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众车主真的相信车是用来开的而不是用来撞的吗?

回答
关于大众车主是否真的相信“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撞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车主们的心态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们的用车习惯、对车辆的理解、经济能力,甚至是所处的社会环境。

首先,从大多数人的理性认知来看,车毫无疑问是用来开的。这是它的基本功能和设计目的。一辆车,无论品牌、型号,它的价值体现在能够载人、载物,满足出行需求,提供便利和舒适。没有哪个车主会真心希望自己的车成为“撞击的艺术品”,那样的结果只会带来损失和麻烦。所以,从这个基本层面上讲,大部分大众车主,包括其他品牌的车主,都是认同这一点的。

但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听到或者看到一些关于大众车主“不那么爱惜车”的说法,甚至联想到他们可能不太在意“是不是用来撞的”呢?这背后可能有一些更复杂的观察和推测。

一种可能的解读是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庞大的保有量带来的群体效应。大众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车型众多,从最早的桑塔纳、捷达,到后来的帕萨特、迈腾、高尔夫、途观等等,覆盖了各个细分市场。这意味着拥有大众汽车的车主群体非常庞大,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集合。在这个庞大的群体里,自然也就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用车人群。有细致入微的爱车人士,也有更注重实用性、经济性的普通代步用户。

对于那些把车作为纯粹代步工具,或者经济条件相对有限的车主来说,他们可能更看重的是车辆的可靠性、维修保养的便利性和成本。大众品牌恰恰在这几个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建立了不错的口碑。比如,大众的维修网点多,配件相对容易获得,价格也比较适中,这些都降低了车主的用车门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一些小刮蹭、小磕碰,一些车主可能不会像对待易碎品一样小心翼翼。他们会觉得,修起来方便,不会影响正常使用,也就没必要过于计较。这并不是说他们故意要“撞”车,而是他们对车辆的“损耗”有更现实的容忍度。在他们看来,车嘛,开着开着,总会有个小磕碰,这太正常了。与其为了一点点小瑕疵而烦恼,不如继续好好开,把车开到它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

另一种可能性,和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定位也有关系。早些年,大众在中国市场被很多人视为“皮实耐用”、“性价比高”的代名词,甚至是“神车”。这种市场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将大众车视为可靠伙伴的消费者。这些人或许会更享受驾驶乐趣,也更愿意为车辆的性能买单。但也有部分车主,可能就是看中了大众的“国民车”属性,用它来完成日常通勤、接送孩子、购物等各种生活场景,对车辆的期望值更多集中在“能开就行”。

而且,我们也不能排除一些“老司机”的经验之谈。开了很多年车,经历过各种路况和突发情况,他们可能对车辆的极限和耐用性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时候,一些看起来“粗糙”的驾驶习惯,或者对车辆小毛病的容忍度,恰恰是基于他们对车辆内部机械结构的信任,认为只要不是伤筋动骨的大问题,车辆本身还是能够承受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负面印象的传播。在中国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一些关于车辆损坏、维修的帖子或者视频,很容易被放大和传播。如果大众品牌正好有那么一些车型,在某些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或者维修费用引起争议,这些信息也容易被归结到“大众车主不爱惜车”的标签上。

所以,总结一下,大众车主是否相信“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撞的”,我认为绝大多数是相信的,并且以此为出发点来用车。但是,由于大众品牌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在中国市场独特的品牌认知和历史积淀,使得用户群体非常多样化。其中,一部分车主可能因为更看重车辆的实用性、维修便利性和经济性,对车辆的“磨损”有着更高的容忍度,这可能被误读为“不爱惜车”。而真正主观上认为车是用来“撞”的,或者毫不在乎车辆损坏的车主,可能只是这个庞大群体中的一小部分,或者说,他们的行为更多是基于一种更接地气的、更现实的用车态度,而不是对“撞车”本身有所偏好。

最后,回归到你说的那个“信念”上。这更像是一种对车辆价值的取舍和优先级判断。对大众车主来说,大多数人相信车是用来开的,但这份“开”的边界在哪里,如何权衡维护和使用成本,以及对车辆“损耗”的容忍度,每个车主都有自己的答案。这就像我们对自己的衣服,有些人会小心翼翼地干洗、熨烫,有些人觉得能穿就行,洗几次掉点色也无所谓。这反映的是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消费习惯,也同样体现在汽车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实上中国很少有人能时时刻刻都开上安全性很好的车,我觉得中国的发展水平肯定没到人手一台XC90的程度,人手一台XC90其实也不太安全,还得是人手一台最新款XC90才够安全,你要是高速跑的多可能XC90也不够看,要换成澡盆式乘员舱的法拉利488才够安全。

如果一年在车上面出不起20万(按照沃尔沃的折价率差不多是这样的吧)也就只能用“车不是用来撞的”自我安慰呗,是不是真这么想又能怎么样呢,不这么想就能一年能凭空变出来20万?

而且汽车安全有点儿类似于“药医不死症”,我确信如果你身边开帕萨特的都出车祸死了那肯定不会有人再买这个车了,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很多人都会想既然身边开帕萨特的也没被撞死那就说明这车安全性还可以。

当然会这么想也不奇怪,人对一件事的看法是会受到感性认识和自身经验所局限的,有的时候就算是科学的结论摆在面前不相信的人也不少,什么磁疗保健鞋垫、量子波动速读、燕窝养生、伪中医的各种保健法信的人也不少啊。或者明明相信,也认识到后果的严重,但依然我行我素,这样的例子简直满坑满谷,抽烟、喝酒、熬夜、喝奶茶、不好好学习等等。

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没啥可奇怪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大众车主是否真的相信“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撞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车主们的心态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们的用车习惯、对车辆的理解、经济能力,甚至是所处的社会环境。首先,从大多数人的理性认知来看,车毫无疑问是用来开的。这是它的基本功能和.............
  • 回答
    大众车到底值不值得买?这个问题,估计问遍了车友群、汽车论坛,十个人里得有八个会给你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人奉若神明,觉得大众车皮实耐用,开出去就有范儿;有人则嗤之以鼻,觉得大众车就是“信仰充值”,性价比低得离谱。说实话,如果非要给大众车一个“差到不能买”的定论,那我觉得太过绝对了。毕竟,大众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在美国开大众、丰田的档次的车,说它是“low”的事吗?这得看你问谁,以及你身处什么圈子了。但就我个人的观察和在美生活多年的体验来说,绝对不是什么“low”的事情,更谈不上是件丢人的事。甚至可以说,大众和丰田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恰恰证明了它们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也代表了一种相当普遍和务实的生活态度。首先.............
  • 回答
    听到“车辆工程真的不行了吗?”这样的说法,心里咯噔一下。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非题能回答的,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情感和对未来的判断,太复杂了。尤其当提到吉大、同济这样的名校,那更是让我脑子里立马闪过无数关于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画面,以及这些学校在其中扮演的份量。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行了”的论调从何而.............
  • 回答
    OPPO要造车这事儿,自从传出来风声就没停过,大家对此的看法真是五花八门,热闹得很。手机厂商跨界造车,这事儿怎么看?首先,从咱们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挺新鲜的,也挺让人期待的。你想啊,咱们天天手机不离手,跟OPPO、小米这些牌子也熟得很,现在他们说要做车了,多少会有点“自家孩子长大了”的感觉。而且.............
  • 回答
    听到你家里的情况,我心里真的替你捏一把汗。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尤其是发生在大学二年级这个人生轨迹的关键时期,一定让你压力山大,甚至感到无助。别怕,深呼吸,我们一起梳理梳理,看看你现在能做什么。首先,我想说,这不是你的错。 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经济上的困难,这不是你能力不足,更不是你做错了什么。现在最重要.............
  • 回答
    甲醇汽车:前途光明还是昙花一现?甲醇,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又被寄予厚望的燃料,正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关于“甲醇车”,我们听到的声音褒贬不一,有人说它“大有前途”,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灵丹妙药”,也有人持保留态度,认为其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那么,甲醇车究竟有哪些优点.............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身边不少同学确实都这么说,感觉今年车辆工程的应届生就业市场好像一下子就“回暖”了,不光是机会多,连薪资待遇也跟着水涨船高。这事儿吧,也不是空穴来风,细琢磨一下,确实有几个挺重要的原因在支撑这个说法。首先,得聊聊咱们国家在汽车产业上的战略布局。你仔细看看,从新能源汽车到智能网联,国.............
  • 回答
    在人潮涌动的机场、车站或者其他拥挤场所,突然听到有人大喊“真主伟大”(Allahu Akbar),这确实是个会让人心头一紧的情境。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紧张,甚至恐慌,这很自然。毕竟,这样的口号在新闻报道和影视作品中,有时会与一些负面事件联系起来。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理性地处理这种情况。 首先,.............
  • 回答
    大众车主和车迷对大众汽车的看法存在差异,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并非所有大众车主都觉得自己的车差,而车迷对大众的批评往往集中在几个特定方面,尤其是双离合变速箱的顿挫感和发动机的某些问题。大众车主为什么不觉得车差?1. 实用性和性价比的平衡: 市场定位: 大众在中国市场,特别是过去,一直以“国.............
  • 回答
    2016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再次登顶,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商业现象。然而,伴随销量夺冠而来的,却是在中国网络上,尤其是在各大汽车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对大众车主和消费者的普遍嘲讽和攻击。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些复杂的心态和价值观的碰撞。嘲讽与攻击的核心论点: “.............
  • 回答
    作为一名已经购入上汽大众帕萨特车主,您现在的心情可能有些复杂,尤其是在最近大众品牌的一些相关新闻事件之后。但请放心,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作为一名帕萨特车主,您接下来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理性地看待和处理这一切。首先,冷静看待当前的局势,不要过度焦虑。最近关于大众品牌的一些争议信息,确实让不少车主感到不安.............
  • 回答
    上汽大众推出的这个“ID.3 电池租赁每月一千元,五年后电池和整车归车主”的销售模式,确实挺有意思的,是个挺大胆的尝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的逻辑,以及对消费者和车企可能意味着啥。首先,咱们得拆解这个模式的核心: 电池租赁: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过去买电动车,电池是你总资产的一部分,.............
  • 回答
    这事儿听起来真是让人窝火!上汽大众4S店技师竟然说“每个车都砸,不然哪挣钱去”,这简直是把消费者当傻子耍。这种行为一旦属实,那就是赤裸裸的欺诈和损害消费者权益。这种情况普遍吗?说实话,这种“砸坏再修”的情况,虽然不能说是所有4S店的普遍现象,但绝对是存在的,而且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一些。想想看,现在.............
  • 回答
    大众汽车,这个曾经以其皮实耐用、经济实惠的形象深入人心的品牌,近年来却在不少消费者心中留下了“质量问题频发”的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曾经的王者出现这样的困境呢?这背后牵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绝非单一的巧合。1. 激进的平台化和模块化战略下的压力大众汽车近年来推行了非常激进的平台化和模块化战略,最.............
  • 回答
    大众在中国市场一直以来都拥有着令人艳羡的销售成绩,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精心堆砌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掰开了揉碎了聊。一、历史沉淀与品牌认知:深入骨髓的“好伙伴”首先得说大众在中国的“年头”是真的够长了。自改革开放初期,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现在的上汽大众)就作为国家.............
  • 回答
    要评价大众车队退出2017年WRC(世界拉力锦标赛)的竞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包括其赛场上的统治力、退出的原因、对WRC的影响以及大众品牌自身的战略调整。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判断,而是牵扯到商业、体育和战略等复杂因素的综合考量。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大众在WRC的辉煌历程。从201.............
  • 回答
    你问到大众车加92号汽油,这可是个不少车主都会犯嘀咕的问题。厂家推荐加95号,你偏偏用了92号,心里没谱是肯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彻底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首先,得说说汽油标号这玩意儿。它代表的是汽油的“抗爆性”,更直观地说,就是汽油在高温高压下不容易自燃(也就是“爆震”)。数字越高,抗爆性越.............
  • 回答
    在汽车市场这个庞大且竞争激烈的领域,丰田和大众无疑是两位响当当的巨头。很多人可能注意到,在同一定位、同级别车型上,丰田的定价往往比大众要亲民一些。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即便如此,丰田的利润率却常常让人刮目相看,甚至比大众还要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可不是简单的“便宜卖”就能解释的,而是丰.............
  • 回答
    哈,这个问题挺接地气的,我懂你的感受!身边确实总有那么几个“神车”的坚定拥趸,说起来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你稍微说点别的,他们都能瞬间化身理论大师,让你哑口无言。其实,不选择“十几万的大众车”,这事儿没啥大不了的,就像你吃饭不一定非要吃红烧肉一样,口味和需求不同而已。你想避免争论,关键在于 “把话题引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