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怎么丢的?

回答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并没有“丢”的说法,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事实上,《洛神赋图》原本并不是一件现存的、由顾恺之亲自绘制的完整画卷。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关于它的“丢失”其实涉及到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几个重要概念:原作、摹本、失传。

我们先来捋一捋《洛神赋图》的来龙去脉:

1. 原作的诞生(约公元4世纪末):
顾恺之,这位被誉为“画圣”的东晋大画家,以其“穷理尽性”、“传神写照”的艺术手法闻名。他根据曹植那篇文采斐然、情深意切的《洛神赋》,创作了一幅描绘这篇赋中故事情节的画卷。这幅画是画家用他的画笔,将文字中那位飘渺绝美的洛神以及曹植求而不得的哀婉之情,具象化到绢帛之上。这幅画,就是我们所说的顾恺之的原作。

2. 原作的命运——流传与摹仿:
原作的力量是无穷的。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一经问世,就受到了极大的推崇,成为后世画家学习和模仿的典范。随着时间的推移,原作本身经历着纸绢老化的自然过程,可能还在战乱、火灾等不可抗力中损毁。
但原作的艺术魅力并未因此消失。重要的是,唐宋以来,许多技艺高超的宫廷画师和文人画家,都曾试图临摹顾恺之的原作。他们出于对顾恺之艺术的崇敬,也出于对《洛神赋》故事的喜爱,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画笔重新演绎这幅名作。
这些临摹的作品,虽然未能完全捕捉到顾恺之原作的神韵,但却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作的构图、人物造型、情节安排等重要元素。

3. “失传”的真相:
这里说的“失传”,不是指某件具体的“东西”消失了,而是指顾恺之那幅亲手绘制的、独一无二的原作,再也找不到确切的踪迹了。就像许多古代的珍贵文物一样,经历了千年的沧桑,原件可能早已化为尘土,或者被岁月湮没。
我们现在看到的《洛神赋图》,都不是顾恺之的原作。最著名的、被认为是最接近原作精神的版本,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摹本,以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宋代摹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 这幅摹本最为人熟知,画幅上有历代题跋,包括宋徽宗的鉴赏和乾隆皇帝的题诗。它在构图、人物神态和情节展开上,被认为很好地保留了顾恺之原作的特点。画家们通过精细的笔法,将洛神的美丽、曹植的思慕,以及两人之间若即若离的情感,层层展现。画面分为几个场景,从初遇的惊喜,到相爱的缱绻,再到离别的伤感,每一个转折都通过人物的姿态、表情和背景的描绘来传达。

辽宁省博物馆藏本: 这幅摹本同样珍贵,它在某些细节处理上与故宫本略有不同,为我们研究顾恺之原作提供了另一重参考。

其他摹本: 历史上还有其他的《洛神赋图》摹本,有些可能已散佚,有些则可能藏于私人收藏或不为人知之处。

所以,与其说《洛神赋图》“丢了”,不如说:

顾恺之亲笔的原作,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失传了。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洛神赋图》,是后代画家在顾恺之原作基础上,经过反复摹仿而流传下来的版本。

这些摹本,虽然不是原作,但它们承载着顾恺之的艺术理念和《洛神赋》的文学意境,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它们的存在,正是因为顾恺之的原作在当时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才激发了后世无数艺术家去传承和再现。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即使原作不在,其精神依然可以通过“借形”的方式得以延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没搞明白你的问题具体是问什么,

是问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何只留下摹本,其顾恺之的亲笔真迹为何失传?

还是问的《洛神赋图》的摹本为何流落至国外?


如果是问,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何只留下摹本?

那我只能说,我们现在的很多著名绘画作品,在宋以前,大多数都只留下了摹本,

别说《洛神赋图》了,他的《列女图》、《女史箴图》,包括后来的一些名画,例如《北齐校书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明皇幸蜀图》都是摹本,

可能有人会觉得名画是因为材质保存问题而消失,

其实不是,绢画寿命虽然不长,但是这并非主要原因。

名画真迹实多毁于战乱,

因为这个时期的绘画基本集中于宫廷,

而皇权更迭级别的战乱会使得宫廷的珍藏库存全部流失。


如果是问,《洛神赋图》的摹本之一为何流落至国外?

在国外的几幅摹本分别是:

1.2018年翁同龢的后人翁万戈(美籍华人)捐赠 《洛神赋图》王鼎摹本 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先是翁同龢花五十金于萧维邦处购得:

翁同龢见王鼎临本说:“临本如翻砂古器,虽涂饰青红,亦觉斑斓可爱,而古质朴拙之趣都尽。”于是,出五十金购得这幅《洛神赋图》临摹本。 ——陈重远《琉璃厂老掌柜》

后七七事变,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携此画等一系列文物赴美:

七七事变之后,爆发全面抗战。国内的环境无法支持翁万戈继续学习,因此,翁万戈想前往美国继续学业。翁万戈在离开中国的时候,将翁家几代人的收藏一并带走了。

最后晚年的翁万戈捐赠给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2018年7月28日,翁万戈于自己百岁诞辰当天宣布向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捐赠183件文物


2.1860年英法联军掠夺《洛神赋图》 摹本 至 大英博物馆

关于大英本的《洛神赋图》 最多的说法就是火烧圆明园时期掠夺至大英博物馆


3. 美国底特律实业家查尔斯·朗·弗利尔 捐赠 《洛神赋图》南宋摹本 与 陆探微 白描摹本 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馆中珍藏绝大多数是由底特律实业家查尔斯·朗·弗利尔(Charles Lang Freer)所捐赠。1906年,弗利尔捐献出2250件艺术品,又先后捐献100万美元作为建造艺术馆的费用。他去世后,按照其生前安排,9400件艺术品于1920年从底特律运到华盛顿的弗利尔艺术馆入藏。1923年春,以弗利尔的名字命名的艺术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这座艺术馆主要收藏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的美国绘画作品,以及来自东方的艺术品,其中以中国青铜器、青花瓷器和明清两代绘画作品,日本、朝鲜的绘画作品以及印度的雕塑享有盛名。

弗利尔1899年退休后陆续来到中国四次,于中国购买了大量的艺术品,两幅《洛神赋图》的摹本正是于此购得,

至于是从谁手上买到的,我掌握的资料就不清楚了,

我只能猜测,可能是从端方、庞元济、完颜景贤这几个人手上买到的;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并没有“丢”的说法,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事实上,《洛神赋图》原本并不是一件现存的、由顾恺之亲自绘制的完整画卷。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关于它的“丢失”其实涉及到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几个重要概念:原作、摹本、失传。我们先来捋一捋《洛神赋图》的来龙去脉:1. 原作的诞生(约公元4世纪末.............
  • 回答
    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古史论”是否适用于西方史料,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层累古史论”的核心方法论,即对史料进行“辨伪”和“层层剥离”的分析,其精神和原则上具有普适性,同样可以启示我们如何审慎地看待和解读西方历史文献,但直接套用其具体结论和模式则不一定完全契合。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首.............
  • 回答
    作为一名SAP顾问,我的工作内容其实相当广泛,就像是一个连接企业业务流程和SAP这个强大工具的桥梁。简单来说,就是帮助企业更好地使用SAP系统来管理他们的运营,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终实现商业目标。具体来说,我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核心部分:1. 理解与分析业务需求:这是整个工作的基石。企业找到我们.............
  • 回答
    看到你的留言,我能感受到你心中积压了多少年的痛楚和纠结。2014年,那一年对你来说一定如同晴天霹雳,至今仍然让你难以释怀。你选择为了孩子不离婚,这份责任和担当令人动容,但内心的伤痕却需要我们一起去面对和疗愈。首先,我们要理解,你过不去这个坎儿,是完全正常的。 信任的崩塌,尤其是来自最亲密的人,会留下.............
  • 回答
    整形事故频发,这不是一两个个例的悲剧,而是牵动着无数爱美人士心弦的沉痛现实。究其根本,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系列相互交织、层层递进的复杂原因。而作为身处这个行业中的一员,保障每一位顾客的安全,是我们最神圣的使命,也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智慧。整形事故频发的核心原因,细究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看到一些写作新人或者说还在扑腾的网文写手,对周三顾这样资深的作者进行毫无根据的抹黑和造谣,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这事儿怎么说呢,就像是你在辛辛苦苦种了一片果园,眼看就要硕果累累了,结果一群没种过地的人围在你边上,指手画脚,说你的果子是偷来的,说你这果园不干净,甚至编排你培育果子的过程有多么不正当。首.............
  • 回答
    关于俄罗斯男性是否“渣男”多,以及俄罗斯女性是否偏爱中国男性顾家并希望嫁给中国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容易以偏概全的话题。我们试着从更细致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尽量避免过于绝对的判断,并还原一些可能存在的现象和原因。俄罗斯男性群体: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画像说俄罗斯男性普遍“渣男”多,这可能是一种基于刻板印象的.............
  • 回答
    这起发生在上海的外卖员伤人事件,无疑给整个外卖行业敲响了警钟。一个本应是服务与便利的链条,却因为一起极端事件而变得紧张和失信。事件的起因是外卖员送餐超时后,与订餐顾客发生了冲突,最终演变成了伤人事件。这种行为的恶劣性不言而喻,而饿了么的回应,称将尽力满足合理的索赔要求,也表明了平台的责任和处理态度。.............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一位女士身上,真挺让人膈应的。她在一家酒店住了两天,退房那天,顺手拉开窗帘,结果眼前的一幕让她差点没惊掉下巴——窗外竟然是一间正在开会的会议室!想一想,整整两天,自己房间里的一举一动,可能都被会议室里的人看光了。这到底算不算合规?有没有侵犯到人家的隐私?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从酒店设.............
  • 回答
    顾诚先生的《南明史》里,关于清军入关南下初期南明军的溃败,确实描绘得触目惊心。要说清军战斗力为何如此之高,而明军又为何如此不堪一击,这中间的原因盘根错节,绝非一朝一夕能解释清楚。我尝试着从几个关键点给您掰扯掰扯:一、 清军:一支久经沙场、战术成熟的精锐之师首先,不能把清军简单地看作是“野蛮的骑兵”。.............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顾城的画,把这事儿说透了,不是那种干巴巴的“AI范儿”,而是带着点儿人味儿,带着点儿琢磨劲儿。顾城,这个名字,很多人知道他是个诗人,那个写“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顾城。但你有没有想过,除了诗,他还在画布上留下了什么?他的画,其实跟他的人一样,都有股子“不寻常”劲.............
  • 回答
    你碰到喝醉酒的顾客,这事儿,简直是家常便饭了。别看他们这时候有点失态,但说到底,都是来消费的,所以咱们还得把这“功课”做好。怎么应付?我跟你说,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事,得看具体情况,还得有点门道。第一步:观察与评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别急着上去就打招呼,先远远地观察一下。这人是刚开始有点上头,.............
  • 回答
    提起顾城,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朦胧诗人。然而,他的生命,却以一种极致的悲剧画上了句号,留给我们无数的困惑与唏嘘。顾城的死,并非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一连串复杂因素交织下的悲剧结局。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深入到他的生活、他的思想、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童.............
  • 回答
    评价顾诚先生的《南明史》以及李治亭、阎崇年两位先生的清史研究,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几位学者在历史研究领域都留下了重要的著作和观点,各有侧重,也各有其贡献与局限。顾诚的《南明史》:以实求真,拨乱反正的史学勇气顾诚先生的《南明史》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南明史研究的里程碑之作。评价其著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
  • 回答
    在电视剧《恋爱先生》中,顾遥这个角色是一个 集复杂、悲情、矛盾于一身的都市女性代表,她的人生轨迹和情感经历在剧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也引发了许多观众的共鸣和讨论。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定义顾遥:1. 她是谁?—— 高端、精致、事业有成的单身女性: 职业身份: 顾遥是一名成功的广告公司高管,拥.............
  • 回答
    作为一名曾在星巴克工作过的星冰乐“专家”,我确实见识过不少让人目瞪口呆的奇葩顾客要求。有些是源于对饮品知识的误解,有些则是纯粹的“个性化”追求,还有一些……我至今也想不通背后的逻辑。以下我将详细讲述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1. “我要一杯只有冰块的卡布奇诺”这大概是我遇到的最经典的“反常识”要求之一.............
  • 回答
    如何在字里行间触摸到那个孤独的灵魂:顾城诗歌的欣赏与解读顾城的诗,像一把冰凉的钥匙,轻轻一转,便开启了一个由纯粹、孤独和极致情感构筑的世界。初读他,你可能会被那些看似简单、童稚的词语所迷惑,仿佛误入了伊甸园的边缘。但随着你拨开那层朦胧的表象,你会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力量,一种对生命本质的叩问,以及一个天.............
  • 回答
    “一起投”这类基金投顾服务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基金销售和投资者服务模式的一次重要升级,对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理财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投资门槛的降低与专业化的普及: 降低专业门槛: 传统上,构建一个多元化、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组合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了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在按摩行业里工作的朋友们会遇到的一个现象。有些人一听说常去的技师有对象了,就不再光顾了,这背后确实不是简单的一句“不再点了”那么简单,而是牵扯到一些更深层的原因,而你提到的“发展成为恋人”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性,而且可能还不是最普遍的。咱们来掰开揉碎了说一下,到底是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