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西方已经开始舆论动员了,而且还是在疫情期间,等疫情以后形势如何难以想象吗?西方的敌对态度刺激了中国的历史记忆。https://www.zhihu.com/answer/1178443563
就像这个帖子的回复一样,现在之局势如秦国东出的遇到的状态,国际上一轮反华浪潮恐怕不可避免了。
来回都是你们键政圈里那几个人
只不过又换了新马甲在玩COSPLAY而已。
没人跟你们玩,就自己跟自己玩的最典型例证。
实际上站在普通人角度
你乎键政圈这些一天有48小时在键政的,说话方式和语气真心没有半点区别。
可现在居然还有人在问“为何知乎现在这么多小粉红”。
答案多明白啊
“左右互搏”
啊~
不懂你们键政圈.jpg
定向删帖带来的单向正激励-0-
所以你自然可以想到,不删帖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小粉红-0-
都不用说朝另外一个方向定向删帖会是什么效果,
仅仅就完全不删帖,这些“小粉红”都能消失不见。
十年前微博培养了一批自由派,他们掌握了话语权。
现在其他不同意、反对他们的人也开始发言了,并且人数上看比他们多,他们就说这些人都是小粉红。
观点幼稚、简单化的人双方都有。我如果想,也可以问为什么知乎现在这么多『带路党』?非要把这些人挑出来当靶子攻击,无非是想玩田忌赛马的把戏罢了。
我是反对自由派的,但是我从来不去微博上找那些被很多人称为『公知』、『带路党』的人截图去反驳。因为他们的观点很幼稚,不需要我去反驳,自然有很多人去。
我更关注的是温和的,以『改革开放』的名义行自由主义之实的人。这些人比所谓的『公知』、『带路党』高明得多,也隐蔽得多。他们知道如何把自己实际上是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用改革开放的话语、改革开放时期领导人的言论包装、偷换概念*。因为』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政治正确,是要长期坚持的,所以这样你也很难批评他们,不然你就是』文革『、』极左『、』左棍『。这些人需要更加细致的批评。
PS:小粉红是个标签,『自由派』不是,是有明确的意识形态指向的。我不用』带路党『、』公知『这些词,而用』自由派『,就是因为指代是明确的。
*我具体举几个例子。
1.比如所谓『前三十年』、『后三十年』的问题。
『前三十年』确实发生了巨大的错误,引起了灾难,比如大跃进、比如文革。这些都是已经被党史全面否定了的东西。一些人假装担心重新回到『文革』,于是说前三十年必须全面否定,似乎前三十年只有大跃进、文革,忽略了前三十年还有土地改革、工业化的起步、社会主义改造、两弹一星、全民识字运动、全民医疗卫生水平的巨大提升、全民教育的普及、男女平等的巨大进步等等,其实质是借否定『前三十年』否定中国的基本制度,把后三十年看做对前三十年的全面否定,从而把中国发展的成功说成是否定中国基本制度的成果。
2.再比如所谓『韬光养晦』的问题。原话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他们只提前半句。因为近几年中美关系的恶化,影响到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他们希望中国单方面让步,于是把中国维护自己利益的行为通通说成是不韬光养晦,完全忽视了现在中国和30年前的中国完全不同,时代也不同,中美关系在中国不单方面做出巨大让步的情况下不可能回到从前。他们所谓的『韬光养晦』,就是不能得罪美国而已。一带一路不仅是为了打开外交新局面,也是我国目前自身扩大海外市场的发展需要,他们说援助亚非拉国家是违背了『不要当头』的说法,却无视当时的『当头』指的是陷入与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争论而影响双边关系,并不是说要放弃对外援助。
90%以上的互联网政治标签,如“小粉红”“恨国党”“公知”“极左”“法西斯”“白左”这些词都不是由其本身定义的,而是被其反对者定义的。
所以你要是问“如何评价xxx”,那么问题区绝对都是一片批判。然而,其定义权全掌握在对面手里,其回答者大可以去写一长串黑料,因为这个名词本身就是自己讨厌的人的聚合体。
所以,越是立场极端的人,其看不惯并打上标签的人就越多。越是法西斯,ta满眼里都是极左;越是“小粉红”,ta眼里到处都是“公知”,反之亦然。
所以知乎也好微博也好,,都是什么人都有,甚至到了牛鬼蛇神都在的地步,这也是互联网的乐趣之一。
很多人认为这是新生代年轻人随着国力的提升而越来越自信的表现,我不这么认为。
普通人的表达并不是自我言说,而是KOL的复读机,当一部分KOL的声音被消失的时候,他们也就无从表达。
而人们对于公共场域的热情是不可能被浇灭的,所以当公共参与的出口只有民族主义话语是敞开的时候,自然会甚是喧闹,虽然是其他声音被压制而衬托出来的喧闹。
当然,更重要的是,新生代面临的现实落差会更大,所以需要更强力的虚幻荣誉感的投射才能去抵消这种幻灭感。
而一个有足够的存在感与价值感的人,只会欣赏某物,绝不会去崇拜某物。换言之,小粉红在现实中都是些什么人呢?
因此,小粉红现象的诞生恰恰不是因为新生代变得更自信了(这不是泱泱大国应有的气度),而是在现实中越发意识到自己卑微到尘埃里了,所以尤其需要一种虚幻的偶像去投射自我的认同与期待,以消弭现实中可能或正在遭受到的伤痛,而且这种伤痛是个体无力去避免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近些年来,年轻人开始从娱乐明星到历史人物,一切皆可饭圈化,对那个投射了自我认同与期待的偶像,进行粉圈那套的无论是非对错的崇拜与维护,不惜以人身攻击、举报的方式打压各种不同于自己认知的异见者。
而在这时候,自上而下有意引导的民族主义提供了一种远远比娱乐工业更加强势的话语,因为它可以为现实中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个体提供庇佑(更准确来说是“攻击性可被豁免的特权”),然后把个体的反抗引导到想象中的他者身上。
所以我的观点并不是小粉红=穷逼,而是在现实中存在感与价值感越低,而且越无力改变的人,越有可能通过崇拜一个抽象的东西来满足被认同、需要宣泄的心理需求。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小粉红现象,怎么看怎么像创伤后应激障碍。
针对评论区针对小粉红是不是穷人的争论,补充一下。
接受过高等教育,从事知识密集型产业,对自己的白领身份有很高的期待与想象,但实际的经济地位只是被剥削的劳动者群体,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新穷人”。“码农”和“金融民工”等称谓恰如其分地形容了这个群体的真实身份。
如果说经典意义上的穷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物,那么“新穷人”则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但他们同样是资本主义经济从工业经济向金融资本、从实物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中的产物,他们与打工者阶级共同构成了“穷人”这一概念的两面。
——《中国进入“新穷人”时代》汪晖
换言之,如果学生不存在阶层的话,“新波士顿人”和蹭村支部Wi-Fi的学生是同类人了,那他们是否有同样光明的前途?
很多人说我图一不恰当,我也承认。但我还是认为,讨论公共议题时输出仇恨,和个体的生存境遇及受教育水平相关。
另外,有人试图用一种我们很熟悉的招式——翻检对方的历史,然后进行道德上的和政治正确上的攻击。
这一套做法很……(既然知乎审核员认为“粉红”是人身攻击的词汇,那我就删掉吧。各位说说什么形容词比较得体且恰当?)
小粉红?
绝大多数人既是小粉红又是恨国党。至于当前取哪个状态,取决于当前时代的舆论风向。
别把咱看得太有定力了。
这个题太优秀,某些人不加狗头从头拉黑到尾一点问题没有。
1.高帽批发业是发展知乎流量经济的主力军,是振兴知乎老基地的龙头产业,不可不品尝。
2.只要是一些人不喜欢的“敌人”、异己。不管他们之间有多大的差别(哪怕是横跨整个政治光谱左右上下),都有可能被收罗在同一个“小粉红”、“民族主义”“五毛”的筐里,反之同理。
3.说知乎小粉红掌控知乎,鸡犬升天;甚至说“热门话题下只有小粉红能活”
——那为啥知乎的外国友邦人士们活蹦乱跳,在龙门和新冠问题上天天整活照例安然无恙。
反倒是“粉红头子”玄处、马前卒、山高县、直江信纲、常凯申却通通暴毙升天,不得善终了呢?
正统安那其的你,当然看列宁都觉得是法西斯。
因为扣帽子的多了,粉红的帽子最好扣。
亲美派光谱奇特,是新自由主义强行揉进逆民和反智的怪胎。除了反中的共识外,其相互间逻辑甚至是矛盾的。
比如说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就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川普反他的保守民族主义政策,可偏又有很多人要拿着新自价值观给川普洗。那哪里可能洗的清楚,被川普行为反复打脸,然后自己又发现不了问题在哪。
把自己没有说服力的原因归咎为小粉红是最简单最通用的。
在没有能力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之前,最好不要直接给一个群体扣一个“小粉红”的帽子。不然很容易陷入“稻草人谬误”。
事实上,中国很太大了,人口也很多。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对中国这个整体进行把握。即使把讨论范围缩小到知乎这个社区同样如此。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同一个社区里,也可能针对不同的问题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态度,很难用“粉红/精外”这样的区分来解决所有问题。比如说我吧,看过我的部分回答的观众老爷们知道,我作为职业“杠精”(美其名曰“批判理论”),基本上对于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抱有批判态度的,国内红十字的事情我批过,欧美防疫不力的事我也批过。然后鲍某事件我批过,美帝三德子退选和懂王诽谤中国的事我也批过。所以如果按照网络建政的光谱来说我又算是什么呢?而且我相信像我这样的沙雕群众在知乎不在少数。
事实上我们发现,扣帽子这种事情看起来简单方便。但是却对于我们拥有更加深入的对于社会以及网络舆论的有百害而无一利。事实上扣帽子便是用一种刻板印象和特定人群挂钩的方式,免除了自己应尽的认知责任。而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会使得我们在本来多种社会意识共存的情况下,反而另我们的视野变得狭隘,受困于自己的“信息保护茧”(protective cocoon)之中。
现如今网络流量经济的逻辑就是通过不断推送用户所喜欢和感到舒适的信息从而达到粘性,促进用户消费。结果便是,利用夸张的标题博人眼球,并且根据用户一贯的口味去迎合TA。甚至于个人可以选择只去接受自己所乐于接受的信息,并对于与自己的信念不相容的其他信息直接扣个帽子一竿子打倒。例如信奉普世主义的人会在“民族主义有何危害”的回答下给合乎自己口味的回答疯狂点赞。而信奉民族主义的人会在“普世主义有何危害”的回答下给合乎自己口味的回答疯狂点赞。但是两拨人都并不知道,自己掌握的信息和自己的信念是片面的,不是事物本身的样子。但是因为在这种保护茧里实在是太舒适了,没有人愿意再去看看别人眼中的世界。所以当不悦耳的声音传到自己耳朵里时,就直接“小粉红”或者“公知”的帽子一扣,然后便万事大吉。
因此,我个人的看法是,比起评论所谓的知乎为什么这么多小粉红,事实上我们继续使用“小粉红/精外”等类似的刻板印象的称谓,然后继续党同伐异才是一件更加贻害无穷的事情。因为,一旦这种习惯形成了,结果可能就是社会的彻底断裂,不同思想,不同社会意识的人老死不相往来,我们的思维也就缺少了受到怀疑和批判的宝贵机会。最后,我还是想要呼吁一下,大家千万要抵抗“我身边即世界”的思维惯性,即使再不愿意也要多多去看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融洽和自我的进步。
多乎哉?不多也……
唯我独革的人看谁都是粉红,这个和真•粉红看谁都是反贼是一个道理。
这么多这个词本身带有诱导性,忽视了实际思潮的复杂分层性,建议加强线下人际交往。
这个答案被踩了这么多下,不知道我是被打成粉红了还是被打成恨国了呢?我暂且蒙古。
看这个问题下的答案就很容易看出原因。
因为某些人总是匿名、限制评论。你不知道他是谁,哪怕是个虚拟的代号。
这样你看得出他们数量多吗?但是我也不会说这些人就多。
实际上现代互联网产品,就是给你推送你愿意看的。推送可能进一步推高流量的。
所以,镜像问题下的人认为公知也多。这其实就是互联网聚集效应。
我要说的还是那句话。键盘政治而已,知乎也就是最多封你的号,又没有古拉格在等着你。你匿名个啥呢?
如果有古拉格在等你,你匿名有用吗?
键盘政治不就是以撕为主吗?你关闭评论什么意思呢?
我不评价你的观点,我就评价这个游戏你玩得很怂。
也不要演反串了。被SB扣帽子这种事我敢说在坐各位加起来也没有我多。
“我本来………但是…………”这种话术,我怎么看着这么像海洋生物的语言呢?
最近他们试图这样洗某人,有效果吗?真是徒增笑尔。
人的初心这么容易变的话,我衷心希望你不是我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