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其实理论界有一个比较著名的“阿本之争”,即法兰克福学派的两位学者阿多诺与本雅明的三次论争,而他们论争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这个论争涉及的内容很多,牵涉到了许多文学及艺术理论的根本问题,并且还要有一些哲学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双方到最后持有的观点基本上是这样的,本雅明倾向于艺术政治化,即将艺术与现实政治结合,发挥艺术介入现实政治的功能。而阿多诺认为这样丧失了艺术的否定性价值和超越性。
关于阿本之争的对错是非,其实学术界到今天都没有讨论清楚。本质上说,阿本之争也是对现代艺术存在价值的一种争论。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艺术不介入政治,那么孤芳自赏的艺术很有可能就丧失自身存在的意义,因为它无法转化为实践,但如果艺术介入政治,它最后有可能又为政治所影响,而丧失自身的独立性。而阿本之争之所以到今天都没有定论,也正是因为艺术在现代社会的这种矛盾处境所致。
基于这个现实,除非你们有兴趣开始从头扒翻文艺理论与哲学理论,否则为了夫妻关系和谐,还是少在这种问题上纠结吧……
前些天和一个导演聊天,因为他是军人出身,所以我就随口说起战狼,结果这兄弟气愤不已,我实在奇怪,然后和我对比说,你看看第一滴血,艺术性啊、人性啊、场面啊,能比吗?!
然后又说他要拍朝鲜战争该如何拍:想拍一个三部曲,挖掘中华民族民族魂中的伟大啥的。我只听了几句就说:如果我是投资人,我也根本不会投你,因为你根本驾驭不了朝鲜战争这个题材。他就问我为什么,我回答说:
朝鲜战争是我们的立国之战、是彻底扭转国民意志和心态之战,而这个伟大的胜利首先就是由于tg的领导!你回避这个,拿中华民族的伟大想消解掉,逻辑都不对,拍出来首先连表达都有问题,还谈什么艺术性?!
通过和他的这次聊天,终于明白了公知的套路:
1、现在的成就无法回避,那是因为中华自身的伟大,换谁都行,你tg反而如何如何了呢?!
2、一说中华传统的爱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那就是艺术性呢?!人性呢?!
由于当时不明白这个套路,被他带的有点绕,所以回来后仔细想了想,得出两个结论,正好借这个回答和大家说一下,以后好怼他们:)
1、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人相同的只有一点:动物性!而人的社会性则由于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的熏陶与培养,所以除非我们就是禽兽,否则人就是不一样的。
恰如这次疫情,我们守望相助、众志成城、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呵呵呵呵,人性的灯塔国呢?!
而就文化而言,中西之别在于:
所以西方的正剧是悲剧,就是要通过这些东东让人感到人世间的黑暗、不值得,然后一心皈依、跪在神佛的脚下磕头。而我们中国人是活在当下、活在现世的,就是要快乐、幸福的活着的,所以娱乐就是愉悦我们自己,让我们能快乐而平静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看不到这一点,还要怪我们观众看不懂他们的什么艺术性的,属于没文化,没文化的还要搞艺术、搞文化、还想着高台教化来教育我们,可笑至极也!
2、一再强调: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人的本性中就有动物的趋利避害、自私、弱肉强食!也就是说,人性之善,不是靠天生的,是要靠文明的后天塑造,才能使得我们化禽兽而为人:
回到题主所问,在我们中华,艺术首先是娱人的,不能让观众身心愉悦而奢谈艺术的,就必须要被排斥到小众的自娱自乐。
而人,就是最大的政治。
所以呢,在我们种花家,艺术当然要为政治服务,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艺术就是要喜民众之喜、悲民众之悲,这是毋庸置疑的。
政治是国家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大到战争贸易,小到生民的柴米油盐,无所不包。人是政治动物,没有人可以逃脱它的网罗,除非愿意当现代鲁滨逊。
艺术是人情感的需要。当社会形体存在时,艺术和政治必然相互影响,虽然影响的力量并不平衡。传统的中华礼乐文明往窄了说就是政治制度和音乐艺术刚柔相兼恩威并施。礼用来维持秩序,乐用于安定人心,中国人讲对等而不是平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各按其地位承担相应义务,礼规定不同,乐调整差异,不同的音高,节奏使之组合在一起达到和谐之境,就是多样统一,就是礼兴乐和,就是治国大道。
说艺术最后会死掉的是黑格尔,说艺术的目的不在乎政治,宗教,而在于表达人性矛盾的也是他。无论怎样,艺术一直是权力利用的工具,因为它太好用了,有时能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比如四面楚歌。艺术服务于政治表现在它能用独特的感染力和蕴含情感的形象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政治的力量,它是一种软教化,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国家手段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去各处的博物馆会发现,许多被称为艺术品的对象在当初根本不是给人欣赏的,而是权贵的符号和象征。
亚述帝国的守护神,人首牛身的拉马苏,以及石板浮雕,如今只能在博物馆里述说那个强悍王朝曾经的荣耀;
马踏匈奴的石雕彰显的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帝国威严。
这类物品还有刻着律法的石碑,杀人武器,名目繁多的礼器…历经千年,当初它们代表的权力和肩负的祀与戎的重任,已消散在历史的风尘中,除了文物价值外,我们称它们为艺术品。可见,艺术比政治更长久。
还有一类,是我们最熟悉的“宣传画”,比如为了给拿破仑歌功颂德,艺术家不惜把他翻越圣伯纳隘口时胯下的那匹驴子,换成了追风神骏,拿破仑直指远方的右手呼应着罗马第一执政缔奥古斯都的雕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雄心昭然若揭,高扬的马蹄几乎把全世界都踏在脚下。果真是满分的官方作品。
当年,乾隆镇压西北叛乱后,命宫廷画家做了16幅《平定准格尔回部战图》,悬挂在会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无非是不动声色的震慑。之后又把画送到法国制作成铜版画,乾隆有意无意的向他的法国同行——路易15炫耀一把他的文治武功。
美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向外输出价值观,通过电影,动画片等形式,暗示自己是全世界人民的擎天柱。《拯救大兵雷恩》讲述了在战争中,政府不惜牺牲十几个士兵去营救一个普通大兵,只为了不让他的母亲失去最后一个儿子的感人故事;《逃离德黑兰》我们看到的是美国人想让我们看到的伊斯兰世界;
这几年我们总算也有了像《战狼》《红海行动》《流浪地球》一类的电影了,不敢说有什么艺术成就,起码表达了作为一个崛起大国应有的姿态,以及不好直说的潜台词——试看今日城中,竟是谁家天下。
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讲,艺术领域是不能放弃的阵地,自古以来莫不如此。但是不能认为艺术就不能有自身的目的和价值,西方人18世纪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算是艺术的独立宣言,我们的书法早就实现了自由,中国人用一根线表达自己的生命情感,表达对自我和宇宙的理解,和主旋律什么的完全没有关系。
艺术服务于政治,听起来好像艺术是奴仆,不过,这位奴仆是要造反的,尤其是20世纪以后。像下面这样的政治讽刺画,前景中从左到右分别是教士,将军,校长,都是社会精英阶层,而看上去邪恶又愚蠢。独裁者和他的政治势力常常压制艺术,比如希特勒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感,因为艺术会提供批判性的观点。
当代艺术触及和探讨的问题远远超过以往,它是最有政治色彩的艺术,但谈不上服务后者,而是艺术家作为主动的参与者介入到政治中来,所以要了解当代艺术,就不能离开它的社会语境,包括种族,难民,移民,女权,同性恋等等问题。艾未未是一个“不同意见者”的当代艺术家,虽然我不喜欢他,但不能忽略他的存在。
这个就要看你如何理解"政治"这个词了。
政治的范围是非常广的。
完美关系 https://www.zhihu.com/video/1261790393316360192这个是不是政治?
这叫办公室政治。
人类活动分解开只有两个基础活动:生产和消费。
在生产→消费的中间环节,就是分配,分配就会产生斗争。
解决这个斗争就需要领导和管理。
领导和管理的实体结构就是:政。
领导和管理的原则方法就是:治。
说艺术为政治服务,就好像是统治阶级要奴役被统治阶级的手段是的。
你说的没错,只要是个组织,这个组织就一定有领导,领导总是可以奴役贫民。
但是组织却不仅仅是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还有人的本性强者崇拜,人的理性自我反省。
政治也不会仅此而已,政治在解决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复杂的思想体系从而形成意识形态。
而
艺术就是极端化的意识形态。
所以艺术不是服务于政治,艺术本身就有政治倾向,艺术表达的最基础的东西还是解决纷争的组织结构或者解决纷争的方式方法,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政治。
这就是艺术的价值所在。
这里一定要搞清楚,政治和政府之间的差别。政府仅属于国家政治中的"政"。只是政治中包涵的一小部分。政治是一个非常大的东西。
艺术家都在表达他思想、他的意识形态,都有他心目中好的政治形式。
所以艺术服务于政治是很正常的,艺术不服务政治才是奇怪。
伟大艺术家,思想富有远见,意识形态可以超越时代,他的政治倾向能够推动时代。
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可以塑造历史的。
《方方日记》的传记小说不是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服务于政治这是常识,艺术服务谁的政治这才是问题。
人类理性的普遍追求就是"美",你所创造的艺术是美还是丑这才是问题,艺术作品是否符合理性的普遍追求这才是衡量标准。
举例:
李子柒的视频,服务于那个政治派别?
她被官媒表扬过,应该是算是红色把。
你这样想就错了。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这才是李子柒的视频中的政治立场,是道家思想。
艺术表现形式和马屁艺术的关系。
古力娜扎 https://www.zhihu.com/video/1262108714410532864其实我觉得黑体字部分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你是诗歌、小说、音乐、绘画、电视、电影,你不是政治课本和哲学著作。你是艺术家不是研究生写论文。
艺术是展现不是说教。
论文级别的台词加上糟糕的表达形式,这就是尴尬的来源。
如果这种垃圾表达形式放在某些影视剧中,那就会出现新闻联播级的台词和幼稚剧情的结合。突出的表现就是马屁的艺术。
大家都不傻好不好。
比如《特赦1959》和《决战之后》放在一起比较,恐怕得出"艺术为政治服务"这种结论并不奇怪。
文艺作品出现比较强的马屁属性其实是艺术表现形式的问题,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传声筒,马屁精。
中国太多拍马屁的艺娼,而且拍马屁的水平又太差,直接沦落为艺丐。不是倚门卖笑,就是低头乞食,你对象可不就觉得"艺术为政治服务"。
即是在中美贸易战剑拔弩张形势下,网民恨不得立马就顺着网线过去打死美国,集体灵犀战狼下的现在。李子柒视频中的无为、不争的政治倾向依然受到广泛欢迎,这是为什么?这已经完全背离了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是因为她表现形式能够完整的、生活的展现了不争和无为的美。
这是不可否认的来源于理性的、多数人的追求,这就是艺术的美。用人话讲李子柒展现的是一种普遍的理性性追求。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搞艺术搞成马屁艺术,只是水平不够而已,无它。
没有水平不就得倚门卖笑和埋头乞食吗?
见过《开国大典》这幅画吗?
它有四个版本,你知道吗?
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
1954年发生了“高饶事件”之后。中国革命博物馆要求去掉画面中高岗的画像。
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董必武、宋庆龄、李济深、张澜。
文革时期。删掉了刘少奇,补全了在后排的董必武。
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这个时期是粉碎“四人帮”后,随着刘少奇的平反,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
但原作几经改动,难以恢复,家属也不同意在原作上再改动。博物馆只好委托画家靳尚谊。由于当时靳尚谊忙于其他事情,便推荐了北京青年画家阎振铎、叶武林,他们在《开国大典》的复制品上画上了刘少奇和高岗。
南北朝谢赫的画伦提出过绘画的功能“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意思就是绘画可让人们明白劝戒,可记载历史的沉浮兴衰,千年来那些沉寂的往事都可在图画中见到。
即使《开国大典》被要求这么多次修改,也不记录历史了吗?历史中不就是包括了政治的变化吗?
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来反映现实、寄托情感的一种文化。
艺术和政治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