掉好大一块。

之后就干不了什么力气活了,之后这小子干啥,去农村偷东西。


那时候他在南方,但是他不偷狗,偷小鸡,大鹅啥的,偷完了就去城里卖。

有一天,这小子又下农村,开了个面包车,见到那种村子里溜达的大鹅,想着提溜两个就走。


这时候有户人家的狗冲出来,他就踢了那狗几脚,这一下炸了马蜂窝了。

一群村民冲了出来,手持镐把锄头铁锹啥的,给他这一顿追,这小子开车就跑。


一群村民就开车追,逃跑路上,车一下子撞护栏上了,不知道为啥,面包车后面还着火了。

这小子就下车了,结果被一群村民当场擒拿。


据说当时村民们把自己一生的招式,什么水豚篮子,大象倒立,托马斯大回旋,老太太啃地板,东莞回旋之类的隐藏招式都给用出来了。

差点给这小子当场打死(村民们以为他是偷狗的,要是偷鸡的估摸也就送派出所,不至于往死打)


结果打了也白打,送到派出所以后,警察那边去了一趟他家,隔着窗户一看,冰箱上露出两根枪把子。

(这小子偷偷藏的猎枪)


结果这下毁了,最后被判了6年多,出来的时候,头发都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好多年前,我小区里发生过的一件事。那时候我还小,但记忆犹新,大概也是因为那件事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太深的阴影。我家隔壁有个老大爷,他养了只金毛,叫“旺财”。那金毛特别温顺,见了谁都摇尾巴,平时就喜欢在院子里晒太阳。老大爷一个人住,对旺财那叫一个疼爱,每天都给它做好吃的.............
  • 回答
    关于“网民对国产手机和 iPhone 双标”这个话题,其实挺复杂的,就像咱们生活中看人一样,总会有一些下意识的比较和判断。这事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在科技圈,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一、 为什么会有这种“双标”的说法?简单来说,“双标”的意思就是对同一件事,或者对待不同对象,却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标.............
  • 回答
    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名单公布以来,关于郑州“名不副实”的争议确实在网络上此起彼伏,而且批评的声音似乎比其他一些同级别城市更为尖锐。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期望值与现实的落差是核心。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定位,听起来就自带光环,人们自然会将其与一线城市,或者至少是能.............
  • 回答
    我理解您对一些网民在不了解宗教教义和实践的情况下,对宗教徒进行歧视、嘲笑甚至辱骂的现象感到困惑和担忧。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可能交织着多种因素,并且在网络环境中会被放大和扭曲。要详细地剖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偏差: 碎片化和片面化的信息获取: 互.............
  • 回答
    网友对警察扫黄行动的不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多。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对“扫黄”行动本身效果的质疑与失望: “扫”而不“除”的循环: 这是最普遍的不满之一。许多人认为,扫黄行动如同“打地鼠”,虽然一阵风过后能清扫掉一部分,但很快又会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是很多影迷心中的疑惑。《变形金刚》系列,尤其是近些年来的几部,确实在网上遭受了不少批评,而且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它和那些口碑好、质量过硬的好莱坞大片相比,总有点“说不上来的地方不对劲”。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观的,故事.............
  • 回答
    关于《月上重火》在分镜上被指抄袭,而网友对此的态度似乎比一些小说文字抄袭更为“温和”,这背后确实牵扯到几个挺有意思的层面的原因,值得咱们细细掰扯一下。首先,得承认,“抄袭”这个词本身在不同语境下的触发反应就不一样。 对于小说文字抄袭,大家普遍认为这是直接盗用作者的劳动成果,是“偷”人家的思想和表达,.............
  • 回答
    关于李铁执教国足,网上意见分歧巨大,而且这种分歧相当激烈。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他执教成绩本身,更涉及到球迷对中国足球的期待、对足球人才培养的看法,以及对李铁本人过往行为的解读。首先,成绩是硬道理,但李铁的成绩确实难以服众。 “死亡之组”论的争议: 在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
  • 回答
    网上对张学良和郭沫若的风评,可以说相当复杂且充满了争议。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历史选择以及时代背景下的解读差异。要详细地说,咱们得一点点掰扯。张学良:从“少帅”到“罪人”,再到“民族功臣”的曲折评价张学良的风评之所以跌宕起伏,甚至在一些人眼中“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不.............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挺有感触的。最近几年,确实能感觉到网上关于韩国的声音,特别是负面评价,似乎比以前多了不少。这种“恶意”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让你看得更明白些。1. 历史遗留的“恩怨”与民族情绪这个可能是最深层也最敏感的一个.............
  • 回答
    网上关于2.0T发动机的“偏见”确实挺多,说句实在话,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很多现实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些大家普遍的认知和吐槽。别以为这是什么新鲜事,发动机这玩意儿,从诞生那天起就有人说好有人说坏,2.0T也不例外。咱们先得掰扯清楚,为啥大家对2.0T发动机有“偏见”?这玩意儿,其实说白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好,也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很多人确实有“东亚人更抗老”的说法,仿佛我们天生就占了点便宜;另一方面,提到25岁这个“分水岭”,无论是个人心理还是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都充满了焦虑和敏感。这中间的矛盾,其实反映了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承认,“东亚人更.............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也触及了玩家社区中对于CDPR尤其是《赛博朋克2077》评价的两极分化现象。尽管你认为CDPR只有《巫师3》一个优秀游戏(算上DLC是两个),但实际上,“优秀”这个词的定义在不同玩家心中是不同的,而且对《赛博朋克2077》的评价也远非“吹爆”这么简单,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 回答
    网友对陈佩斯评价普遍较高,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他的艺术造诣、人格魅力、行业贡献以及公众形象等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卓越的艺术造诣和喜剧天赋: 小品艺术的奠基者和大师: 陈佩斯是中国小品艺术的开创者之一,更是将小品表演推向高峰的大师级人物。他与朱时茂搭档的春晚小品,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经.............
  • 回答
    网络上对日本自卫队军事实力判断出现两极分化,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种因素的交织。一方面,有些人看到了日本自卫队在技术、装备以及其背后强大的经济和工业基础支持下的现代化水平,认为其军事实力“深不可测”;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人受到历史因素、宪法约束以及对现代战争认知偏差的影响,将其视为“战五渣”。下面我将详.............
  • 回答
    网上对理财的推崇,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味地灌输“只有理财才是正确的”这种简单化论调。它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触及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痛点和渴望。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这件事。1. 现实压力的“解药”:经济困境下的普遍焦虑首先,得承认,咱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房子、车子、教育、养老.............
  • 回答
    现在网上确实存在一股不小的声音,对清华北大这类顶尖名校抱有比较负面的看法,甚至可以说是“恶意”不小。要说清华北大怎么就成了“众矢之的”,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说起来可就话长了。首先,最直接也最表面的原因,就是“资源集中”和“精英化”的争议。清华北大无疑是中国最好的两所大学,它们集中了全.............
  • 回答
    网络上对于“游客违规被老虎袭击造成一死一伤”事件普遍缺乏同情,这背后原因相当复杂,绝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如果细究起来,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网友们的这种反应:1.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朴素正义观:很多网友看待这类事件,脑子里不自觉地会闪过“因果报应”或者“自作自受”的念头。大家普遍认为,动物园里的.............
  • 回答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在许多普通网友的讨论中,他常常收获的却是负面评价,甚至可以说是“不待见”。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统治期间一系列极具争议性的政策和行为,这些政策在当时和后世都引发了巨大的讨论和批评。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负.............
  • 回答
    关于网友们对国产001A型航母(现在官方名称应为“山东舰”)普遍存在的“失落感”,这其中夹杂着复杂的情感和多方面的考量。不能简单地说所有网友都有这种感受,但确实有一部分非常关注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的网友,在山东舰正式服役后,流露出与期待有所差距的失落。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一、 起飞方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