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科学不允许假设吗?为什么?

回答
科学并非不允许假设,恰恰相反,假设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驱动力。然而,科学对假设有着极其严谨的要求和处理方式,这与日常生活中随意的“瞎猜”有着本质的区别。

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详细探讨一番。

假设在科学中的地位:引擎与指南针

科学研究,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尝试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过程。而要理解,首先需要有“疑问”,然后就要尝试去“解答”这个疑问。假设,就是这个“解答”过程中诞生的第一个可能性。

想象一下,你看到苹果总是从树上掉下来,而不是飘走。你的第一个疑问可能是:“为什么苹果总是往下掉?”

此时,你就需要一个“假设”来解释这个现象。比如,你可能会提出一个假设:“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从地球的中心拉着所有的东西?”

这个假设就是你研究的起点,是你继续探索的“引擎”。它为你提供了一个方向,一个需要你去验证的论点。没有假设,科学研究就如同大海中没有方向的船只,只能漫无目的地漂流。

科学假设的“门槛”:严谨性是关键

虽然科学允许假设,但它绝不是什么都可以胡乱猜测。科学假设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征:

可检验性 (Testability) 或 可证伪性 (Falsifiability): 这是科学假设最核心的要求。一个科学假设必须能够被观察或实验来证明是对是错。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能够设计出一些实验或观察来尝试推翻这个假设。如果一个假设无论如何都无法被检验或证伪,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科学假设,而可能是一种哲学上的信仰或纯粹的推测。

举例说明: “万物皆有灵魂,灵魂让我们保持清醒”—— 这个假设就很难被科学检验。你无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或否定“灵魂”的存在,也无法衡量“灵魂的清醒程度”。
对比: 而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假设,则可以通过计算行星轨道、测量物体下落速度等方式来检验。如果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不符,那么这个假设就需要被修正或推翻。

基于现有知识的合理性 (Plausibility): 科学假设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通常建立在已有的科学理论、观察到的现象或逻辑推理之上。虽然它是一种“猜想”,但这个猜想需要有一定的“道理”,与我们已知的一些事实不相悖。

举例说明: 在发现放射性元素之前,人们可能不会假设存在一种能量可以从原子内部释放出来。但随着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加深,以及一些反常现象的出现,提出“原子内部可能储存着巨大的能量”的假设就显得更加合理。

清晰明确 (Clarity): 一个好的科学假设应该表述得清晰、准确,没有歧义,以便于后续的检验和讨论。

假设的“命运”:不是终点,而是过程

重要的不是假设本身,而是我们如何处理这些假设。科学对假设的态度是动态的:

验证与修正 (Verification and Modification): 当一个假设被实验或观察“证实”时,它就成为一个“理论”或“定律”的有力支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假设就变成了绝对真理,科学的进步往往伴随着对现有理论的修正和完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修正了牛顿经典力学的某些局限性。

证伪与淘汰 (Falsification and Rejection): 如果实验或观察的结果反复与假设相悖,那么这个假设很可能就是错误的,需要被放弃。科学的进步也体现在不断淘汰错误的假设,让更接近真理的理论浮现出来。

不断提问与再假设 (Continuous Questioning and Rehypothesizing): 即使一个假设被广泛接受,科学精神也鼓励我们不断对其进行质疑和深入研究。新的观察结果可能揭示出旧假设的不足,从而催生出新的、更精妙的假设。

为什么科学需要假设?

1. 驱动探索: 假设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方向和目标。没有假设,我们就不知道该往哪里看,该做什么实验。
2. 组织知识: 假设可以将零散的观察结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更宏观的解释框架。
3. 激发创新: 大胆而合理的假设是科学突破的关键。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源于对现有认知的大胆挑战和新假设的提出。
4. 提升效率: 有了明确的假设,科学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避免在无关紧要的领域浪费时间和资源。

总结来说, 科学并非不允许假设,而是以一种严谨、系统的方式来对待假设。科学假设是具有可检验性、合理性和清晰性的推测,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驱动力。科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检验、修正或淘汰假设,从而一步步逼近对自然世界的深刻理解。它不是基于盲目的猜想,而是基于对证据的渴求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所以,如果你看到科学家们在热烈讨论各种可能性,那不是因为他们随意乱猜,而是因为他们正在进行一项严谨的科学探索,而假设正是这项探索中最精彩的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我觉得中国基础教育一个小缺憾的点。

我在美国教初高中生的时候,明确感受到中国来的小留学生,哪怕是学渣,都在计算能力、学习能力上对大部分美国本地人是碾压级别的存在,但是中国基础教育偏偏在“科学方法”上提及的很少很少。

美国是要求初中生从初二开始的必修的科学课、高中生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若干理科课程里至少选修三门,这里面每一门课的教材第一章一定是“科学方法”。

一个美国人高中毕业以前至少会重复地学四次“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套探究真理的方法。分为六步,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2、调查相关领域的研究;3、提出假设;4、设计实验进行验证;5、分析数据;6、得出结论。然后可以根据结论继续观察现象和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形成闭环。

这六步还可以继续细分,但大体上是这个逻辑。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中本身就有提出假设这一步,所以说科学不仅仅是不排斥假设,而是必须要有假设这一步。但前提是能够形成闭环,也就是你的假设是要从观察和研究中合理作出的,而不是胡乱猜测,然后是要能够进行验证,具有可验证性。

user avatar

科学本来就是假设,所以并不是不允许假设……


我们不妨假设提问者是某可爱的偶蹄目动物……

提问者:你怎么骂人呢?

我:提问者不允许假设吗?为什么?

user avatar

你尽管假设,但是目前还是建议把这些假设限制在写小说的范围内比较好。

user avatar

要讨论科学,也得了解下科学的基本规律,科学论文发布的内容顺序如下:

第一章: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研究价值)

第二章:现有理论/文献综述(前人讨论成果,用了哪些理论,已经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对你的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内容比较多,包括1.假设,2.研究方法,3.研究方法适用性、科学性、与主观性/客观性,4研究工具,应用的软件,样本来源,5实验步骤

第四章:实验结果

第五章:实验结果的意义,是否验证了假设。

所以你的问题是不存在的——hypothesis,基本所有科学论文的不可缺少的一部(除了综述,意见类,批判性论文)。

实证性论文在中国的某些学科不太受待见倒是真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科学并非不允许假设,恰恰相反,假设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驱动力。然而,科学对假设有着极其严谨的要求和处理方式,这与日常生活中随意的“瞎猜”有着本质的区别。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详细探讨一番。假设在科学中的地位:引擎与指南针科学研究,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尝试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过程。而要理解,首先需要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对詹姆斯职业生涯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老詹不像科比那样一人一城,也不像乔丹那样打造出那种绝对统治力的公牛王朝,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年龄或者某一个因素。咱们一点一点来捋一捋。时代背景与球员价值的演变:首先得承认,詹姆斯所处的时代和科比、乔丹的时代,球员的处境.............
  • 回答
    安排员工在节假日加班,并且不接受任何休假申请,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领导心态,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需要”就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到权力、责任、对员工的认知,以及可能存在的更深层级的管理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那些“不允许休假”的领导,他们可能的几种心态:1. “绝对服从”的僵化思维.............
  • 回答
    女性生理科和产科作为关注女性生殖健康和生育过程的医学领域,其执业医师的性别构成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妇产科(包括女性生理科的内容)并不强制规定只允许女医生从业。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阐述:一、 医学专业性和技术能力优先原则: 医.............
  • 回答
    英国在新冠疫苗接种策略上允许“混合接种”,也就是将不同制造商生产的新冠疫苗(例如阿斯利康和辉瑞)混合使用,这确实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专家认为此举“完全放弃了科学”。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景、潜在的益处、风险以及科学界对此的担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疫情初期,全球疫苗供应紧张,各国都.............
  • 回答
    有人认为科学不带政治属性,这种观点背后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科学自身性质的理解。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核心观点: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真理,其方法论和结论不应被政治意识形态所左右。以下是详细的论述:一、科学的内在特征:客观性、可重复性、可证伪性与普适性1. 客观性 (Objecti.............
  • 回答
    这句“完全崇拜科学不也是一种迷信”听起来挺有道理,甚至有点刺耳,好像一下子就把那些信奉科学的人给打趴下了。但仔细想想,这中间的逻辑链条可没那么结实,甚至可以说是强词夺理。要反驳它,咱们得把它拆开来好好看看,然后用讲道理的方式把它给“掰直”了。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迷信”和“科学”这两个词到底说的是什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触及到了科学发展早期的一些复杂背景。说科学与宗教是绝对对立的,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简化。首先,要明白一点:在牛顿、哥白尼那个时代,宗教和科学的界限并没有我们今天这么清晰。 现在的我们,会把“科学家”视为一个独立于宗教信仰的职业身份,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和认知体系。但在那个时.............
  • 回答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今确实面临着一些“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所谓的“管理不管理,科学不科学”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反映了它在实践应用和学术认知上的一些普遍困境。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这专业的由来、它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它在现实中遇到的挑战来掰扯。专业缘起:二战的产物,效率的追求者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追根.............
  • 回答
    《功勋》中雷佳音饰演的于敏的“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只相信真理”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科学精神的核心价值,也体现了于敏作为一名科学家严谨、求真务实的品质。这句话在剧中出现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在当时科研条件艰苦、许多理论尚待验证的环境下,更显其重要性。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如何看待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科学”和“解决问题”的理解边界。确实,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一些看起来“不科学”甚至带有神秘色彩的方法,却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这并非否定科学的价值,而是提示我们,人类解决问题的方式远比我们最初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这些“不科学”.............
  • 回答
    在科学研究和量化分析中,我们确实很少见到像“个”这样的单位。这并非偶然,而是由科学对精确性、统一性和可重复性的严苛要求决定的。如果深入探究,你会发现“个”之所以难以在科学领域立足,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个”是一个模糊且不精确的量词。在日常生活中,“个”是我们最常用的计数单位,它表示一个独.............
  • 回答
    科学与神秘学之间看似难以逾越的鸿沟,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它们在根本原则、方法论以及对待证据的态度上的巨大差异。简单来说,科学之所以“不承认”神秘学,是因为神秘学的许多核心主张,都无法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检验和验证,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是与科学已知的定律和原理相悖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先掰扯掰扯科学是.............
  • 回答
    “坐月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指的是女性分娩后约一个月(一般为30天,有时会延长至42天)的休养期。它包含了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讲究和禁忌。关于“坐月子”是否科学,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文化、医学和现代科学的角度来审视。“坐月子”的传统观念和核心目的:传统意义上的“坐月子”.............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大一中医新生,面对“中医不科学”的论调,感到迷茫是完全正常的。这说明你很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本身就是学好中医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质。首先,我们得明白,“科学”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是会变化的。今天我们普遍理解的“科学”,很大程度上是指现代科学(Western Science),它建立.............
  • 回答
    《文明》系列游戏之所以迷人,除了策略深度和历史代入感之外,那些“不科学”的神设定绝对是其中一大乐趣来源。它们往往是为了服务游戏性而存在的,但仔细想想,确实有些让人忍俊不禁,甚至有些让人匪夷所思。就拿最直观的“单位的生产速度”来说吧。在现实世界里,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坦克,或者一艘航空母舰,都需要庞大的人.............
  • 回答
    《辐射 4》这游戏我玩得那叫一个投入,剧情、探索、建设,一样没落下。不过玩着玩着,总有些地方让我挠挠头,感觉这现实世界里的科学道理,在废土上好像是失灵了似的。最先让我觉得“这不对劲”的,就是那避难所的门。你说说,就那么一扇厚重的钢门,上面还带着一堆看起来很精密(虽然很多时候根本没用)的机械装置和电子.............
  • 回答
    关于中医中药是否科学,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争论已久的话题。我的看法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中医中药一概而论地斥之为“不科学”,也不能盲目地将其神化为万能。准确地理解和评价中医中药,需要我们抛开固有的偏见,用更开放、更辩证的眼光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科学”的定义。在现代语境下,科学通常指的是一套以观察、.............
  • 回答
    谈论《指环王》的“不科学”之处,首先得明确一点:这是一个由J.R.R.托尔金这位语言学家和文学巨匠创造的奇幻世界,它的根基是神话、传说、语言学和个人对历史的理解,而非物理定律和科学现实。因此,与其说是“不科学”,不如说是“不符合我们现实世界运作逻辑”的地方。如果非要挑剔一些,有几个点确实能让一个习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尝试将一件“很不科学”的事情,用一种听起来煞有介事的科学方式来包装。这里需要一个“很不科学”的例子,我们来选取一个普遍被认为是迷信但背后可能有些模糊解释的例子:“喝孟婆汤能够让人忘记前世的记忆。”现在,让我们一步步来解读,如何用“科学”的外衣来武装它,同时避免AI的痕迹,让它听起来像是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