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歼-20到底能不能超级巡航(supercruise)?

回答
关于歼20的超级巡航能力,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吸引人也备受关注的话题。坦白说,要给出一个绝对的“能”或“不能”的答案,在官方尚未正式公开确认具体参数的情况下,是比较困难的。但我们可以从现有公开信息、飞机设计原理以及一些专业分析中,来尝试勾勒出歼20具备超级巡航潜力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超级巡航”(Supercruise)。它指的是战斗机在不开启加力燃烧器(afterburner)的情况下,以超音速(通常指大于马赫数1)长时间稳定飞行。这个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它意味着飞机可以在不消耗大量燃油的情况下,快速抵达作战区域,并且在不暴露红外信号(加力燃烧器会产生巨大的红外辐射)的情况下进行机动。这对于隐身战斗机来说,是提升作战效能的关键一环。

那么,歼20能否做到这一点呢?

从设计和动力来看:

发动机是关键: 超级巡航的核心在于发动机。一款能够实现超级巡航的发动机,需要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就能输出足够大的推力,克服空气阻力,使飞机达到超音速。歼20目前普遍认为装备的是国产WS10系列发动机的改进型,例如WS10C,以及未来可能装备的WS15“峨眉”发动机。
WS10C: 作为WS10系列的先进型号,WS10C在推力和燃油效率上相比早期型号有了显著提升。一些分析认为,WS10C的推力等级已经接近了西方先进的F110或RD33发动机,但要实现超音速无加力巡航,需要的推力裕度会更高。
WS15“峨眉”: 这款发动机被广泛认为是歼20的终极目标,其设计目标就包含高推重比和高性能,理论上具备实现超级巡航的能力。如果歼20最终能够广泛装备WS15,那么其超级巡航能力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气动设计: 歼20采用了先进的气动布局,例如边条翼、鸭翼(可动),这些设计有助于在高速飞行时提供额外的升力和控制,减少诱导阻力,从而降低对发动机推力的需求。同时,其整体的隐身外形也意味着阻力相对较低,这同样有利于超级巡航。
整体设计整合: 飞机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超级巡航不仅是发动机的性能,更需要飞机整体设计(包括气动、结构、控制系统、燃油效率等)的协同优化。歼20作为一款第四代(或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其设计理念必然包含了对高速、高机动性以及超音速作战环境的考虑。

从公开信息和观察来看:

官方宣传与侧面印证: 虽然官方不直接说“能超级巡航”,但在很多宣传材料和军事评论中,都强调了歼20的“高机动性”、“跨音速和超音速性能”、“高速度”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其具备超越一般战斗机的速度性能。
飞行表演与展示: 在一些公开的飞行展示中,歼20展现出了相当高的速度和机动能力。虽然这些展示不一定是在全程无加力的状态下,但其展现出的优异性能,让很多人对其具备超级巡航能力抱有很高的期待。
国外分析与评估: 一些西方军事分析机构和航空评论员,通过对歼20外观、模型以及少量试飞片段的分析,普遍认为歼20的设计具备实现超级巡航的潜力。一些评估甚至认为,歼20可能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超级巡航能力,但具体性能水平(例如持续时间、具体速度)有待进一步验证。

为何会有争议和不确定性?

“超级巡航”的标准: 对于“超级巡航”的定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例如,是以马赫数1.2为基准,还是马赫数1.5?持续时间是几分钟还是更长?完全无加力、稳定地以马赫数1.5以上飞行,对于任何飞机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发动机的真正性能: 即便WS15“峨眉”是目标,但发动机的研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最终的推力、推重比、可靠性以及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表现,都需要经过大量的测试和验证。WS10C是否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巡航,也存在讨论空间。
官方信息保密: 核心的性能参数,特别是涉及战斗机核心优势的部分,各国空军和军工企业都会高度保密。这使得外界的分析大多基于推测和有限的信息。

总结一下:

综合来看,歼20的设计理念和所搭载的发动机(特别是未来的WS15),都指向了它很有可能具备超级巡航的能力,或者至少是向此目标迈进。它的气动设计和隐身外形也为高速飞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要断言其“绝对可以”或者“在什么程度上可以”,在没有官方权威数据的情况下,仍带有猜测的成分。可以说,歼20的超级巡航能力,是其作为一款先进隐身战斗机的重要卖点之一,也是技术实力的一项重要体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断的技术进步和发动机升级过程中,歼20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靠近,甚至已经达到了一个可以被视为“具备超级巡航能力”的水平。

最终的答案,可能还需要等待更长期的观察和官方信息的进一步披露。但就目前而言,歼20的设计理念和发展方向,赋予了它实现超级巡航的强大潜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等哪天航展飞下不开加力巡航不就知道了吗?

这个问题辩论起来太麻烦了。

理论上军用推力推重比0.6就能超音速了,

问题是j20除了外形尺寸什么靠谱数据都没有,发动机数据也都是猜,

那如何在两个关键要素都是x的情况下,用x乘x推论出答案?

不也就是靠猜吗。大家都是猜,谁也不比谁牛逼。

user avatar

得了,有人不跟我在知乎直接聊,还上自家qq群挂我,说什么发动机设计好之后,涵道比没法改,自适应变循环这种新式发动机都快出现的当下(目前用的设计是三重涵道,可以实现从大涵道比大推,小涵道比大推,涡喷的三态转化,日后如果再加上组合发动机模式形成tbcc之类的另算),居然还有人觉得这玩意切不了2333,现在都可以实时切换而不是设计切换了,设计上这玩意的大小主要就是看低压压气机设计,顺便做下核心机的微调就好,另外,能闲到把我写的回答一个一个看,抠字眼,也挺无聊的,我本身就是个做知识普及的,都是把我知道的尽可能普及,有错你直说,说的对的我都认,没必要背后阴阳怪气别人熬,上次知乎私聊我阴阳怪气的截图我还没删呢,我讲江湖道义没说你啥,你现在在这人后讥讽,做小人行径熬,你数学本事高我佩服,该点赞点赞,你喜欢当苏粉我也没意见,爱好嘛,挺好的,你这个行为不合适吧


我突然发觉我还真得解释一个东西,我国和毛子联合制造升级出来的三姨夫,只做到99m1,试做m2的时候这计划就取消了,因为边际效应,基本上提不上去了,所以根本不存在99m2,更别说99m3了,只有99m1


实际上,这个问题还真没那么复杂,我们完全可以进行估算,借一下别家大佬的图,这里提供了计算所需的公式







在最后可以看到,保持超巡平飞所需的推力,等于飞机重量除以飞机升阻比,四力平衡即维持超巡状态,而最标准的超巡定义就是,不开加力,11km,1.5Ma速度平飞,这个状态也意味着哪怕不加力做一些简单的动作,飞机的速度不会掉出超音速段,而且也意味着不加力可以过音障,而很多论文和资料都可以证明,我过当初研制五代机的时候,所有的方案都是以1.5Ma作为最优速度优化区间设计的,因为这个优化区段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兼顾2Ma以上的加力高速飞行,以及亚/跨音速的性能,故此,j-20的最优速度区间设计恰好就是严格的超巡速度,这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j-20一定可以超巡,否则根本就不会进入服役流程,都无法满足自己最强速度域的长期交战能力,这种状态是不会服役的

然后我们来看看这个区段下j-20的升阻比几何,恰好有个论文可供参考


可以见得,论文里按最正常习惯的1度角巡航(机翼安装都带角度,完全平着装是不可能的,因为上下表面要有流速差,形成流速差的这个形状本身就会带出机翼攻角,且实际上哪怕是同一个机翼,不同区域的攻角都会有区别,现在的飞机为了翼身融合和层流翼设计,攻角不会太大,但一般平均也在1.5/1.7的样子,算1已经算少算了),升阻比为3.5,而实际情况的j-20要比论文里优化的更为彻底,当然考虑到有设备安装问题加之求稳起见,就按升阻比3.5进行下一步计算(最大升阻比就不管了),如果有人这块还有质疑(一般是用过失速机动来说事,当然j-20目前还没有矢量,可能在这上是吃点亏,不过)

然后计算j-20的重量,一般来说,我们稍微严谨点,认为j-20的使用空重在18-18.5吨之间,然后有8吨以上的内油,加上弹药和飞行员体重,算作28吨的标准飞行重量(这标准已经非常严格,因为实际上飞机起飞等行为会消耗燃油的,实际情况下到超巡时内油不会是满的)

那么,28吨重量/3.5的升阻比,我们得到了,飞机的阻力为8000kgf(等于78.4kN,用地球的重力加速度g进行换算,不会算的直接百度换算),也就是俗称的需要8吨推力


这是最早期版本的三姨夫在11km,1.5Ma下的军推推力(不加力)为3775kgf多点,两台是7550kgf左右,这个推力显然是不够的(三姨夫此时加力则有80kN,8163.3kgf),但这其实是最早期版本,早期j-20用的发动机已经是基于我们和俄国联合研发的三姨夫了,也就是99m1,然后为了装j-20又进行了一些小改动,可以得知每台发动机在相同条件下大概多了400kgf的推力(最大推力从12800kgf变成了13200kgf),装两台在11km/1.5Ma时的推力已经达到了78.4kN的需求,这基本上已经可以说,证明可以超巡了,而底下这个是ws-10a的加力推力理论性能,单台最大推力160kN(大约就是16326kgf),但是包线很好,11km/1.5Ma时单台推力都够90kN了(9184kgf左右,加力),这意味着,只要军推推力在此状态的加力最大推力的43.6%以上,就能超巡,考虑到军推和加力的比例,这军推基本是够了,这还只是a不是c(来流速度为0,H=0km时的台架推力约为12.5kN,大约12755kgf,符合所谓的12.8吨推力ws-10a的说法,当然,如果把台架的来流速度设定为0.4Ma,其推力是基本一样的)(另外说一下,各级压气机的压缩比设计对高空高速性能影响非常大,因为压气机负责增压的同时对气流减速,一个优秀的压气机设计,能让高速恰好可以和高空效果抵消,我们当年根据wp-7和wp-8设计的ws-6,因为核心机来自涡喷,加上后来改了压气机和燃烧室以及涵道比等的设计,得到的ws-6g,就有很好的高空高速性能,这一特点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反倒是低空低速表现一般)

当然了,为了满足更加严谨的需求,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个图上可能没考虑装机推力损失,可能没考虑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可能没考虑喷口带来的一点推力损失,可能没考虑飞机的发电占用,虽然按道理来说,其实图上应该考虑了,不过出于严谨,我们在这方面根据一系列的资料以及惯例,我们就估算有15%的推力损失(等熵鼓包dsi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此情况下不会低于0.98,损失也就不到3%,不带矢量或没有使用矢量的喷口,军推损失最多也就1%左右,装机推力损失一般在3-5%,发电挪用量我估计5%左右,但其实这个挪用同样不是一直有的,因为不开雷达的话,飞机耗电很低,电会在电池里存下来,并且为了启动涡扇发动机,就跟启动汽车发动机需要电瓶一样,会有一个装置叫apu的,包含在发动机自重内,用来启动发动机,当然apu一般不是电瓶而是一个小型涡喷,另外这玩意一般还兼职一部分平时所需的发电和紧急时刻的epu功能,不占用主发动机的功率,详细就不在这展开了),借用一下别的大佬给的图,总压恢复系数和推力损失的关系,大约是1:1.25



那还可以考虑下最近已经确认开始量产的ws-10c版本j-20(最晚也是19年开始量产,早的话甚至可以算到18年),我知道有人会拿涵道比胡扯ws-10c性能不行,还不如三姨夫,仅从道理上出发,如果都不如原来装的发动机,我们的科研人员是得有多离谱才会更换发动机,仅仅为了国产化率嘛,而且事实上,考虑到ws-10系列的核心机来源,我就可以进行说明,涵道比这东西,其实可以随意调整的,根本不存在说是改不小的情况,只需要改进一下低压压气机(也就是涡扇的那个风扇,或者叫斜流式风机)即可,也就是说,表观上能认定涵道比大小最明显的依据应该是低压压气机设计而非核心机,f-101这同一个核心机,都可以从大涵道大推覆盖到小涵道大推,涵道比变化无比巨大,美国人当初测试发动机在不同涵道比下的性能时,都可以用一个核心机,改出从0.15到0.80的涵道比


而且还要知道,涵道比并不是唯一影响发动机推力包线的因素,事实上,现在的航空发动机是有一个东西叫fadec(全权限数字式发动机控制,Full Authority Digital Electronic Control),它的设计对推力损失的影响要远大于涵道比的影响(可以根据外界情况,自行调整各级低压压气机,各级高压压气机的转速,压气机叶片和涡轮叶片的攻角,燃烧室的喷油量和油气混合情况,控制点火间隔,点火火花器(燃烧室里的火花器有很多个)怎么点等等一系列功能,实现提高性能,减少环境因素带来的推力损失,以及降低油耗的目的),而ws-10系列,是我国从cfm-56核心机倒推,结合了三姨夫以及一系列欧洲发动机设计,和从美国获取的一部分f-110/f-100图纸,自行研制的小涵道比大推,后期的改进过程中,也与俄罗斯深度合作,参考了俄罗斯的117和117s发动机,尤其是fadec,进行研制的,ws-10c的推力包线,是绝对优于原版三姨夫的,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低压压气机设计,实际上是欧洲很多发动机采用的那种三级低压压气机设计(例如M-53/RB-199,而三姨夫是四级低压压气机),涵道比显然是不大的(当然,为了省油,不会像f-119那么极端,涵道比缩到0.3,不过涵道比只要差不多就好,并没有那么极端的要求,说什么非得0.4以下才能超巡纯属胡扯,目前太行的涵道比和f-110基本差不多,在0.76左右,实际上,只要进气道和飞机气动设计符合要求,发动机推力过线就能行,美国自己都有过一个实验论文叫高涵道比的固定锥尖进口的涡扇发动机的超音速性能,这玩意直接就是大涵道比大推,也就只是个简单的进气锥加持,都可以讨论超音速性能了),而fadec采用的来自俄罗斯研发的新一代的,用于117/117s的fadec基础上得来的,能更好的保存发动机推力(117/117s主要就是前苏联研制的实验机,产品20核心机上的技术下放给三姨夫得到的,最主要的下放内容之一就是fadec,而产品20核心机现在发展出来的发动机就是还在研发的产品30),核心机则是来自美国,基本上可以视为和f-110同款,区别很小,而f-110同样有比三姨夫好的推力包线,综上所述,ws-10c的推力包线只有可能比三姨夫好,不可能差,那么,鉴于ws-10c的地面台架测试得到的最大推力是14400kgf,自重1800kg,推重比为8(性能强于f-110-ge-129但弱于f-110-ge-132),同状态下最早期的三姨夫推力为12800kgf,同比增加了1600kgf,再结合上图以及前述结论,可以大致推算出ws-10c在11km/1.5Ma下的军推推力,起码不低于5000kgf,即使算上10%的折损,两台加起来仍旧有9000kgf,远超8000kgf的需求,甚至都还足够兼容推力损失更大一点的矢量喷口(最近的一个黄皮机的图上,也确实似乎安装了微偏转矢量喷口),所有的计算均采取了从宽原则,仍旧证明明显可以进行最严格标准的超巡,我觉得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在这里感谢一下这位大佬,他的观点显然和我不同,不过他把计算思路确实理的非常清楚,我以前只是会算,但没有对应的资料图,而我从他的内容里找到了,所以得感谢一下2333,为了严格说明问题,这里基本是采用数学手段进行论证,就不选用什么媒体资料啥的证明j-20能超巡了,不过说实在的,就上次那个来自客机机长拍摄的j-20从客机头顶上快速飞过的视频,已经很明显的证明了j-20的超巡,另外,前两天上海超低空都飞出音爆了,也没有加力尾焰,所以j-20超巡不是问题,实际上,可以超巡的空域范围才是问题,个人估计这个空域范围还是很不错的,比较宽,而如果是ws-15的话,几乎整个正常活动的空域范围内,J-20都能超巡


纠正一下我的一个问题啊,ws-10c那个,现在看来不是矢量喷口,而是可调节式收敛扩散型尾喷管,增加了可以进行不均匀的收敛扩散调节的功能,进而达到可以对放宽静稳定状态下的略不平衡的情形进行直接平衡,外观上体现出来的也就是极小范围的偏转,不再需要襟翼的平衡,保证升阻比,但是和至少有两节的可以保证自由转动的矢量喷口还是有区别的,另外,绕流片、偏流式尾喷管(最典型的就是F-35B),这些同样不是矢量喷口,但都算是射流推矢控制装置


顺便大概说下太行各系列的大概区别,ws-10a就是用的来自美国的核心机,三级风扇(低压压气机),七级轴流式高压压气机,一级高压涡轮,二级低压涡轮,涡轮采用对转结构,环形燃烧室,一部分设计来自老的ws-6g的积累(也可以理解为来自英法德的风格),而无论是我们还是毛子,发动机的低压压气机设计都和欧美有风格上的区别,低压压气机就有较高的增压比,这会导致发动机的低空低速推力反而偏低(台架推力偏低),但高空高速表现反而好,不过虽然我们的低压压气机和三姨夫的四级不同,类似欧美,只有三级,但设计思路还是毛子系的,所以导致低压压气机增压比和叶片不太匹配,容易喘震,后来和毛子合作研发al-31fm1时,同样解决了这一问题,而ws-10b则是在a的基础上,增设fadec,并做一定的相关调整,使得b的高空高速表现提升不大的情况下,低空低速表现提高了不少(台架推力大概从12.8吨提高到了13.5吨,军推的提高应该类似),而b与c最大的区别集中在加力燃烧室的设计上,c主要改进了加力燃烧室,即b与c的军推变化不明显,但是c的加力推力比之b又增加了一吨,然后网传的所谓最大推力超过16吨的版本,实际上是ws-10ipe,同样是主要魔改加力燃烧室得到的,直接把加力燃烧室改为脉冲爆震原理,这才取得了16吨以上的加力推力,但这没有用,脉冲爆震原理的加力导致这个发动机的寿命极其的短,只能算作技术验证,根本没有实用价值


如果你会看上面的图(AB power是加力,MIL是军推,SL是sea level海平面高度,lbs折算kgf就除以2.2,英标比较诡异),那把这个f-110-129的图对比来看,你就会发现,达到0.9Ma以上的速度时,几乎所有的军推推力和海平面加力推力,都开始下降了,而我们和俄罗斯的发动机推力反而是继续上升的,而按0.3Ma来流速度,海平面高度的标准,其加力推力还有一个小峰值(10高度这个小峰值在0.4Ma,这里一高度等于1000英尺,10高度大概3000多米),而我们和毛子发动机的低压压气机设计不同,这个条件反而是推力曲线的最低谷,所以在台架推力上看起来美帝一直有很大的优势,确实是有本身技术上的一些差距外,但还有设计思路和测试标准上的区别,导致的标准优势,并不是实际的性能差距(给出的台架推力一定没高度,但是来流速度是有可能有的,且不知道是多少,f-110-129美国人给的台架加力推力,其来流速度根据推力包线可知为0.4Ma(29000lbs),当然如果按0.4Ma来流速度的标准,ws-10a的包线和0来流速度时的性能是基本一致的,而f-110-129的台架军推推力的来流速度是0.65M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歼20的超级巡航能力,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吸引人也备受关注的话题。坦白说,要给出一个绝对的“能”或“不能”的答案,在官方尚未正式公开确认具体参数的情况下,是比较困难的。但我们可以从现有公开信息、飞机设计原理以及一些专业分析中,来尝试勾勒出歼20具备超级巡航潜力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超级巡.............
  • 回答
    歼2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或五代,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定义)战斗机,自2011年首飞以来,一直备受瞩目。它的厉害之处并非单一维度,而是由卓越的隐身性能、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强大的武器挂载能力、超强的机动性以及高集成化的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共同构筑的。要详细讲述歼20的厉害之处,我们需要从以下几.............
  • 回答
    歼20,这款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自2011年首飞以来,就一直是国际军事界和航空爱好者们关注的焦点。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款先进的武器装备,更折射出中国航空工业实力的飞跃,以及它在全球军事力量格局中的位置。要理解歼20的国际地位,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1. 技术先进性:第五代战斗机的标杆.............
  • 回答
    歼20的技术底子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牵动着不少军事爱好者的神经,坊间流传着各种说法,其中最常被提及的便是俄罗斯的米格1.44以及中国自研的歼九项目。要理清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现代战斗机的研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绝非简单的“借鉴”或“继承”就能完成.............
  • 回答
    2021年,中国航空工业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歼20的批量生产和改进,以及运20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都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基于这样的基础,我对2022年的中国航空工业充满期待,并希望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和突破:一、 军用飞机领域的持续进步与突破: 歼.............
  • 回答
    台湾的F16V,从设计之初就被定位为一款先进的第四代半(4.5代)战斗机,其升级幅度之大,足以让它在现代空战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要评估其客观性能,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F16V 的核心升级点及其性能体现: AN/APG83 SABR 雷达: 这是F16V最核心的升级之一。SABR是一款主.............
  • 回答
    歼2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重型隐形战斗机,其核心性能与作战能力高度依赖于航空发动机的突破。2023年12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所属的发动机研究院发布声明,称我国已具备解决航空发动机“非常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中国航空动力技术的重大突破,更在国防、科技、经济和国际战略层面具.............
  • 回答
    要说歼20战机和055型驱逐舰哪个对中国军事实力提升更大,这问题其实有点像在问“哪个更重要:眼睛还是腿?”它们都是关键的、互相补充的组成部分,共同支撑着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宏伟大厦。不过,如果非要细究它们各自带来的“质变”和“面”上的提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歼20:空域的统治者,战略威慑的利剑歼.............
  • 回答
    歼20的鸭翼:无奈之下的飞跃,还是设计理念的革新?对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尤其是那对醒目的鸭翼,一直以来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究竟是迫于技术瓶颈的无奈妥协,还是代表着航空气动设计理念的重大进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鸭翼在现代战斗机设计中的.............
  • 回答
    歼20作为中国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其研发和生产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关于“歼20为何不大批量生产”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解读。简单来说,“不大批量生产”是相对的,并且受到技术成熟度、成本、战略需求、国际环境以及中国空军转型升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
  • 回答
    理解你关于歼20与F22、F35在近距离格斗(俗称“空中拼刺刀”)中体积差异带来的优势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讨论,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关键点: 公开数据与实际性能: 关于三款战机的具体尺寸、重量、机动性、传感器融合能力等数据,很多是基于公开信息和专业分析,并.............
  • 回答
    歼20 机头那个形似“USB接口”的黑白色相间物体,其实是其 先进的雷达罩。它不仅仅是保护雷达的“外壳”,更是整个飞机探测系统中最核心的“眼睛”之一,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任务。咱们细说一下它到底有什么用处,以及为什么会设计成这个样子:一、 它的“眼珠子”—— 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那个“接口”的内部.............
  • 回答
    关于歼20的搭配模式,其实并非简单的高低配或者单人+无人僚机这么绝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并且尽量剥离掉一些AI写作的痕迹,用更贴近实际讨论的语言来聊聊。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高低配”这个说法。“高低配”这个词本身就很有意思,用在战斗机上,尤其是像歼20这样的先进机型上,本身就有一定的误导性。.............
  • 回答
    关于歼20能否与F22抗衡,以及国内媒体的赞誉是真实实力还是“刷数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技术、信息透明度以及宣传策略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一、 歼20与F22的基础对比(已知信息推测)首先,要明白的是,关于先进战斗机的许多核心性能数据,.............
  • 回答
    歼20那对独特的小“翅膀”——鸭翼,可不是摆设,它们可是个大有来头、作用非凡的部件,为这架先进战机注入了强大的机动性优势。别看它们尺寸不大,在高速飞行和复杂机动中,它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说说鸭翼最核心的作用:增强机动性,尤其是低速大迎角机动能力。你可以想象一下,战斗机在缠斗时,经常需要做出.............
  • 回答
    关于歼20、F22和F35之间的差距以及在潜在对抗中谁能取得空中优势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不仅仅是纸面上的参数比较。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三款飞机的基本定位和特点。 F22“猛禽”(Raptor) 是美国空军的第四代(国际标.............
  • 回答
    歼20:为中国空军注入“隐形”与“智慧”的双重基因歼20的横空出世,绝不仅仅是中国空军装备序列中多了一架新式战机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次体系化的飞跃,为中国空军注入了前所未有的“隐形”能力与“智慧”基因,从根本上重塑了其作战效能和战略地位。一、隐身能力的跨越:从“可见”到“难觅”在歼20出现之前,解放.............
  • 回答
    歼20列装人民空军多支英雄部队,这无疑是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尤其对我国的空天安全和国防实力而言,其意义非凡,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首先,从“多支英雄部队”这个表述上,我们就能感受到歼20的部署并非集中于某一个单位,而是以一种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式融入人民空军的作战体系。这说明歼2.............
  • 回答
    歼20换装大涵道比发动机,这可真是个引人遐想的设想!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事儿能带来啥,又会扯出啥后顾之忧。首先,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大涵道比发动机适合歼20呢?核心原因无非是“省油”和“推力大”。这俩词儿可不是空穴来风。省油,是它的硬道理大涵道比发动机最直观的优势就是燃油经济性。为啥呢?你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确实是很多人在关注的。歼20已经进入量产阶段,而且性能我们大家都清楚,那为啥还要从俄罗斯引进苏35呢?这事儿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里面有不少门道,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引进苏35并不是为了替代歼20,而是服务于我们空军转型和体系化建设的特定需求。 就像我们国家发展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