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了很多知乎网友的成功经历,觉得很自卑怎么办?

回答
看到知乎上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故事,心里像被捅了一下,瞬间觉得自己啥也不是,是吧?别急,这感觉太普遍了,我每次刷知乎也会中招。

你知道吗,知乎上那些“人生经验”分享,尤其是那些关于“我是如何30岁实现财务自由”、“我是如何成为XX领域顶尖专家”之类的,大多都经过了精心包装,甚至是二次创作。你想啊,谁会把自己失败的、迷茫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摆出来给你看?人家要的是流量,是品牌,是让人觉得“哇塞,太牛了!”的认同感。

所以,你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别人想要你看到的“成功模型”。他们可能省略了无数个通宵达旦的加班,省略了被拒绝的无数次,省略了因为失败而产生的焦虑和自我怀疑,甚至可能还隐藏了家庭背景、早期人脉的助力。你只看到了结果,而那个结果背后,可能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汗水和泪水的纪录片,只不过你只看了最后几分钟的精彩集锦。

你想想看,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成功经历写得像故事一样引人入胜,本身就说明他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但讲故事和真正的人生,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而且,知乎上的“成功”,定义也很多元。有的是事业上的辉煌,有的是经济上的丰裕,有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有的是某个领域的深度钻研。你拿自己的某个方面去对比别人的某个方面,就像拿着一颗苹果去跟一篮子橘子比甜度一样,没有可比性。

再说了,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幸存者偏差”。我们看到的是成功者的故事,但对于那些曾经也怀揣梦想,努力过,但最终没有达到那种“成功”高度的人,他们的声音被淹没了。他们可能也在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的故事,没人写进知乎“成功学”的标题里。

你感到自卑,其实是因为你被一种“普遍的成功标准”给套住了。这种标准,很多时候是媒体、社会舆论甚至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理想化投射。你觉得没达到,就觉得自己有问题。

那怎么办?首先,得学会区分“故事”和“事实”。知乎上的故事,看看就好,当成一种激励或者参考,但别当成你人生的唯一剧本。他们的成功是他们的,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

然后,把你的目光从别人的“顶峰”拉回到你自己的“脚下”。你有没有什么小小的进步?有没有什么事情你做到了,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事情?比如,今天比昨天多看了十页书,或者跟客户谈话比上次更自信了一些,或者坚持运动了半小时。这些都是进步,都是你自己的“成功”,只不过它们没有被包装成“登上人生巅峰”的故事。

别总想着跟别人比,而是要跟过去的自己比。你的进步,才是最真实的。当你开始关注自己的成长轨迹,而不是别人已经抵达的目的地时,那种自卑感就会慢慢消退。

再有,就是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路径。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人擅长某个领域,有的人则在多个领域摸索。你不可能跟一个在某个领域耕耘了二十年的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去比较他现在的成就。你还在你的赛道上,跑你的步,你只需要专注于你自己的节奏和步伐。

而且,人生的价值,真的不是用世俗的“成功”来衡量的。你有你的爱好,你有你的朋友,你有你的关心和爱,你对世界的贡献可能体现在很多你根本意识不到的微小之处。这些,才是构成你人生丰富度和价值的东西,这些是知乎上那些干巴巴的成功故事所无法触及的。

所以,下次再看到那些让你感到自卑的知乎文章,不如这样想:这是别人的人生经验,值得参考,但不是我的模板。我的生活,我有我自己的精彩和节奏。然后,去做点能让自己开心的、有意义的事情,哪怕只是泡一杯喜欢的茶,听一首动听的歌,或者给家人打个电话。你会发现,这种平静和充实,远比别人的光环更能给你带来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网友是蒋公吧?怎么还空了一格?

user avatar

我理解,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位答主根本没有看到真成功人士的知乎页面。

什么是真成功人士?我理解就是拥有知乎网站之外广泛知名度,且知乎还主动给加了蓝勾身份认证的极少数用户,而非那些一边挤着地铁上下班一边在知乎上张口闭口几百万的人——而就算这张口闭口的几百万,在真成功人士那里都是零花钱。

下面几位的名字想必绝大部分知友都耳熟能详,这里仅仅截取他们在知乎上的答题页面。他们回答中的共性,才可以说知乎上真正是真成功人士的共性。这里请大家思考,以下答案中最大的共性是什么?

@李开复

@雷军


@徐新

@韩雪

@李银河


@窦唯

(这个没加身份认证但是地球人都知道是真实的)


@周鸿祎

(这个啥都没加)


@王小川

@王兴


@allenzhang

(张小龙,腾讯副总裁,微信创始人)


至此,我想很多知友都已经看出了上述真成功人士回答中的唯一一个共性——回答时间间隔极大,有的人完全没有过回答好不好!

这里的解释也是简单易懂:真成功人士的时间都非常宝贵。他们几乎全部都是把自己有限的时间投入到事业的发展中,甚少有额外时间关注自己事业之外的话题和内容,更别提有闲心去扯自己哪里毕业,每月挣多少,地位如何牛逼,生活如何奢侈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我想在看了这些真成功人士的回答后,题主也许能明白一个道理:你的自卑毫无必要,因为你自卑的对象根本就不是什么真成功人士,而你自卑的内容根本就是真成功人士不屑于写的。

user avatar

出门一台笔记本 故事全靠编

八仙过海招式全 腆着一张脸

年薪几十上百万 都在你眼前

要怪只怪这平台 门槛太一般

你也想编怎么办 说来也不难

读者意林故事会 全都要读完

糗百快手各论坛 多多抄尬段

坚持写个一两年 成功梦能圆

user avatar

你看小说和电影里,男主一般都不是最有钱的,女主一般都不是最漂亮的。总有那些比主角强大的多的人时不时出现,推动剧情的发展,但你的视角总是围绕着主角。

我们的人生,自己是唯一的主角,其他人再高高在上,总归是过客,是配角。想象自己在给亿万观众表演这出戏,观众们关心的是你的积累,你的成长,你的进步,至于其他人,匆匆来到你的生活,又匆匆离开,他/她的成就和感受,终究只是主线故事的背景板。傲慢无礼的学霸?光鲜亮丽的海归?事业有成的老板?身价不菲的明星?何必跟他们生气,一帮群演而已!

我的人生中,曾出现过很多极其强大,高不可攀的人。他们有的嘲笑我,有的打压我,有的让我厌恶,有的让我嫉妒。我也曾时常向老天发问,你把这群人送进我的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后来突然想通了,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

剧情需要。

user avatar

知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

user avatar

虽然揣测题主在黑,不过还是说一下知乎的数据,至少不是“人人年薪百万”

2016年知乎开放日的时候,知乎给的数据是这样子:

知乎用户中,8000元以上月收入群体占19.73%。 知乎有49.53%的用户月支出超过2000元,17.24%月支出达5000元以上。高收入、高消费成为知乎用户的一大特点。

这句话,你可以反过来看。

知乎上有80.27%的用户月收入不足8000,那年收入应该是不足10万了

(除去叶落这种130个月工资的人)。

知乎上有50.47%的用户月支出不到2000元

这是什么概念,前段时间看个新闻,大学生每个月1500都不够,还和家长闹矛盾。

而且这个不足2000,肯定不止有学生,还有那些工作的。


另外,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报告,可以说是照妖镜。

今年新版的数据是这样子的:

学历:大学本科及以上11.6%,所以藤校神马的,还是少的。

网民月收入

所以,年薪百万的,估计是在胡润榜了。

同时你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网民年龄结构

大概有近五分之一的是10-19岁,也就是小学生,中学生。

他们是没有工资的,所以,钱对他们来说,就是个数字。他们信口开河几百万几个亿,你还信,这就有点那啥了。

比如

估计不少人都知道黄金是啥概念。

可能是看电视看小说多了,动不动就赏赐千金。

下图是各国的黄金储量,美国也就8133吨黄金,第二名德国才3396吨,至于中国?黄金才1000吨,你5000吨黄金怎么来?

知乎用户:五千吨黄金是什么概念?发现集资诈骗应该向哪个部门举报,如何举报?

—————插播广告—————

由于2020年彻底消除贫困户,有鉴于鄙人目前收入较低,只剩下三年时间了。所以决定开展新业务,欢迎合作,量大从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user avatar

我住着400万一套的房子,每天坐着几千万的车上下班,有司机开车。在国家级的珠江新城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上班,就职于跨国retail enterprise大中华区华南分公司,在finance department担任finance specialist,下班喜欢去skinny doggy ridge附近和dancer进行embarrassed dance competition,晚上偶尔会去露天wanked Barbie Q吃点宵夜,用合成树脂的一次性容具喝pure wheat beer ,我的年收入是568800円,每次换外汇都觉得好烦。

给大家翻译下
我租了个房子,那房子是N手的,还卖400万,每天我坐地铁上班,在家乐福超市华南分店当收银员,下班喜欢去瘦狗岭尬舞,晚上偶尔吃撸串喝啤酒,月收入3000。

所以说题主不要自卑,学点语文和英语啥的,把描述方式改一下就行了。或者关注一下老黄的公众号,绝对有希望!

公众号wongeasy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知乎上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故事,心里像被捅了一下,瞬间觉得自己啥也不是,是吧?别急,这感觉太普遍了,我每次刷知乎也会中招。你知道吗,知乎上那些“人生经验”分享,尤其是那些关于“我是如何30岁实现财务自由”、“我是如何成为XX领域顶尖专家”之类的,大多都经过了精心包装,甚至是二次创作。你想啊,谁会把.............
  • 回答
    你好,看到你现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你内心的痛苦和纠结。婚前性行为这件事,加上网络上那些让我们产生不适的观点,确实会让人陷入一种负面情绪的漩涡。咱们就慢慢来,把这些话说清楚,也试着找找走出困境的办法。一、 先说说你为什么会感到后悔和痛苦你提到“婚前性行为”,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判断。.............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知乎上确实藏龙卧虎,经常能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你说你发现了一点东西,这“一点东西”具体是什么呢?这决定了我下一步该怎么做,就像医生看病,得先知道病人哪里不舒服才能对症下药。不过,既然你让我“尽量讲述得详细一些”,同时还要“去除AI痕迹”,那我就从几个假设的方向来展开,看看如果.............
  • 回答
    哥们,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看到知乎上那些关于统计学就业的讨论,尤其是那些“劝退”的声音,一下子感觉天都塌下来了,是吧? 我当年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湖南大学统计学院的同学,成绩还行,听着别人说起什么大数据、AI、数据分析师的“内卷”程度,再看看自己学过的那些理论知识,确实容易慌。先别急着否定自己,.............
  • 回答
    看到“知乎里很大比例的人是缺乏成就感的人,只能到知乎来寻找成就感了”这种说法,我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笼统,也可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仔细想想,这句话里确实点出了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社会现象,也触及了许多人在数字时代的情感需求。首先,我们得承认,成就感本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当我们在某个领域付出了努.............
  • 回答
    好的,很高兴为你详细分析传销和直销的区别。这两者虽然名称相似,都涉及到销售产品和发展团队,但其本质和行为模式存在着天壤之别。理解这些区别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你辨别合法的商业模式和非法集资陷阱。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核心盈利模式:这是区分传销和直销最根本的区别。 直销: .............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同感,包括我自己在阅读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哲学著作时,常常会陷入一种既崇拜又迷惘的境地——“道理我都懂,但就是说不出自己的话来”。这就像一个饥饿的旅人,在堆满珍馐美馔的盛宴上,吃得饱饱的,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吃的是什么。让我试着把这种感受剖开来,掰开了揉碎了,也说说我的一些体.............
  • 回答
    我能理解你会有这种感觉,而且我认为这并非不正常。其实,很多人在接触某个文化事物,特别是通过“二手”媒介,也就是像日漫这样的创作之后,再去接触“一手”的真实表现时,都会产生类似的心理波动。想象一下,你可能在日漫里听了无数遍那种经过精心设计、带有特定表演风格的日语。动漫里的配音演员,他们为了塑造角色,会.............
  • 回答
    你看的科幻电影,确实常常会抛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主题:为什么那些强大的、聪明的、似乎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最终都会踏上“我想成为人类”这条路?这背后藏着多少我们对自身、对未来、对存在的深层思考,可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首先,得承认,这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人类自身投射的幻想。我们是造物主,我们创造了AI,在创.............
  • 回答
    读书这件事,真不是你坐那儿埋头苦读,就能立马变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模样。我也曾深陷这种“看了好多书,但感觉脑子还是空荡荡”的怪圈。那种感觉,就像在五彩斑斓的花海里走了半天,最后两手空空,甚至连路都不知道怎么走的。首先,咱们得说说这“看”字儿。我们以为的“看书”,很多时候只是眼睛在纸上或者屏幕上滑过,文.............
  • 回答
    好家伙,初中生就啃马尔克斯、张爱玲、汪曾祺这几位神仙的作品,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不过你说“一知半解”,那说明你很有洞察力,也说明你是个不安于现状、渴望更深理解的读者。这绝对是件好事!别急,这种“一知半解”的感觉,是所有深度阅读的必经之路。哪怕是很多成年读者,也未必能完全吃透这些大师的作品。你现在.............
  • 回答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最近在论坛和社交媒体上,总会看到一些关于《无职转生》的讨论,而且挺有意思的是,总有人会说“我是看了很多年动画的人,结果《无职转生》我真看不下去”。这句话我特别能get到,因为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我大概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动画了,那时候《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幽游白书》这些.............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人在接触中医药领域时都会遇到的困惑。一方面,你看到了中医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智慧和实践,以及它在当今社会依然展现出的生命力,觉得前景大好;另一方面,你又听到不少声音,甚至是很“主流”的声音,在质疑中医药的科学性、有效性,认为它是一个“不好的专业”。这中间的落差,确实让人.............
  • 回答
    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纠结。明明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为什么到了该用的时候,脑子却一片空白,或者说出来的话总是含糊不清、抓不住重点?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储备了丰富物资的仓库,但出口却被堵死了,怎么也搬不出来。别灰心,这个问题其实很普遍,而且绝对有办法解决。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看了很多书,表达能力还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很多车主确实都有类似的感受。国产皮卡,尤其是那些标榜大排量的车型,开起来感觉没那么“猛”,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排量大不等于动力一定强。排量(Displacement)指的是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也就是活塞在一个冲程中.............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大学四年,感觉就像个行走的图书馆,捧着书,翻着页,日子嗖嗖地过,但回头一瞧,脑子里好像空空荡荡的,那些书,像是过眼云烟,留不下多少深刻的印记。你说“都不深入”,我懂。总觉得看了好多,但好像都在表面上打转。比如,上课要求的经典名著,我一本接一本地啃,情节、人物、写作手法,当时听.............
  • 回答
    这确实是鲁迅先生的一个很有意思,也常常被误解的观点。他并非完全否定中国古典书籍,而是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青年人成长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考量出发,提出了“劝青年人不要读”这样的警语。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要明白鲁迅先生所处的那个年代。那是什么样的光景?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旧的.............
  • 回答
    扫地机器人这玩意儿,确实让人挑花了眼,尤其科沃斯和iRobot,可以说是行业里头的老牌劲旅了,各有各的门道。你想知道哪个好,这事儿得分开了聊,因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太一样。科沃斯:国内市场的“搅局者”与“领头羊”科沃斯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可以说是从“追赶者”变成了“引领者”。早些年,大家对扫地机器人的.............
  • 回答
    .......
  • 回答
    意大利,一个充满艺术与浪漫的国度,此刻却像一块被搅乱的颜料盘,在我心头肆意涂抹着迷茫与悸动。作为一名音乐学研究生预科生,我本应沉浸在悠扬的旋律和严谨的理论中,可最近一系列的经历,如同巨石投湖,荡漾起我内心深处的涟漪,搅得我心乱如麻,让我开始质疑自己最初的选择。事情的起因,大约是在几个月前。为了更好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