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众车主没觉得自己车差,车迷说到大众就是说双离合顿挫,发动机质量差?

回答
大众车主和车迷对大众汽车的看法存在差异,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并非所有大众车主都觉得自己的车差,而车迷对大众的批评往往集中在几个特定方面,尤其是双离合变速箱的顿挫感和发动机的某些问题。

大众车主为什么不觉得车差?

1. 实用性和性价比的平衡:
市场定位: 大众在中国市场,特别是过去,一直以“国民神车”的形象出现。它的车型设计稳重,空间实用,配置也足够满足大多数家庭日常通勤的需求。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消费者来说,选择大众不是因为极致的性能或豪华感,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务实的选择。
品牌认知: 经过多年的市场耕耘,大众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它意味着可靠、皮实、耐用(至少在过去是这样被普遍认为的),而且保有量大,维修保养方便,配件也相对容易获得。这种品牌信任感让很多车主在购车时就对大众有天然的好感。
驾驶感受的“大众味儿”: 许多大众车型在底盘调校上偏向于欧系车的扎实和沉稳,过弯时有不错的支撑性,高速行驶时稳定性也较好。这种驾驶感受对于很多不追求极致运动但又希望车辆开起来有一定“高级感”的消费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他们可能不会去细究变速箱的细微顿挫,而是更看重整体的行车质感。
价格区间: 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定价策略非常精准,覆盖了从紧凑型轿车到SUV的多个主流细分市场,能够满足不同预算的消费者。在同级别车型中,大众往往能提供一个不错的综合产品力,虽然不是最出彩的,但也没有明显的短板,符合大多数人的“中庸之道”心理。
“不折腾”的消费心理: 很多车主买车是为了代步,不希望自己的爱车三天两头出问题,需要频繁去维修。大众的品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不折腾”的心理预期。即使出现一些小问题,由于保有量大,解决起来也相对容易。

2. 对“缺点”的容忍度或认知差异:
“可以接受的范围”: 很多车主对双离合变速箱的顿挫感并不是完全无知,但他们可能认为这种顿挫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或者是在特定驾驶场景下才会出现,并且已经学会了如何通过驾驶方式(如轻柔踩油门、避免频繁急加速急刹车)来缓解。
其他优点被放大: 相较于一些对手,大众车型在设计、空间、品牌价值等方面可能更符合车主的需求,这些优点足以掩盖掉一些技术上的不足。
信息获取渠道: 普通车主获取汽车信息的主要渠道可能不是专业的汽车论坛或深度评测,而是身边朋友的推荐、销售人员的介绍以及日常的用车体验。如果身边的大众车主朋友普遍反馈不错,或者销售人员能够巧妙地解释一些潜在问题,那么车主的认知也会受到影响。

车迷为什么提到大众就说双离合顿挫、发动机质量差?

车迷通常是对汽车有更深入了解、更追求极致体验的群体。他们关注的是汽车的性能、技术、驾驶乐趣以及潜在的可靠性问题。

1. 双离合变速箱的“原罪”——DSG的辉煌与争议:
早期优势与普及: 大众的DSG(DirectShift Gearbox)双离合变速箱在早期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它带来了比传统自动变速箱更快的换挡速度和更好的燃油经济性,给消费者带来了“科技感”和“驾驶乐趣”。
顿挫感的普遍存在: 然而,DSG变速箱在低速行驶、频繁启停、或者需要精确控制换挡时,确实容易出现顿挫感。这种顿挫在车辆冷启动、拥堵路况下尤其明显。对于追求平顺驾驶体验的消费者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
大规模召回与口碑滑坡: 过去,大众曾因DSG变速箱出现一系列问题,导致过大规模的召回。虽然官方进行了改进,但“顿挫”和“可靠性担忧”的标签已经深入人心。即使后来的DSG版本有所改善,但消费者对这个技术的疑虑依然存在,并且会放大其表现不佳的时刻。
与其他优秀变速箱的对比: 当将大众的DSG与一些技术成熟、运行平顺的采埃孚自动变速箱(ZF AT)或者某些日系厂商的CVT变速箱对比时,其顿挫感的劣势就更加明显了。

2. 发动机质量争议——“EA系列”的挑战:
EA888发动机的经典与“油底壳漏油”: 大众的EA888系列发动机(尤其是早期版本)在性能上表现不错,动力充沛,也广泛应用于旗下众多车型。但与此同时,这款发动机也确实被曝出过一些“通病”,例如油底壳容易漏油,活塞环磨损快导致烧机油等问题。
“烧机油”的阴影: 很多德系车,尤其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在设计上允许一定程度的机油消耗。但当这个消耗量超过了普通消费者的预期,甚至导致需要频繁补充机油时,就会引起轩然大波。尽管大众一直在改进,但“烧机油”的负面新闻依然是很多车迷对大众发动机质量的质疑点。
高功率调校下的耐久性: 为了满足市场对动力的需求,大众的发动机往往采用较高的功率调校。这种高功率输出,加上涡轮增压技术,如果保养不当或使用环境恶劣,可能会加速发动机的损耗,从而引出耐久性问题。
对比日系发动机的“耐用神话”: 很多车迷会将大众的发动机与日系车的发动机(如丰田的凯美瑞、本田的思域等)进行对比。日系发动机普遍以皮实耐用、故障率低、保养成本低而著称,它们在机油消耗、长期运行稳定性上通常表现更好,这就更凸显了大众发动机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3. 技术追求的极致与市场妥协:
“技术大众”的滤镜: 大众一直试图塑造“技术领先”的形象,尤其是在涡轮增压和双离合变速箱领域。然而,当这些先进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问题时,其负面影响就会被放大,尤其是对于那些看重技术纯粹性的车迷而言。
对细节的挑剔: 车迷们往往会关注汽车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换挡的平顺性、发动机的噪音、底盘的细微震动等。这些在普通车主看来可能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在车迷那里就成了车辆“不完美”的证据。
行业标杆的参照: 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各品牌都在不断进步。大众在某些技术上的停滞或问题,会被车迷放在行业标杆的对比下,从而被认为“落后”或“差”。

总结来说,大众车主不觉得车差,更多是因为他们看重的是实用性、品牌认可度、性价比较高的综合体验,并且对一些技术上的小瑕疵有着较高的容忍度,或者能够自行规避。而车迷则更关注汽车的性能极限、技术细节的完善度以及长期可靠性,当大众在双离合平顺性和发动机耐久性上出现短板时,就会被放大并成为主要的批评点。这种差异,源于他们不同的购车目的、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对汽车的期待和关注点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让网上那些指点江山品头论足的人把车本拍出来才能发言。

那不止逼乎,什么某车之家、某卡汽车之类的论坛全都消停了。

毕竟奥迪A6后排已经是小马扎了,还有什么不敢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众车主和车迷对大众汽车的看法存在差异,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并非所有大众车主都觉得自己的车差,而车迷对大众的批评往往集中在几个特定方面,尤其是双离合变速箱的顿挫感和发动机的某些问题。大众车主为什么不觉得车差?1. 实用性和性价比的平衡: 市场定位: 大众在中国市场,特别是过去,一直以“国.............
  • 回答
    大众汽车,这个曾经以其皮实耐用、经济实惠的形象深入人心的品牌,近年来却在不少消费者心中留下了“质量问题频发”的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曾经的王者出现这样的困境呢?这背后牵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绝非单一的巧合。1. 激进的平台化和模块化战略下的压力大众汽车近年来推行了非常激进的平台化和模块化战略,最.............
  • 回答
    大众在中国市场一直以来都拥有着令人艳羡的销售成绩,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精心堆砌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掰开了揉碎了聊。一、历史沉淀与品牌认知:深入骨髓的“好伙伴”首先得说大众在中国的“年头”是真的够长了。自改革开放初期,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现在的上汽大众)就作为国家.............
  • 回答
    大众高性能车之所以会选择一些在主流之外的汽缸排列方式,背后其实有不少深思熟虑的工程考量,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不占优”。相反,这些非主流的选择,往往是为了在特定领域达到极致,从而塑造出大众性能车独特的产品个性与驾驶体验。咱们就拿大众在高性能领域最标志性的几款车,比如高尔夫GTI、高尔夫R以及曾经的辉腾(.............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可太有代表性了,相信不少车主甚至潜在购车者都有类似的感慨。大众、丰田、本田,这几家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绝对是响当当的销量巨头,产品线布局广,口碑也积淀深厚。但要说到内饰,尤其是和一些新兴品牌,甚至某些豪华品牌比起来,总感觉差点意思,有点“老气横秋”或者“功能至上”的调调。要深挖这个问题,咱.............
  • 回答
    在汽车市场这个庞大且竞争激烈的领域,丰田和大众无疑是两位响当当的巨头。很多人可能注意到,在同一定位、同级别车型上,丰田的定价往往比大众要亲民一些。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即便如此,丰田的利润率却常常让人刮目相看,甚至比大众还要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可不是简单的“便宜卖”就能解释的,而是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在琢磨的现象:为什么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许多地方,口碑里总有些关于小毛病不少的说法,可销量依然坚挺,甚至不少人还挺“忠诚”?这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一盘棋,掺杂了品牌历史、市场策略、消费者心理,还有一些不易察觉的“情怀”成分。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
  • 回答
    这事儿啊,跟“为啥有些地方不让开电动车进去”差不多,细究起来,里头弯弯绕绕的门道还不少。不过,真要说“不要开大众牌车的人”,这也不是什么普遍现象,更不是啥明文规定。更常见的是一些特定岗位、特定公司,可能会有一些隐性的、或者说基于某种考量的“偏好”。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尽量给你讲明白。首先,咱们得.............
  • 回答
    “冷门”这个词用在轿跑车身上,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咱们得先弄清楚这个“冷门”到底是指什么。如果说的是销量,那确实,相比SUV或者传统的家用轿车,轿跑车在绝对数字上不算特别庞大。毕竟,轿跑车的设计取向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是“全民皆宜”。它更注重的是个性和驾驶乐趣,后排空间、舒适性这些传统消费者关心的点,在轿.............
  • 回答
    大众ID系列在中国市场遇冷,相比于众多国产新能源车企的蓬勃发展,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这背后原因复杂,绝非一朝一夕,更非单一因素造成。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产品、品牌、策略以及消费者洞察等多个维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直面产品本身。 “油改电”的痕迹与平台优势的缺失: 大众ID系列,尤其.............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的实际考量。为什么一些开着50万以上豪车的人,反而会给普通消费者推荐丰田和大众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更加成熟和务实的消费逻辑,而非简单的品牌崇拜。下面我来为您详细解析一下。1. 长期可靠性与省心:"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修的"这是最核心的原.............
  • 回答
    关于“卡罗拉被奉为神车,为什么国内销量却不如同级别的大众朗逸?”这个问题,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好好掰扯掰扯,不能简单地说谁好谁不好,关键是看咱国内消费者喜欢啥,商家怎么玩。首先,得承认,卡罗拉这车确实在全球范围里是个响当当的“神车”。它皮实耐用、油耗低、保值率高,这些都是它被大家认可的硬道理。尤其是在.............
  • 回答
    最近逛论坛、看直播,确实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凡说到10万以下到20万这个价位的购车推荐,无论是38、南哥这些头部车评人,还是很多普通消费者,大家谈论的焦点几乎都集中在丰田和本田身上,大众品牌的存在感却显得有些“被边缘化”。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值得深挖的。1. 品牌价值与消费者认知: 日系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抓住了很多关注公共安全和交通效率的人们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像水泥罐车、集装箱牵引车这样的大型货车,在某些方面好像反而不如一些普通家用轿车那样“先进”,特别是没有广泛配备自动驾驶和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呢?要解释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说“成本”或者“技.............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日系车动力技术发展的一个核心点,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我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很多日系车,尤其是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普遍偏爱自然吸气发动机,而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涡轮技术不行”。首先,我们要明白“自吸”和“涡轮”各自的优势与劣势。自然吸气(NA)发动机: 优势: 平顺.............
  • 回答
    思域这车,说实话,很多人一聊起它,那语气、那表情,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能滔滔不绝好一阵子。这股子“夸”劲儿,也不是凭空来的,这车身上确实有一些让人忍不住叫好的地方。首先,得聊聊它的运动基因。思域从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子“不好惹”的劲儿。你开着它,尤其是稍微给点油,那种轻盈、灵巧的响应,会让你觉得人车合一.............
  • 回答
    你问到点子上了!大货车边上的侧裙,也叫防卷入装置或者防护板,这玩意儿可不是摆设,它在减少车祸中的确能起到关键作用。按理说,为了安全,怎么都该加装,但现实情况却复杂得多,不是一句“应该”就能简单解决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大货车边上不总能见到这些侧裙。首先,咱们得承认,加装侧裙的初衷就是为了安.............
  • 回答
    你说的情况并不完全准确。二战时期德国坦克确实以其先进的设计和强大的火力而闻名,但并非所有坦克都是“大车身扛个小口径炮”,更不是说像“黑豹”和“虎王”那样的代表性坦克只装备了75毫米和88毫米炮就显得“小口径”。恰恰相反,它们装备的火炮在当时是绝对的先进和强大,而且是针对战场实际需求而设计的。我们来详.............
  • 回答
    最近几年,放眼望去,互联网巨头们扎堆进入汽车行业,这事儿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从百度、阿里、腾讯,到华为、小米,一个个仿佛都坐不住了,纷纷跨界造车。那么,这背后究竟是什么逻辑?互联网公司在造车这事儿上,又有什么“独门秘籍”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大家都要挤进汽车这趟浑水?首先,得承认一个事.............
  • 回答
    国内销售的汽车最高车速远超120公里/小时,这是一个在汽车爱好者和普通消费者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关于“速度裕量”和潜在“违规诱导”的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绝大多数中国车主,在日常驾驶中,极少有机会或根本不会将车辆开到其标称的最高车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