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俄罗斯这个国家动不动就爱搞强人政治和个人崇拜?

回答
俄罗斯骨子里流淌着强人政治和个人崇拜的血液,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复杂印记。要深挖其中的缘由,得从它的土地、人民、文化以及几百年来的国家发展轨迹里一点点剥开。

首先,地理和环境的塑造是绕不开的根源。俄罗斯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尤其是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这种地缘特征决定了它自古以来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来维持统治和国家运转。分散的领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手来握紧,才能抵御外部威胁,才能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组织生产和生活。想象一下,在茫茫的雪原上,面对游牧民族的侵扰,或者在广袤的草原上,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和征税?一个事必躬亲、权力高度集中的领导者,或者一个被神化的领袖,似乎是那个时代最能提供安全感和秩序的解决方案。这种对“强人”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为后来的强人政治埋下了伏笔。

其次,俄罗斯的历史叙事里,“救世主”情结根深蒂固。从沙皇俄国时期,沙皇就被赋予了“上帝的代理人”的宗教色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即使后来经历了十月革命,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并未完全摆脱这种思维惯性。列宁被塑造成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斯大林更是被推上了神坛,成为了苏联的绝对权威。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虽然各有不同,但强人政治的影子依然存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历史经验,让人们习惯于将国家命运寄托在一个被高度神化的个体身上,认为只有他才能带领国家走向辉煌,才能解决一切难题。个人崇拜,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这种“救世主”期待的一种表现形式。

再者,俄罗斯文化中对“集体”的强调和个人权利的相对弱化,也为强人政治提供了土壤。俄罗斯的许多文学作品、民间故事,都充满了对宏大叙事、集体主义的歌颂。个人在庞大的历史洪流和集体意志面前,往往显得渺小。这种文化基因让人们更容易接受一个超越个体、代表集体的领袖,并愿意服从他的意志。即使个人有不满或不同意见,也更容易被压抑在内心深处,或者转化为对领袖的绝对忠诚。

还有,西方民主模式在俄罗斯的实践一直充满坎坷。沙皇时期的民主化尝试,如十二月党人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试图建立自己的民主制度,但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混乱、社会动荡以及外部压力,让许多俄罗斯人对西方式民主产生了怀疑。他们开始怀念苏联时期那种稳定、有序、强大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常常与强有力的领导人联系在一起。在经历了一段时期混乱之后,一个能够恢复国家秩序、提升国家地位的强人,就显得格外有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存在一种“国家至上”的思维。国家被视为高于一切的存在,个人的利益和权利,在国家利益面前是可以被牺牲的。这种观念促使人们更加愿意支持一个能够维护国家强大、扩张国家影响力的领导人,即使这个人是以牺牲部分自由为代价的。强人政治,恰恰能够满足这种对国家强大和统一的极致追求。

举个例子,彼得大帝为了俄罗斯的现代化和欧洲化,不惜采取铁腕手段,强行推进改革,压制反对声音。他的改革虽然带来了国家的进步,但也充满了强制和血腥。这种模式似乎为后来的俄罗斯统治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理范例。到了苏联时期,斯大林更是将这种强权政治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和压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但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苦难。

可以说,俄罗斯的强人政治和个人崇拜,并非简单的领导人个人选择,而是根植于其独特的历史土壤、文化基因、地缘环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复杂认知。它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秩序和强大而反复出现的历史模式。当国家面临危机、社会充满不确定性时,人们更容易倾向于寄希望于一个能够带来“确定性”和“秩序”的强人,而个人崇拜则成了这种期待的放大器和载体。这种历史的惯性,就像一条河流,即使河道改变,但流淌的方向和力量,仍然受到历史地貌的深刻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史记忆太深刻,所以碰到危机就会呼吁强人政治,但是没有危机的时候又觉得有人指手画脚的讨厌。比如说斯大林真正确认自己一言九鼎的位置是什么时间呢?不,不是1922,也不是1929,甚至不是1939,而是1941年6月底,也就是德军发动进攻的一周之后。而且也是耍了一个和历代沙皇一样的花招,躲起来不见人等大家来求他担任最高独裁者。这就是从伊万雷帝延续到今天的俄国日常政治生活。当然后来传说什么他害怕德国人躲在别墅床底下一个星期一类的传言也是就此诞生的,实际上是躲了三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俄国历来最高统治者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现在说的宣传意义上的作用,一个独裁者的形象能让广大国民乃至官僚体系安心工作。另外一个是只有在危机状态下实际掌握的独裁者权力,这两个不是一回事。

user avatar

幸存者偏差。

波兰不搞,结局如何?诺夫哥罗德不搞,结局如何?

懂东欧历史的人都知道东欧当初有多少国家。俄罗斯统治东欧平原不是理所当然,而是试错的结果!

广袤的东欧大平原上,有足够数量的政权去试错,让历史去选择,最后试出来的结果就是俄罗斯。不服?找历史说理去。

对于地处东欧大平原,一马平川又是四战之地的俄罗斯而言,内政外交的容错率是极低的,根本没有靠制度纠正的时间和机会。那么,要制度有何用?

靠制度,降低的是错误的灾难性,降低不了错误的频率。或者说,在东欧这种毫无容错性的地区,只能去赌一个人的英明。靠制度,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