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刺杀小说家》?影片质量到底怎么样?

回答
《刺杀小说家》这部电影,自从上映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两极分化的评价。有人奉为神作,有人则嗤之以鼻。这究竟是为什么?影片的质量到底如何?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为什么有人不喜欢?槽点在哪里?

不喜欢《刺杀小说家》的人,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剧情逻辑的硬伤: 这是最被诟病的一点。电影设置了现实世界和小说世界两个平行的叙事线,试图通过“小说预言”来推动剧情。然而,这种连接方式在很多人看来显得牵强和生硬。
小说与现实的关联不够紧密: 小说家空文创作的小说,其情节似乎直接影响了现实世界的事件,这种“神乎其神”的联系,在缺乏足够铺垫和解释的情况下,很容易让观众感到突兀。为什么小说里的情节就能在现实中实现?是巧合?是神秘力量?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电影并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留下的更多是疑问而不是惊喜。
人物动机的模糊: 很多角色的行为动机并不清晰。例如,反派企业家董子健饰演的“伯爵”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刺杀小说家,以及他与小说世界之间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联系,电影的交代也不够。小说家空文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故事?他的创作灵感来源是什么?这些背景故事的缺失,让角色的行为显得有些“为了剧情而剧情”。
故事的割裂感: 现实线和小说线虽然有关联,但有时候两条线之间的切换并不顺畅,甚至显得有些独立。观众可能在追一部优秀的现实题材惊悚片,又在同时看一部奇幻冒险片,而这两者之间的融合并没有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让一部分观众感到不适应。

人物设定的悬浮:
雷佳音饰演的关宁: 作为一个为了女儿复仇的父亲,他的能力和行动力似乎超出了常人。一个普通人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步步为营,甚至能够与小说世界中的“神”产生某种联系?这种“超能力”的设定,如果没有足够的情感支撑和逻辑解释,很容易让观众觉得是编剧强行给主角开金手指。
小说家空文: 他创作出能够影响现实的小说,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设定。但空文这个角色本身,却显得有些被动和模糊。他的创作过程、他的内心挣扎,在电影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现,使得这个核心人物显得不够立体。

过度依赖特效,忽视细节: 电影的视觉特效无疑是其亮点,小说世界的奇幻场面确实令人惊艳。但一些观众认为,过于炫目的特效,反而掩盖了剧情和人物的不足。当观众被特效吸引时,更容易忽略掉剧情上的硬伤。

观影门槛较高,理解困难: 电影的叙事结构和概念设置,对于一些习惯于线性叙事的观众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如果没能完全跟上电影的节奏和逻辑,很容易产生“看不懂”的感觉,从而对影片产生负面评价。

影片质量到底怎么样?从优点说起:

尽管存在争议,《刺杀小说家》在很多方面确实展现了不错的制作水准,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有野心、有亮点的国产电影。

顶级的视觉特效: 这绝对是《刺杀小说家》最闪耀的名片。
小说世界的构建: 影片成功地在视觉上呈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瑰丽而又危险的小说世界。无论是赤发鬼庞大的身躯、充满力量的攻击,还是李沐饰演的“小橘”在水中灵动飘逸的身姿,都达到了国产电影的顶级水准。
动作设计的创意: 结合奇幻设定,电影的动作场面也充满了创意。关宁在小说世界中的战斗,不是简单的拳脚功夫,而是与小说中的怪物、场景进行互动,展现了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比如,用“笔”作为武器,改变小说世界的设定,这种概念上的动作设计,非常有新意。
技术实力展现: 影片在CG、动作捕捉、场景搭建等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成功地将一个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具象化,这对于推动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优秀的演员表演:
雷佳音: 凭借其精湛的演技,成功塑造了一个为女儿复仇、在现实与幻想中挣扎的父亲形象。他的表演充满了张力,将角色的痛苦、愤怒、绝望以及偶尔闪现的希望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杨幂: 饰演的“屠灵”虽然戏份不多,但她的表现也相当出色。一个身负特殊任务、身不由己的职业杀手,杨幂将这个角色的冷酷、纠结以及内心的挣扎演绎得很有层次。
董子健: 饰演的反派“伯爵”也很有魅力,他并非脸谱化的恶人,而是有着自己的逻辑和追求,董子健将这个角色的癫狂和控制欲展现得恰到好处。
郭京飞: 他的“李沐”是小说世界中的关键角色,虽然是CG角色,但通过郭京飞的声音和表演捕捉,也赋予了这个角色独特的生命力。

大胆的叙事尝试:
平行叙事: 尽管存在争议,但将现实与虚构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种“小说预言”的概念,试图探讨创作的力量、现实对艺术的影响,以及艺术对现实的映射,这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
中国式的奇幻: 电影在世界观的构建上,也试图融入一些中国式的元素,这与好莱坞式的奇幻有所区别,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探索。

主题的探讨:
父女情深: 影片最核心的情感驱动,是关宁对女儿的爱。这种父女情,是连接现实和虚构世界的纽带,也是支撑角色前进的动力。
创作与现实: 电影也触及了创作与现实的关系,探讨了艺术是否能够改变世界,以及创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伦理困境。

总结一下:

《刺杀小说家》就像一个拥有华丽外表的礼物盒,里面装着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奇幻世界,还有演员们用心的表演。它的优点在于其顶级的视觉特效、大胆的叙事尝试以及演员们的出色发挥。它成功地在技术上突破了国产电影的边界,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然而,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主要集中在剧情逻辑的硬伤、人物设定的悬浮以及叙事上的割裂感。这些问题使得影片在内容深度和叙事完整性上,未能达到其视觉效果那样的高度。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剧情逻辑的严谨性要求更高,无法接受那些“意会”而未明确解释的设定;也可能是因为电影的叙事方式与他们的观影习惯不符,导致理解上的障碍。

总的来说,《刺杀小说家》是一部优缺点都非常突出的电影。 如果你更看重视觉奇观和技术突破,那么这部电影很可能会让你惊艳。但如果你对剧情的逻辑性和人物的饱满度有着极高的要求,那么你可能会因为其中的不足而感到失望。它是一部有野心的电影,成功地在视觉层面展现了中国科幻和奇幻电影的潜力,但同时也暴露了在剧本创作和叙事技巧上,仍需继续打磨的空间。它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绝对是一部值得讨论和关注的电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实上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还真去读了下作为原著的短篇小说。不得不说小说与现实相互映衬的高概念在本土小说中很罕见。

而在成片中,路阳体现的对原著改编、商业元素、作者表达运筹帷幄的功力让我更加惊喜。

路阳对于原著的改编可谓加减兼宜:细化设定,无论是小说世界还是现实世界,人物动机、社会背景、工具属性等都比较清晰、不抽象,甚至在现实线引入了不过分的科幻元素,增强可看性的同时也加强人设说服力,这是加法;和原著相比,除了小说作者路空文提及的《跷跷板》,全片并没有什么对路人不友好的梗,人物大部分时间也不说书面话,这是减法。

这样的改编思路既能拓展世界观让内容有更大的拓展空间,也方便承载更多商业元素(动作戏、特效场面。得益于监制宁浩的支持,这次路阳的编剧搭档是分工明确的编剧团队。在创作组的护航下很好的完成了影片的叙事。

《绣春刀》尽管很多戏剧冲突确实包含了阅读理解迷喜闻乐见的隐喻,但路阳只像大仲马一样,将这些对历史、对现实的影射作为创作叙事的“文稿钉子”,只为让剧情更为跌宕曲折,最终主题落脚点依旧为江湖情仇,但也足够荡气回肠。《刺杀小说家》同样运用这样的创作策略,保持作者表达的同时也主次分明,对于商业类型片来说倒无可厚非。


另外,路阳电影语言的运用也对得起大投资和IMAX宽银幕的考验。相比很多重摄影(尤其MV化摄影)轻剪辑节奏或镜头毫无电影感还硬上IMAX 3D的其他国产片,《刺杀小说家》的镜头语言和情节一样丰富且灵活,节奏也急缓有度,即使在有CG特效的段落,视听也没被特效场景拉跨,视效合成也很讲究,细致程度不亚于服化道的设计制作,可想而知《流浪地球》特效团队和路阳那三年多辛苦。

最喜欢的一个点其实还是看到了国产电影类型片的一个进步,服装道具的设计以及CG技术的运用进步,路阳导演从《绣春刀》开始就有对兵器盔甲的考究,这部电影也不例外,电影里的红衣铠甲武士,和这个开山大斧的细节处理可以说是很用心的去做了打磨和处理。另外有一个脑洞问题就是这个创意是参考了了小龙虾吗?



向刺杀这样的大制作且在中国电影工业不完善的疫情时代,这部电影无IP无系列预热、题材也是充满挑战、稍有遗憾的执行都让《刺杀小说家》的市场前景不确定性十足。但我认为《刺杀小说家》体现的创作态度及热情即使没有理想的回报,也不应该被打压。

电影毕竟不是广告或短视频,从筹划到执行到正片问世所付出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难以估量,除非策划者有很毒辣的洞察市场的眼光,否则创作者真的不宜对受众心存侥幸和算计,面对行业中的挫折,可以做的应该是结合多方面反馈作自我调整,而不是不经过考虑就轻言放弃亦或专抄近道。

近两年在不可抗力造成的影响下,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也今非昔比,尤其电影在当今似乎也被忽视了其意义所在,地位越来越显得鸡肋。但我们要庆幸还有《刺杀小说家》这样的敢于破局的作品,或多或少在提醒着咱们:电影被称为“光的艺术”,电影从业者可以是造梦者,期待这样的电影尝试会越来越多。

user avatar

《刺杀小说家》,上映7天,20万人评出豆瓣7.0分,足以证明,这至少是一部良好以上的作品。

该片评价之所以两极分化。归根结底还是剧情设定上的巨大争议。

《刺杀小说家》原著小说,就是个超级晦涩荒诞、后现代主义的故事,根本没有什么合理性可言。小说中的幻想世界,更只是一个完全不受欢迎的扑街写手的狂想。

如果没看过原著小说,又是所谓“合理党”,开局就可以直接劝退了。而对影片剧情设定的异议或者说负面意见,也基本源自于此。

如果像笔者这样,能接受里面的一切荒诞世界观,包括“小说可以改变现实”,就会觉得对原著小说神还原。

《流浪地球》同一特效团队打造的《刺杀小说家》,特效部分是清一色本土团队制作完成,代表了当今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最高水准,视觉效果完全足以媲美国际一流影片。

《刺杀小说家》原著,是一部后现代主义的荒诞短篇小说,古代和现代两个时空交替穿插,小说与现实两个世界的事态发展交互影响,四个主要人物都有双重身份,小说世界和现代社会的角色一一对应。

董子健饰演的是年近30岁的小说家“路空文”,寻常人眼中的一个“啃老废柴”,因为读书时偶尔步入文学殿堂,就此痴迷于写小说,女朋友跑了,毕业证丢了,写了6年小说也没赚大钱,

然而他在新作《弑神》中构架的荒诞的古代世界,在书中所写的东西,会映射到现实。他在小说世界的身份,19岁的少年“空文”,却是机敏灵动。

为了达到演出效果,敬业的董子健,通过3个月的瘦身特训,去分饰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作为同龄人中,最早凭文艺片提名影帝的95后演员,他在本片不止演技发挥稳定,干净利落的动作戏也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雷佳音饰演的是前银行职员“关宁”,因为人贩子拐卖,丢失了女儿“小橘子”,寻找了整整6年之久,因为他有一手投掷器物的绝技,被富翁“李沐”胁迫,去刺杀小说家“路空文”,后来因为正义感,努力帮重伤的“路空文”写完了小说,打倒了“李沐”。

而在小说世界,他是初期被大boss“赤发鬼”控制的红甲武士,之后在女儿笛子的召唤下觉醒。

此前在《长安十二时辰》已经充分展示动作戏与跑酷功底的雷佳音,本片继续过足了武戏瘾。能在影视两个领域全面开花,成为多部影视重头作品的男主角首选,本片雷佳音的多个演技炸裂、高光镜头,证明了他值得如此力捧。

这两位男主角从原著到影片,从古代到现代,都是戏份旗鼓相当、角色双峰峙立的的双男主,亦是沟通现实和小说世界,决定故事走向的关键。

而影片的小女主,剧中10岁的“小橘子”,路阳导演从几十名备选小女孩中,挑中了王圣迪小朋友,这位“10后”小姑娘,在2020年热播剧《隐秘的角落》“普普”一角,不但提前刷出了知名度,演技被广大观众充分认可,对整部影片亦是一大意外利好。

王圣迪小朋友饰演的“小橘子”,现代世界被拐卖后,却在小说世界中,成为指引“路空文”与“关宁”,打倒赤发鬼的关键人物。

于和伟饰演的反派大boss,在现代是雇佣“关宁”去刺杀小说家“路空文”的富翁“李沐”,精明睿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早年与“路空文”的父亲合伙做生意,却使阴谋害死了路父,得以独吞好处,聚敛财富。

在古代身份,则是篡权夺位,控制皇都的"赤发鬼",同样亲手杀害了“空文”的父亲“久天”,肉身成神后身躯巨大,形态可怖,特效制作下了大功夫,而且完全是东方神话风格。

影片中,于和伟凭借他“永远猜不透的微表情”,“分别用体验派和表现主义”饰演了这两个角色。

杨幂饰演的“屠灵”,从小被父母抛弃的女儿,原本是“李沐”最得力的助手,负责和“关宁”的交涉,让他去刺杀小说家“路空文”,后来在和“关宁”的接触中,逐渐认可了他对女儿真挚的父爱,最后弃暗投明,在现实世界帮助“关宁”打倒了“李沐”。

比起《绣春刀2》“北斋”,路阳导演在新片确实掌握了“杨幂的正确使用方法”,一个又飙又飒的大长腿黑衣御姐,和杨幂本人多年努力维护的人设“高度一致”,因此也让她的角色契合了影片的整体质感,不至于有任何出戏或者突兀之处。

而且,她名义上是影片的二番,其实总戏份不到20分钟,单独戏份几乎为零,纯工具人角色,不止和雷佳音/董子健两位男主角毫无可比性,就算和本片真女主“普普”(王圣迪)小朋友,戏份和角色重要程度也远远不如。

杨幂在此前多部古偶剧里,千篇一律、毫不走心的表演,一向颇受诟病,但客观公正地说,笔者绝不认为她在本片的表现有什么问题,或者如《绣春刀2》那样成为了影片的短板

至于很多基于固有印象或偏见,纯粹“对人不对事”,仅仅因为杨幂出演就直接否定本片的意见,只好说,“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啊”。

佟丽娅【特别出演】,饰演“空文”的姐姐,其实只有一场挥舞大刀,救护弟弟,与小boss同归于尽的对手戏,都专门进组特训一周。

这两个女性角色相对于原著,做的改编较大,一个是把原著的男律师改成了女性“屠灵”,一个是把原著“空文”的母亲角色改成了姐姐,而且情节上都有所升华,算是很出彩的改编。

郭京飞饰演的角色,则是本片最大惊喜之一,相信很多人如果不看演员表,根本不能确定是他出演了。除了饰演与佟丽娅同归于尽的“老僧”,

他的另一重要角色“黑甲”,根本看不到脸,极依赖台词功底,用路阳导演的话说,相当于「卷福在《霍比特人》演的那条龙」,其实就是类似“毒液”的形式,共生在了“空文”身上,靠吸食其血液,成为他的液态盔甲与武器,却也因此被“空文”所控制。

这个角色相关的特效部分,和同样由特效制作的“赤发鬼”一样,都完全接近了好莱坞一流影片水准。

对于拿这样一部小说,改编出这么大投资的特效片。感觉路阳导演到出品方,还是非常理想主义的,绝不是单单为了票房收益,更是切身促成中国电影工业的继续进步,单单这点,就值得为他们加油喝彩!

相关回答: 狐狸晨曦:电影《刺杀小说家》,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