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那个“京”字的设计。老 Logo 上的“京”字,字形比较规整,结构也挺紧凑,给人一种稳健、可靠的感觉。新 Logo 上的“京”字,笔画上的连接更自然,字形也稍微拉开了一些,整体看起来更流畅,更有呼吸感。有人可能会觉得它不够“硬气”了,不够像一个大公司的 Logo。但换个角度想,当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强烈的“硬实力”输出,而是需要更多地去融入生活,去和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的互动。这种圆润的线条,或许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各种媒介,无论是屏幕上还是实体店里,都能显得更和谐、更易于接受。
当然,也有不少声音觉得这个新 Logo 失去了过去那种辨识度和力量感。我理解这种担忧。一个公司的 Logo 是它最重要的视觉符号,一旦改变,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但事实上,很多成功的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 Logo 的迭代和进化。重要的是,这个新的视觉符号能否在传递品牌核心价值的同时,也能吸引新的用户,并让老用户感受到品牌的成长和变化。
从我个人来看,这个新 Logo 的改变,确实是一种“减法”和“加法”的结合。减去了过去那种略显硬朗的棱角,增加了更多柔和的曲线和温暖的色彩,目标很明确: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传递出更人性化的品牌温度。虽然它可能不像某些 Logo 那样一眼就能抓住眼球,但它更注重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陪伴感。
最终,一个 Logo 的成败,还得看它能不能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被消费者所接受,并与品牌的故事、产品和服务形成有机的统一。现在说评价好坏,可能还有点早。但从设计理念和品牌战略上看,京东这次的尝试,无疑是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与消费者更深层次的连接点。至于效果如何,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京东最近换了新 Logo,这事儿一出来,就跟往常一样,网上立刻炸开了锅,评论那是五花八门,有叫好的,也有说看不懂的,还有说倒退的。我个人觉得,评价一个 Logo,不能光看它换了个啥颜色、啥线条,得从它背后代表的意义,以及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来聊。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新 Logo 的“长相”。最直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