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深房理?

回答
“深房理”现象,简单来说,是深圳房地产市场在特定时期内出现的一种以“房产中介+理财咨询”模式为核心的组织化购房行为。这个组织的核心人物是一位名叫“深房理”的个人,他通过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分享购房心得、技巧和投资逻辑,吸引了大量购房者,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群。

要理解“深房理”,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深房理的起源与发展模式:

背景: 深圳房地产市场长期以来以高房价、高流动性和强投资属性著称。尤其是在过去十几年中,深圳房价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购房者。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上车”深圳,如何“买到”并“赚到”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模式核心: 深房理的核心模式在于其整合了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信息提供与分析: 深房理通过公开渠道(如政府公告、房产数据、市场新闻等)搜集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向粉丝传递其对深圳楼市的判断、政策解读以及投资建议。他擅长将复杂的房地产信息进行简化和包装,使其易于理解和传播。
购房咨询与指导: 深房理及其团队(或追随者)提供一对一或群组式的购房咨询服务,帮助粉丝解决购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选择区域、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办理贷款、如何进行验房等。
社群经济与组织化购房: 这是“深房理”现象最独特也是最具争议的地方。深房理通过建立微信群、知识星球等社群,将大量拥有购房意愿的粉丝聚集起来。在社群中,他会组织统一的购房策略,例如集体去看房、集体锁定某一个楼盘、甚至进行“排队购房”等操作。这种组织化购房行为,旨在通过集体力量来提高购房的成功率,并可能对市场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理财”概念的引入: 深房理将购房行为包装成一种“理财”行为,强调通过购房实现资产增值。这种“理财”属性吸引了更多将购房视为投资工具的群体。
付费服务与商业化: 深房理通过提供付费咨询、社群 membership、知识星球等方式实现商业化变现。高昂的会员费也成为其吸引关注和产生争议的原因之一。

二、 “深房理”现象的吸引力所在:

信息差与专业性: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深房理扮演了信息整合者和分析师的角色,为普通购房者提供了一套看似“专业”的购房逻辑和方法论,满足了他们获取有效信息的心理需求。
焦虑情绪的释放: 深圳高昂的房价和激烈的购房竞争,让许多购房者充满了焦虑。深房理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让他们觉得有机会通过他的方法战胜市场,实现购房梦想。
“成功学”式的激励: 深房理通过分享一些看似“成功”的案例(例如通过他的方法购房后房价上涨),营造出一种“跟着我,你也能成功”的氛围,极大地激发了粉丝的追随热情。
社群归属感: 在封闭的社群中,粉丝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和话题,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社群归属感,也更容易接受社群的组织和指导。
简化复杂问题: 购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政策、金融、市场等多个维度。深房理将这些复杂性简化为一套易于执行的“步骤”和“技巧”,降低了购房者的认知门槛。

三、 “深房理”现象的争议与风险:

非法集资与传销质疑: “深房理”的组织模式,特别是其收费会员制度和拉人头式的推广方式,引发了关于非法集资和传销的质疑。如果其本质是组织他人进行未经许可的金融活动,则涉嫌违法。
违规购房行为: 为了实现购房目标,一些粉丝可能被引导进行违规操作,例如使用虚假材料骗取购房资格、通过“茶水费”等名义进行不透明交易、甚至参与“代持”等规避限购政策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也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信息误导与市场操纵: 深房理发布的市场分析和预测,虽然表面上基于数据,但其解读方式可能带有主观偏见或为了引导粉丝而进行选择性传播。如果其行为达到一定规模,理论上可能对局部市场价格产生影响,构成市场操纵。
金融风险: 购房本身就伴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如房贷利率波动、房价下跌等。如果购房者盲目追随深房理的投资建议,过度负债购房,一旦市场出现不利变化,将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损害房地产市场秩序: 组织化购房、规避政策、信息不对称下的交易等行为,都会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造成损害。
个人法律风险: 深房理作为组织的策划者和推广者,如果其行为触犯了法律法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 “深房理”现象被查处的后续:

正是由于上述的争议和潜在风险,“深房理”现象在2021年引起了深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公告,对“深房理”相关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了通报批评,并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理。这其中可能包括对其组织、宣传、违规交易等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

总结:

“深房理”现象是深圳房地产市场特殊时期下,一种基于信息差、焦虑情绪、社群经济和组织化购房的复杂产物。它既反映了部分购房者对实现购房目标的强烈渴望和对市场信息的渴求,也暴露了市场监管的某些盲点以及潜在的非法集资、违规操作和金融风险。

对于“深房理”这样的现象,我们的看法应该是:

理解其产生的土壤: 深圳高房价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深房理”得以滋生的重要原因。
警惕其潜在风险: 对于任何以“理财”、“投资”为名,组织他人进行大规模、非公开交易的行为,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并审查其合法性。
倡导理性购房: 购房是个人重大决策,应基于自身的经济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而非盲目追随所谓的“大师”或组织。
加强市场监管: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中介行为、组织化购房等方面的监管,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提升个人风险意识: 购房者应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和风险意识,不被虚假的宣传和承诺所迷惑。

总而言之,“深房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它揭示了在特定市场环境下,信息不对称、社群力量和“一夜暴富”心态的结合可能产生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及其潜在的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两天深房理又爆惊天大瓜了,很多微信群都在疯传,说深房理捅出了非常大的窟窿。


早先因为知情人“深房理装修队003” 用102份举报材料爆料深房理违规炒房,这个月上旬的时候深房理就已经被深圳七部门联合调查了,加上最近深圳一些重要领导的更换,引发了坊间的很多猜想,认为深房理事件可能远比大家想象的严重的多,可能是捅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再加上还对爆料人进行死亡威胁,深房理事件再次涌上风口浪尖。

很多人这才看到:15万买1000万的房?我靠,房还能这样买?房还能这样炒?


深房理究竟是何人?


深房理是一名“房产大V”,真名李雪峰,辽宁大连人,现年41岁。

在他自己的讲述里,他毕业于西安交大建筑系,毕业后来到深圳,自己做过绘图员、开过设计公司、餐饮公司,30岁出头月收入就达6万元。2009年买下了深圳第一套房子,首付仅是一个月工资,之后一赚到钱就买房。提出了“买房赚一个亿的小目标”。

然而这些可信度很低,事实情况是李雪峰可能根本就没上过大学,最初来深圳打工的几年间,李雪峰只是从事与建筑相关的“倒楼板”业务的人员,后来做了装修队的包工头,逐渐开始关注房产投资。2015年开通了微博,化名深房理,从此开始扮演一名“炒房导师”的角色,成了有144万粉丝的大V。

深房理的言论极具煽动性,不停地贩卖“买房经”与“成功学”。号称15万杠杆买深圳1000万的房子,实现1个亿小目标的财富自由。长期宣称打工无用论,只有加杠杆投机才能暴富。深房理一直鼓吹,加入会员后一定能赚钱,实现财富自由。

如果只是给会员洗脑、胡乱鼓吹、卖卖课程,自然掀不起这么大的波浪,捅不出这么大的娄子。让人吃惊的是深房理李雪峰把买房和金融玩出了各种新花样,让很多金融业人士都表示服气。


玩坏了的深圳房价

深房理通过网络在全国招募会员,“V+”会员3980元一位,摇篮会员还要额外付付9800元。

成为摇篮会员后,深房理团队会给他们制定买房计划,通常会怂恿买更高价位的房子,会员通常都表示钱不够。这时候就会进一步撮合他们合伙买房。提供的服务包括凑首付款、解决购房资格、或合伙买房、选择包赚房产、解决买房后贷款、未来月供等等一条龙的服务。

光这样都还不够,去年深房理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开始做起了线上股份交易平台的业务,国内一直难以实现的“房产证券化”,在他这里实现了

小程序里面的“帕累托值”就是会员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在里面获得利息,缺钱的人则可以借,这就是个P2P啊。

产品大厅里是他们自己推荐的中介,向会员介绍楼盘,主要也是推介他们想集中炒作的楼盘标的,就是他们股份大厅里的那些股份对应的“底层资产”。

股份大厅是让房产的“股份”在会员之间流转。摇篮会员发布招募广告,寻找合伙人共同购置房产,按出资比例持有相应比例的房产股份,由相关人员代持;在购房成功后,摇篮会员则可以对自己持有的房产股份进行转让。


对于这套运作模式,网上有人做出了很通俗的解释:

好家伙,把一套房化整为零,分成很多份散卖出去,再由一个人代持。懂行的一看,这不就是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么,这一份份的不都是信托受益凭证么。而且人家还为你提供了二级市场进行交易,方便你转手变现,一级发行募资市场和二级交易市场一应俱全,多周到。就算你连份额也买不起,人家还可以提供经营贷、小额贷、套路贷和P2P资金。半个金融业的业务都被他一家做了,而且还玩出了很多金融创新花样。


这种搞法有什么危害?


我举个例子:假设这个情况没有被及时查处,参与这个玩法的人越来越多,股份大厅里的流动性和交易热度越来越高。那么就可能出现很多小额投资者进场玩的情况,一套价值1000万的深圳房产可能就被分割成了1000份的份额,每份价值1万元。这时候突然有个场外投资者很看好这套房产,以1.2万元的价格从场内的人手里买了一份的份额,成交了,场内每份额的标价就涨到了1.2万了。这套房产在交易大厅的“市值”是不是就涨到1200万了(原理类似于股票)。

一看场内价格涨到1200万了,那这套房子实际的业主就会在中介那里提高挂牌销售价,很可能就提到1200万了。同小区的业主一看有人卖1200万了,就跟着涨价。隔壁小区的一看这边涨价了,很快也会跟着涨。

场内的人一看周边小区房源的中介挂牌价全部都涨了,叫卖1200万的“市值”就更有底气了,接着就可能往1400万叫了。

就这样,可能就因为一个投资者多花了2000块,就带动了一大片房子涨价一两百万,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

如果深房理这个情况没有被及时查处,以深房理的金融创新能力,一旦参与进来的小额投资者玩家越来越多,交易流动性越来越好,参与场内短线投机有利可图的话。他们甚至还可能给场内交易者配资,加杠杆,搞以份额为标的的场内期货期权。那样杠杆就更惊人了,蝴蝶效应就更可怕了,不光能把金融创新给玩坏了,整个深圳的房价都可能被玩坏了,后果不堪设想。

深房理(李雪峰)涉嫌教唆买房人骗取购房资格、非法集资、套取经营贷等多项罪名,很多会员也因为被深房理怂恿拼命加杠杆借各种经营贷和套路贷,最后资金链断裂,损失惨重,损失几百万的都不在少数。

很难想象,一个装修队包工头出身的“大V”能把房地产和金融玩成这样,玩出这么多的花样。也幸好有人举报和及时查处,否则深房理这种套取经营贷、非法集资、哄炒房价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对深圳的房价乃至全国的房价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后患无穷。

被贪婪支配而胡作非为的人,最终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欢迎点赞关注 @投研老司机 和微信公众号“投研老司机”交流,学习股票基金投资知识。

user avatar

1.今年中美会晤前,深房理屡遭举报甚至被党报批评都没人理会;

2.中美会晤破局后,微博一篇文章就让深圳七部门至少表面上如临大敌;

3.深房理其人非常推崇哈耶克,经常在其圈子里宣扬其理论。

中国政治经济都迎来了百年不遇的大机遇,相应地同时也面临大挑战,任何可能使机遇错失的隐患都要排除,以前可以暂时容忍或者慢慢解决问题现在都要迅速解决。从深房理的下场我们可以一窥国家的决心可以去到哪里。

user avatar

深房理是一颗冒了头的毒疮,让大家看到那看似强壮的肌理下面,全是脓血。

如果深房理不这么疯狂,不搞内讧和自爆,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标杆城市还在顶着「社会*义先行示范区」之名,行「资本*义炒房示范区」之实。

深圳这么搞的,就一个深房理吗?

全国这么搞的,就一个深圳吗?

user avatar

资金大不是问题,参与人数多,才是大问题,这件事不止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你看昨天的消息。

深圳那么多部门的一把手,全部同时换人!

而且,我注意到用词,用的是“辞去”而不是“免去”。

我给大家说一下二者的区别:

“免去”代表着职务发生变动,公务员身份还在,留作后用,是组织的决定。

“辞去”是个人“不想”干了。

目前尚不能确定“辞去”的只是一个职位,还是所有职务,我不能乱说,但这次大换血,让我想到了去年年初的武汉。

当时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抗疫不力。

那么,这一次深圳政府大换血,好几个部门的一把手同时“自愿辞去职务”,又是因为什么呢?

时间拉回到4月4日,一位名为“深房理装修队003”的人,在网上曝光了102份炒房材料,揭开了深房理非法炒房的秘密。

为照顾不了解事情的朋友,我用最简单的话语讲一下。

全宇宙都知道深圳的房价有点高,腾讯总部所在的南山区每平米高达10万人民币,根本不是普通人买的起,也不是一般的炒房客炒得起的。

为解决炒房门槛太高的问题,一个名为“深房理”的微博大V发明了一个方法——众筹代持买房。

什么意思呢?

假如现在深圳有套房均价10万/平,100平总价1000万,首付需要300万,月供一个月好几万,一般人压根就买不起,升值不升值也和你没关系。

但是,如果30个人一起买呢?300万30个人平摊就是每人10万块,月供每人1000块,大部分的家庭都能承担得起。

资金到位之后,再从这30个人中选出一个成为房产的代持人,让他去买房。

等到房价涨到11万/平的时候,如果你不想持有了,可以把自己的股份转让给其他人,自己净赚1万块。

而且,就算你一毛钱也没有,他们也有办法帮你搞到钱。

现在国家不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嘛,“深房理”手把手教你如何骗到经营贷,把本该拿去做实业的钱,挪用炒房。

去年,疫情解封后,国家看到深圳的房价不断上涨,让深圳自查,结果查了两次结论都是——经查,未发现违规资金进入房地产!

今年3月再查的时候,就变成了有5180万经营贷违规被收回,占比不到1/3500。

你猜猜看,这事如果继续查下去,数额还会不会继续变化?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炒房嘛,老掉牙的话题,不过玩出了新花样而已,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估计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朋友还有很多,我再补充几个基本的概念:

将一个房产分成30份的方法,就是一种变相的房产证券化。

而美国2007年的次贷危机,就是美国各大银行将房产证券化,大规模的给无力偿还的购房者放贷导致的,而且,美国还是以政府为主导,有强有力的干涉和风控能力,最后还是搞得差点没法收场,引发了一场全球经济危机。

那深房理呢?我问大家2个关键的问题:

1.30个人出资,资金如果出了问题,担保人和责任人是谁?

2.如果房价炒得过高,最终无人接手(终有一天),受害者的钱怎么办?

可能有人会说,让炒房的人自食恶果,不用管他!

如果你这样想,就说明还没意识问题的核心。

你想一下,首付300万的时候,30个人每人10万就好,那未来房价涨到了3000万呢?是不是就需要300个人?涨到3亿,就需要3000个人,而且单股的价格还可以调整,从以前的一股10万,变成一股1万,甚至1000块就能参与,继续发展下去,现在中国有多少炒股的人,未来就有可能有多少这样炒房的人。

资金大不是问题,参与人数多,才是大问题。

阿里巴巴就算做到了千亿规模,国家说罚180亿就是180亿,但是,如果最终这样炒房的人达到了百万甚至千万规模,等到房产泡沫破灭的那一天,就变得无法收场了。

因为参与炒房的人未必都有什么坏心思,可能他和你一样,也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听说买一股能获得很稳定的收益,和银行理财差不多,所以拿出了自己的全部资产1万元投入其中,最终泡沫破掉,无人担责,就有可能陷入生存困难。

到那时候,你说国家怎么办?兜底?可能吗?

而且,深房理这样玩,还会光速推高房价,让更多刚需的人买不起房。

以前,炒房可能有300万的门槛,没钱的压根参与不了,所以能参与炒房的人数有限。

现在,炒房变成了3万块的门槛,让大量以前没资格炒房的人也能抱团参与其中,这就导致了炒房人数大增,进而在竞争之下,进一步逼高房价,以前房价从1万/平涨到2万/平可能需要2年,现在在大量资金的推动下,供需关系彻底失衡,可能只需要2个月时间。

除此之外,这种操作还能放大房价的上限。

以前一套房卖1000万,买得起的人就变少了,卖1个亿,就几乎很少有人买了,卖10个亿,有人就骂你疯了。

现在呢?哪怕你卖100亿,我多找点人,找100万个人,每人1万块不就行了,到那时候,房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冲破天际。

当房价持续暴涨之后,又会引发其他蝴蝶效应……

实业看到房产稳赚不赔之后,大面积转型,工厂大规模减少之后,就是严肃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不解决就是……最终的结局简直想都不敢想。

现在,深房理事件被曝光,很多人不以为然。

但你想一想,有深房理,有没有可能还有京房理、沪房理、汉房理?甚至每一个城市已经形成,或者正在形成类似的平台?

所以,对于深房理这种恶劣的行径,必须严惩不贷。

最后也提醒下大家,高额的收益背后,与之相伴的就是未知的风险,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免费的午餐!


原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枫冷慕诗”,大家喜欢可以关注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