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影視劇配樂的時候,更多的會在想如何用音樂體現戲劇性,去補充畫面所沒有表達充分的情感,並在適當的地方留白,有所對比,效果才能表達得更恰當,配樂不一定需要“好聽”,很多時候的功能恰恰是需要“難聽”才能製造出效果的~~
做遊戲配樂的時候,選擇合適的音色遠比旋律走向更重要,遊戲音樂在有些時候的功能是需要音樂像環境音效一樣,用最低的存在感去製造最貼切的場景~~
做音樂劇編曲的時候,則是要考慮到演員演唱的時候會不會找不准進唱的時間點,會不會被多餘的聲部影響以至於找不到調或節奏,選擇的音色會不會跟演員嗓音撞頻率~~
我是鼓手出身,創作的時候不會有吉他或鍵盤的慣性思維手癖影響,一首曲子該有什麼,構思的時候就想好了,大部分時候我會遵從“Less is More”這個原則去安排配器,這可不是偷懶耍滑,而是聲部越多在配樂功能上越是災難,音符越多,在有對白的視頻裡音樂越搶戲導致聽不清對白;在遊戲裡會跟音效爭搶頻段而聒噪不堪;在音樂劇裡會讓演員為了壓住伴奏而唱得很累~~
任何效果都是靠對比出來的,想製造一飛沖天的效果,你的起點就應該在海溝,至少也得是在海平面,而不是在半山腰,一上來就是高潮,那你的音樂就沒有真正的高潮~~
更多音樂作品都在蝦米,歡迎關注:十方的虾米音乐人主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