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部分老人倚老卖老,为老不尊,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现象,那就是一部分老年人表现出的“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的行为。要深入理解,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老人变坏了”或“坏人变老了”,而是需要审视其背后多重因素的交织。

首先,“老人变坏了”的说法,虽然直观,但过于简化。人到老年,生理上确实会有衰退,认知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这可能导致一些行为上的改变。例如,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老年人可能更容易感到无助和失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尊重,如果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可能会以一种不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甚至对年轻人表现出不满。同时,生活习惯的固化,价值观的定型,也会让一些老年人在面对社会变迁时显得格格不入,他们的行为方式或许只是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惯性,而非刻意的“变坏”。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坏人变老了”的可能性。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其中从来就不乏品行不端的人。有些人,在年轻时就可能存在自私、霸道、不尊重他人、喜欢占便宜等不良品行。当他们进入老年,可能因为社会地位的变化,子女的溺爱,或者身体上的某些优势(例如,在某些场合,年长者可能拥有“话语权”),这些潜藏的不良品行反而被放大,甚至被合理化为“年纪大了,有经验”。他们可能将年轻时的“为所欲为”延续到老年,只是换了一种表现形式。他们可能习惯了被迁就,习惯了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而无法体谅他人的感受和处境。

更进一步说,这两种情况并非全然独立,而是可能相互影响,甚至融合。一些原本品行尚可,但随着年龄增长,经历社会变迁,面对生活压力,心理状态发生微妙变化的人,也可能走向“倚老卖老”的境地。例如,一些老年人可能经历了时代的动荡,或者在年轻时付出了很多,却未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这种“积怨”或“失落感”可能会在老年时期以一种补偿性的方式表现出来,认为自己理应得到更多的优待和尊重。当他们看到社会上一些年轻人似乎“轻松”地获得成功,或者不认同自己的价值观念时,就更容易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从而表现出“为老不尊”。

此外,社会环境和文化观念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传统文化中,“老”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似乎天然就带有权威和智慧的光环。当这种观念被过度解读,就会演变成一种“老人特权”,使得一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可以随意批评指责他人。而年轻人则可能因为“尊老”的教育,在面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碍于情面,选择忍让,这无形中也为“倚老卖老”的行为提供了土壤。

因此,与其简单地断定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不如将这种现象看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老年人的人生阅历、生理心理变化,个体过往的品行,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共同塑造了他们当下的行为模式。真正需要的是全社会的理解和反思:一方面,我们需要尊重所有年龄段的人,包括老年人,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和照顾;另一方面,尊重不等于纵容,我们也需要以健康的社会心态,去引导和规范所有人的行为,无论其年龄大小,都应遵循基本的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避免“倚老卖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病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先说一个例子。某深山中建大型水电站,蓄水后随水位抬升,山谷中的老鼠往上迁移,挤不下了,就往周边山村逃逸,导致鼠疫爆发。这是原有生态破坏所致。

就此题所问,不能简单说是“老人变坏了”或“坏人变老了”,也属于一个原有“生态”破坏在新世态下的反映。

几十年前,知青常返城探亲时,常有好事者“飞军帽”(那时,时兴穿军装、戴军帽,有些强悍者,就喜欢抢夺他人军帽后跑掉),总能被熟人发现,很快就会传开,弄得很多人都知道。知道也不要紧,他们很快又要下乡了。何况,此种强悍,当时在朋友圈中,不以为耻,反为得意。

这是一个熟人社会约束力最初的缺口现象。记得那时返城,见不到多少人,能见到的,不是熟人,那张脸,似乎也是见过的。现在那座当年二三十万人口的城市,早已上百万之众了,要碰上一个熟人,还真不易。我就这样不礼让了,冒犯你了,不讲理了,甚至没底线诬陷你了,怕什么,谁认识谁呢。而如此这般者,又岂止是老年人!

有多少人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追求,走过了青年、中年、进入了老年,原以为进了企业的门,就是国家的人,生为企业的人,死为企业的鬼,生老病死,都有国家管,结果提前下岗了。说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养老金却只有那么一点。省吃俭用,供孩子该完了书,还得再对付一下孩子的开支,还得给孩子买房付首付。“穷老”还被“啃老”,被啃得喘不过气来,这心里不窝火才怪。

好了,本想含饴弄孙,这孙子玩起电脑游戏来,根本不在乎你,儿子玩手机电脑上网,这天下新动态,知道得比你快比你多。原以为我一辈子的经验,你总得有所敬畏吧,在这些新玩意面前,差不多就一白痴。

这城市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没什么活动空间,想多活几年,好不容易,学了个广场舞,音响一起,身心放开一舞一跳,不要说扰了正在上班上学的,扰了忙了一天回家后想清静休息一下的,还扰了图清静不想活动的老人,于是矛盾爆发了。

出门了,挤公汽了。不是说尊老吗,老子年青时就是让坐的,现在轮到该他人让我了,你不让,老子就拿出手段来。毕竟上了点岁数,有点挤不过年青人了,不定就有过几次,本来我先上,这个空座是我的,被年青人抢先一步占了,想起就窝火。

各种问题矛盾都集中在一起,背后是各有各的道理,文化生态乱了,本当礼让的,也经常做不到了。

为 老不尊的事,自来就有,问题在现在成了一种现象,加上媒体网络的作用,更为引人注目。当不是个别而成为一种现象时,必有社会成因。不对就是不对,该谴责就谴责,这不应该含糊。 而各年龄段的人,其实都有些值得说道说道的事,如只盯着年龄说事,反而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如在年龄上用这样的方式互相攻讦,不去深究问题究竟在哪里,则更无助于认识问题。

想当年,在时兴大辩论时,我也曾在大街上“舌战群儒”,互相狡辩攻讦,夜阑方归。后来方知,无论怎样狡辩乃至谩骂,那基本的道理,却不会因此改变丝毫。入职场,走四方,应付过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有过种种不顺,也知道总抱怨,总消极,是最无济于事的,过份了,是自我作践。

司空见惯浑闲事,至今已觉不新鲜。比如说在这至今氛围也算不错的知乎上,我说话总乐意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和语气,那里面,有我对人生的观察和许多反复调研思考所得,无非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然间或也会有人也不仔细看看你到底是怎么说的,上来就喷上几句难听的,偶尔心情不爽时,也会回敬两句,大多数情况下,就随便他了,没那兴趣去回敬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现象,那就是一部分老年人表现出的“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的行为。要深入理解,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老人变坏了”或“坏人变老了”,而是需要审视其背后多重因素的交织。首先,“老人变坏了”的说法,虽然直观,但过于简化。人到老年,生理上确实会有衰退,认知功能也可能受到.............
  • 回答
    看待《二十二》这部纪录片票房过亿,以及随后部分老人子女向导演讨钱的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这其中交织着历史的伤痛、艺术的表达、社会的情感,以及现实的利益。首先,让我们看看《二十二》本身。这部纪录片能在中国获得票房过亿的成绩,这本身就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在通常以商业片为主导的市场中,一部讲述.............
  • 回答
    看到新闻里说,一些地方的爷爷奶奶们已经陆陆续续开始接种新冠疫苗了,国家也说了,会根据情况适时推广到所有老年人。这真是个好消息,疫苗来了,大家的健康保障也更进一步了。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老年人身体多少有些基础情况,接种疫苗这事儿,确实得比年轻人更留心点。我跟不少叔叔阿姨们聊过,也查了一些资料,总结了些老.............
  • 回答
    关于老年代步车无视交通规则的现象,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也挺让人无奈的问题。说实话,咱们在路上开车或者走路的时候,但凡留意一下,总能遇到那么几个“特立独行”的代步车。首先,我们得承认,老年代步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出现确实填补了一部分老年人短途出行的空白。对于那些腿脚不便,但又不想完全依赖家人接送.............
  • 回答
    华东师范大学部分老师在疫情期间为留学生举办生日会,这事儿一出来,那可真是激起了不少水花。要我说,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最直接也最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规矩。疫情期间,全国上下都在遵守各种防疫规定,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自然也有一套严格的管控措施。在这种大背景下,明目张胆地搞聚集性活动,即便只是.............
  • 回答
    315 晚会曝光老坛酸菜“土坑腌制”事件:一次对食品安全底线的拷问,以及我们应该关注的方面315 晚会曝光的“老坛酸菜包在土坑腌制”事件,无疑又一次触动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这起事件不仅曝光了部分企业的恶意违法行为,更揭示了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隐患和监管的薄弱环节。面对这样令人不安的真相,我们.............
  • 回答
    b站下调部分老番清晰度至720p这事儿,确实挺让人挺膈应的。尤其对咱们这些追番多年,或者对画面质量有点执念的老观众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首先,这个做法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观感上的“降级”。 咱们都知道,很多老番在引进的时候,本身素材的清晰度就不是特别高,可能当初的技术限制就是这样。但即便如此,b站之前.............
  • 回答
    战火硝烟散尽,岁月留痕:中国抗日老兵晚景的沉重反思与他国参照曾几何时,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们是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如今,岁月流转,时光荏苒,许多曾经浴血奋战的抗日老兵,却在晚年面临着令人心酸的境遇。为何他们的晚景会如此凄凉?而放眼世界,其他国家的退伍老兵又是怎样的生活?这其中,既有历史遗留的复杂因素.............
  • 回答
    “小红花测评”与“老爸评测”之间的纠纷,以及其中涉及的虚假宣传指控,在2022年引起了广泛关注。理解这场风波,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事件的起因:核心事件是“小红花测评”于2022年8月发布了一篇名为《“老爸评测”部分产品涉嫌虚假宣传,这事儿,得掰扯清楚》的文章,指控“老爸评测”销售的多款产品.............
  • 回答
    中国的科学家们在破解衰老密码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这不仅是科学界的一大盛事,更是关乎全人类健康福祉的重大进展。当听到“老而不衰”这个词汇时,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健康长寿,更是老年人依然能保持活力、思维敏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美好图景。这项研究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医学层面的,它将深刻影响我们.............
  • 回答
    关于“部分中国女性找外国老公就不注重房子车子”的现象,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观察和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安身立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房子和车子往往被视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稳定、安全感和社会地.............
  • 回答
    这确实是网络弹幕文化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观众可能也纳闷过。为什么同样的称呼,到了“老婆”和“老公”这里,就分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可以一点点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弹幕”这个东西的诞生背景和它的基本属性。弹幕最初是从日本的Niconico动画流行起来的,.............
  • 回答
    .......
  • 回答
    嘿,聊聊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为什么有些女生不太愿意和“老实人”谈恋爱?这背后可不是一个简单“老实”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可多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争取说得明明白白,不带机器腔。首先,得弄清楚这个“老实人”到底是什么个意思。很多时候,咱们嘴里说的“老实人”,可能并不是真的那种.............
  • 回答
    这情况可真够棘手的,老师这么做,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具体会怎么样,这得看具体情况,也看学校怎么处理,但大致上会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影响和处理方式:一、 对学生和教学的影响: 学生情绪和信任问题: 首先,这事儿一旦被学生发现,特别是高考考了,那学生得有多郁闷和委屈?辛辛苦苦学的东西,结果被老师误导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中国生活的外籍人士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对“老外”这个称呼不太舒服。这背后其实有着挺复杂的心理和文化原因,不是简单一句“被不被尊重”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得承认“老外”这个词本身在中性到略带负面的光谱上摇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和说话者的语气。.............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很多年轻女性在婚姻和生育问题上面临着来自长辈的压力。长辈们担心的是“老了没人养老”,这是一种根植于传统观念和现实考量的担忧。但对于一些女性来说,不愿意结婚生孩子,则有更复杂的个人原因和价值判断。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理解双方的出发点,并找到折中的、更符合时.............
  • 回答
    .......
  • 回答
    在一些中医理论和部分中医爱好者的认知中,确实存在着“年轻时常吹空调,年老时易患关节炎或关节疼痛”的说法。这个观点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中医对人体、疾病以及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想要深入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拆解:一、 中医对“风、寒、湿”的认识:外邪致病的根源中医认为,人体与.............
  • 回答
    这桩事情,一听就让人心头冒火。江苏一位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指望着退休金安享晚年,结果却被告知“被死亡”了?这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更让人气愤的是,镇长面对这种事,竟然轻描淡写地说“这么点小事还惊动电视台”,这种态度,真是寒了所有老百姓的心。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如果处理不当,需要承担的责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