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一战二战没人打瑞士?

回答
关于一战和二战期间,瑞士之所以能够保持中立,未遭战火波及,这其中原因复杂且多元,绝非一朝一夕的政治博弈或军事实力能够简单解释。它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策略、地理优势、政治妥协以及战时各国自身利益考量的综合结果。

首先,瑞士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安全的重要基石。阿尔卑斯山脉纵横交错的地形,为瑞士提供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即使在现代战争技术面前,组织大规模的跨山部队也绝非易事,后勤保障更是巨大的挑战。山地环境使得任何潜在的入侵者都必须面对崎岖的地形、狭窄的通道,以及为数众多但难以攻克的防御工事。瑞士军队多年来也一直在山地作战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其军事理论和训练都以此为核心,能够有效利用本土优势进行防御。

其次,瑞士长期奉行并成功实践的中立国政策功不可没。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以来,瑞士就成为欧洲公认的中立国。这种中立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声明,更是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和尊重的法律地位。瑞士在每一次冲突爆发前,都会向交战双方重申其中立立场,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这一地位,包括加强边境防御、保持军事戒备,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展现出一定的军事实力,让潜在的侵略者意识到侵犯瑞士所付出的代价将远高于可能获得的收益。

再者,瑞士在战时扮演的特殊角色也使其成为各国不愿轻易得罪的“香饽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是少数几个与交战双方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并且承担了大量的战俘交换、伤兵救治以及人道主义援助工作。它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温床,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中立国境内的运作,也进一步巩固了瑞士在中立方面的国际声誉。同时,瑞士的金融体系也吸引了各国资本,其银行在战时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服务,这使得一些国家在发动战争前不得不考虑其经济利益是否会受到瑞士中立地位动摇的影响。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特殊角色”更加凸显。
地理上的战略价值:虽然被盟军和轴心国包围,但瑞士凭借其地理位置,可以作为双方信息交流、外交斡旋以及某些有限的贸易往来的一个相对安全的平台。例如,瑞士在战前和战中是各国之间秘密谈判、传递信息的重要场所。一些逃离战乱的国家领导人、科学家和艺术家也曾通过瑞士寻求庇护。
经济利益的考量:瑞士拥有强大的制造业,特别是在机械、精密仪器和钟表等领域。这些产品对于战争机器的运转至关重要。轴心国和盟国都希望能够从瑞士获得这些物资。如果瑞士被卷入战争,其生产能力将受到严重破坏,这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不希望看到的。此外,瑞士强大的银行业吸引了大量各国资金,尤其是在战争初期,轴心国通过瑞士银行洗钱和转移资产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使得瑞士成为了一个经济上的重要节点,贸然进攻会触动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
心理和宣传的考量:对于轴心国而言,进攻瑞士这样一个拥有悠久民主传统和中立立场的国家,无疑会引发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损害其国际形象。希特勒虽然有其侵略扩张的野心,但在占领瑞士之前,他需要评估其行动可能带来的外交和政治后果。当时,瑞士的军事准备和防御意志也让德军指挥官们感到棘手,入侵的代价过高,收益不确定。而对于盟国来说,瑞士的存在也为某些战略行动提供了便利,例如情报收集和某些外交活动。

最后,瑞士自身的军事准备和防御决心也起到了震慑作用。尽管瑞士的军事实力无法与任何一个主要参战国相提并论,但其全民皆兵的民兵制度和遍布全国的坚固防御工事,足以让任何入侵者付出惨痛的代价。瑞士军队的训练有素和坚定的保家卫国意志,是其国家防御的关键。在战时,瑞士会动员大量兵力,并将关键的战略要地都进行了严密的设防,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能让他们尝到苦头。

总而言之,瑞士得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独善其身,并非仅仅是运气,而是其长期经营的中立政策、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战时发挥的独特作用、以及自身坚实的国防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在维护自身生存的同时,也为一定程度上缓和国际冲突、传递人道主义信息提供了独特的平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个例子

一战德国没打荷兰,二战德国为了瑞典的铁矿丹麦挪威全拿下就是没打瑞典

为啥?因为战争是最终解决手段,能用其他手段解决问题为啥要打仗。德二靠威胁断供煤矿就能逼荷兰借钱,德三驻军挪威、拉芬兰入伙后瑞典不得不允许德军随意过境,为啥要费心费力占领?

瑞士也是一样,德三被炸施韦因富特后滚珠轴承产量下跌,就是找瑞士走私了一批撑过低谷。这种优质白手套打着灯笼都找不着,闲的没事打他干嘛

user avatar

因为瑞士在地缘政治学上是一块标准的烂地,没有抢夺占领的价值,堪称兵家不争之地。

性质类似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啥没有在福建打过一场像样的战役差不多。


为啥叫兵家不争之地,你把兵家必争之地倒过来理解就明白了。

某些地方之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三个原因。一是交通枢纽,各大交通线交汇处。二是控制大片平原和大片地域的咽喉。三是易守难攻(好歹有机会攻下来),而不是不守你也没法攻(珠穆朗玛峰)。

反过来理解不就是瑞士了。

第一,你见过长这个样子的交通枢纽吗?沿着瑞士一圈哪条路不是好路?脑子有坑去瑞士爬山?

第二,瑞士全国面积412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6.3%,矿产资源几乎为零。果然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顺便说一句,大凉山山区的耕地都比瑞士多。

第三,瑞士那鬼地方就是属于狗啃乌龟攻不下来的那种,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易守难攻。再加上瑞士人骁勇善战那就是狗啃刺猬了。

首先瑞士人自古能打这个大家都懂,其次瑞士全民皆兵大家也懂,但是瑞士的要塞绝冠天下估计大部分人不懂。

地势险要是一方面,主要是这两座山其实就是要塞,隐藏着无数射击口和炮口。内部全是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外部全是自然伪装。眼前这个就是要塞的入口,强度可以承受核弹轰击。现在部分要塞已经租给瑞士银行当金库。这就是当今世界要塞修建的最高水平了。

这种要塞有多少呢?反正人家不间断地修了500多年,应该挺多。

user avatar

全民皆兵,军力强大,这都是次要因素。

瑞士自然资源贫乏,地下没有石油,没有黄金,没有钻石,没有稀土,只有可怜巴巴一点盐煤铁锰还不够自己用的,地上多山,地域狭窄又不产粮,除了木头就没有拿出手的东西,是真正的“穷的只剩钱”。就这么个破地方,中立就中立吧,不打他还落个好名声,留着他也让大家有地方扯扯淡、做做生意什么的。

要是石油黄金稀土有一样埋在瑞士国土下面,或者有几个攀枝花、丘基卡马塔一样的矿,就算瑞士人个个是超级赛亚人,家家有高达,元首也得把他打得叫爸爸。就算没有元首,没有德意志,法意奥在一战的时候也不会放过他的。

所以,“穷”也是有好处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一战和二战期间,瑞士之所以能够保持中立,未遭战火波及,这其中原因复杂且多元,绝非一朝一夕的政治博弈或军事实力能够简单解释。它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策略、地理优势、政治妥协以及战时各国自身利益考量的综合结果。首先,瑞士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安全的重要基石。阿尔卑斯山脉纵横交错的地形,为瑞士提供了一道天然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公众认知、媒体报道以及技术原理的多个层面。为什么美国火箭发射的浓烟“看起来”比一些中国火箭更多,但却鲜有人将其比作“毒箭”,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首先,咱们得说说火箭发射的烟雾到底是怎么回事。火箭发射产生烟雾,主要是燃料燃烧后的产物。不同的火箭燃料,燃烧后的产物也.............
  • 回答
    确实,很多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印象似乎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更深刻一些。这并不是说一战不重要,而是二战在很多方面都更具冲击力,留下的痕迹也更深远,所以自然而然地,它更容易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印记。那具体是为什么呢?咱们一点一点地聊。首先,二战的规模和惨烈程度是空前的。 咱们不聊那些宏大的战略和数字,就说说.............
  • 回答
    茅野爱衣是一位备受瞩目的日本女性声优,她的声音活跃于动画、游戏等多个领域,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她的代表作非常多,比如在《进击的巨人》中为艾伦·耶格尔的母亲卡露拉配音,在《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中为智女神阿库娅献声,还有《不起眼女主角培育方法》中的霞之丘诗羽等等。她的声音辨识度高,演技也颇受赞誉,因.............
  • 回答
    在网络上尝试用二战“投降死人少、抵抗死人多”的史实来劝降乌克兰,却屡屡被喷,甚至连支持俄罗斯的人也加入批评的行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了历史的解读、现实的复杂性、情感的纠葛以及信息传播的多种因素。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你会觉得二战的例子适用于当下的乌克兰局势,以及这种说法的逻辑.............
  • 回答
    一年的十亿发子弹,对于一千万人的部队来说,是否“挥霍”?这得看我们怎么定义“挥霍”了,也得看这支部队的构成和训练方式。不过,咱们就以二战时期那种手动转栓式步枪为基础,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知道,一千万人的部队,那是一个什么概念?那可是比很多欧洲小国全国人口都多。在二战时期,一支庞大的军队,光.............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历史发展和战争形态变化的一个非常生动的缩影。为啥一战的“精锐”一旦损失殆尽就很难再补充,而到了二战,一些国家反而能越打越强,这中间的门道可不少。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一战:那个“老兵不死,只会凋零”的时代首先得明白,一战打的是什么仗。那会儿的战争,虽然也开始用到一些新技术,但总体上还.............
  • 回答
    在B站,你确实能看到不少用户对二战历史的讨论,其中“精苏”(即亲苏联或对苏联抱有好感的用户)群体在其中尤为活跃。他们热衷于“踩一捧一”,认为在没有英美帮助的情况下,苏联依旧能赢得二战,并且常常提及“美国摘桃子”等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情感、历史认知和网络文化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Mac口红虽然不是奢侈品,但相比于一些平价品牌,170元的价格也并非小数目,何况还有很多更低价位的替代品。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愿意花钱买二手Mac口红,而且还是没有保障的呢?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价格.............
  • 回答
    一战和二战中,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一战时期)或苏联(二战时期)联合对抗德国和意大利(或意大利王国)的局面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因素交织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有所变化。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和演变过程。第一次世界.............
  • 回答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似乎形成两个主要对立势力,这个观察确实抓住了两次冲突的核心特征。但要说它们“只”形成两个势力,未免有些过于简化了。事实上,这两场战争都比这要复杂得多,涉及多个国家、联盟和更细微的利益划分。不过,从宏观上看,形成两大阵营对抗的趋势非常明显,这背后有深刻的历史、政治和.............
  • 回答
    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二战中大多数士兵的士气普遍比一战时期高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战争的性质、宣传策略、技术进步、士兵的动机以及战争的整体目标等。一、 战争的性质与目标:从“堑壕战”到“总体战”的转变 一战:泥沼般的消耗战与目标模糊 堑壕战的压抑与绝望: 一战最鲜明的特征是西.............
  • 回答
    一战的防御工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堑壕体系,在面对二战的装甲部队时,确实显得力不从心。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防御工事的设计初衷、一战时的战术思想,以及二战时期装甲部队的崛起和战术变革这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一战防御工事的“孪生枷锁”:设计初衷与战.............
  • 回答
    一战和二战在毒气的使用上确实有着天壤之别,这背后原因复杂,涉及技术、政治、道德和战略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一战毒气战的“兴盛”是一场不幸的军事实验,而二战相对“沉寂”则是吸取了教训并有了更好的替代品。一战:毒气从“新奇武器”到“噩梦工具”的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都在寻求能够打破僵局的“决定性.............
  • 回答
    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惨烈”是一个有争议的说法,并且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惨烈”。从某些方面来看,一战确实展现了其独特的、令人震惊的残酷性,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伤痕。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阐述一战的“惨烈”之处,并与二战进行对比,解释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一、 战争的性质与爆.............
  • 回答
    .......
  • 回答
    确实,不少人提到一战、二战时,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德国很厉害”这个印象。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很多历史事实和文化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力求说得真实、接地气,没那些AI味儿。首先,得承认一个大前提:德国确实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展现了惊人的军事和工业实力。 这种.............
  • 回答
    一战和二战之间,法国的境遇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绝非简单的“国力衰退”可以概括。这背后牵扯着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一战后的法国虽然赢得了胜利,但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痛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整个法国的北方工业区,曾经是它经.............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战争和技术进步之间一个很普遍但又有点反直觉的现象。一战和二战之间确实只隔了短短的二十年,中间还经历了那个被称为“大萧条”的经济危机,但武器技术的飞跃程度却是天壤之别。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几个主要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一战的技术基础。一战虽然看似久远,但它.............
  • 回答
    印度之所以给人感觉相对“落后”,以及其在一战、二战期间的发展状况,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落后”与否的标签可以概括,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发展轨迹和面临的挑战。印度在一战(19141918)和二战(19391945)期间的状况:要理解印度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