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双离合?

回答
说实话,我身边确实有不少朋友,一聊起车,只要涉及到变速箱,双离合(DCT)这三个字一出来,多少会带着点“嫌弃”的味道。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是有不少实打实的原因的。

首先,得从它的顿挫感说起。双离合变速箱,说白了,就是两套离合器在工作,一套负责奇数挡,一套负责偶数挡。当你要换挡的时候,另一套离合器已经提前挂好了下一挡,然后迅速切换,理论上是又快又顺。但实际体验可不是那么回事。

在低速、走走停停的市区路况下,双离合的表现尤其容易让人抓狂。它不像液力自动变速箱(AT)那样,通过液力变矩器能有一个缓冲和柔和的接合过程。双离合在起步、低速换挡的时候,容易出现一种“憋一下,再出去”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你手动挡开得不够熟练,离合没踩到位就挂挡,或者离合抬得太快,车子会往前“一顿”。这种顿挫感,特别是在爬坡、跟车的时候,频繁出现,真的会让人心烦意乱,感觉像是在坐“过山车”。

另一个让人诟病的地方是它的平顺性。虽然它换挡速度快,理论上可以减少动力中断,但很多时候,这种“快”是牺牲了“柔”换来的。尤其是在一些小排量或者调校不够成熟的双离合车型上,你会感觉到换挡时的冲击力。就好比你用力甩一根绳子,它可能瞬间就变向了,但这个变向的过程肯定是有力量的,不如你慢慢地、平稳地转动一个轮子那么顺畅。

接着,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可靠性和耐用性。双离合变速箱,尤其是早期的一些干式双离合,在高温、高负荷的情况下,离合器片很容易过热、磨损,导致出现异响、换挡迟滞,甚至直接“罢工”。你想象一下,两片摩擦片在高强度下反复、快速地摩擦,而且还要承受发动机的扭矩,不发热才怪。虽然现在技术进步了不少,湿式双离合在散热和润滑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相比于技术成熟、结构相对简单的AT变速箱,双离合的结构更复杂,控制也更精细,一旦出现问题,维修起来也可能更麻烦、更昂贵。

还有一个让很多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同样是双离合,有的车开起来还挺顺的,有的车就那么“硬”。这其实跟厂家对双离合的调校有很大关系。就像调音一样,有的调得清脆悦耳,有的就有点“刺耳”。有些车企在双离合的程序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优化换挡逻辑,甚至会引入一些“模拟AT”的换挡方式,来提升平顺性。但有些车企可能在这方面投入不足,或者为了追求极致的换挡速度而牺牲了日常驾驶的舒适性,结果就是用户体验差异很大。

最后,还有一些心理因素。可能是一些早期的双离合车型留下的“阴影”,让大家对这个技术产生了先入为主的负面印象。加上网上关于双离合的各种吐槽和讨论,很容易让大家在实际体验中也更容易放大它的一些缺点。

所以,总的来说,人们不喜欢双离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低速、拥堵的市区路况下,容易出现的顿挫感和不平顺,以及大家对它可靠性和耐用性的担忧。虽然它在换挡速度和燃油经济性方面有优势,但对于很多追求日常驾驶舒适性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优势可能不足以抵消它带来的那些“小麻烦”。当然,技术在进步,未来也许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但目前来看,双离合确实还有很多需要打磨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双离合不是大众发明的,也不是大众率先用的,大众只是首先把双离合大量列装民用乘用车。

双离合是给跑车或竞速型车用的。所以普通家用车驾驶员不喜欢双离合很正常。

就像虽然许多人热爱跑车的外观、品牌,但不喜欢跑车的驾驶感受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我身边确实有不少朋友,一聊起车,只要涉及到变速箱,双离合(DCT)这三个字一出来,多少会带着点“嫌弃”的味道。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是有不少实打实的原因的。首先,得从它的顿挫感说起。双离合变速箱,说白了,就是两套离合器在工作,一套负责奇数挡,一套负责偶数挡。当你要换挡的时候,另一套离合器已经.............
  • 回答
    观察者网争议颇多,不喜欢它的人也确实不少。要说清楚为什么,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讲,而且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内容定位和报道风格是很多人诟病的核心。观察者网自诩是“中国人的全球视野”,但实际呈现出来的,却往往带有非常鲜明的立场和倾向性。 一边倒的观点输出: 很多时候,观察者网的.............
  • 回答
    很多人不喜欢海底捞的服务,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毕竟,在大众的印象里,海底捞的服务那是出了名的好,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极致服务”的代表。但恰恰是这种极致,让一部分人感到不适。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大家为什么会“嫌弃”海底捞的服务,尽量说得具体点,就像咱们平常聊天一样。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我觉得.............
  • 回答
    很多人不喜欢程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这其中原因复杂且深刻,并非单一原因能够完全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析:一、 风格与思想上的断裂: 文笔风格的转变: 这是最直观也最常被诟病的一点。曹雪芹的原笔文风细腻、含蓄、诗意盎然,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而后四十回虽然也在模仿,但.............
  • 回答
    丹妮莉斯•坦格利安这个角色在《权力的游戏》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喜欢她的人能把她捧上天,觉得她是打破压迫、解放奴隶的英雄,但同样也有很多人对她最终的走向感到失望甚至厌恶。这种两极分化的反应,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丹妮莉斯的早期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从一个被.............
  • 回答
    坦白说,《冰与火之歌》里有很多角色的粉丝群都挺复杂的,史塔克夫人(Catelyn Stark)绝对是其中一个。要说为什么她不招人待见,原因其实挺多的,而且很多人不喜欢她,也不是空穴来风。咱们就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 Catelyn 是个挺有魅力的角色,起码在最初设定里是这样。她作为北境的夫人,对家人.............
  • 回答
    周芷若,这位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中的绝世美人,她的命运和选择,让无数读者为之唏嘘,也让她的形象在读者心中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一边是怜惜她的遭遇、欣赏她的坚韧,另一边则是对她的冷酷、偏执感到不解甚至厌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芷若引来了如此多的不喜欢?咱们不妨掰开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不得不提.............
  • 回答
    哎呀,你说这发语音这事儿吧,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一到微信界面,看到对方发来语音条,眉头就皱上了,直接就说:“不行,我又听不了!” 细细想来,这不喜欢发语音的人还真不少,而且原因也挺复杂的,不单单是因为懒,里头门道可多着呢。首先,最直接也最让人头疼的一点,就是不方便回听,或者说时机.............
  • 回答
    抛开那些“蜘蛛侠是漫威最受欢迎角色”之类的官方说法,平心而论,确实有不少人对蜘蛛侠这个角色,或者说,对漫威宇宙中的蜘蛛侠感到不是那么“感冒”,甚至有些反感。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就像吃火锅,有人爱麻辣,有人就喜欢清汤。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蜘蛛侠这个IP本身就太“能打”了。从漫画诞生至今.............
  • 回答
    关于《红楼梦》里晴雯“作”的说法,确实是许多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容易产生的观感。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性格塑造、人物关系以及时代背景。我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她会惹人嫌,又为什么被冠以“作”的标签。首先,我们得承认,晴雯这姑娘,骨子里是带着一股子“刺儿”的,而且这股子“刺儿”还挺硬朗,不好惹。她长得漂亮,.............
  • 回答
    关于杨过,他这个人,你说不喜欢他?倒也不是说有多少人真的“不喜欢”,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一种爱恨交织,或者说,是那种“喜欢他,但总觉得他差点意思”的感觉。毕竟,他是金庸笔下那个“神雕侠侣”,是多少人心中的“姑姑”的唯一。但要说为什么有些人会对杨过产生一些微妙的负面观感,或者说,觉得他身上有那么点.............
  • 回答
    《刺杀小说家》这部电影,自从上映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两极分化的评价。有人奉为神作,有人则嗤之以鼻。这究竟是为什么?影片的质量到底如何?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有人不喜欢?槽点在哪里?不喜欢《刺杀小说家》的人,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剧情逻辑的硬伤: 这是最被诟病的一点。电影设置.............
  • 回答
    关于樱木花道不受欢迎的原因,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毕竟他在《灌篮高手》里是绝对的主角,很多人对他的喜爱程度可以说“炸裂”。但如果你深入去分析,会发现他身上确实有一些特质,容易引起部分观众的“不适”或者说“不喜欢”。别急,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接地气一些,不像机器人那样生硬。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很多人对人脸识别技术心存芥蒂,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对个人隐私被侵犯的深深担忧。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这项技术本身的能力以及它可能被应用的场景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下面我们来仔细聊聊,为什么这项看似便捷的技术会让许多人感到不安。首先,“被监控”的普遍性担忧是最核心的问题。试想.............
  • 回答
    《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复杂,情感纠葛缠绵,曹雪芹老爷子笔下的每个人,无论主子还是奴婢,都有着各自的鲜活生命和复杂人性。说到芳官,这姑娘在书里确实算是个比较受争议的角色,不少读者对她没什么好感,甚至可以说是“不喜欢”。这背后原因可不少,也不是一概而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道。首先,得从芳官的出场说起.............
  • 回答
    张艺谋,中国电影界绕不开的名字,从《红高粱》惊艳世界,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恢弘壮丽,他无疑是中国电影的符号人物之一。然而,即便身居如此高位,他却也常常成为舆论的风口浪尖,收获了不少批评和不解。很多人不喜欢张艺谋,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一、艺术上的争议与妥.............
  • 回答
    说到康熙,很多人会立刻想到他“千古一帝”的光环,想到他文治武功的辉煌篇章。但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就会发现,并非所有人都对他喜爱有加,甚至在他所处的时代和后世,都有不少人对他持有保留甚至批评的态度。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他个人的行事风格。首先,我们得明白,康熙的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在讨论的现象: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日系车,但日系车却能在市场上占据如此大的份额?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很普遍的消费心理和市场规律,并非简单的好恶就能解释的。“不喜欢”的根源可能在哪里?首先,我们得明确“不喜欢”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这种“不喜欢”很多时候不是一种绝.............
  • 回答
    很多人对销售工作望而却步,甚至心生抵触,这其中原因复杂多样,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如果非要深究,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解析:一、误解与刻板印象的阴影:这是最普遍,也是最根深蒂固的原因。很多人对销售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一些过于负面的刻板印象上: “油嘴滑舌,骗人”的形象: 过去一些不负责任的销售.............
  • 回答
    探讨“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清朝”这个问题,得从历史进程、民族情感、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去理解,这其中夹杂着复杂的历史记忆和现实认知。与其说是不喜欢,不如说是对清朝的评价充满了争议和批判。首先,民族主义和“正统”叙事的冲击是核心原因之一。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这在很多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人心中,始终存在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