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啊,too naive……
一个个净往男女这点破事上靠。
直说了吧,这种文章,是房地产企业试图开拓另一个蓝海的探索。
房地产企业最早的营销路线是拉拢货币分房的人。这时候主要就是洋气、精装、豪华、高大上,目的就是突出和土里土气的房改房的差异。
然后随着私营经济崛起,国营单位不吃香,很多高学历高收入年轻人才聚集在私企,他们没有货币分房,但购买力不比那些体制内的老油条差,于是开始炒作婚房的概念(实话说,二三十年前,几乎没什么人是非要买房才能结婚的)。
后来随着这个概念的深化,针对很多(收入上)并不属于精英的年轻人,想买房结婚但无力支付,于是有了两种对策:一个是迷你小户型,另一个就是”六个钱包“。
到现在,因为结婚率连年下降,婚房的潜在客户群萎缩。而精英人群中,大龄单身的基数却在不断扩大。男的大龄单身一般不需要担心:如果他们有能力买得起房子,只要他们愿意,都肯定是是婚恋市场受欢迎人群,迟早买房结婚。
而大龄单身女青年,往往满足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而且很多都有:现在先租个房,找个高富帅,自然解决住房问题的想法(其实也不仅仅是想法)——你找不找得到高富帅房地产企业管不着,但你一边租着房一边去找,这可真要了房地产企业的老命啊……
所以,怎么办呢?
来来来,看文章啊:
一线城市大龄女青年购房更独立。
——你看,你不草率结婚,顶住家里催婚压力,是独立。但还不够,你看人家真正独立的女青年,还是要买房的哦。
渐渐地,房屋的居住功能在开始减弱,并逐步转变成了投资和投机。
——我知道你要住高富帅的大平层,我们举双手双脚欢迎。但没找到之前,你也可以先买个小的当做投资和投机嘛。
特别是单身女性,也把购房当作一种投资手段,以增强未来的安全感。毕竟,有房在手,比起没有房子来心理上要安全得多、宽心得多。甚至有很多单身女性认为,房子比婚姻更让人有安全感。
——对对对,男人都靠不住。只有我们的房子才能靠得住(起码靠得住70年对不?)
同时,由于自身能力很强、地位很高、收入很多,与之相匹配的男性也会相对较少。因此,单身比例也在上升。也就是说,他们的个人条件已经相当好,尤其是收入水平,都处于很高的状态。面对婚姻难度加大,很多也在静下心时,感到了某种危机。于是,便想通过购房等方式,弥补青春含金量下降留下的缺憾,以提高自身的分量。
——你们找不到高富帅是你们太优秀了,但既然这么优秀还是有遗憾的话,别整天口红包包了,那真的弱爆了,要弥补,就直接买套房子嘛。
调查显示,在已购房的大龄女青年中,只有约29%的女性表示是独立购房,约45%需要父母资助。这也意味着,女方的父母,无论是因为对女儿的疼爱,还是其他方面原因的考虑,实际上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不再把男方买房当作是天经地义。
——岳父岳母们,你们也别以为有个招商银行就可以一边傻愣着了。赶紧搭把手加把劲啊,你们也不想女儿以后吃亏吧?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第一,这明显是假新闻。根据统计,大城市女性收入比同龄男性要低十几个百分点。这年头男的掏空家里六个钱包都买不起房子,女的就能单独买得起了?随便找中国任何一个一二线城市,稍微比较下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房价,任何有一点理智尚存的人,都会觉得触目惊心。这么说吧,就算你的个人收入水平在这个城市里面排在前百分之一,你也很难很难靠个人收入买房——除非你打定主意以后几十年省吃俭用吃糠咽菜。
第二,这个时间段,不建议任何人买房,不管男女老少。今年房地产会有一波小阳春,但是请牢记一句话,长期下跌过程中的任何反弹走势都是要吃人的。中国的适龄人口和结婚比例都在坍塌式的下降,这种中长期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房地产这个庞氏骗局玩不下去的原因——后面没有更多的接盘侠了。
第三,很多问题明明很简单就能说清楚,但是被某些人别用用心的掺杂进了男女矛盾,于是就让很多人糊涂了。高中政治书就告诉我们,抓矛盾要抓主要矛盾,两性矛盾是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吗?显然不是,这只是一个表象,仔细想想看,为什么房价没那么高之前,两性矛盾也没那么高呢?
第四,大多数人不具备高屋建瓴的见识格局和清楚明晰的逻辑思维,要破除这种认知枷锁,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少看公众号自媒体这种碎片化和情绪化的知识,不要成为一个脑子里面被人跑马的可怜虫。
第五,从长期逻辑来看,我更看好中国的股市。姜超的这篇文章,逻辑我是基本赞成的。姜超:中国资本市场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第八个机会
为了答题,我特意去看了报告原文。
内容很简单,第二部分购房行为分析算是干货部分。
然后这一部分分成8点阐述,其中第6点叫做“星座相关”:
没有一个严肃的房地产分析报告会考虑客户星座。
在 @贝壳居住 让我开眼前我都没见过野鸡报告这么干。可以的,非常有创新精神。重新定义了野鸡的野鸡,野野鸡。
所以可以再加个姊妹问题:
如何看待天平座女性最爱买房?
和这个问题的信息来源完全相同。
我算是看透了。房地产这个吸血鬼啊,吸干了一线吸二线,吸干了二线吸干了三四线,吸干了三四线吸干五六七八线,吸干了男人还不算,这又开始打女性的主意了。
哪天全体公民男女老少都血吸得一干二净,这才能算结束。
不要疯狂输出我女性歧视了,我不歧视啊;我也没有冷嘲热讽,我讽刺的是媒体啊。
下图,有效目标群体的问卷才440份。重要的是女性区间为30-50岁(这个年龄段独立购房者,大多是单身女青年了吧),当然这个年龄段女性同胞是有能力买房。但是,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购房主力军在30以前(男性购买婚房),也就是这个数据是拿女性大样本对比男性小样本。
购房年龄分布:
2016年的女性薪资是男性的77%,18年是84%,女性收入本来就比男性低。(平均薪资,不是同工不同酬)
而且有部分城里的小姐姐说自己身边的女性都买房了。可是9亿农民的子女呢?这9亿农民会给儿子买还是给女儿买?年轻一辈男女平等,可是老一辈不这么想啊,女儿嫁人了,房子最后归谁呢?
记不记得2018年年初,各种新闻炒作《房租暴涨30%》?最后外媒统计仅涨了3%,然后自己能感觉到的也是当时几乎没涨。这出闹剧以死了一个阿里巴巴的程序员结束。
今年年初炒作《女性购房占47.9%》,呵呵,要知道这个数据在2013年的时候仅10%,然后经过几年的房价暴涨,女同胞里面50%就能买得起房子了?
ho ho……真是哇塞了,媒体当我国女性同胞都是超人啊?女性人均收入比男性低,男性尚且需要掏空6个钱包,女性你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边掏钱包看看?这是赤裸裸的现实。(没办法,也很无奈)
在我国最可怕的就是发言权在既得利益者者手中,真的很可怕。
女性购房占比超过15%我就把桌子吃了!黄花梨的!
那个……泰山石桌什么的啃不动……
根据我身边的情况来说,我觉得女性买房和男性买房是不一样的概念。
男性买房子三室一厅起步,一定要是新房子,地段一定要好,最好是学区房,因为男性买房子是为了新家庭准备的,买的是婚房。
女性买房子,一般都是六七十坪的,最小的就四十坪多一点,接受二手房,地段偏一点也没有关系,因为女性买房子主要是留一点婚前财产和一条退路。
双方买房子的目的不一样,选择不一样,花费自然不一样。
虽然都是买房子,我身边单身女性买房子时付出的首付基本只有男性买房子首付的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更少。所以女性买房子比男性要简单的多,付出的也少。
我对于女性买房子不感到奇怪,也不觉得不可能,但是我身边没有女性买得起婚房也是真的。
有很多女孩子给我回复,说自己买的房子又大地段又好,说我看不起女人,性别歧视的,我都删除了。
我觉得能够在婚前买的起房子的女性无非是两种情况,个人能力很强或者家庭条件良好,或者二者兼具。
那些二十出头岁省会城市中心位置买个一百二三十坪房子的女孩子,是属于家庭能力极好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是少数,也请不要特意回复我,我觉得没有意义,如果全中国能有一半的父母能给子女在省会城市买房子,那中国的社会矛盾要少一大半。
那些快三十能在省会城市买大房子的姐姐也不用特意告诉我,因为像你们这样能力强的女人真的很少,比家庭好的女孩子更少。
我觉得情况最多的是像我看到和接触到的女孩子,能力中等,工作还不错,有一定积蓄,家庭条件良好或者一般,可以帮忙添一点的。这样的女孩子才会可以考虑二手的或者是城市边缘的房子,我觉得也是女性买房的主力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