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先说一个例子。某深山中建大型水电站,蓄水后随水位抬升,山谷中的老鼠往上迁移,挤不下了,就往周边山村逃逸,导致鼠疫爆发。这是原有生态破坏所致。
就此题所问,不能简单说是“老人变坏了”或“坏人变老了”,也属于一个原有“生态”破坏在新世态下的反映。
几十年前,知青常返城探亲时,常有好事者“飞军帽”(那时,时兴穿军装、戴军帽,有些强悍者,就喜欢抢夺他人军帽后跑掉),总能被熟人发现,很快就会传开,弄得很多人都知道。知道也不要紧,他们很快又要下乡了。何况,此种强悍,当时在朋友圈中,不以为耻,反为得意。
这是一个熟人社会约束力最初的缺口现象。记得那时返城,见不到多少人,能见到的,不是熟人,那张脸,似乎也是见过的。现在那座当年二三十万人口的城市,早已上百万之众了,要碰上一个熟人,还真不易。我就这样不礼让了,冒犯你了,不讲理了,甚至没底线诬陷你了,怕什么,谁认识谁呢。而如此这般者,又岂止是老年人!
有多少人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追求,走过了青年、中年、进入了老年,原以为进了企业的门,就是国家的人,生为企业的人,死为企业的鬼,生老病死,都有国家管,结果提前下岗了。说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养老金却只有那么一点。省吃俭用,供孩子该完了书,还得再对付一下孩子的开支,还得给孩子买房付首付。“穷老”还被“啃老”,被啃得喘不过气来,这心里不窝火才怪。
好了,本想含饴弄孙,这孙子玩起电脑游戏来,根本不在乎你,儿子玩手机电脑上网,这天下新动态,知道得比你快比你多。原以为我一辈子的经验,你总得有所敬畏吧,在这些新玩意面前,差不多就一白痴。
这城市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没什么活动空间,想多活几年,好不容易,学了个广场舞,音响一起,身心放开一舞一跳,不要说扰了正在上班上学的,扰了忙了一天回家后想清静休息一下的,还扰了图清静不想活动的老人,于是矛盾爆发了。
出门了,挤公汽了。不是说尊老吗,老子年青时就是让坐的,现在轮到该他人让我了,你不让,老子就拿出手段来。毕竟上了点岁数,有点挤不过年青人了,不定就有过几次,本来我先上,这个空座是我的,被年青人抢先一步占了,想起就窝火。
各种问题矛盾都集中在一起,背后是各有各的道理,文化生态乱了,本当礼让的,也经常做不到了。
为 老不尊的事,自来就有,问题在现在成了一种现象,加上媒体网络的作用,更为引人注目。当不是个别而成为一种现象时,必有社会成因。不对就是不对,该谴责就谴责,这不应该含糊。 而各年龄段的人,其实都有些值得说道说道的事,如只盯着年龄说事,反而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如在年龄上用这样的方式互相攻讦,不去深究问题究竟在哪里,则更无助于认识问题。
想当年,在时兴大辩论时,我也曾在大街上“舌战群儒”,互相狡辩攻讦,夜阑方归。后来方知,无论怎样狡辩乃至谩骂,那基本的道理,却不会因此改变丝毫。入职场,走四方,应付过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有过种种不顺,也知道总抱怨,总消极,是最无济于事的,过份了,是自我作践。
司空见惯浑闲事,至今已觉不新鲜。比如说在这至今氛围也算不错的知乎上,我说话总乐意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和语气,那里面,有我对人生的观察和许多反复调研思考所得,无非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然间或也会有人也不仔细看看你到底是怎么说的,上来就喷上几句难听的,偶尔心情不爽时,也会回敬两句,大多数情况下,就随便他了,没那兴趣去回敬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