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12代笔记本端低压处理器确实就是这么做的,2个大核+8个小核。
为什么是2个不是1个?我估计因为处理器内部是对称设计,所以核心数量都是2的倍数。不能只做一个。
至于小核为什么不做得更多一些,只做了8个?
因为这是第一代大小核,步子迈得太大不太合适。要验证了效果之后再推进。
这次所有12代处理器都只做了8个小核。占的就是两个大核的位置。
未来下一代,13代处理器可能会配备16个小核,届时6大核+16小核可以实现 22 核 30 线程。
以后,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小核。
其实小核在多核情况下并不是用来刷分的,而是真正的性能担当。
按照目前的官方数据推算:假如一个大核的单核工作性能为100%,那么一个大核在全核工作的时候性能为大核单核性能的 65%,而一个小核在全核工作时候的性能为大核单核性能的 76% 。
这就意味着,由于超线程存在的关系,全核心工作状态下,小核对应的线程事实上具备更高的性能。对于全核心工作的生产力应用来说,四个小核的性能不但远远大于一个大核,而且还大于两个大核所对应的四个线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