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选角?

回答
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2023)的选角,尤其是主演艾丽·贝利(Halle Bailey)饰演爱丽儿公主,无疑是这部电影从宣布之初就备受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相当广泛且激烈的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选角,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

1. 艾丽·贝利的选择:一个重要的文化和代表性意义

打破刻板印象的代表性突破: 最核心的讨论点在于,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的爱丽儿选角打破了迪士尼动画早期塑造的白人金发公主的传统形象。艾丽·贝利是一位非裔美国演员。这对于许多非裔儿童,尤其是女孩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她们第一次能在迪士尼的童话世界里看到一个与自己相似的角色作为主角,这是一种强大的文化赋权,能够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黑美人鱼”的争议: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选角打破了传统认知,引发了部分观众的反对和批评,主要集中在“不符合原著形象”的论调上。这反映出一些观众对迪士尼公主的传统白人形象根深蒂固,无法接受形象上的改变,甚至出现了一些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攻击。
艺术家和观众的权利: 另一方面,许多支持者则认为,选角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电影制作方有权根据自身创意和目标来选择演员。他们强调,原著中的爱丽儿并未明确规定肤色,而是可以被多元诠释的。将一个重要角色赋予不同族裔的演员,是更具包容性和现代性的选择。
对艾丽·贝利本人及其家人的影响: 对于艾丽·贝利而言,这个角色对她而言是事业上的一个巨大飞跃,但也伴随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母亲,曾公开表达对女儿承受的种族歧视言论的担忧和支持。这凸显了在公众人物的选角背后,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个人情感。

2. 其他主要角色的选角分析

乌苏拉 (Melissa McCarthy): 梅丽莎·麦卡西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喜剧演员,以其肢体喜剧和独特魅力著称。她的选角引发了部分讨论,一些观众认为她的形象与动画版乌苏拉的妖艳和邪恶感稍有不同,但她的表演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许多人认为她能为角色带来新的维度,注入幽默感。
埃里克王子 (Jonah HauerKing): 乔纳·豪尔金是一位相对年轻且不太为人熟知的英国演员。他的选角相对平稳,许多评论认为他具备王子应有的魅力和斯文气质。他的表现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影片中的化学反应和表演深度。
塞巴斯蒂安 (Daveed Diggs): 戴维德·迪格斯是一位百老汇演员和说唱歌手,他的声音非常独特。将他配音塞巴斯蒂安,为这个角色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说唱风格为歌曲《Under the Sea》带来了新的解读。
丁克尔 (Jacob Tremblay): 雅各布·特伦布莱是一位童星,以其在《房思琪的初恋》中的出色表现而闻名。他的选角被认为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他能够为年轻观众带来亲切感,并为小海螺丁克尔带来童真和活力。
小比目鱼 (Awkwafina): 奥卡菲娜的选角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她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饶舌能力而闻名。她的加入为影片增添了现代感和幽默感,但也有观众认为她的风格与动画版小比目鱼的形象不太契合。

3. 选角背后的考量与策略

拥抱多元化的时代趋势: 迪士尼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拥抱多元化和包容性,推出了一系列反映不同文化背景和族裔的角色,例如真人版《花木兰》、《阿拉丁》、《狮子王》等。真人版《小美人鱼》的选角延续了这一策略,旨在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并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吸引新一代观众: 对于迪士尼而言,吸引Z世代和Alpha世代的观众至关重要。这些年轻一代观众成长在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对代表性有更高的期待。拥有能够与他们产生共鸣的演员,是迪士尼保持其文化影响力的关键。
商业与艺术的平衡: 选角既要考虑艺术上的适配度,也要考虑商业上的可行性。艾丽·贝利虽然有争议,但她的音乐才华和潜在的粉丝基础也是迪士尼考虑的因素。而其他角色的选择,也往往是为了在经典形象和现代观众喜好之间找到平衡。

4. 观众反馈与口碑

首批观众和影评人的评价: 在影片上映初期,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许多观众和影评人对艾丽·贝利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她拥有出色的歌唱天赋,并将爱丽儿的善良、好奇和坚韧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表演也被认为是可以弥补一些选角上的争议,甚至为角色注入了新的魅力。
社交媒体上的巨大声量: 整个选角过程和影片上映后,社交媒体成为了讨论的中心。支持者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艾丽·贝利的喜爱和支持,例如“BlackIsBeautiful”等标签的流行。批评者则继续表达他们的不满。这种巨大的声量,也间接证明了迪士尼在塑造经典IP上的影响力以及围绕其产生的文化讨论的活跃度。

总结来看,如何看待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的选角,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性选择: 艾丽·贝利的选角是迪士尼在代表性和包容性方面的重大突破,为非裔儿童提供了重要的榜样。
必然伴随的争议和讨论: 任何打破传统认知的行为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争议,这次选角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种族和刻板印象问题上。
艺术家创作自由与观众期待的碰撞: 电影制作方有艺术创作的自由,但观众的期待和反馈也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演员个人能力和表现的考验: 最终,演员能否通过自己的表演征服观众,是评价选角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艾丽·贝利在这方面得到了很多积极的肯定。
反映了当代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选角的讨论折射出社会对于多元化和包容性日益增长的重视。

可以说,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的选角,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演员选择,更是一次关于文化、代表性、艺术创作与社会价值观的深刻讨论和碰撞。无论观众的看法如何,这个选角无疑已经成功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对未来的迪士尼电影乃至整个文化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想要真正的、全面的政治正确,仅仅一个黑人主角远远不够。

应该让美人鱼的爸爸是白人,她妈是亚裔,王子是西班牙裔。

然后海女巫作为反派,设定为俄国人。

user avatar

“真狮版”《狮子王》上映了,由于先期曝光的片段近乎复制了原版动画的画面和动作,这一版翻拍电影未映先爆,收获一众好评。

但是,同为计划翻拍的迪士尼动画IP《小美人鱼》获得的待遇却绝然相反。迪士尼官方宣布将由哈雷·贝利(Halle Bailey)出演《小美人鱼》女主角爱丽儿后,社交网络上迅速掀起了巨大争议。国内外一众网友的第一反应,就是无法接受由一个19岁的黑人女孩出演来自丹麦童话的人鱼公主。

对于看迪士尼动画电影长大的忠粉来说,这尤为令人生气。爱丽儿的动画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不少人都有着浓厚的人鱼情结,“海的女儿”就应该拥有红色的头发、白皙的皮肤。

甚至很多黑人网友也同样表达了不满,“如果需要更多种族和肤色的代表,迪士尼为什么不去多创造一些黑人角色?”他们对简化地“把白的变成黑的”并不买账。

多数人第一时间diss了迪士尼“愈演愈烈的政治正确”,也狠狠吐槽了这家老牌公司“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毕竟,自2010年有约翰尼·德普加盟的《爱丽丝梦游仙境》(10.2亿美元)开始,真人版动画IP电影翻拍,已经成为了迪士尼相当重要的一条业务线,在全球范围内豪揽票房,给迪士尼带来了成百上千亿元的真金白银,《沉睡魔咒》(7.5亿美元)《美女与野兽》(12.6亿美元),包括今年已经上映的《阿拉丁》(9.2亿美元),还有刘亦菲主演、即将上映的《花木兰》都在其内,迪士尼将十二公主真人化的脚步从未停下。

而由黑人演员主演的《黑豹》在美国本土引发巨大观影热情,更是给了迪士尼启发——想要提升票房,让黑人主演绝对是门好生意。网友们将黑人出演小美人鱼归罪为“政治正确”和“利益驱动”,确实都不无道理。

但是,你是否认真的想过,黑人女孩真的就不能演小美人鱼吗?为什么我们对“黑美人鱼”的设定本能地想吐槽?小美人鱼的形象真的自始至终都是“红发白肤”从没变过吗?

实际上,来自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的小美人鱼,原本没有名字,她是海王的六个女儿之一,外表只是被描述为拥有柔嫩的皮肤、湛蓝的眼睛:“她们之中,那个顶小的要算是最美丽的了。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

即便是迪士尼版本的小美人鱼,其由Kay Nielsen在上世纪30年代绘制的“初代概念稿”,风格也与今天风行全球的动画成片完全不同。从概念稿来看,原初的《小美人鱼》画风甚至有些黑暗,它将海洋描绘得充满危险感,令人不安,海中生物的形象阴翳诡谲,而主人公小美人鱼的形象呢——一头长长的飘逸黑发,墨绿鱼尾,戴着白色花环。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迪士尼开发了动画电影《小美人鱼》,才将童话里美丽柔弱小人鱼的形象“固定”为活泼可爱、勇敢独立的红发白女孩,并且给了她一个名字——爱丽儿。迪士尼以其超强的全球影响力,将这个与原著相比实际已大相径庭的形象推广到了全世界,使她成为一代人的文化符号和童年记忆。

而且,不止是外表发生改变,小美人鱼的性格人设也有很大变动。

安徒生童话中的小美人鱼,为了与王子生活在一起而把动听的声音交给了巫婆,再不能说话、唱歌,情愿终生忍受如行走尖刀之苦,即使王子变心都不肯用杀掉他来换取自己的生存,是一个放弃话语权的牺牲者形象

而《小美人鱼》里的爱丽儿,忠于自我,勇敢追爱,动画的结局甚至是爱丽儿与王子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一改原作的悲剧气氛。从这个角度说迪士尼魔改原著实际上也不为过。如果你曾经毫不犹豫就接受了充满好莱坞合家欢套路的新故事,那么,今天迪士尼再次在角色形象塑造上突破常规,选择颠覆观众刻板印象的黑人女孩来做主演,又有什么不可尝试的呢?

《小美人鱼》动画当年之所以如此成功,是通过已成功输出全球的迪士尼式视觉语言,来让有相关共识的观众形成共鸣,完成审美反应。在爱丽儿之前,迪士尼已重新塑造了白雪公主、睡美人等经典童话形象,原作中温柔娴静、易被欺负或伤害的女孩们,都变得相对更为活泼独立,从人物表情到代表人物性格的人物服饰色彩,都呈现出典型的美国式生动。

白雪公主蹦蹦跳跳十分天真,不时露出可爱到傻气的表情。

睡美人奥罗拉,美则美矣,但也只是一个从小生活在森林里的村姑。

《小美人鱼》之后《美女与野兽》里的贝儿,标志性的服装就是她鲜艳的黄裙子,标识出她热烈主动的性格。

在好莱坞语境中,红发是女孩自信奔放、坚强执着、热爱冒险的象征。爱丽儿就被赋予了这样一头红发。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主创的这一选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追求平权与独立获得了一些进展,追寻自我、认同自我是女性观众喜欢的主题,在建立爱情、亲密关系上勇敢主动是那段时期的时代风向。迪士尼公主IP系列作品,尤其是近十年的“真人版”电影,其消费主体正是女性。核心观众群体喜欢什么,制片方就会在影片中加入什么元素。

在2012年上映的《勇敢传说》中,主角梅莉达公主同样也是红发,本片更成为皮克斯第一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

实际上,在西方文化语境里,红发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邪恶、危险的象征,红色是一个贬义性相当强的词,它令人联想到“火”和“血”,代表着残暴、狂热、血腥复仇,还暗示有放荡淫秽的含义。

但红发白肤与近代西方主流审美相距尚还不远,接受起来比较容易。红色的负面含义,在迪士尼的演绎下,也演变为正向的人物特质。残暴演变为拥有力量,狂热演变为热情,复仇则被诠释为正义。

今天,黑人平权成为了好莱坞的主流意识形态,《月光男孩》《逃出绝命镇》等一系列黑人为主角的影片获得了奥斯卡的大力推崇和认可,《小美人鱼》在选角上倾向选择黑人,与当初把爱丽儿设置为红发,原因如出一辙。

即使不选择Halle Bailey,真人版小美人鱼也同样很可能不是白人。制片方一年前就曾考虑过启用有色人种演员赞达亚(小蜘蛛女友MJ的饰演者)来演爱丽儿,当时被网友一万个拒绝,如今公布了正选,网友转而又觉得赞达亚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了。

其实Mary Jane在原版漫画中也设定为红发角色:

但迪士尼也没有完全遵照原著的人物设定,而是刻画了一个看起来有点酷酷的学霸mj:

很多人本能地抵触现在选定的Halle Bailey的长相,对这部分人来说,除了肤色黝黑,这个歌手出身女孩的五官也不讨喜。眼距宽、嘴唇厚、下巴短、鼻子不够挺,与小美人鱼“同族”丹麦人的长相可以说是刚好相反。这种“鲶鱼系”面孔给人疏离感,本就不像动画里眼睛圆圆的爱丽儿那样,自带亲和力。而世界众多地区的人,在审美上对尼罗特人为代表的黑色面孔也一直持有一种(不愿承认的)否定态度。其实,这种感受可能不完全出于“种族偏见”或“白人文化强权”,可以坦然面对。

爱丽儿的原配配音演员Jodi Benson也在推特上力挺因为肤色遭到攻击的Halle Bailey,她认为角色的灵魂才是最重要的

有多项研究认为,我们对身体的美感,可能受文化的影响较大,但是对面孔的审美则有相当高的一致性。

心理学家 Judith Langlois 1991年曾以2-3 岁和6-8个月大的孩童做实验,在他们眼前分别摆放由成年人评判为美和丑的两张面部照片。实验中,婴儿对被成人评判为美的照片,凝视的时间更长。研究者认为,这说明人类对面孔美丑的判别或许是一种先天机制。

1995年,心理学家Michael Cunningham 也曾开展一项研究,让不同地域的人给不同人种的女性照片打分,发现结果的一致性达到0.9以上,显示出人类对于女性审美具有跨文化共性。这表明,在不同的性别与文化里,面容吸引力的标准,可能大致上是相似的。人们在对面孔审美认知中存在较高程度的群体一致性。

我们的直觉和经验甚至也能够提供一些佐证。比如说,在中国古代,人们与西方文化还没有过多接触,但中国自古的主流审美,就推崇女性“以白为美”,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肤如凝脂、冰肌玉骨”,都是对女性肤白的审美体现。更容易接受白色的小美人鱼,而对黑人鱼心生抵触,可能只是深植内心的文化心理作祟。

但承认进化带来的文化心理沉积客观存在是一回事,形成自己的审美和评判标准又是另一回事。即使你不认为Halle Bailey是“第一眼美人”,也不妨试着细细打量一下,就像《小美人鱼》导演Rob Marshall说的那样,这个女孩“青春洋溢,非常纯真”,她身上透出的活力和自信确是美的,我们完全可能欣赏得来。

user avatar

很久没上知乎来补充一下…

这个回答意外收到了很多关注…我不怎么用知乎,所以今天才发现有这么多评论…感受到了知乎的热烈讨论的氛围,我自己也学习到了不少。

取匿还是算了,我本身也不怎么玩知乎,也没啥有营养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参考…

有几个评论里提到的想要说明一下

首先是关于color blind的选角提升多元化的问题。我觉得不看人种选角色本身的意图是好的,但是在现在的这个阶段看来,这个只是在给更重要的提升文化参与度拖后腿罢了。有了这条捷径,谁还想要继续去学习别的文化?黑豹就算虚拟了一个瓦坎达,但是至少对美国黑人现状并不好还是有真实的描绘,现在倒是好了,全部都只记得塞黑人演员了…………

黑人确实有无脑想要支持黑人的,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出现的:b23.tv/av58771053

视频里的大哥说了另外的理由,就是觉得黑人不爱下水,因为黑人头发容易打结,其实本身脏辫的出现就是方便黑人打理自己头发。现在只能希望演员在拍摄的时候能够克服这个障碍了…

尽管青蛙王子原版也是欧洲文化,但是我仍认为Tiana是很好的黑人公主。主要是这个故事几乎完全脱离了原版童话,除了有王子有青蛙有接吻打破诅咒,别的跟原版童话毫无关系,甚至连名字都改成了公主与青蛙。所以看电影的时候不会有人觉得这是真的青蛙王子童话的故事,顶多觉得是偷了几个梗。但是小美人鱼的故事,根据之前几个公主真人版的例子,谁能保证迪士尼不是按照自己原版动画去复刻的?而又有多少人把原版动画当成是童话故事在看的呢?

至于现在一些魔改西游记,各种去谈恋爱的,说实话我也是觉得不合适的,但是现在是在讨论小美人鱼啊…

退一万步说,两个比较的话,那还是小美人鱼这种跨文化改故事更让我不能接受。就像是我哥可以瞎说我家里人的故事,我可以抽我哥可以不抽我哥,以后别人误会了我家里的事情我也可以自己澄清,因为我们一家人,但是你跑去全世界拿个话筒瞎说我家里人的故事,你声音比我响,大家都信你,那我肯定要抽死你。

Tiana真的是很好很好的公主(没有看过电影的求求你们快去看吧呜呜呜)我觉得她是比灰姑娘更符合努力奋斗得到结果的公主。迪士尼本人说过很喜欢灰姑娘,因为她是努力就能有回报的象征。在我看来Tiana更符合这个标准,因此我也真的很喜欢她。看到评论里说有黑人妈妈不让自己小孩去看这部电影,其实我觉得挺伤心的。Tiana受的苦也表达了底层人民的辛苦,这应该是很多人能够感同身受的。在我看来,为了梦想,每天都睡不饱觉拼命赚钱的Tiana是比黑豹都要好的教育模版。如果有家长看不到这方面的话,那真的是很让人伤心。

另外,连狮子王都出真人(狮)版了,怎么青蛙和公主就不能有呢。实在不行多加一点真人的戏份也不是不行。退一万步说,这个真人化做不了,再给黑人写个新故事就这么难吗?到时候还能有噱头,黑人编剧黑人导演黑人演员,全黑人班底给你一个原创故事,这不比炒冷饭更吸引眼球?

真情实感打了这么多字,主要是因为迪士尼的公主系列在我小时候留下了很多的回忆。我希望迪士尼还是那个像它原本说的那样,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不想看到现在这么一个迫不及待成为财富大亨的迪士尼。

P.S.看了木兰的预告片,木兰烫了个头,住起了福建土楼…行吧,迪士尼说好的真人版为了尊重历史甚至不放木须龙呢………白瞎了神仙姐姐…

P.P.S.你们不能因为我不怎么用知乎就欺负我:)恶意骂的全部反弹,和谐的讨论才能有思想的进步嘛。

============分割线============

不能接受迪士尼这种伤害小国家的行为。

小美人鱼是丹麦的国家象征,美国人随便拿过来改,然后说你一开始没说小美人鱼是白人,那就是有可能是黑人。

你是丹麦人你想不想打迪士尼?

黑人也没有那么值得高兴的,这不是什么给所有人机会的尊重文化多元,这是白人文化再一次洗刷少数族裔的悲惨故事。黑人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神话传说。迪士尼不愿意去听他们的故事,看到黑豹票房好了就为了这个票房把白人的故事给他们演,这算是尊重黑人文化吗?美国黑人在过去受的那些痛苦现在全部都忽略不计了,没有必要拍电影去看了,你想演戏,行啊给你个白人happy ending的故事好了。

西方文化也不是第一次这样了,也不知道刘亦菲的真人版花木兰会不会也被改成美国主旋律。原版动画里面就一塌糊涂,导演口口声声说为了花木兰动画特地到处去了解中国文化了,结果连木兰打的是柔然而不是匈奴这么基础的事情都不知道。故事的核心完全从木兰的孝顺和为国效力改成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西方思想。现在又有多少人觉得木兰没打多久仗还是个小兵的时候因为自己的聪明赢了战争?她为国家打了12年的仗,这些在迪士尼面前都不重要,因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亚洲人来讲他们美国人的故事和思想,这个亚洲人是谁不重要,这个亚洲人干了什么,不重要。

迪士尼这次是真的让人很失望,我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还有人在支持这个选角。从丹麦人的角度,这就像是我们的白蛇传被迪士尼拍了,真人版青蛇是个黑人,迪士尼说哎呀不知道你在生气什么,青蛇本来就是条蛇,谁知道换成人形什么人种。从黑人的角度,刘亦菲要是去演了欧洲宫廷剧在那边欧洲礼仪,我们也受不了。

你可以政治正确,也可以支持少数族裔的演员,但绝对不是按照这种形式。

最讨人厌的是,迪士尼明明有黑人公主Tiana。甚至在我看来Tiana人设还比小美人鱼好。自己拥有梦想,不断努力奋斗,救赎了二混子王子教会他一起努力,小美人鱼为了爱情换了嗓子,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谁的人设更独立自主?

Tiana整个电影里也很多元化,主要都是黑人演员但是也有白人,甚至还有Latino。

结果迪士尼抛弃了Tiana。

user avatar

我之前看过丹麦一个纪录片,因为在丹麦不允许歧视成绩差的学生,所以在9年级(初三)的班级里,不会乘除法、不懂百分数的学生大有人在,上课时间多动症的男生用教室WiFi下载游戏,而门门考满分的班长却在谈及“上进心”的时候忍不住委屈地哭着说,“我只是喜欢学习而已啊,为什么他们都要孤立我嘲笑我?”

我始终觉得,“包容”的意思是“平等”而不是“特权”。

成绩好的同学不去歧视成绩差的同学叫平等,任由成绩差的同学歧视成绩好的同学叫特权;

同理,男性不去欺压女性,不去剥夺她们受教育、找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叫平等。而任由女性因此欺压男性,占尽便宜,叫特权。

异性恋不应该去说同性恋是恶心变态,同性恋也不应该说什么同性才是真爱,异性只是为了传宗接代的话。

最后,不让白人演员顶替掉黑人演员去演黑人角色叫平等,但是如果因为是黑人,就非要为了政治正确而让黑人演白人角色就叫特权。

user avatar

据说美人鱼的原型是儒艮。

我觉得黑皮肤似乎更贴近原型吧?

user avatar

这特么是鮟鱇鱼变的美人鱼吧……


user avatar

如果中国市场只有丹麦那么大的话,迪老鼠一样会把花木兰改成黑人的。

看看《黑豹》:2018年北美票房第一,超过《复联3》;2018年全球票房第二,仅次《复联3》。而且在奥斯卡奖上7项提名4项获奖,首部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漫威超英片。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既然已经证明这样做何等名利双收,迪老鼠当然会变本加厉地政(sang)治(xin)正(bing)确(kuang)。

迪士尼六公主:
  • 《沉睡魔咒》(睡美人)奥罗拉公主:艾丽·范宁。
  • 《灰姑娘》辛德瑞拉:莉莉·詹姆斯。
  • 《美女与野兽》贝儿公主:艾玛·沃森。
  • 《阿拉丁》茉莉公主:娜奥米·斯科特。
  • 《小美人鱼》爱丽儿公主:哈雷·贝莉。
  • 《花木兰》花木兰:刘亦菲。

user avatar

如果这样选角的话,那真的挺牛逼的,我甚至觉得这个故事都不需要“人鱼”这种噱头。

一个黑人女孩儿,爱上了一个白人男孩,白人男孩却不爱她。

还有比这更符合原著主旨的设定吗?要什么人鱼&王子的噱头?

user avatar

我觉的选一个非洲裔演员是真的妙!

首先,作为原著的《海的女儿》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人鱼(异族)女子,爱上一个白人王子。

这个异族女子希望可以变成王子种族的样子,得到强势种族男性的爱。她痛恨自己种族天生的鱼尾,觉得鱼尾是丑陋的,想要人类的双腿。

这个过程中,她受尽了千辛万苦,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失去了发声表达的能力

最终,在她背叛了族群,失去了几乎一切,终于变成期待的种族之后,王子并没有对她产生爱情,还是选择了自己种族的女孩。



这个选角

妥妥的后殖民主义视角啊

高,实在是高

(本观点纯属娱乐)

user avatar

往好处想,这次花木兰至少没有找个连中国话都不会说的华人或者韩裔或者美中混血来,我们该偷着乐了

另外,这个是年初的新闻,ZZZQ是属于从北美到欧洲的全体白人的自嗨,不服软也不行

user avatar









明白为什么她们可以嫁给王子,嫁给爱情,臣民可以至死不渝为她战斗,而王子为什么不娶小美人鱼了吧?

-------------------------------我是传说中的分割线------------其实我觉得你演个莫安娜

演个蒂安娜

我不仅不觉得有违和感还得夸一句真像,你说你偏偏要演什么美人鱼……是刚果的王子吗……

不是歧视黑人什么的,听说妹子唱歌不错,只是单纯觉得违和感太强了,不喜勿喷

————---------------------------------------------------

2020 2 28

这个剧本如何:黑海美人鱼由于环境污染,石油泄露导致变异,上岸寻找刚果王子复仇……

知乎小透明第一次破千~

我真的知道黑海不黑~

而且我真的只是在玩梗~评论大佬莫较真~

………………………………………………………………有人觉得很符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2023)的选角,尤其是主演艾丽·贝利(Halle Bailey)饰演爱丽儿公主,无疑是这部电影从宣布之初就备受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相当广泛且激烈的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选角,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1. 艾丽·贝利的选择:一个重要的文化和代表性意义 打破刻板印象的代.............
  • 回答
    迪士尼2023年真人版《小美人鱼》(The Little Mermaid)的女主角选角引发了广泛讨论,主要围绕演员艾玛·斯通(Emma Stone)的体型、文化象征意义以及对传统角色形象的突破。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选角现象: 1. 选角背景与演员背景 艾玛·斯通:作为好莱坞知名演员,艾玛·斯通.............
  • 回答
    刘亦菲出演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这绝对是近些年来华语影坛乃至全球文化交融领域的一个重要事件,引发了相当广泛的讨论,也触及了许多层面的意义。从选角本身来看,刘亦菲的选择确实是一次“天选之子”式的机遇。首先,颜值和气质的契合度是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刘亦菲身上那种“仙气”和英气并存的气质,是很多女演员所不.............
  • 回答
    迪士尼圣诞广告动画《继父》(The Stepdad)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作品,尤其是在这个每年都要经历“圣诞广告大战”的季节里,它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但也同样温馨的视角。故事核心:不是完美的童话,而是真实的温暖这部动画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去描绘一个“完美家庭”的圣诞奇迹,而是直面了一个略带现实.............
  • 回答
    迪士尼游行中出现啦啦队高喊“印第安人剥头皮”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复杂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影响。事件本身:荒谬与令人不安的冲突首先,这件事本身就显得极其荒谬和令人不安。在以欢乐、童真和家庭为核心卖点的迪士尼游行中,出现如此充满暴力和血.............
  • 回答
    迪士尼搜包这件事,可以说是游乐园管理模式中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有争议的环节。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别说得跟机器人似的,就当平时聊天。首先,这事儿怎么发生的?你去的任何一个迪士尼乐园,比如上海迪士尼、香港迪士尼、东京迪士尼,乃至美国本土的加州迪士尼和奥兰多迪士尼,在安检口,工作人员都会对你的包进行检查.............
  • 回答
    迪士尼少儿英语,这个曾经在中国家长圈里响当当的名字,最近以一种近乎“静悄悄”的方式,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这个消息一出来,不少家长都觉得有点意外,但仔细想想,似乎又在情理之中。毕竟,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市场风云变幻,尤其是“双减”政策的出台,像迪士尼少儿英语这样的外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日子确实不好过.............
  • 回答
    None.............
  • 回答
    刚看完迪士尼放出的那支《花木兰》的真人版预告片,怎么说呢,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期待了这么久,终于能一窥真人版木兰的真容了,确实让人有点按捺不住。另一方面,看了预告,脑子里飘过好几个念头,有惊艳,也有担忧。先说说那些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首先,视觉效果是真的没得说。迪士尼砸钱的力度还是摆在那儿的。预告.............
  • 回答
    迪士尼以 713 亿美元收购 21 世纪福克斯的影视部门,这绝对是好莱坞乃至全球娱乐产业格局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笔交易。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庞大,更是对未来内容创作、分发和观众互动方式的一次深刻重塑。看待这笔交易,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1. 内容王者之争的白热化: 迪士尼的野心显露无疑:.............
  • 回答
    上海迪士尼乐园坚持“翻包检查”政策,并明确表示不接受调解,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的考量,包括安全、运营效率、游客体验以及与国际迪士尼乐园的接轨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上海迪士尼“翻包检查”政策的由来与性质 “翻包检查”的定义与普遍性: 所谓的“翻包检查”.............
  • 回答
    “禁止自带饮食”惹争议:上海迪士尼的这场官司,牵出了什么?上海迪士尼乐园关于“禁止自带饮食”的规定,最近因为一位大学生将其告上法庭而再次成为焦点。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消费纠纷,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消费者权益、企业经营策略以及法律边界之间的复杂博弈。要理解这场官司,我们得先捋一捋事情的原委,以及它为.............
  • 回答
    上海迪士尼被吐槽“太贵”是一个长期存在且讨论热烈的话题。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吐槽的“贵”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消费者们感到“贵”的具体指向:1. 门票价格高昂: 绝对价格高: 上海迪士尼的门票价格在中国大陆的游乐园中属于最高梯队。虽然有.............
  • 回答
    看到上海迪士尼在台风天闭园却不提供无条件退票的消息,我内心挺复杂的。一方面,作为游客,我能理解为了安全起见,迪士尼选择闭园是负责任的行为。但另一方面,这种“不予无条件退票”的做法,确实让人有点难以接受。首先,咱们得承认安全是第一位的。 台风天,尤其是像“烟花”这样级别的台风,风力巨大,雨势凶猛。在这.............
  • 回答
    上海迪士尼宣布允许游客自带食品进入乐园,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改变,并且在宣布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举措,并尝试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原因分析: 游客呼声与市场需求: 长久以来,关于迪士尼乐园禁止自带食品的规定,一直是许多游客,尤其是家庭游客抱怨的焦点。.............
  • 回答
    上海迪士尼乐园票价的这次调整,尤其是常规日门票涨至 435 元,最高价更是飙升到 769 元,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得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次涨价幅度不小,尤其是那个最高价,已经触及了不少家庭的预算上限。 对普通游客的影响: 很多家庭,尤其是带着孩子的,平时可能就.............
  • 回答
    迪士尼乐园里,那毛茸茸、圆滚滚的达菲熊和它的朋友们,最近成了不少人心头的“白月光”,但也成了不少人钱包和时间的“拦路虎”。想把它们抱回家?别想轻易得手!动辄四小时的排队时间,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更令人咋舌的是,转手一卖,价格能翻上好几倍,最高能翻到八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咱们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门道。.............
  • 回答
    上海迪士尼就APP被工信部通报“假冒应用程序”一事的回应,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1. 官方态度的明确与迅速:首先,上海迪士尼方面能够如此迅速地对工信部的通报做出回应,并且第一时间明确指出被通报的是“假冒应用程序”,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品牌方的快速反应能够有效阻止谣言的.............
  • 回答
    上海迪士尼允许游客带整只西瓜入园这件事,说实话,挺出圈的,也挺有意思的。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想了想,觉得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不光是游客方便了多少,背后可能还有一些挺值得琢磨的点。首先,从游客的角度看,这绝对是个福音,尤其是在夏天。 你们想想,上海的夏天那叫一个热,黏糊糊的,走在.............
  • 回答
    上海迪士尼的“禁止携带饮食”规定,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诉讼,确实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各方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的起因:一条被普遍认为不合理的规定上海迪士尼乐园一直实行一项“禁止携带外带食品和饮料入园”的规定。这意味着游客在进入乐园前,必须将自带的食物和饮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