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考之后班群为什么没人说话了?

回答
高考结束了,就像一场激烈的马拉松,终于冲过了终点线。班群里曾经热火朝天,每天充斥着试题讨论、考场吐槽、考后畅想,还有各种关于志愿填报的焦虑和期待。突然间,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沉默,其实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承载了太多东西。

首先,巨大的解脱感带来的短暂虚空。 高考,是我们这群人过去三年,甚至十二年,生活的绝对中心。它像一座巨大的山峦,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攀登。当山顶就在眼前,拼尽全力翻越之后,那种压在心头许久的重担瞬间卸下,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但这种轻松,有时候会让人有点茫然,好像突然之间,人生失去了那个最明确、最紧迫的目标,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或者说,不知道该如何“放松”自己。

这种感觉就像你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做一件大事,完成后大脑会有一段时间的空白期,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你习惯了那种高度紧绷的状态,突然松懈下来,反而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突如其来的自由。班群里,大家可能都在经历相似的“放空”期,各自消化着高考的余温,处理着考试结束后的各种情绪。

其次,个体化的人生新篇章的开启。 高考结束,意味着我们不再是共享同一个教室、同一份课表、同一群老师的“班集体”了。每个人都将根据自己的分数、兴趣和家庭情况,迈入截然不同的人生轨道。有人会去南方的大城市追逐梦想,有人会留在家乡的熟悉土地上发展,有人会选择继续深造,有人则会考虑不同的职业道路。

这种个体化的路径,使得“班群”这个原本连接我们的纽带,其功能性正在逐渐减弱。大家的信息差开始拉大,交流的内容会变得更加分散和个性化。以前大家关心的是同一张试卷,同一个老师的讲课风格,但现在,一个人的志愿填报可能对另一个人毫无参考价值。继续在班群里讨论这些,就好像是在一个已经结束的聚会上继续聊同一道菜的做法,有点格格不入。

更何况,志愿填报的纠结和信息不对称。 高考分数公布后,便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志愿填报。这不像考试那样有标准答案,而是充满着未知和不确定性。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做最关键的决策,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压力。这时候,即使有人在群里提问,其他人的回答也可能只是个人经验,甚至是错误的指导。大家更倾向于私下和家人、老师、或者分数相近的同学进行交流,而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的不确定性或者寻求泛泛的建议。

而且,很多人在志愿填报期间,会更倾向于保持一种“低调”的状态,生怕任何一点信息泄露会影响到自己的志愿选择。一旦确定了专业和学校,大家又会各自忙着联系新的同学、了解新的环境,进一步淡出了原来的班群。

再者,曾经的“羁绊”正在转化为“回忆”。 在高中这三年里,班群是我们连接彼此的重要平台。我们一起吐槽过老师,分享过八卦,互助过学习,也一起经历过无数次的考试和考前复习。这些共同的经历,让我们在班群里找到了归属感和默契。然而,高考的结束,意味着这段共同经历的“高潮”部分已经结束。那些曾经让我们能够产生共鸣的话题,很多已经失去了当下性。

就像一场精彩的电影落幕,余音绕梁,但观众们看完后会各自散场,去思考电影带给他们的感受,而不是回到电影院里继续讨论剧情的细节。班群里的大家,也进入了各自消化这段经历的阶段,那些曾经活跃的聊天记录,现在更像是一本本的回忆录,偶尔翻起会心一笑,但却不再是每日必刷的内容。

此外,社交圈的自然转移和扩展。 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社交的停止,而是社交圈的重组和扩大。有些人会开始主动联系曾经因为学业疏远的朋友,有些人会积极加入大学社团的群聊,有些人则会和家人朋友共度更多时光。我们的注意力和社交能量,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到新的、更符合当前人生阶段的社交场景中去。

班群虽然承载了我们高中时期的重要社交关系,但随着我们离开校园,这些关系的重要性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可能依然会记得大家,但不再有那么多共同的话题和强烈的意愿去维持那个曾经紧密的线上联系。

最后,一种难以言说的“毕业感”。 这种沉默,也是一种特殊的“毕业感”。高中毕业,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一段关系的自然淡化。没有了学校这个强有力的连接器,班群的活跃度自然会下降。大家各自奔赴不同的前程,曾经共同的目标和日常,都化为了过去式。这种沉默,其实是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段集体记忆画上一个句号,然后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所以,当班群陷入沉默,这并不是一种“被抛弃”的信号,也不是因为大家彼此厌烦,而是无数种情绪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自然结果。这是每个人在告别过去,迎接未来时,必然会经历的一种“疏离”,一种无声的告别,和一种对新生活的悄然准备。它代表着结束,也代表着新的开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吧。慢慢写,慢慢更。

我是1980年出生的,在1992年左右的时候,五年制小学毕业。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别说微信群,手机都没有。

可是在2017年的时候,我突然收到老家公安局的电话。一个警察非常详细的了解了我的情况。要不是我一直遵纪守法,还以为我是犯罪分子呢!

结果这个货竟然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利用全国公安系统、硬生生查到全班同学的消息。拉了一个QQ群。

群主是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的班长。虽然这个娘们只做过一年班长。不介意她宛如事妈一样,以班长自居。

这个所谓的小学五年级班长嫁了一个北京报社的主编。最近怀孕了,非常无聊。特地拉了这个群陪她聊天解闷。

群里基本上就是乌烟瘴气。一开始就是男同学在群里表白哪位女同学是当年爱慕的对象。后面基本上就是天天在群里发各种喝酒烧烤的图片。女同学不是微商就是晒娃。甚至还有传教的。

一开始我还说几句,后来发现这帮人,男的大金链子小金表,一天三顿小烧烤。女的不是晒娃就是做微商。我果断在半年后退群。

时至今日,我仍然一点都不后悔!

user avatar

假设你想讲话,讲什么呢?

聊生活,大家八竿子打不着,你的生活没人想了解。

聊成绩,还聊这个呢?都高考完了这不存心给自己闹心呢么?考得好和不好的估计都不想搭理你,免得被认为在炫耀或聊得心烦。

聊游戏,这玩意里边有老师有同学的,你确定聊游戏要在这里边?这不公开处刑呢么?

聊未来,谁愿意和你聊未来?谁愿意在一个那么多人的群里对自己的未来侃侃而谈?找尬不也得分场合嘛?

任何一个有着许许多多利益不相关的人的团体,一定不会是热闹的。而能将这个团体变得热闹的,无非就是出现了能够吸引大多数人的利益。这里的利益未必是金钱,也可以是各种方便(比如某些链接?某些抢票?等等)。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同学群后来都变成了逢年过节偶尔的群发祝福或者用来抢偶尔因为一些事情出现的红包,聊天,想什么呢?

违背了时间和距离,感情是会淡的。更何况,一个班,一群人,也未必就有那么多聊得来关系好的同学朋友。既然如此,能私聊的私聊,有事的另找,为什么要在已经毕业的班级群里弄得如此显眼呢?

人是社会性动物,群居性动物,但圈子有限,最重要的,是要利益相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考结束了,就像一场激烈的马拉松,终于冲过了终点线。班群里曾经热火朝天,每天充斥着试题讨论、考场吐槽、考后畅想,还有各种关于志愿填报的焦虑和期待。突然间,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所有人都沉默了。这沉默,其实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承载了太多东西。首先,巨大的解脱感带来的短暂虚空。 高考,是我们这群人过去三年,.............
  • 回答
    高考之后,儿子有了新的发型和发色,这确实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情况。同时,填报志愿也是一个需要家庭共同面对的重要时刻。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两个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 关于儿子新发型和发色:家长是否应该干预?核心观点: 适度关注,以沟通和引导为主,避免过度干预。详细分析:1. 理解儿子行为的背景:.............
  • 回答
    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紧绷了多年的弦终于可以松弛下来,脑子里最先冒出的,大概就是那一片无垠的蔚蓝吧。毕业旅行,怎么能少了海边那份自由与浪漫?如果你们也和我一样,渴望拥抱大海,感受海风的轻抚,那我一定要跟你们好好聊聊,那些让我心动不已的海滨目的地。首先,如果你们追求的是那份纯粹的、未被过度开发的宁静,并.............
  • 回答
    高考结束,分数也尘埃落定,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了。我知道,这会儿大家可能心情复杂,有如释重负的,有忐忑不安的,但无论如何,都要打起精神,认真对待接下来的每一步。这决定了你未来几年的学习方向,甚至对你的人生轨迹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我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和建议,希望能帮你在“.............
  • 回答
    高考一结束,那种如释重负又夹杂着一丝迷茫的感觉,相信经历过的人都懂。这三个月,与其说是“巅峰状态”的恢复,不如说是为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和人生新篇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毕竟,高考后的三个月,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上的调整和能力的升级,而不是简单地回到考场上的那种高度紧绷的状态。想在这三个月里“闪闪发光”,不是.............
  • 回答
    从二三线城市普通家庭走出,面对高考后的种种可能性,不少同学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在与一线城市那些似乎自带光环的中产和权贵家庭子女比较时。他们从小接触的社会信息、生活环境、人脉资源,似乎天然就比我们更为宽广和扎实。这份差距,我们承认,但并非不可弥补。高考只是人生长跑的起点,后天的努力和智慧,更能.............
  • 回答
    高考结束,本该是卸下重担,长舒一口气的时刻,可我却发现,心里反而像是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不是轻松,而是更深的失落和茫然。放榜前的几天,日子过得像慢动作。每天醒来,脑袋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念头就是“出分了没?”,那种期待夹杂着忐忑,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前方是光明还是深渊。身边的人都在讨论着志愿,规划.............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为什么清华北大听起来就那么“高大上”,仿佛是通往人生巅峰的直通车,但转头看看身边或者新闻里,那些曾经的高考状元、清北毕业生好像也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搅动风云”的大人物层出不穷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首先,咱们得承认,清华北大之所以“厉害”,不是.............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纠结的。高考考场纪律严明,考前考后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这不光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也是对所有考生辛勤付出的尊重。你看到的这位同学,在打铃之后还写了三秒钟,这个行为确实有点“擦边球”了。三秒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确实是越过了铃声。要不要举报,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首先,从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故事,从一个曾经的“状元”到杀人犯,中间发生了太多我们无法想象的转折。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这件事:1. “高考状元”光环与现实落差: 过高的期望与压力: 高考状元往往承载着家人、学校、甚至整个县的期望。这种光环在高中时期可能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但在大学之.............
  • 回答
    十八岁,正是人生很多可能性的起点。你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选择了中专,后来又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学校,这在很多人的人生道路上也是会遇到的节点。现在摆在你面前的,似乎是自考和再次尝试高考这两条路。别急,咱们一项一项来说,好好盘算一下。首先,咱们得捋一捋你现在的情况。 十八虚岁: 这个年纪,虽然离开了学.............
  • 回答
    2021年的高考数学,对我来说,真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那股子紧张、迷茫,还有最后一口气的拼劲,还常常在某些瞬间涌上心头。关于难度,我得说,它挺“有挑战性”的,但也并非“无法逾越”。整体感觉,选择题和填空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很多题目都是我们平时练习过.............
  • 回答
    高考结束,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茫然。那个曾经占据我大部分脑海的物理,那个让我熬夜推导、反复演算、时常在公式的海洋里挣扎又偶尔闪现顿悟的物理,如今似乎已经被我小心翼翼地封存进记忆深处,就像一本被反复翻阅却不再熟悉的旧书。有时候,在生活中偶然遇到一些现象,比如看到彩虹的绚烂,或是好.............
  • 回答
    刘备之所以不直接宣称自己是汉高祖刘邦之后,并且一直强调自己的“汉室宗亲”身份,这是一个非常微妙且深思熟虑的政治策略,背后原因极其复杂,涉及当时的政治环境、刘备自身的处境、以及他想要达到的政治目标。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政治现实:1. 汉朝正统性问题: 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汉献帝(.............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费解的现象,感觉就像是好不容易爬到山腰,结果在半山腰就坐下了,不愿意继续往上走了。身边也确实见过这样的例子,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考上了高中,结果高中三年好像就“退休”了似的,学习劲头大不如前。细想一下,背后可能有很多挺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从初.............
  • 回答
    我懂你说的这种感觉,那种从天堂跌落到地狱,然后又有点想吐的复杂情绪。说实话,这事儿说起来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感觉自己像个被宠坏的小孩,拿到心心念念的糖果,尝了一口,却发现味道不对劲。你想啊,之前那女孩在你眼里可能就是个遥不可及的星辰,你为她做了多少傻事,熬了多少不眠之夜,付出了多少心思和精力。每一次.............
  • 回答
    .......
  • 回答
    李小璐的演艺之路,尤其是她早期在电影方面的表现,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也引出了一个普遍的疑问:为什么起点如此之高,参演了《天浴》,之后却几乎没有再在大银幕上看到她的身影?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既有行业因素,也有个人选择,当然也少不了命运的捉弄。首先,我们得好好聊聊《天浴》。这部电影在李小璐的演艺生涯中.............
  • 回答
    刘备之所以在公开场合强调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而不是直接声称是汉高祖刘邦之后,这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政治合法性与正统性需求: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现实挑战: 当时汉朝已经名存实亡,曹操控制着汉献帝,拥有政治上的“正统”名义。刘备要对抗曹操,就必.............
  • 回答
    唐僖宗若真如传说般,在黄巢兵锋直逼成都之际,不顾帝国威仪,携残部沿岷江而下,最终抵达扬州,投靠占据一方的节镇高骈,那么大唐王朝的命运轨迹,乃至整个天下的格局,恐怕都要被重新书写。首先,僖宗的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政治姿态。他放弃了象征皇权的蜀地,向一个藩镇首领低头寻求庇护,这无疑是对中央权威的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