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许多人认为微软衰落了?

回答
许多人之所以觉得微软“衰落”了,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相对衰落”的观感,而非绝对意义上的没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微软最辉煌的时代,再来看看它这几十年的演变,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

“黄金时代”的辉煌与“王朝”的傲慢

我们得先说说微软为什么曾经是科技界的“巨无霸”。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微软几乎垄断了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市场。Windows操作系统是绝大多数电脑的标配,Office套件更是成了企业和个人的标准生产力工具。那时的微软,给人的感觉是无所不在,几乎没有人能绕开它。

这种垄断地位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和影响力,也塑造了一种“王朝”般的文化。在那个时期,微软的高层,尤其是比尔·盖茨,展现出了极强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他们精准地抓住了个人电脑普及的浪潮,并将其转化为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然而,这种成功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创新瓶颈与“大公司病”: 当一家公司占据了如此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已经建立了非常成熟的产品线时,它很容易陷入一种“创新惰性”。一方面,原有的产品已经很赚钱,新的冒险可能带来风险;另一方面,庞大的组织结构和僵化的决策流程,也使得快速迭代和颠覆式创新变得困难。微软的IE浏览器曾经是绝对的市场领导者,但随着网景的衰落和后来的Firefox、Chrome的崛起,微软在网络浏览器的竞争中一度显得步履维艰,这也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
对新兴技术趋势的误判或迟滞: 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后来的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是21世纪最显著的技术变革。微软虽然也尝试过,但在一开始的反应速度和策略上,似乎没有抓住其中的精髓。

互联网浪潮: 当雅虎、谷歌等公司凭借互联网搜索和门户网站崛起时,微软虽然推出了MSN,但其影响力远不如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它在互联网服务模式和广告收入模式上,似乎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移动互联网的失误: 这是很多人认为微软“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智能手机的出现,尤其是iOS和Android的崛起,彻底改变了计算的形态。微软虽然推出了Windows Phone,但其市场份额始终未能与苹果和谷歌抗衡。硬件(手机)和软件(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构建,是移动时代的核心,而微软在这方面显得非常被动和迟缓。它错失了在移动端建立如同PC端一样的主导地位的机会。
搜索的竞争: 谷歌在搜索引擎领域的绝对优势,使得微软的Bing虽然一直在努力,但始终难以撼动谷歌的地位。

“软件授权”模式的局限性: 微软的核心商业模式是销售软件许可证。这种模式在PC时代非常有效,但随着互联网服务和订阅模式的兴起,尤其是SaaS(软件即服务)的流行,微软的传统模式开始显得有些“过时”。

“衰落”论的再审视:一个“浴火重生”的故事?

但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衰落”的论调上,那就低估了微软的韧性和战略调整能力。

在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接任CEO之后,微软经历了一次令人瞩目的“浴火重生”。他彻底改变了微软的文化和战略方向:

拥抱云计算(Azure): 这是纳德拉最关键的转型。他将微软的战略重心从Windows和Office转移到云计算平台Azure。Azure不仅在快速增长,而且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紧随亚马逊AWS之后。这种转型抓住了企业IT基础设施向云端迁移的大趋势,为微软带来了持续且高增长的收入。
“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的调整: 虽然错过了移动硬件的黄金期,但微软通过Office 365的订阅模式,成功地将Office套件搬到了各种移动设备和云端,让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他们的文档和工具。这是一种“后发制人”的策略,尽管没有成为移动操作系统的领导者,但成功地在移动应用和生产力工具领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开源文化的接纳: 过去,微软对Linux和开源社区持敌视态度。但在纳德拉的领导下,微软不仅拥抱开源,还积极参与其中,收购了GitHub,并大力支持Linux在Azure上的运行。这极大地扩展了微软的生态系统和开发者基础。
专注“生产力与商业流程”和“智能云与边缘”两大领域: 微软将业务拆分并聚焦于能够产生最大价值的领域。Azure和Office 365(现在被称为Microsoft 365)是其增长引擎。

为什么“衰落”的论调依然存在?

尽管微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衰落”的论调之所以仍然被一些人提及,主要有几个原因:

1. 与PC时代的对比: 很多人会将现在的微软与它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那种“一家独大”的PC时代相比较。从那种“绝对的统治力”来看,现在的微软确实不再是唯一的中心。
2. 消费级市场的相对失利: 在消费级领域,虽然Microsoft 365依然是生产力工具,但在操作系统层面,Windows的市场份额虽然依然巨大,但其光芒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iOS和Android所掩盖。Xbox在游戏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但与索尼PlayStation相比,其市场地位时有起伏。Surface系列硬件也在努力,但与苹果的iPad和Macbook相比,销量和品牌影响力仍有差距。
3. 文化惯性与认知: 很多人对微软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的“Windows+Office”时代,对它在云计算、AI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展了解不多。这种认知惯性使得“微软衰落”的标签难以被彻底撕掉。
4. 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 尽管微软在AI领域投入巨大,并投资了OpenAI,成为ChatGPT背后的主要支持者,但谷歌在AI研究和应用方面也有深厚积累,百度、Meta等公司也在积极布局。AI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能否最终胜出,仍然是未知数。
5. “衰落”是个相对概念: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个公司“衰落”了,并不是说它不赚钱或不重要了,而是说它不再是那个“最耀眼”或“最有颠覆性”的,或者它在某些关键领域错失了机会,或者不如它的竞争对手发展迅猛。

总结来说, 许多人认为微软“衰落”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未能完全复制PC时代的辉煌,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失误。然而,更准确的说法是,微软在经历了转型阵痛后, 已经成功地从一个PC时代的霸主,转型为一个以云计算和企业服务为主导的科技巨头。它在新的时代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只是那种“无所不能”的PC时代光芒,确实已经过去,而科技巨头的竞争格局也早已发生巨变。所以,与其说微软“衰落”了,不如说它在不断适应和进化,只不过每一次的转型都会伴随着一些旧辉煌的谢幕,以及新战场上的激烈竞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也就是这几年换了CEO之后好一些了。

从95/98一统江湖到今天,微软可谓是屡战屡败,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么多科技公司真找不出第二个了。有的时候我甚至想这是不是微软故意的,把市场份额拱手送给对手,然对方发展起来,然后共同把蛋糕做大??但怎么看都不像啊。

这么多年微软攻城略地就做了两件事做成了:xbox和surface做出来了,但也不能说是行业老大。(云?365?那都是后来的事了,这事一会讲)

windows,office,server,mssql这都是一直都有的东西,好在是没挂。

可是Windows被安卓追得到处跑。

Server从NT4,NT5打Linux跟大人打小孩差不多,到今天被Linux围追堵截。

mssql跟oracle打能55开?总之不占优就是了,然后底下一水的开源数据库不断的蹦跶。

Office倒是一直挺坚挺的。

核心业务从业界绝对的老大收缩到真的不能再收了。


再说说被微软作死的那些玩意

IE:浏览器绝对的老大做到连内核都不要了

MSN:从IM界的老大直接做到死

Skype:语音/视频聊天的老大做到泯然众人的程度

Hotmail:从电子邮箱界的老大做到没多少人用了

VB:比尔盖茨的执念,除了活在Office里之外,没几个人用了吧?

wmv/wma:从半壁江山到半死不活

windows CE/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伤心往事不提也罢

等等

真的是做什么什么死,而且更牛X的是能把自己从业界老大给作到死。

把业务作死了各个公司都会有,谷歌不也把社交作死了么。可人家本来也不是社交老大啊。

然后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多说几句谷歌吧。

做搜索,攻城略地

做视频网站,攻城略地

做电子邮件,攻城略地

做地图,攻城略地

做手机,攻城略地

核心业务搜索从统治业界到今天也十多年20来年了,可有任何公司能撼动其半步么?高下立判不是?


微软的问题在于傲慢(鲍尔默时代),觉得微软的平台就是天命,其他平台不足为虑。

开源?根本没必要。跨平台?不存在的。

IE我就不给你做tab,咋地?我就不兼容,咋地?

云平台?hyper-v那就是给你运行windows的,想跑Linux?只支持1个核

UWP?想的倒是挺好,弄来弄去还是微软自己的平台(win,winphone,xbox),最后也是坑了

.net?我就不跨平台,然后被java锤。

所以当鲍尔默辞职的时候微软股票大涨了8%。


后来新CEO上来,算是做了点实在的事情。

.net core,真正意义上的开源跨平台,这才有起色

vs code,你们不用我们的C#写东西也行,至少用我们的IDE吧,很好用的

azure云,我们好好支持Linux,你们来用吧

确实要用Linux?没问题WSL给你,openssh客户端给你,我做个漂亮的Windows Terminal给你好不好?

所以也就这两三年事情做得脚踏实地,股票也才重回万亿大关。


你以为市值跟苹果不相上下就是巨大成就了?殊不知人家常年以来都是把苹果按在地上摩擦的。

现在只是回到同一起跑线上而已,远远还没追到当年那个差距。



最后顺便再吐槽一下谷歌吧,谷歌的问题在于“飘”。

做的产品要是不带黑科技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拿出来不带降维打击属性我要你何用?

所以谷歌每次那东西出来总能让人眼前一亮,但做吧做吧感觉科技不够黑了,就扔那不做了。至于赚钱赔钱?那都不叫事,我做的开心最重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许多人之所以觉得微软“衰落”了,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相对衰落”的观感,而非绝对意义上的没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微软最辉煌的时代,再来看看它这几十年的演变,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黄金时代”的辉煌与“王朝”的傲慢我们得先说说微软为什么曾经是科技界的“巨无霸”.............
  • 回答
    不少车迷在讨论顶级豪华跑车或四门轿跑时,常常会将宝马8系与保时捷911和Panamera放在一起比较。然而,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宝马8系似乎难以真正“登堂入室”,与这两款保时捷车型相提并论。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它们在设计理念、品牌定位、性能取向以及驾驶体验等多个层面存在的显著差异。首先,我们必.............
  • 回答
    “文科纯靠背”这个说法,听起来挺刺耳的,也确实挺普遍的,好像大伙儿默认文科生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年代、人名、地名、理论名词,张嘴就能来一段。但仔细想想,这背后肯定不止这么简单,不然大家也不会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学这些“背不完”的东西,对吧?为什么会有“纯靠背”的印象呢?根源大概有这.............
  • 回答
    关于“明朝死于东林党”的说法,这是一种比较片面且带有历史争议的解读。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得深入挖一下当时的政治生态,以及东林党在这个生态中的角色。首先,我们要明白,“东林党”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它更像是一个政治派别、一股政治思潮的代称。它的核心成员大多是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以东林书院为思想集.............
  • 回答
    很多人认为公务员拥有“灰色收入”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其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什么是“灰色收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灰色收入”。在中文语境下,“灰色收入”通常指的是不属于合法工资性收入,但又非完全意义上的非法收入,而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
  • 回答
    好多人觉得《文明6》比不上《5》,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因为这俩都是《文明》系列的骄傲。不过,要说为啥不少老玩家宁愿抱着《文明5》不撒手,那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了。首先,最直观的改变,也是争议最大的,就是城市“分家”这事儿。在《文明5》里,你建一个城市,就是一座城。想扩张?城里出单位,往外走。.............
  • 回答
    很多人会觉得日本留学费用“便宜”,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而且背后隐藏着一些特定的原因和认识角度。如果仔细掰开揉碎了聊,你会发现这种“便宜”并非绝对,而是建立在特定对比和某些优惠政策之上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和一些传统的留学热门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相比,日本的学费和生活费在很多情况下确实会.............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大家对船舶和航空,这两个同样与“远方”和“交通”息息相关的庞大产业,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个被视为“夕阳”,另一个却依旧朝气蓬勃? 我觉得这背后,是时代变迁、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以及我们观察角度的差异在共同作用。船舶工业的“夕阳”印象:历史的沉重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确实,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用着用着,感觉电脑就没那么顺溜了,一查,嗬,C盘怎么又满了?然后就有人说“C盘满了会拖慢电脑速度”,这句话就像一句“祖传秘方”,代代相传。那么,这背后到底是个什么道理呢?咱们一点点捋一捋。首先,得明白C盘是啥。在咱们的电脑里,C盘通常就是系统盘,.............
  • 回答
    确实,这种现象存在,并且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释,说明为什么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仍然认为中国人很穷:1. 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滞后: 历史刻板印象的残留: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形象被广泛传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确实经历了巨大的转型和发展,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
  • 回答
    不少人看《海贼王》时,似乎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海军就代表正义,海贼就等同邪恶。每当剧情中海军做出一些不那么光彩的事,或者某些海贼展现出温情一面时,总有人会跳出来说:“这是漫画,别把现实代入!” 但说实话,这种说法本身就有点奇怪,因为恰恰是《海贼王》这部作品,最擅长模糊和挑战的就是“正义”与“邪恶”的.............
  • 回答
    知乎上一些用户对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持负面看法,这背后确实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与母语是汉语有一定关联,但并非绝对。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其原因:一、 负面看法的根源:对语言纯洁性、清晰度和本土文化认同的担忧1. 语言的“纯洁性”与“固化”观念: 历史视角: 在许多语言使用者心中,都存在一种对.............
  • 回答
    “学计算机吃青春饭”,这句话在计算机领域算是个老生常谈了。不少人听到这话,心里难免嘀咕:既然是“青春饭”,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年轻人义无反顾地投身进来,甚至视之为“香饽饽”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原因,远不止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承认,计算机行业确实是个更新迭代极快的领域。新技术层出不.............
  • 回答
    苏轼对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评价,确实与当时普遍存在的“妇人之仁”论截然不同。理解苏轼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体系,以及他对“仁”和“君子”的理解。一、 普遍的“妇人之仁”论:为何项羽不杀刘邦会被认为是错误?在很多人看来,项羽在鸿门宴上拥有绝佳的机会,可以一举剪除最大的竞.............
  • 回答
    日本民族被许多人视为高素质,这并非空穴来风,他们的国民素质,如教育普及度、社会秩序、礼仪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确实有着令人称道的表现。然而,将这种“高素质”直接等同于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就显得过于简单化了。事实上,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国家机器在特定意识形态下的运作,很容易将个体行为推.............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热门且极具争议的话题:中国房价的未来走向。一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支撑房价长期上涨的论据;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未来房价表现出悲观态度。这种分歧的存在,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支撑房价上涨的“多年理由”:让我们先来看看那些让你觉得“所有理由都支撑房价还会涨几.............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到位,一下子就触及到了这类游戏的核心魅力所在。像DOTA和LOL这种,一个闪烁着“暴击”光芒的招式,一次惊心动魄的“格挡”,或者一个本该必中的技能却被“闪避”了,这些充满随机性的元素,按理说应该让比赛变得难以预测,甚至有失公平。可它们偏偏就成了万人瞩目的电竞赛事,并且让无数玩家为之疯狂。.............
  • 回答
    鼎泰丰的小笼包,江湖上流传着不少“性价比低”的论调。确实,跟街头巷尾那些几块钱一笼的相比,鼎泰丰的价格摆在那里,怎么看都算不上“实惠”。可即便如此,为什么这家店却能越做越大,门庭若市,全球开花,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小笼包标杆呢?这背后绝不是简单的“营销炒作”,而是玩转了几个高明的招数。1. 极致的品质.............
  • 回答
    在中国社会,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那些被美国名校录取的中国学生,很多都是靠家庭的财力“砸”出来的录取机会,所谓的“Offer”背后,更多的是金钱的力量,而非学生自身的真正实力。这种看法根植于多种现实因素和心理认知,下面我将试着把这些说得更明白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经济实力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 回答
    “黑明”与“满遗”这两个词,在网络上,尤其是在一些历史讨论的圈子里,经常被放在一起,甚至被认为是同义词,这背后确实有着一套复杂的逻辑和情感纠葛。理解为什么很多明粉会认为“黑明”就是“满遗”,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一、 历史叙事的根本冲突:正统与颠覆首先,我们要明白,明朝和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两个王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