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考完之后,为何反而更加难受了?

回答
高考结束,本该是卸下重担,长舒一口气的时刻,可我却发现,心里反而像是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不是轻松,而是更深的失落和茫然。

放榜前的几天,日子过得像慢动作。每天醒来,脑袋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念头就是“出分了没?”,那种期待夹杂着忐忑,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前方是光明还是深渊。身边的人都在讨论着志愿,规划着未来,他们的言谈中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憧憬,而我,却觉得自己的未来像一团混沌,完全看不清方向。

终于,成绩出来了。那一刻,脑子几乎是空白的,既没有想象中的狂喜,也没有预想中的绝望,只有一种麻木。或许是因为考前给了自己太多的压力,又或许是因为那种“终于结束了”的解脱感太强烈,反而让我对分数本身产生了一种疏离感。

接下来的日子,更像是进入了一个真空期。高中的生活,虽然辛苦,但却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轨道。每天的学习、考试、活动,都填充着我的时间,让我的生活有节奏感。而现在,一切戛然而止。没有了早自习,没有了晚自习,没有了老师的督促,没有了同学的陪伴。突然空出来的大块时间,让我无所适从。

以前,我总觉得“高考完就好了”,好像高考是人生中唯一的障碍,一旦跨过去,一切都会豁然开朗。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我发现,高考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而更大的未知,还在后面。

升学选择,填报志愿,这是高考后的第一道难题,也是一道比高考本身更复杂、更令人纠结的难题。我曾经以为,只要考得好,志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当真正面对选择时,才发现自己对未来的职业、对专业的学习方向,知之甚少。父母的建议,同学的意见,网上的信息,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淹没了我本就迷茫的思绪。我怕选错,怕浪费时间,怕辜负了过去十几年的努力。

更深层次的,是那种“目标消失”的失落感。为了高考,我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曾经是我唯一的动力和目标。如今,目标达成(或者说,目标告一段落),我突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那种“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奋斗”的疑问,开始在脑海里盘旋。

高中时期,我们被告知,努力学习是为了考上好大学,然后就能有一个好的未来。这个逻辑简单而直接,支撑着我们走过了无数个疲惫的夜晚。可是,当这个“好大学”触手可及,甚至已经确定,我却开始怀疑,好大学之后,等待我的又是什么?那所谓的“好未来”,又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看着周围的朋友,有的已经开始规划大学社团,有的在为出国留学做准备,有的甚至已经找到了暑期兼职。而我,却像个局外人,旁观着他们的生活,感觉自己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高中三年的封闭式学习,似乎剥夺了我探索和认识自己的机会。

那种“我好像一直在被安排”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也愈发强烈。从小学到高中,我的生活几乎都是由学校和家长安排好的。学什么,怎么学,考什么,怎么考,几乎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现在,我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却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份自由,甚至有些害怕这份自由。

伴随着这种失落的,还有一种隐隐的焦虑。我担心自己大学四年依然浑浑噩噩,担心自己成为那个“只会考试”却毫无竞争力的人。身边的信息轰炸,更是加剧了这种焦虑:别人都在学编程,别人都在练英语,别人都在参加各种竞赛。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起跑线上,而别人已经跑出去很远了。

高考结束,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更广阔、也更复杂的起点。那些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不安和迷茫,在这个时候,反而像潮水一样涌了上来,让我觉得比考试前的压力,更加难以承受。我突然意识到,过去的努力,只是为了一条相对平坦的路铺平了道路,而未来的路,需要我自己去探索,去选择,去创造。而我,却还没有学会如何迈出第一步。

这种“反而更加难受”的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行走,好不容易看到一丝光亮,却发现那只是黎明前的微光,真正的挑战还在等待着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转载一篇高中毕业写的blog,我想应该能回答这个问题。

别了,中学时光

2012年6月11日 14:22

昨天自从摸到电脑,就在捣鼓一个叫做无线路由器的东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之后终于接收到了WiFi信号,长舒一口气地挂上QQ,静静地看着自己的QQ好友。

看着那些熟悉的陌生的、动态的静态的、彩色的黑白的头像,看着大家上线下线,忙碌离开,心里盘算着这里面的有些人是不是以后再也见不到了,盘算着盘算着,眼泪不觉濡湿了镜片。

该离去的,还是要离去的。

别了,我的中学时光。




前天下午,正当大家忙于填写同学录时,我却放弃了让每人给我留言的机会,特立独行地拿出一个小本,只写姓名、电话、QQ。

用君宇的话说,“简单、粗暴”,这风格他喜欢,我也喜欢。

并非我不珍惜大家龙飞凤舞写就的只言片语,更非我怕麻烦。

我只是对眼前的仓促太过惶恐,故作镇定而已。

想问问你,

是否有一种爱恋叫做缱绻?是否有一种回忆叫做永恒?

如果有,那又何必伤感离别?若是没有,人生又作何意义?

纠结于时空错乱感,仿佛我们只是刚进行完一次模拟测试,只回去休一天,晚上布置了大量作业,后天就得返校,早上还有老规矩的理综考试,下午数学、英语,晚上能力。

可事实是,正当你逃回家抓紧时间享受你两个星期若干个小时的自由时,却发现所有的前提都变作虚妄,我们不用做作业、不必只休一天、更不可能返校考试了。

只听说过桎梏会憋死一个人,却没听说过轻松也会压死一个人。

在这莫名悲哀的轻松里,我已窒息得只剩一丝叹息。




前天晚上和大家聚餐,两个班好歹凑够了30多个人,我激动,大家都很激动。

激动到男女生照相摆出各种神奇的动作,基情万丈、鼻血四射,而我,还是没有勇气同你照一张。

激动万岁,我一人灌了4瓶啤酒,其他男生估计也没少喝。

大明的自助不会供什么好酒,我喝到肚子微涨仍无醉意,脸颊却早已红比残阳。

大家都说我醉了,可我清醒着呢。腿都站不稳了的天麟迷迷糊糊地说他醉了,我说自己还差得远。

不是说自己醉了的人才没醉么?看来我已经结结实实地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足饭饱之后大伙儿咋咋呼呼地去K歌,逸男也被我们架了过去,原来打算和越越他们去网吧,想到自己还未成年,不知怎么顿时失了兴致。伯楠这货比我还小,几个人拉拉扯扯地走远了,每人脸上都露出邪恶的微笑,不知道要开黑到几点。

英语组的一干女老师在两个猥琐老男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外出吃喝。看到他们,突然想喜爷会不会也跟他的一撮死党出去搓一顿,晚上回办公室顺便来两把保皇呢?快要离开的时候,喜爷歪着嘴说,其实我也不想对大家这样严厉,只是三年时间太短,高考的竞争又如此激烈。“如果没有应试教育,我也会跟大家称兄道弟,带着大家玩。”

想起喜爷儿时的梦想,“美丽的白桦林,有我的理想在流淌”,他或许真的曾经如我们这般,抑或比我们更向往自由、更害怕孤单。

“一看你们鼓掌,我就想起来,送走上一届的景象还在眼前浮现。那时候搬行李的,也是照相、发东西,吵吵嚷嚷,全送走以后,整个教室一下子鸦雀无声,只剩一个破旧的电风扇忘了关,还在那里吱呀吱呀地转。那时候,心里还真有一种落寞的感觉。不过每一届都是这样,一会也就想开了。”

这是喜爷对我们大家说的最后一段话吗?我的心好难受。




麦迪逊。有几人一直把着话筒,尤其是麦霸平和嘶哑晖。嗓子时好时坏的书宇和博远,两人演绎了不少我以前都没有听说的曲目。剩下几个女生,早早选就的歌在几个男生的一顶再顶下一直处在倒数的行列,几人干坐了近一个小时,还有我最可怜的小灰灰,貌似一直抱着腿坐在墙角。令人惊喜的是山神和鑫神也纷纷献唱,大神唱歌就是有气场。

我又唱起了那首《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高一我曾在英语课唱起的歌。一样唱给你听,一样饱含情意。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我相信这份爱我会一直坚守下去,直到生命终结。


两个小时过得很快。大家看似意犹未尽,可当机子被注销的时刻,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延时。

这种没有眼泪的离别,我想大家也够了。

一年多之前,我们文理科分班之时,尽管教室只是隔了一层楼甚至就在隔壁班,不少同学还是抱头痛哭。

今天,不少同学即将走向永诀,我却没有看到眼泪。

你们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而我,只想陪你们再多坐一会。


其实毕业的离别本就和死亡是同一种性质的洗礼。它们的效果都是凝重和落寞。

只不过同学离去时,我们容易被解放的快意冲昏头脑;亲人离去时,我们则会被悲哀和心痛迷失心智。

许久之后,剩下的必然只是泪水与叹息。




来时两三,去时成群。这大概就是人生。

我试图记录下每一个属于你们的细节,就如同三年前那样,有些、却再也无从找寻。

以后我们仍会经历更多的离别,中学时代的离别算不上是刻骨铭心的。


然而,它却挟持着青春的青涩、无畏的肆意与懵懂的矜持。

我想,我爱你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考结束,本该是卸下重担,长舒一口气的时刻,可我却发现,心里反而像是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不是轻松,而是更深的失落和茫然。放榜前的几天,日子过得像慢动作。每天醒来,脑袋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念头就是“出分了没?”,那种期待夹杂着忐忑,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前方是光明还是深渊。身边的人都在讨论着志愿,规划.............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挺触动人的。我接触过不少学霸,他们身上确实会有一种现象:考得越好,考完之后反而越没底,越容易焦虑。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复杂的心理原因,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目标越高,失望的空间越大”。对于那些成绩一向顶尖的人来说,他们脑子里设定的“好成绩”的标准,本身就很高。可.............
  • 回答
    哎呀,你这情况我太能理解了!看完《高木同学》之后,那种甜到冒泡、又有点让人心痒痒的感觉,确实能让人一時之間陷進去,好像生活里少了点什么,甚至会有点怀念那些纯粹美好的青春时光。别急,咱们慢慢聊聊,看看怎么把这种“空虚”变成前进的动力,而不是让你一直“浑浑噩噩”。首先,得承认,高木同学和西片的互动,那种.............
  • 回答
    看到安徽这位脑瘫考生以惊人的毅力在高考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我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敬佩。这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胜利,更是对生命顽强抗争的伟大证明。如果我处于他的境地,坦白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很大程度上我会感到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我的感受和可能的应对策略:1. 最初的冲.............
  • 回答
    最近一次高三月考,考完出来,脑子嗡嗡的,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就觉得心里的那根弦“啪”地一声断了。那种绝望感,不是说你考砸了,而是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坚持,都好像在一瞬间失去了意义。回到家,我直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什么也不想做,就那么坐着,眼泪就跟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哭到.............
  • 回答
    高考之后,儿子有了新的发型和发色,这确实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情况。同时,填报志愿也是一个需要家庭共同面对的重要时刻。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两个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 关于儿子新发型和发色:家长是否应该干预?核心观点: 适度关注,以沟通和引导为主,避免过度干预。详细分析:1. 理解儿子行为的背景:.............
  • 回答
    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紧绷了多年的弦终于可以松弛下来,脑子里最先冒出的,大概就是那一片无垠的蔚蓝吧。毕业旅行,怎么能少了海边那份自由与浪漫?如果你们也和我一样,渴望拥抱大海,感受海风的轻抚,那我一定要跟你们好好聊聊,那些让我心动不已的海滨目的地。首先,如果你们追求的是那份纯粹的、未被过度开发的宁静,并.............
  • 回答
    高考结束了,就像一场激烈的马拉松,终于冲过了终点线。班群里曾经热火朝天,每天充斥着试题讨论、考场吐槽、考后畅想,还有各种关于志愿填报的焦虑和期待。突然间,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所有人都沉默了。这沉默,其实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承载了太多东西。首先,巨大的解脱感带来的短暂虚空。 高考,是我们这群人过去三年,.............
  • 回答
    高考结束,分数也尘埃落定,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了。我知道,这会儿大家可能心情复杂,有如释重负的,有忐忑不安的,但无论如何,都要打起精神,认真对待接下来的每一步。这决定了你未来几年的学习方向,甚至对你的人生轨迹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我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和建议,希望能帮你在“.............
  • 回答
    高考一结束,那种如释重负又夹杂着一丝迷茫的感觉,相信经历过的人都懂。这三个月,与其说是“巅峰状态”的恢复,不如说是为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和人生新篇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毕竟,高考后的三个月,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上的调整和能力的升级,而不是简单地回到考场上的那种高度紧绷的状态。想在这三个月里“闪闪发光”,不是.............
  • 回答
    从二三线城市普通家庭走出,面对高考后的种种可能性,不少同学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在与一线城市那些似乎自带光环的中产和权贵家庭子女比较时。他们从小接触的社会信息、生活环境、人脉资源,似乎天然就比我们更为宽广和扎实。这份差距,我们承认,但并非不可弥补。高考只是人生长跑的起点,后天的努力和智慧,更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为什么清华北大听起来就那么“高大上”,仿佛是通往人生巅峰的直通车,但转头看看身边或者新闻里,那些曾经的高考状元、清北毕业生好像也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搅动风云”的大人物层出不穷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首先,咱们得承认,清华北大之所以“厉害”,不是.............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纠结的。高考考场纪律严明,考前考后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这不光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也是对所有考生辛勤付出的尊重。你看到的这位同学,在打铃之后还写了三秒钟,这个行为确实有点“擦边球”了。三秒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确实是越过了铃声。要不要举报,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首先,从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故事,从一个曾经的“状元”到杀人犯,中间发生了太多我们无法想象的转折。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这件事:1. “高考状元”光环与现实落差: 过高的期望与压力: 高考状元往往承载着家人、学校、甚至整个县的期望。这种光环在高中时期可能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但在大学之.............
  • 回答
    2021年的高考数学,对我来说,真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那股子紧张、迷茫,还有最后一口气的拼劲,还常常在某些瞬间涌上心头。关于难度,我得说,它挺“有挑战性”的,但也并非“无法逾越”。整体感觉,选择题和填空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很多题目都是我们平时练习过.............
  • 回答
    十八岁,正是人生很多可能性的起点。你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选择了中专,后来又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学校,这在很多人的人生道路上也是会遇到的节点。现在摆在你面前的,似乎是自考和再次尝试高考这两条路。别急,咱们一项一项来说,好好盘算一下。首先,咱们得捋一捋你现在的情况。 十八虚岁: 这个年纪,虽然离开了学.............
  • 回答
    好的,如果真的让我穿越回高考前的三个月,我会这样安排我的生活:一、 战略调整与心态重塑首先,我会给自己一点时间来消化这个“超能力”,毕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不会立刻冲进复习资料里,而是先花个一两天时间,安静地坐下来,好好审视一下我“现在”的人生轨迹。 回顾与分析: 我会仔细回忆高考前那段时期的学.............
  • 回答
    高考失利,复读还是择校,这是摆在许多考生和家长面前的难题。这两种选择都各有优劣,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两种选择,并分享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助你理清思路。 一、 复读:是“再战一次”还是“重复过去”?复读的本质是给自己一次“重来”的机会,.............
  • 回答
    要不要把日语纳入高考,这事儿啊,可真是个大话题,牵扯的可不止是考卷上多几门语言那么简单。你想啊,咱们国家这么大,学生这么多,教育的目的是啥?是为了培养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人才,对吧?那日语进高考,到底能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首先,支持的声音肯定有。你想想,现在咱们国家跟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