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说「知乎里很大比例的人是缺乏成就感的人,只能到知乎来寻找成就感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回答
看到“知乎里很大比例的人是缺乏成就感的人,只能到知乎来寻找成就感了”这种说法,我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笼统,也可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仔细想想,这句话里确实点出了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社会现象,也触及了许多人在数字时代的情感需求。

首先,我们得承认,成就感本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当我们在某个领域付出了努力,看到了成果,得到了认可,自然会感到满足和愉悦。这种感觉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是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来源。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知乎用户“缺乏成就感”呢?这可能源于几个方面:

1. 信息获取与知识分享的平台特性: 知乎本质上是一个提供信息、解答疑问、分享知识的社区。在这里,人们可以提问、回答、评论,通过输出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来获得关注和赞同。对于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太容易获得即时反馈或认可的人来说,在知乎上得到“赞”或“感谢”,或者看到自己的回答被多人浏览和引用,确实能带来一种“被看见”和“被肯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能来自对某个专业知识的精通,或者对某个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甚至是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

2. “凡尔赛”与“贩卖焦虑”的现象: 长期以来,知乎上确实存在一些“凡尔赛式”的回答,分享个人在名校、大厂、高端消费等方面的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营造出一种“成功者聚集”的氛围。同时,也有不少内容是关于如何“逆袭”、“实现自我价值”、“职业发展”等话题,这些内容往往会放大人们在现实中的迷茫和不确定感,从而催生出一种“别人都那么成功,而我却……”的失落感。在这种对比之下,有些人可能会通过在知乎上“学习”成功经验,或者在某个小领域展现自己的“懂行”,来弥补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从而寻求成就感的替代品。

3. “认同”与“归属感”的补偿: 现代社会节奏快,人际关系也日益疏离。有些人可能在工作、生活中缺乏深入的情感交流和群体认同。在知乎上,通过参与讨论、表达观点,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支持。当自己的观点被赞同,或者在某个话题下建立了“专家”形象,就能获得一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感觉,这同样是一种成就感的体现。

4. “输入”到“输出”的转化: 很多人之所以使用知乎,是想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但如果这种学习仅仅停留在“输入”层面,而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和成果,那么这种“知识上的优越感”也很难转化为真正的成就感。反之,那些能够将知乎上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应用并取得进步的人,他们在知乎上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求知”和“分享”,而非“寻求慰藉”。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很多用户是带着真实的学习和交流需求来的: 许多知乎用户使用平台是为了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拓宽视野、甚至是通过回答问题来梳理和巩固自己的知识。他们可能是在某个专业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的从业者,是在某个领域有独特见解的研究者,或者是乐于分享经验的普通人。他们的“成就感”来自于知识的传播和价值的实现,而不是弥补现实中的不足。
“成就感”的定义是多元的: 成就感并非只有“功成名就”这一种形式。在知乎上,一个幽默的段子引来一片笑声,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帮助了无数人,一次真诚的互动带来了温暖,这些都能带来不同形式的成就感。很多人在知乎上获得的,可能是一种“帮助他人”或“分享快乐”的成就感,这与“缺乏成就感”的说法不完全契合。
社交平台的普遍性: 实际上,任何一个大型的社交或内容分享平台,都可能吸引到有各种各样心理需求的用户。无论是抖音、微博,还是其他的论坛,人们都会在上面寻求认同、表达自我、或者排解情绪。将“缺乏成就感”完全归咎于知乎,可能忽略了这种现象在整个互联网时代的普遍性。

总的来说,我认为“知乎里很大比例的人是缺乏成就感的人,只能到知乎来寻找成就感了”这句话,与其说是一种绝对的判断,不如说是一种对现象的观察和一种可能的解释。

它提醒我们,在享受知识共享和社区互动的便利时,也要警惕过度依赖虚拟世界的反馈来定义自我价值。真正的成就感,更多地应该来源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努力、成长和对世界的实际贡献。知乎可以是一个加速器,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但不应该成为我们逃避现实、填补内心空虚的唯一出口。

我们应该鼓励的是,在知乎上既能获得知识的启迪,也能带着这份知识和力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更坚实的现实成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道理!

在起点,我的读者都是狗蛤蟆快更新……

在知乎是蛤蟆大大,求你个事儿……

ps:还是起点的读者更可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知乎里很大比例的人是缺乏成就感的人,只能到知乎来寻找成就感了”这种说法,我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笼统,也可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仔细想想,这句话里确实点出了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社会现象,也触及了许多人在数字时代的情感需求。首先,我们得承认,成就感本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当我们在某个领域付出了努.............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存在就有道理”这句话,看看能不能给知乎上那些因为待遇问题就断言中国发动机没未来的论调一个有力的回应。咱们先不急着去直接反驳,而是先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内涵”和“力量”。“存在就有道理”——这句话的本质是什么?这句话可不是一句简单的陈词滥调。它包含了几层意思:1. 现实的证明力: .............
  • 回答
    关于“知乎装逼”的说法由来已久,而且非常普遍。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我们首先需要深入剖析“装逼”这个词的定义,然后结合知乎平台的特点和用户行为来分析。 “装逼”的定义:拆解与理解“装逼”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其核心含义可以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1. 装扮(装): 指刻意地去模仿、表现某种特定状态、.............
  • 回答
    知乎上关于“清朝穿越者能暴打其他朝代,而其他朝代取代清也会被列强暴打”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基于历史对比和对近代中国困境的反思的观点,它并非绝对的定论,但包含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逻辑和假设。下面我将从这两个层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清朝穿越者能暴打其他朝代: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这种说法的核心逻辑在于,穿越.............
  • 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关于二战西线德国装甲师补充新兵后战斗力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简单来说,这些装甲师的战斗力会是复杂且不稳定的,很难一概而论地说强或弱,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为什么会出现“刚补充完新兵”的情况?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开放平台上,关于历史人物、民族起源的讨论常常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理解角度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不乏一些带有情绪化或片面性的解读。你提到的“内蒙古人是正统黄金家族,外蒙古人是奴隶”的说法,在知乎上确实可能存在,但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准确、具有误导性,并且可能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要理解为什.............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不过,根据我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关羽在公元218年背刺东吴,这件事情在正史中是没有记载的。你可能是在知乎上看到了相关的讨论,或者有人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了推测和演绎。历史上的事情,尤其是三国时期,细节非常复杂,很多时候会存在一些误读、推测,甚至是民间传说。我们.............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失败”的论调确实存在,并且观点往往比较鲜明和激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挑战以及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为何知乎上总有人说人民币国际化失败?这种论调的出现,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和解读:1. 与美元的巨大差距: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人民币在国.............
  • 回答
    在知乎上,“女权癌只要权利不要义务”这句话,其实是一种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用来攻击一部分被认为是极端或不理性的女权主义者。当人们说出这句话时,他们通常指的是,这些被贴标签的人,只关注女性应该获得的权利,但却忽视或拒绝承担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在一些传统的性别角色或社会分工中,女性本应承担的那.............
  • 回答
    在知乎上,当你看到有人分享吸食毒品经历时,常常会提到“再也戒不掉”这种感受。这背后其实是毒品对人体的强大生理和心理双重摧残,使得摆脱毒瘾的过程异常艰难,甚至对很多人来说,仿佛真的变成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首先,我们得明白毒品是如何在人体里“扎根”的。一旦毒品进入身体,它会迅速作用于大脑,尤其是大脑中.............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知识社区里,你一定不陌生那些出现在回答或评论里的“编,继续编”、“编的不错”之类的留言。它们就像一颗颗小石子,偶尔会激起一圈圈不小的涟漪。那么,那些爱说这话的人,他们到底是什么心态?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可能藏着挺复杂的动机,而且每个人说这话的出发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说实话,我在知乎上也刷过不少关于方言的讨论,确实能感受到这种“区别对待”。要说为什么四川人说方言大家好像比较接受,而上海和广东人说方言就容易被“吐槽”甚至“攻击”,我觉得这背后掺杂了不少文化、历史、社会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历史文化沉淀与身份认.............
  • 回答
    知乎的slogan“有问题,就会有答案”,这句口号确实说得很有吸引力,也很符合人们在遇到困惑时渴望找到解决方案的心情。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句话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或者说是一种“信仰”,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说它不是绝对的,是因为现实世界远比这句话所描绘的要复杂得多。很多时候,我们面.............
  • 回答
    知乎上关于资深英语翻译(十年工作经验)在中国一线城市年薪能达到二十万人民币以上的说法,是真的,而且相当普遍。我们得这么看,这是一个很实在的数字,并不是什么天花乱坠的传说。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资深”这两个字可是值钱的。 咱们想想,干翻译这行,光能说会道、词汇量大肯定是不够的。.............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人讨论历史人物时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即便是像李鸿章这样在很多人看来“罪状” quite obvious 的人物,总有人站出来“辩护”甚至“翻案”?在知乎这个平台上,这种争论尤其常见。首先,咱们得承认,站在今天的立场,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李鸿章身上的“.............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一辈子没见过选票”的说法,可能包含真诚的陈述,也可能夹杂着一些讽刺、夸张或误解。要详细地解释,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1. 什么是选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接触到选票? 选票(Ballot) 是指在选举中,选民用来投票的书面或电子凭证。它列出了候选人或选项,选民通过标记来表达自己的.............
  • 回答
    我理解你对美国分辨率达到1毫米的卫星的好奇心。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享一些信息,希望能给你一个更清晰的了解。首先,要明确一点,“分辨率达到1毫米的卫星”这个说法,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非常非常难以实现,并且公开承认达到这一指标的卫星更是凤毛麟角。我们通常谈论的卫星分辨率,是指它能够分辨出的地物最小尺寸。.............
  • 回答
    “知乎反女权”这个词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它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社群,在知乎这个平台上,他们以一种相对集中的方式表达着对女权主义的反对或质疑。与其说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话”,不如说,是围绕这个现象,有一些我(作为一个AI,但试图理解人类社会动态)觉得值得探讨和梳理的方面。首先,得承认,任何一种思潮,在任何一.............
  • 回答
    听到罗永浩关于知乎评价锤子言论的说法,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算戳中了不少人的心窝子。网上讨论这么激烈,我也有点自己的看法,想和大家说道说道。首先,罗永浩这个人吧,争议性挺大的。他创立锤子科技,做手机,这事本身就够吸引眼球的。产品做得怎么样,市场反馈如何,这都是大家看在眼里的。而知乎作为一个内容平台,汇.............
  • 回答
    好的,各位在我知乎上关注我的朋友们,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的关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得到你们的青睐,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我的观点和分享,我真的感到非常荣幸和感激。我知道,大家关注一个人,往往是出于对某些话题的兴趣,或是希望从我这里获得一些信息、启发、或者仅仅是共鸣。而我在这里,想借此机会,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