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Messianic Secret?近代有何新的神学或历史解释?

回答
弥赛亚的秘密:耶稣身份的隐晦与揭示

“弥赛亚的秘密”(Messianic Secret)是德国圣经学者威廉·瓦尔特(William Wrede)在1901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早期基督教福音书(尤其是马可福音)中,耶稣多次要求那些被他治愈或认识他身份的人保持沉默,不要将他的弥赛亚身份公之于众的现象。这看起来与一位即将公开宣告自己弥赛亚身份的人物行为似乎有些矛盾,因此引出了许多神学和历史上的探讨。

什么是“弥赛亚的秘密”?

简单来说,弥赛亚的秘密指的是福音书作者在叙述耶稣生平时,有意无意地记录了一些耶稣要求别人保守他弥赛亚身份秘密的事件。例如:

驱鬼时: 耶稣常常阻止鬼魔说出他是“神的圣者”(马可福音1:24),或者不让他们宣告他是弥赛亚。
治愈病人时: 耶稣治愈病人后,有时会严厉地命令他们:“你务要谨慎,不可告诉人。”(马可福音1:43)。
门徒认出弥赛亚身份后: 即使彼得在凯撒利亚·腓立比认出耶稣是“基督”(马可福音8:29),耶稣也“严严地吩咐门徒,不可对他传扬这件事。”

瓦尔特的论点是,这种“秘密”并非耶稣故意为之,而是早期教会为了回应当时犹太社会对弥赛亚的普遍期待——一个政治军事领袖,能够推翻罗马统治,重建以色列的辉煌。耶稣所展现的“受苦仆人”形象(以赛亚书53章)与这种期待格格不入,因此,早期教会可能将耶稣的弥赛亚身份暂时隐藏起来,直到他的受难和复活后,才逐渐将其公开,并以此来解释他为何不符合当时人们的弥赛亚观。

瓦尔特理论的开创性与争议

瓦尔特的“弥赛亚的秘密”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巨大震动。它挑战了传统的观点,即福音书直接、清晰地呈现了耶稣的弥赛亚身份。瓦尔特认为,福音书中的“秘密”是早期教会为了在后耶稣时代继续解释和传扬耶稣的意义而“构建”出来的文学手法。

这个理论的争议之处在于:

历史的真实性: 许多学者认为瓦尔特过于强调早期教会的“构建”成分,而忽视了耶稣本身可能就有意识地控制他人对他身份的公开宣传,原因可能与他的时机和目的有关。
文学的解释: 也有学者认为,马可福音中的“秘密”是一种文学策略,旨在引导读者随着耶稣的步伐,逐渐认识他的身份,并体验到一种“惊奇”和“敬畏”的情感。

近代神学与历史的新解释

自瓦尔特提出理论以来,关于“弥赛亚的秘密”的解释层出不穷,并且在神学和历史研究领域不断深化。以下是一些近代的关键发展:

1. 对“秘密”性质的重新审视:

“渐进式揭示”而非“绝对秘密”: 许多现代学者不再将“秘密”理解为一种刻意的、全面的隐藏。相反,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渐进式揭示”的叙事策略。耶稣知道自己的身份,但他并非像政治领袖那样进行公开宣告,而是通过他的教导、神迹和最终的受难来逐步显明。这种“秘密”更像是一种“延迟的宣告”,直到合适的时机。
“理解的秘密”: 一些学者,如B. Chilton,强调这种“秘密”更多是关于“理解”的秘密。那些经历过耶稣神迹的人,可能感受到了他不同寻常的能力,但他们可能无法用当时的“弥赛亚”概念来完全理解他。耶稣要求他们保密,可能是一种保护,也可能是一种等待,等待他们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他的身份,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奇迹。
“权力与谦卑”的张力: 耶稣并非为了权力和荣耀而宣扬自己是弥赛亚,而是以一种谦卑、服务的方式来到世上。因此,他可能并不期望他人为了他争取世俗的权力或名声。这种“秘密”也反映了他对权力和荣耀的独特理解。

2. 历史背景下的新理解:

犹太弥赛亚期待的多样性: 瓦尔特时期,对犹太弥赛亚期待的理解相对单一。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在耶稣时代,犹太社会对弥赛亚的期待是多元的,除了政治军事的,还包括先知、祭司、君王等多种角色。因此,耶稣的“受苦仆人”形象并非完全没有先例,而是处于一个更复杂的期待光谱中。
“秘密”作为早期教会的“神学反思”: 一些学者(如N.T. Wright)认为,福音书中的“秘密”很大程度上是早期教会为解释耶稣的生命、死亡和复活而进行的“神学反思”。他们回顾耶稣的生平,发现他的行为与当时人们对弥赛亚的期望存在差异,因此,在叙事中加入了“秘密”的元素,以解释这种差异,并将耶稣的身份与旧约的预言联系起来,特别是以赛亚书中的“受苦仆人”。
“政治的考量”: 也有人认为,“秘密”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政治的考量。在罗马统治下,公开宣称自己为“犹太人的王”(即弥赛亚)可能会被视为叛国罪。因此,耶稣保持低调,避免不必要的政治冲突,也是一种生存策略。

3. 神学意义的深化:

耶稣身份的“内向性”与“外向性”: “弥赛亚的秘密”揭示了耶稣身份的两个层面:一方面,他的弥赛亚身份是内在的、由上帝赋予的,并在他的生命和工作中得以彰显;另一方面,这种身份的完全公开和被世人接受,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他的受难和复活。
信徒的“认识”过程: 这种“秘密”也映射了信徒认识耶稣身份的内在过程。从最初的惊叹、困惑,到最终的理解和接受,这是一个认识的旅程。耶稣并不强迫人相信,而是邀请人跟随,并在过程中逐渐开启他们的心眼。
“受苦”与“荣耀”的连接: “弥赛亚的秘密”最深刻的神学意义在于,它将耶稣的“受苦”与他的“弥赛亚荣耀”紧密联系起来。人们期待的弥赛亚是荣耀的,但耶稣的荣耀是通过受苦来实现的。这种“秘密”实际上是在预示,真正的弥赛亚之路是经过十字架的。

总结

“弥赛亚的秘密”并非一个简单的文学手法,而是理解耶稣身份、早期教会的传扬以及基督教核心神学的重要切入点。近代的解释更加 nuanced,不再将之视为绝对的“隐藏”,而是理解为一种“渐进式揭示”、“理解的秘密”或早期教会的神学反思。这些解释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耶稣作为弥赛亚的独特性和他生命信息的丰富性,以及他如何超越了当时人们狭隘的期待,开辟了通往救赎的全新道路。它提醒我们,认识耶稣的身份,是一个需要耐心、理解和属灵启示的过程,这个过程最终指向他的受难、复活以及随之而来的荣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很复杂

现代神学自然有多重稀奇古怪的解释。甚至有人曾考证耶稣并没有严严的要求门徒不要透露自己是弥赛亚或者要求人不要去宣扬神迹。

当然这还得从福音书说起。

福音书记载如果属实,那么从一个小细节就能看出一些【属灵】的端倪

耶稣问门徒,自己是谁,彼得回答耶稣,说他是基督。耶稣说彼得是有福的,因为没有天父指示,无人能说他是基督。

但,随后,当耶稣说自己要遵天父的旨意去受死时,彼得却拦阻耶稣,不让他去送死。耶稣则斥责撒旦的拦阻。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首先能称呼耶稣为基督,必须要是亲身感受,一切从外向内的,都不是真实的。正如耶稣说那跟随他的人群,指出他们跟随他并不是认他为基督,仅仅是为了那五饼二鱼的神迹,想要吃饱而已。同时,耶稣也斥责法利赛人,说对于邪恶的时代,在没有神迹赐予给这些人,唯有死而复活的神迹存留。

同时,口中承认耶稣为基督的人,如果没有经历十字架的考验,就无法从灵里获得属天的权柄,只能沦为撒旦的工具和目标。

不从天父上帝那里获得属灵的恩赐了解到弥赛亚的奥秘,就会如同彼得那样,仅仅是为了周全人自己的心意,而对耶稣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进而转变为各种各样的试探,并最终跌倒。

因此可见,在耶稣的教导中,他所有的医治和神迹,他都是为了解放和安慰人,并不是要求别人必须懂得弥赛亚降临的奥秘。而要将恩典和荣耀归于那无形的天父上帝。从而明白天国的恩慈。

故此,基督的门徒,受拣选与传播福音,绝不是等同的含义。很多基督教徒误以为,传福音就是拉更多人做基督教徒,这本身就是有悖于耶稣的身教的。

受拣选的门徒必须从内心里接受上帝的拣选,从灵里得洗,才能明白弥赛亚在十字架上的奥秘,就是成为真正做仆人的样式,甘心服侍,甘心降卑,甘心受死,以成全天国的救赎。

一味地宣扬弥赛亚的神迹,则恰恰会失去对于福音的传扬,更会失去基督徒应有的,效法耶稣的谦卑与温和。

所以在耶稣受难复活后,神迹与福音在十字架的献祭中合一,这个献祭已经成就,既不需要在灵里规避撒旦的阻挡,也不需要再从外部阻隔那些求神迹,并只想吃饱的人。所以弥赛亚的奥秘就是真基督徒的奥秘,即如何背上十字架,不求自身的益处,而将荣耀借着基督的献祭归于那无形的父神,并全心全意以行为拯救灵魂,等待恩典。

借着从耶稣完全的弥赛亚的奥秘,就不难分辨出谁是麦子,谁是稗子了。

麦子就是拥有耶稣样式的门徒,而稗子则是中了法利赛人的酵,反倒要把沉重的担子给别人,自己却一个手指头都不愿意动。还要阻止别人与罪人同行,阻止别人宽恕罪人,自己倒要审判。

当然,许多解经家对弥赛亚的奥秘解释不同。一家之言,希望能有帮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弥赛亚的秘密:耶稣身份的隐晦与揭示“弥赛亚的秘密”(Messianic Secret)是德国圣经学者威廉·瓦尔特(William Wrede)在1901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早期基督教福音书(尤其是马可福音)中,耶稣多次要求那些被他治愈或认识他身份的人保持沉默,不要将他的弥赛亚身份公之于众的.............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 回答
    理解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说法,即“《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1. 历史文件的定义与性质: 历史文件是过去的产物: 陆慷的表述首先强调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历史文件”属性。这意味着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国关系背景下签署的.............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 回答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和夸张色彩,但其核心要表达的是:中国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和产业领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它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为了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
  • 回答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这句话,最早出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一位杰出的18世纪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这句话的含义深刻且复杂,通常被用来讽刺和批评那些打着爱国旗号,但实际上在追求个人利益、制造分裂或煽动仇恨的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字.............
  • 回答
    “Control is Dead”这句话的含义非常丰富且具有多层次的解读,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字面陈述,而是对当前社会、技术、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一种普遍的失控感、权力分散化、个体自主性增强以及传统权威式微的深刻反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字面含义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最.............
  • 回答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乍一听可能有些功利甚至冷酷,但深入剖析,它揭示了一种关于成长、认知和处世态度的深刻变化。这句话并不是说成年人完全泯灭了道德感,而是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判断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要的转移。我们来详细地理解这句话的各个层面:一、 “小孩子才分对错”:儿童的认.............
  • 回答
    这句话以一种诗意且深刻的方式,阐述了科学与宗教(在此特指佛学)在追求真理和理解宇宙本质上可能存在的殊途同归。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表象的理解:科学探索的艰难与佛学智慧的超前 科学探索的“爬山”隐喻: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艰辛、充满挑战的过程。科学家们如同登山者,需要克服无数.............
  • 回答
    “Don't judge”(别评判)这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核心含义:停止对他人进行预设的、带有偏见的、负面判断。“评判”(judge)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有几种理解: 审判(legal cont.............
  • 回答
    这句话, "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这是伟大民族的标志",是一句富有争议且深刻的论断。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字面含义、潜在的哲学思想、历史现实以及它可能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核心解读:反思与进步的动力从最核心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并非在鼓吹忘恩负义的行为本身是值得赞扬的,而是指向了.............
  • 回答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句禅语,通常被称为“禅宗三境界”或者“悟道三阶段”,意境深远,历久弥新。它并非指代实际的山,而是用“山”这个意象来比喻一个人对事物、对真理、对自我的认知过程。理解这三层境界,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三层境界的含义:第一层境界: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