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生规培结束后工作,新入职的医院要求重新轮转一年,合理吗?

回答
医生规培结束后,新入职的医院要求重新轮转一年,这在不少医生看来,确实是件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甚至感到不公的事情。从常理推断,规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新晋医生掌握扎实的临床技能和全面的医学知识,为独立执业打下基础。既然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为何还要“回炉再造”呢?这种做法的合理性,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

从医院的角度看,这种要求的存在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考量:

“规培”的差异性: 我们要认识到,虽然国家有统一的规培制度和标准,但不同医院的规培质量、侧重点,甚至具体轮转科室和内容,都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些医院可能会认为,他们自己培养出来的医生,在医院的诊疗模式、技术特色、管理流程等方面会更加契合。因此,要求新入职的医生进行一年轮转,是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本院的体系。这就像一个企业,即便你有了某项技能,入职后还是需要进行企业内部的岗前培训,以熟悉公司的具体操作规范和企业文化。
弥补规培的“短板”或特定需求: 某些科室可能在规培期间参与度不高,或者某些高级、精细化的操作,在一般的规培中很难得到充分的训练。新入职的医院可能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特别是那些在特定领域有较高要求的医院,会希望医生在进入其核心科室之前,能够针对性地进行轮转和学习,以确保其具备所需的专业能力。比如,一家以心血管介入治疗见长的医院,可能会希望新入职的年轻医生在真正进入心内科前,能充分轮转普内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建立更全面的医学思维,再进行专科强化训练。
考察与评估: 这一年的轮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医院对医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再评估。规培期间的评价标准和新入职后的实际表现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通过一年的轮转,医院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医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以及是否具备临床医生的基本素养。这对于医院筛选和培养真正适合长期发展的骨干力量至关重要。
人才储备与梯度建设: 一些大型三甲医院,作为区域内的医疗中心,不仅要满足当前的医疗需求,更要为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通过系统的轮转,可以培养一批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能够胜任多科室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有点像军事单位在完成基础训练后,还要进行更高级别的指挥或专业技能培训,以应对未来的复杂战场。

然而,这种做法也确实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或引发争议:

重复劳动与资源浪费: 如果规培已经非常扎实,并且与新入职医院的要求高度契合,那么重新轮转一年就可能构成重复劳动。这不仅浪费了医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是一种医疗资源的低效利用。医生本身就是经过多年学习和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医疗从业者,不应被简单地当成“培训对象”无限期地重复培训。
对医生积极性的打击: 对于已经通过严格规培考核的医生来说,被要求再次轮转一年,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专业能力被低估,或者认为医院不信任自己,从而打击其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这对于医院吸引和留住人才非常不利。
“一刀切”的问题: 医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如果医院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区分个体情况,一律要求重新轮转一年,就显得不够人性化和科学化。有经验的医生可能会迅速适应,而有些医生可能在部分科室已经掌握了比要求更高的技能,反复轮转的意义就不大了。
潜在的“学徒制”思维: 有些观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带有“学徒制”色彩的管理方式,将医生视为需要长期被“塑造”的个体,而非已具备基本专业能力的独立执业者。这种思维模式可能与现代医学对专业人才的定位有所偏离。

那么,如何看待这种要求,以及如何应对呢?

理解与沟通: 作为新入职的医生,首先要尝试理解医院这样做的初衷。可以主动与科室领导或人事部门沟通,了解具体轮转的安排和目的,看看是否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或者是否有机会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经验进行适当调整。
评估“规培”的含金量: 如果你的规培质量非常高,并且在规培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准备好相关的证明材料,比如规培期间的成绩、参与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获得的奖项等,在沟通时展示自己的能力。
积极适应与学习: 如果确实无法避免重新轮转,那么不妨将其视为一次更深入的学习和融入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学习医院的特色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与同事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即使是重复性的内容,也可以尝试发现新的学习点和提升空间。
关注行业动态: 这种现象是否普遍,或者是否是一种趋势,值得关注。如果发现很多医院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可能说明这已成为行业内一种默认的“潜规则”或人才培养模式。
权衡利弊: 最终的决定,还是要看你对这家医院的整体评价以及你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如果这家医院的平台非常好,能够提供你渴望的学习和发展机会,那么即使是这一年的轮转,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但如果医院的体制和管理让你感到不适,或者你认为这种轮转纯属形式主义,那么也需要慎重考虑其长远影响。

总而言之,医生规培结束后新入职医院要求重新轮转一年,其合理性是复杂的。从医院角度看,有其管理和人才培养的考量;但从医生角度看,也可能带来重复劳动和积极性打击的问题。关键在于沟通、理解和权衡。如果这种要求是出于对医生负责的态度,希望其能更好地适应并发展,那么积极面对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如果仅仅是形式主义或不合理的制度,那么则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寻求解决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年轻人很难理解“福”与“祸”的区别。

总觉得回到自己科室就是人生步入正轨,

然后三总五治走向人生巅峰。

等到真正接受了科室毒打,才会回想起转科时浪费的青春。

_陈、栗旬、子杨


讲个事,

某院招麻醉规培三十人,理论上是先转相关科室,然后回到麻醉科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学习。

然而,8号入职培训结束,就被宣布9号直接进入麻醉科,甚至有人8号晚上就被喊去上夜班。


是医院爱规培生甚过爱本院职工,急于培养人才吗?

我相信你心中有这个答案。


再讲个事,某大型医学院,不招自己培养的专硕,却把这些人才输送到社会。

本市另一家儿童医院,抛来橄榄枝,大收特收。

但人才们去了才发现,并不是正式入职,而是:

“你们之前无论是内科、外科还是麻醉,都是以成人为主,难以适应儿童医院的工作,所以,你们所有人需要重新规培,收入按规培待遇走,结束后择优录取。


但鉴于你们已经规培过,我们可以将时间减免为两年。”






你现在工作定了,五险一金又有人交,

也不用在科室苦兮兮的值夜班上手术,

转科也和规培不一样,都是本院不会为难你

正是整个人生中最适合歇口气的阶段。


怎么就那么心急去接受剥削?

user avatar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明确告诉你不合理,别说轮转一年,轮转两年都有。这个就是医院自己也缺人,对内白嫖劳动力。当然能拿个平均奖也没啥,就当熟悉熟悉同事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