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说丰田那么耐开为什么不能把档次做上去压倒BBA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和汽车爱好者心中的一个普遍疑问。丰田的耐用性确实是其金字招牌,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很多车主都能开个十几年甚至更久。而BBA(奔驰、宝马、奥迪)则代表着豪华、性能和品牌溢价。那么,为什么耐用性极强的丰田,却没能像BBA那样,在中高端市场真正“压倒”他们呢?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

一、品牌基因与定位:从勤恳的“务实派”到“身份的象征”

首先,品牌定位是核心。丰田从创立之初,就将目标客户群体锁定在“大众”、“实用”、“可靠”上。他们的产品理念更像是一个勤勤恳恳、值得信赖的家庭成员,默默地为你的生活提供便利和可靠的保障。你不会指望他突然给你带来什么惊喜,但你永远知道他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并且不会给你添麻烦。这种“舒适圈”内的打磨,让丰田在普通家用车的领域做到了极致,也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口碑。

而BBA,从诞生之初就与“豪华”、“运动”、“驾驶乐趣”、“身份象征”这些标签紧密相连。他们的产品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是社会地位和品味的体现。消费者购买BBA,除了车辆本身的性能和配置,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那个品牌所代表的价值和认同感。这种品牌价值的构建,是通过长期的历史沉淀、设计语言的传承、营销策略的投入以及对目标客户心理的精准把握来实现的。

丰田如果想“压倒”BBA,就必须跨越这个品牌基因的鸿沟,从一个“务实派”变成一个能提供“情感价值”和“身份认同”的品牌,这远比提升技术参数要困难得多。

二、设计语言与美学追求:实用主义的“脸”与情感主义的“魂”

丰田的车,在设计上往往更倾向于“中庸”和“大众化”。他们的设计目标是让大多数人都能接受,不会有过于激进或者容易引起争议的元素。这种设计风格在销量上是成功的,因为它降低了购买门槛,不易出错。但这也导致了丰田的车在外观上可能缺乏一些能够激发消费者强烈情感共鸣的“亮点”。

BBA则恰恰相反。他们的设计语言非常鲜明,每一代车型都有独特的风格和辨识度,并且非常善于将“运动感”、“科技感”、“优雅感”等元素融入其中,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力。你看到一辆奔驰,很容易联想到它的豪华和气派;看到一辆宝马,会想到它的操控和年轻;看到一辆奥迪,则会感受到它的科技和沉稳。这种对美学和情感的直接诉求,是吸引消费者购买豪华品牌的重要因素。

丰田如果想提升档次,需要在设计上更勇敢一些,走出舒适区,形成更具辨识度和吸引力的设计语言,但又要兼顾其一贯的“大众化”属性,这之间的平衡非常微妙。

三、内饰质感与豪华氛围营造:看得见的“用心”与摸得到的“精致”

汽车的档次感,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内饰上。BBA在内饰的用料、工艺、氛围营造上,往往不遗余力。真皮的触感、木纹的质感、金属的拉丝、氛围灯的烘托,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种“豪华”的体验。即使是基础款的BBA车型,在内饰的精致度和用料上,也要远超同级别的丰田。你坐在BBA里,能明显感觉到那种对细节的苛求和对品质的追求。

丰田的内饰通常以实用和耐用为导向。材料的选择上可能更注重耐磨和易清洁,布局也更倾向于功能性和操作的便捷性。当然,近些年丰田也在努力提升内饰的质感,比如雷克萨斯品牌就做得不错。但就丰田自身的主品牌而言,在豪华氛围的营造上,与BBA相比仍有差距。

要把档次做上去,就意味着在看不见的角落里也要投入更多成本,比如用料更好的皮革、更细腻的缝线、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和更好的隔音材料。这直接关系到成本和最终售价,也是丰田需要认真权衡的地方。

四、动力总成与驾驶体验:从“够用就好”到“人车合一”

丰田以其高效、可靠、省油的动力总成闻名,尤其是其混动技术,几乎是行业标杆。但如果论纯粹的动力性能、加速表现、操控极限以及驾驶过程中的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丰田的许多车型可能就没那么“激进”了。

BBA则不同,他们深耕性能车领域多年。宝马以“纯粹驾驶乐趣”著称,奔驰则追求“舒适与豪华并存的动力体验”,奥迪则在quattro四驱系统和quattro运动差速器上下足功夫,营造出稳健且富有运动感的驾驶感受。这些品牌在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更注重人车之间的沟通感,让驾驶者能够感受到车辆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丰田如果想在高端市场与BBA竞争,就必须在动力总成和底盘调校上,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性能表现和更纯粹的驾驶乐趣,而不仅仅是“够用就好”。这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和调校成本。

五、营销策略与品牌形象塑造:从口碑传播到价值输出

丰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用户口碑的传播和产品本身的可靠性。他们的营销更偏向于理性诉求,强调车辆的保值率、低维修成本和长久的使用寿命。

BBA的营销则更加立体和多元化。他们会通过赞助高端体育赛事、文化活动,邀请明星代言,打造品牌故事,以及提供更个性化的购车和售后服务来塑造品牌形象。他们的营销不仅仅是卖车,更是在输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

要“压倒”BBA,丰田需要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做得更深入,更能够打动消费者的情感,并且要在高端市场的营销上投入更多资源,建立更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

六、技术路线与差异化优势:稳健求实与前沿探索

丰田的技术路线,以“稳健”、“成熟”、“可靠”为核心。他们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将这些技术成功应用到量产车型中。这种务实的科技发展方式,让他们的产品在可靠性和经济性上表现出色。

而BBA在技术发展上,往往更倾向于“前沿探索”和“性能至上”。他们会率先应用新的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底盘技术,甚至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也进行大胆的投入。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虽然有时会伴随一些技术的不成熟,但却能吸引那些追求最新科技、最强性能的消费者。

丰田如果想提升档次,需要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比如更强的纯电性能、更智能的驾驶辅助系统、更具未来感的座舱设计等方面,拿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并且能够将这些技术转化为消费者能够感知到的“高级感”。

总结一下,丰田“耐开”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这构成了它最强大的护城河。但想要“压倒”BBA,绝不仅仅是把耐用性做得更好就够了。这需要丰田在品牌基因的重塑、设计美学与情感表达的提升、内饰豪华感的营造、驾驶体验的极致追求、品牌形象的立体塑造以及技术前沿的探索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具有战略性的突破。这不仅仅是产品力的比拼,更是一场品牌价值与消费者心理的博弈。

丰田一直在努力,像雷克萨斯品牌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但要撼动BBA在豪华市场的根基,依然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挑战。他们需要继续在保持自身优势(可靠性)的同时,大胆地去尝试和创新,去触碰那些曾经被认为是“不属于丰田”的领域,才能最终有机会在更广阔的高端市场分一杯羹,甚至实现质的飞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凯美瑞车主兼蔚揽车主,感受到了丰田的耐用,但还没领教过大众的不耐用。

首先,丰田并非没有上档次的产品啊。雷克萨斯这个品牌和它的产品线告诉世人,丰田集团已经把档次做上去了呀。雷克萨斯LS,无论价格、豪华感、舒适性、空间,都没有被BBA的D级车甩开。

雷克萨斯品牌负责高端产品线,丰田品牌自然就定位就要低一些,老老实实在非豪华品牌之间竞争。如果你问丰田品牌能不能把档次做上去,我可以告诉你,理论上当然能了。但是档次上去了,成本也就上去了,否则想保证利润只能减配。举个虚拟的例子,假如把凯美瑞做得比3系和C级更豪华,还皮实,但是卖35万,还有几个人买?汽车厂商做的是生意,不是公益。卖不动(市场不接受)的车,造得再优秀也是白搭。

另一方面,档次上去了,耐用性可未必上得去。从车企主观层面来说,可靠性并非豪华车的第一诉求,研发团队在可靠性上的付出可能不会太高;从客观产品层面来说,豪华车拥有更丰富的功能和更复杂的电子设备,本身的故障率基础也会比经济车型高一些。美国消费者报告去年的可靠性评价里,雷克萨斯品牌的平均分在30个品牌中排名第一,但是不同车型之间的分差跨度也很惊人。可靠性最好的IS系列高达99分,基本上是所有乘用车里最好的;最差的却是旗舰轿车LS系列只得到19分,比倒数第一的凯迪拉克的平均分(23分)还低。

谈论一款车的优缺点,成本永远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为什么贵的车一般比便宜的车好看,因为前者的开发成本高,有充裕的预算能保证设计师的各种奇思妙想能够落地。而廉价车需要在有限的成本内,尽可能面面俱到:动力不能太肉、油耗又不能太高、空间不能太小、配置不能太低、价格又不能太贵。这对每一家车企都是挑战。事实上,车无完车,没有哪家车企能把价格和综合产品力做到十全十美,不同的车企对于技能点的侧重各不相同。就好比一款游戏的角色属性,有力量型选手,有敏捷型选手,还有智力型选手,各自擅长领域和短板领域互不相同。

都说丰田车耐用,我作为美版7代凯美瑞(上图)车主确实是感同身受。这车是2012年买的,前7年我家人开,工作日往返于相距不到5公里的家和单位之间,每天两个来回(中午回家吃饭),相当于每天4次超短途行驶,冬天的时候水温还没上来就开到地方了,发动机频繁在冷机状态运行。按照说明书的提示,这种属于很恶劣的使用场景了,不利于发动机的寿命。至今这台车只是例行保养,没有任何大小故障,在美国这千疮百孔的烂沥青路上开了12万公里,连异响都没出现过。另外,车上诸如空调滤芯、空气滤芯、灯泡、雨刷之类的耗材配件拆装起来都十分方便,尤其是空调滤芯、空气滤芯、雨刷这些定期要换的耗材,三分钟内都能搞定,不需要任何专业工具,即便对新手也没什么难度。在美国这种没车等于没腿,去哪儿都离不开车的地方,确实需要这样省心的车。

但是你要因此说丰田厚道,我第一个不认同。因为7代凯美瑞这款车为了成全耐用和空间,其他方面可谓能省则省,大很多用户体验都被牺牲掉了。耐开,但是不好开。

丰田AT的转速和挡位关系真的很迷 https://www.zhihu.com/video/1244788634617933824

驾驶感受方面,悬挂忽悠悠、刹车软绵绵、动力黏糊糊,导致高速发飘明显,过弯侧倾严重,地板油雷声大雨点儿小。明明是6AT变速箱,4-3档、4-5档、冷车D-R切换居然还有明显顿挫顿挫。而且中低档位带档滑行无法暂停喷油,也不能锁止液力变矩器,因此发动机制动力不够,导致长下坡时既费刹车又费油。底盘对细碎小颠簸过滤不彻底,中等颠簸傻软余震多,大颠簸反而直接硬碰硬,可以说该软的时候不软,该硬的时候不硬。

发动机水温上升奇慢。我出门1公里就上highway、白天不低于0℃的情况下,冬天冷启动10分钟才能吹出暖风。而且也不省油,冬天不连续开个10公里以上,哪怕出门就是高速,单程油耗也很难低于百公里10升,比夏天开空调还费油。

作为一款2012年的B级车,7代凯美瑞全车上下没有一块皮革,方向盘、中控台、排挡杆全是塑料。前排门板是软塑料,到了后排就变硬塑料了。

行车电脑屏幕还是20年前计算器画风,可显示的数据只有总里程,两个小计里程,一个平均油耗(无法显示怠速油耗和瞬时油耗)。中控6寸小屏幕的行车数据也只有平均车速、行驶时间和剩余续航,而且只能计算单程,熄火重启后自动清零,和同时期的大众比,信息量、精致感和易读性都差远了。

2012年的车,钥匙整得跟2002年似的,看看同年迈腾的钥匙,后者就是高级。

安全方面就更不能忍了。虽然全系标配10气囊,但IIHS碰撞测试和国内的2019款帕萨特一样惨,25%碰撞时气囊接不住脸,A柱弯折,得分P。更讽刺的是,同时期的美版帕萨特B7,在这个项目上尚且得了个A。所以我很想问问那些无脑吹丰田的人,我和其他7代凯美瑞车主该不该戴头盔呢?

受制于成本,一款车想要在其中一方面做得特别优秀,就势必在其他方面会有所牺牲,或者在价格上不够美丽。国内的全新帕萨特在中保研翻车之前,我还夸它配置高,因为很多在其他大众车上门槛较高的配置,在帕萨特的中低配车型上就能享受到。比如并线辅助、倒车影像、自适应巡航、座椅通风、全液晶仪表、无钥匙进入、随动LED大灯,而且车价还优惠三四万。当时感觉“良心啊”。然而中保研向大伙儿证明了,敢情厂家把钱省在了车身结构上,车主是在用更高的生命安全风险在换取这些配置。

丰田的TNGA架构新车则与帕萨特形成鲜明对比,碰撞测试统统优秀,气囊全系一视同仁不搞差异化,被动安全方面和美版车型看齐。但是相应地,它们的价格也坚挺得很。8代凯美瑞上市两年半,至今要么没优惠要么只优惠小几千块,2.0L弱鸡版本落地都超过20万。

总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都是投入与产出相权衡的结果。同样数量的技能点,丰田大部分都加在耐用性上了,你还指望它在别的方面也同样出色么?

user avatar

价格弹性

user avatar

因为丰田全方位学BBA那么讲究的设计、制造和用料,也不见得能比BBA耐开。雷某品牌收了那么高昂的XX税,也没见得在设计制造和用料上全方位跟丰田拉开水平,还是只能在知乎上吹一个耐开。所以能差异化竞争收XX税赚超额利润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真当出了知乎和广东,全世界认可BBA的消费者都是瞎子吗?

user avatar

丰田那么耐开怎么中国出租车驾校车八成都是大众?他们都和钱过不去吗喜欢修车吗?

当然了丰田粉会说这是因为大众后市场发达修车便宜。他们认为先有发达的后市场才有巨大的保有量

user avatar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丰田集团目前依然是全球利润总额最高的车企(利润率第一是北京汽车)。

按销量排,丰田,大众,通用,日产雷诺,现代起亚是前5,宝马集团和戴姆勒集团依然排不上。

重要的是把车卖出去,赚到钱,而不是提升“档次”。

BBA的档次,基本是通过外型设计和内部装饰体现出来的。丰田用Lexus已经侵入了豪华汽车市场,只是中国人拯救了这3个品牌(不说中国市场,是因为听说在北美,宝马的购买者大部分依然是中国留学生)。

但是中国人救不了它们一辈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