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汉养老院现多例疑似新冠感染,12 月以来已有 19 位老人去世,真实情况如何?

回答
关于武汉养老院出现多例疑似新冠感染并导致老人去世的情况,真实情况需要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并结合官方发布的信息和相关报道来还原。

背景情况:

在2022年末到2023年初,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重大调整,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疫情的快速增长。许多老年人,尤其是居住在养老院等集中供养机构的老人,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成为了新冠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武汉作为人口大市,也未能幸免于这场疫情浪潮。

养老院面临的挑战:

养老院作为老年人高度聚集的场所,在疫情面前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

高风险人群集中: 养老院的老人大多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这些都属于新冠病毒感染后的重症高危因素。一旦感染,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风险高。
院内传播风险: 养老院人员往来相对密集,即使有严格的防护措施,也难以完全杜绝病毒的输入和院内传播。一旦有感染者进入,病毒可能在老人和工作人员之间快速扩散。
医疗资源压力: 尽管国家层面加大了对医疗资源的投入,但在疫情高峰期,基层医疗机构和养老院自身的医疗救治能力仍然可能面临考验。尤其是在需要专业救治和监护的老人转运和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工作人员防护与健康: 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也是暴露在高风险环境中,他们自身的健康状况和防护措施的到位程度,直接影响到老人的安全。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能导致人手短缺,进一步加剧护理压力。

12月以来19位老人去世的具体情况(假设真实存在):

如果武汉某养老院在12月以来有19位老人去世,并且与新冠感染有关,那么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

1. 感染的发生和蔓延: 疫情初期,可能是一名或几名工作人员或新入院的老人将病毒带入养老院。由于老年人普遍免疫力较低,病毒在院内迅速传播。最初可能表现为少数老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被诊断为普通感冒或流感。
2. 病情加重与死亡: 随着疫情的蔓延,越来越多的老人出现症状。其中一些老人,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年事已高、或者未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的老人,病情急剧恶化。他们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高烧不退、器官衰竭等症状。
3. 医疗救治的努力与困境: 养老院的医护人员会尽力进行初步的诊疗和护理,并根据情况联系外部医疗机构进行转诊。然而,在疫情高峰期,医院可能也面临床位紧张、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转诊和救治的及时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一些老人可能因为病情危重,在转运途中或到达医院后不久便不幸离世。
4. 死亡原因的认定: 在一些案例中,老人可能本身有多种基础疾病,新冠病毒的感染加速了这些疾病的进展,最终导致死亡。死亡证明上的原因可能复杂,但新冠病毒的感染是重要的诱因或直接原因。
5. 信息公开与沟通: 养老院和相关部门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需要承担起信息公开和家属沟通的责任。向家属解释老人的病情、救治过程以及最终的死因,安抚家属情绪,并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

政策调整的“窗口期”: 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初期,社会整体的免疫屏障尚未完全建立,病毒传播速度快,容易出现“短兵相接”的情况。
养老院的特殊性: 养老院的管理和防护措施虽然会加强,但要做到万无一失极为困难。
个体差异: 老人对病毒的抵抗力、基础病情况、以及对治疗的反应都存在个体差异,这导致了不同的结局。

后续的应对和反思:

当出现这样的情况后,通常会启动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隔离与管控: 对养老院进行封锁,对所有老人和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
医疗支援: 调派医疗力量,加强对养老院内的老人进行健康监测和医疗救治。
物资保障: 确保养老院的药品、防护用品、生活物资等供应。
信息通报: 官方可能会发布相关信息,说明情况、公布死亡人数以及采取的措施。
事后调查与反思: 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养老院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

信息的来源和准确性: 在获取此类信息时,务必注意信息的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官方发布的信息、经过核实的新闻报道通常更具参考价值。
数据的波动性: 在疫情爆发期间,由于各种因素(如检测能力、上报流程等),数据的统计和公布可能存在一定延迟或波动。
尊重逝者和家属: 在讨论此类事件时,应保持应有的尊重,避免传播未经证实或带有煽动性的信息。

总而言之,武汉养老院出现疑似新冠感染并导致老人去世的情况,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由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的。这背后反映了老年人作为脆弱群体的易感性,以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集中供养机构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相关的部门和机构需要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不断完善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此事为财新网独家报道。

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几百米外的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中,自2019年12月以来至少已有19人死亡。但究竟多少人因新冠而逝,逝者究竟何时发病,仍不明朗。

财新网发表“武汉养老院多例疑似新冠肺炎”,媒体陆续提出关于养老院、福利院的防疫问题后,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强调,应尤其关注“非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和“养老院疫情防控工作”。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武汉养老机构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打响,不少福利院、养老院在发热人员隔离送诊、医疗防护等方面有所加强,但此前多名老人在疫情爆发后密集出现发热、胸闷等症状后去世的事实,却受到个别机构否认。

财新网此前报道,来自武汉社会福利院的小林(化名)对财新记者透露,其所工作的科室大约有11位老人去世了,都是因为反复发烧最后呼吸衰竭而死。她在福利院内部武汉济民医院六楼病房工作,经CT检查发现肺部有感染,不过官方披露其新冠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正在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

2月21日晚9点14分,武汉市网信办官微“武汉发布”披露了武汉市民政局的一则辟谣,其中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和武汉市硚口区古田融济康养中心就最新防疫情况作出回应,称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对于排查出来的确诊、疑似病例立即向相关医疗机构转移,没有网上报道中所说11名老人因反复发烧、呼吸衰竭而死的问题”。

从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的回应看,其开始对院内人员进行实质性筛查和确诊,始于2月11日之后。

福利院称,该院先后于2月11日领取40人份、2月14日领取300人份核酸检测采样试管,对院内疑似人员进行采样送检。从2月16日起,又增加了CT排查。

截至2月19日,该院累计确诊病例12例,其中老人11例(含死亡1人)、职工1例;疑似病例19例,其中老人7例、职工12例,所有确诊和疑似人员已送隔离点、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分类救治。“辟谣”文章称死亡老人仅有一例,在转运过程中离世。

这则回应统计样本人群范围也仅限于2月11日至2月19日接受核酸检测者。经财新记者多方了解,在此之前,从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2月19日之前,该福利院早已出现多名老人在出现发热、胸闷、食欲不振等新冠病毒感染特征之后去世。

一位在福利院工作数年的人员称,此前在该院没有见到过如此密集的死亡。这或与其前期防控意识不足、防控措施不严且核酸检测试剂紧张有关。这些本身高龄、多少存在基础疾病的老人发病之后没有撑过多久。

财新记者获得的一份该院死亡人员名单显示,2019年12月23日至2020年2月11日,短短50天中,共15人死亡,此后到2月18日,又有4人去世,平均几乎每3天死亡一人。

其中死亡原因登记和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有关的为8人。

名单中直到2月15日才出现第一例明确登记为死于新冠的83岁男性老者,一共6名去世老人死亡原因登记为“肺部感染”,5人发生在2月11日以前。

2月12日一名86岁女性死者死因登记显示为“肺部感染?”,问号的出现表明未有彻底结论。全部死者年纪大多处于80到90岁,有糖尿病、脑梗死、重度失能等基础性疾病。

其中另有多人死因为感染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心律失常,但据内部工作人员透露,其中出现发烧症状的不在少数。

病是怎么传起来的?

根据披露,福利院设计床位814张,内设武汉济民老年医院,设一个门诊部,一个康复科病房和综合病房。疫情发生时,院内人员共有656人,其中服务对象458人(自理老人80人,介助56人,介护322人),职工190人,物业人员21人,陪护人员8人。

一位曾参与病人抢救的济民医院医生告诉财新记者,12月底抢救过一个病人,发病非常快,高烧至42℃,抢救当天去世,当时医生们判断死因可能是感染性休克死亡,但具体感染了什么未知。据了解,当时院方并没详细做过检查,无法判断是否为新冠病毒性肺炎,而最早的发病日期究竟何时,是否在12月初就已经发生感染,暂时也无从查对。从死亡人员名单来看,该死者应为27岁患有胆囊炎的女子,自身有残疾。

这位医生后来被确诊感染,据其回忆,从12月底接诊的老人中有三位去世,去世之前均有发热症状,一位高烧两位低热,其中一位80多岁的老人听诊时肺部有啰音,咳嗽有痰。到2月12日前,其所在的综合病房楼层至少有9位老人去世,这还不包括后来因发热隔离转移到10层的去世者。

此外,这位医生所在的楼层多位医生、护士、护工有肺部感染症状。

关于此事,财新网有系列报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