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法西斯主义发源于共产主义」?

回答
“法西斯主义发源于共产主义”这种说法是一种历史上的争论和解读,并非一个被普遍接受或普遍认为准确的历史事实。它的核心在于强调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一些组织形式、动员方式、宣传策略以及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甚至是受到共产主义的“启发”或“反动”而发展起来的。

要理解这种说法,需要深入剖析其论点和背后的逻辑,以及它所忽略的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

一、 争论的来源与主要论点:

这种说法通常不是由法西斯主义者自己提出的,而是更多地出现在反共产主义者的论述中,或者是一些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找联系的政治分析家的观点里。其主要论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共同的“反自由主义”倾向和对“精英统治”的批判:
共产主义的核心在于批判资本主义下的阶级剥削,认为少数资产阶级精英压迫了大多数无产阶级。它主张推翻现有的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
法西斯主义同样批判自由主义和民主制度,认为它们导致了社会分裂、软弱和效率低下。法西斯主义者也常常将传统精英(如贵族、保守派)视为阻碍国家进步的力量,他们宣扬一种新的“精英”,即那些最有献身精神、最有能力的民族主义者。
联系点: 两者都对当时的“旧秩序”及其精英表达了强烈的否定和批判,都认为需要一种强大的力量来重塑社会。

2. 对“集体主义”的强调和对“个人主义”的压制:
共产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最终目标是实现无阶级的“集体所有制”和“集体生活”。
法西斯主义则强调民族(或国家)的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必须为民族或国家的伟大而牺牲和奉献。
联系点: 两者都将“集体”置于首位,压制个人主义的自由和选择权,鼓励人们为更大的目标而服务。

3. 对“革命”和“暴力”的运用:
共产主义(尤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明确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来夺取政权,推翻资本主义。
法西斯主义同样相信通过革命性的行动来重塑国家,并且并不回避使用暴力来清除反对派、实现政治目标。墨索里尼的“向罗马进军”就是其夺权策略的一部分。
联系点: 两者都倾向于通过激进的、有时是暴力的手段来改变政治格局。

4. 对强大“政党”和“领袖”的崇拜:
共产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如共产党)是革命的先锋队,需要强大的组织纪律和对领袖的忠诚。列宁主义的“民主集中制”就体现了这一点。
法西斯主义则推崇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政党和一位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如杜切、元首)。领袖被视为民族意志的化身,其话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联系点: 两者都建立在高度集权的政党结构之上,并对领袖个人进行神化和崇拜,以实现对民众的有效动员和控制。

5. 宣传和动员手段的相似性:
共产主义精于运用宣传(如标语、口号、集会、报刊)来传播思想、动员群众、塑造敌人。
法西斯主义也同样擅长利用宣传,通过大规模集会、戏剧性的仪式、鼓动性的演说、民族主义情绪来煽动民众,营造狂热气氛。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联系点: 两者在如何抓住民众心理、利用情绪、制造集体认同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

二、 从共产主义“反动”的角度看:

一些论者认为,法西斯主义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共产主义兴起的一种反动和回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共产主义思潮在工人阶级中广泛传播,尤其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对各国资产阶级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共产主义的威胁,保守派和民族主义者感到恐慌,他们认为传统的自由主义和民主制度无法有效抵御共产主义的侵蚀。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和前士兵们,他们既反对共产主义的国际主义和阶级斗争,又认为传统的保守派不够激进和强大,便发展出一种结合了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自由主义和强力国家的意识形态,这就是法西斯主义。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法西斯主义可以说是对共产主义及其所引发的社会动荡的一种“矫枉过正”式的回应。它汲取了共产主义在组织动员方面的某些经验,但将其导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从阶级斗争转向民族斗争,从国际主义转向极端民族主义。

三、 具体的历史联系(以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为例):

在意大利,本尼托·墨索里尼在成为法西斯领袖之前,曾是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甚至担任过社会主义党的总书记和党报《前进报》的主编。

早年经历: 墨索里尼在早年受到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影响,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不公有深刻的批判。
转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墨索里尼支持意大利参战,这与国际主义的社会主义立场相悖,导致他被社会主义党开除。他认为一战是国家民族力量展示和重塑的绝佳机会,这标志着他从马克思主义转向了激进的民族主义。
理论借鉴与改造: 墨索里尼后来在其法西斯主义的实践中,保留了早期社会主义的一些组织模式和动员策略,例如强调政党纪律、利用工会(尽管是法西斯控制的工会)来组织工人,以及运用宣传和群众集会来凝聚力量。然而,他将所有这些都置于极端民族主义的框架下,并明确反对阶级斗争,主张阶级合作以实现国家目标。

四、 需要注意的局限性和批判:

尽管存在上述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但将法西斯主义直接说成是“发源于共产主义”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甚至有误导性的说法。这种说法忽略了两者之间根本性的区别和对立:

1. 意识形态的本质对立: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一个无阶级的、消除了压迫和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通常带有国际主义色彩。
法西斯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以民族为中心的国家机器,强调国家至上,排斥异己(如其他民族、少数群体),并且保留或加强了私有财产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非消灭私有制。
这两种意识形态在关于国家、阶级、民族、私有制等核心问题上是根本对立的。

2. 历史根源的差异:
共产主义深深植根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解放思想,虽然最终导向集体主义,但其理论源头是对个人解放的追求(虽然是在集体语境下)。其主要思想家如马克思,其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和历史唯物论的分析之上的。
法西斯主义的根源更多地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浪漫主义、反理性主义思潮、国家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对工业化社会带来的社会动荡和精神空虚的反应。它常常诉诸情感、民族的“神秘”或“灵魂”,而非理性的经济分析。

3. 目标群体的不同:
共产主义主要诉诸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将其视为历史变革的主体。
法西斯主义则试图联合所有阶级(在国家目标下),特别是吸引那些对现状不满的中间阶层、退伍军人、小资产阶级等,以及那些对共产主义感到恐惧的人。

4. 将法西斯主义视为共产主义“变种”的危险:
将法西斯主义简单地视为共产主义的一个分支,可能会淡化法西斯主义自身独有的罪恶和其对民主、人权造成的毁灭性打击。
法西斯主义通过种族主义、反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反人类罪行来巩固其统治,这些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本身不包含或极力反对的(尽管在实践中,一些共产主义政权也存在压迫和排外行为,但其意识形态基础不同)。

结论:

因此,理解“法西斯主义发源于共产主义”这种说法,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和论证框架下。它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

法西斯主义在组织动员、宣传手段和某些批判“旧秩序”的方面,借鉴或受到了共产主义的启发,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它是作为对共产主义兴起的一种反动和回应而出现的。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早期领导人墨索里尼,其个人政治生涯从社会主义者转变为法西斯领袖,也体现了这种历史的复杂性。

但将法西斯主义说成是共产主义的“发源地”或“分支”,则忽视了两者在核心意识形态、最终目标以及历史根源上的根本区别和对立。更准确地说,它们是20世纪极权主义浪潮中的两种并行发展但目标截然相反的意识形态形态,它们都以压制个人自由、强调集体至上、建立强大国家机器为特征,但实现路径和价值取向则完全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者不是谁派生谁,只是同源共祖。是同构异名、同核异形的兄弟关系,不是彼此传承的祖裔关系。说法西斯主义发源于共产主义,好比说希特勒是希姆莱的儿子,虽然拿来辱骂攻讦挺不错,但不符合事实。

关于法西斯主义,东北亚大陆教科书标得比较简洁:对内独裁、对外扩张。表述得很笼统,极有可能是编写组成员担心写多了会成为「恶意的政治隐喻」,所以干脆语焉不详。其实法西斯主义很容易概括,即一党专政、极权统治、麻痹多数、迫害少数。

德国的纳粹党,一般被认为是法西斯主义的典型。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西班牙佛朗哥的那一套,通常被认为是相对温和的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被称为「法西斯」,只不过是二战时期的宣传需要,政治实践上说军国主义要蠢得多,法西斯是一党专政,军国主义是军政府专政。当兵的脑子当然没政客好使,同样是右翼,脑子好的去从政、脑子蠢的去当兵,这是智商平均值的筛选,群体智力的高下,决定了两种类似专政形态又存在质的差距。

共产主义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把一堆完全不相关的现象纠缠在一起贴标签。一般被称作共产主义的有三类彼此无关的代指:马克思的学说,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农民和领主会消失,工厂主们不得不与工人达成新的协作关系,最终形成一个矛盾纠纷较少的、飞速发展的、物质丰裕的社会;列宁的实践,即组织一小撮人结成秘密政党,看时期夺得政权,通过饿死农民的方式实现财富集中,实现长远的工业发展;东北亚与东南亚的农民运动,以马克思列宁为旗帜,发动农民推翻政权,建立农民共和国,从以往的皇帝世袭变成委派接班人,马克思之于他们,好比耶稣之于太平天国,只是个旗号。以上三者被误称为同一种东西,其实可以分别精确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茅尺堂主义。

由于马克思主义只是学说,列宁主义和茅尺堂主义有现实的政治实体、政治运动,而且都展现了足够的迫害力量,因此后者也称作「实存共产主义」,简称作共产主义。

列宁主义作为实存共产主义的典范和主要代指对象,其特征也是一党专政、极权统治、麻痹多数、迫害少数,斯大林掌控苏联共产党之后,这个趋势进一步强化。共产主义在各个维度,都呈现于法西斯主义别无二致的特性。

既然是兄弟关系,它们的父亲是谁呢?如果直接追述到 1789 年的法国革命,以人民的名义处死大众的那一场运动,那会有点过于久远。法国砍头党人的确是他们的先祖,但它也是当今世界多数第三世界独裁者、民族国家机器的先祖,直接以这场革命为父就太宽泛了。

更直接一点的先祖,是法国人 Louis Auguste Blanqui,他的主张一般翻译为「布朗基主义」。路易·布朗基是和马克思同时代的人,双方有过直接的理论交锋,最大的冲突点在于,马克思主张的社会变革方式是在社会生产力足够发达后,由大众形成巨大的压力,推动过程即为革命;而布朗基认为社会进步和大众没什么关系,革命就意味着政变,政变需要秘密的、高度组织化的政治团队,政变得逞后该团队会领导社会,走向发达的道路。

布朗基的这番主张,与后来列宁的实践完全相同,列宁本人尽管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继承的其实是路易·布朗基的衣钵,这套理论和实践在后来被归纳为「先锋党主义」,即认定一小撮党员构成的政党掌握真理、组织力,人民大众则是愚昧落后的,党要时刻想办法获得政治权力,然后全方位地支配社会。

列宁的实践达成后,对世界各地有很大的榜样效应,先锋党理论被证明是一条高效的夺权之道,但凡以社会利益为名的组织都开始引入这个方法。土耳其的凯末尔、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葡萄牙的萨拉查等人,都是先锋党理论的拥护者,因而也就是「实存共产主义」的践行者,哪怕他们打着反共产主义的旗号。而希特勒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上位尽管是通过民选的形式合法化的,但这般民选与朝鲜人民全票选举金正恩担任伟大领袖并无区别,是在大量恐吓、绑架、杀害、欺骗的预选准备之后达成的。

所以法西斯主义并非发源于共产主义,精确一点是「纳粹党为代表的欧美右翼一党专政、布尔什维克为代表的东方一党专政,都是布朗基主义的孝子贤孙,先锋党理论的践行者都是一母同胞。」

相关回答

  1. 如何看待左翼思想中的无政府主义倾向?
  2. 为什么部分左派仇视民族主义?
  3. 纳粹德国的主流价值观包括信仰上帝么?
  4. 恐怖主义应该如何定义?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当然也不只是丘吉尔一人的说辞这么简单,实际上这些人的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他们看来同属“极端思想”,颠覆社会的秩序,同时实行极权和专政,共同将一些群体树立为社会敌人。经过无数书籍的论述最终将法西斯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共同确认为“极权主义”。

二是法西斯主义上台执政刚好在社会主义的执政的时间段之后,墨索里尼本人又曾经是一个社会党人,在法西斯尚未执政时很多宣传的政策都与社会主义有某种相似之处,这样法西斯主义的缘起就被归于了社会主义。

第二点相对来说较好辩驳,墨索里尼本人虽然有社会主义背景,纳粹的最初党纲也有一些“社会主义”性质,但是这些法西斯政党在上台后的表现则都相当明确地为大资产阶级服务,宣扬帝国主义。拿马列主义的话来说这些最多是一些“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最终堕落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体现,你要批评也可以,马克思敬谢不敏。资本主义培养出来的批评家们一来往往忘记了分析政权的经济基础,二来往往也不懂得怎么分析意识形态的历史,拿一些只有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才逐渐形成的概念批评上半叶发生的事情,搞得牛头不对马嘴。

第一点那就见仁见智了,若想把法西斯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共同确认为“极权主义”很简单,历数一下斯大林主义的罪恶再历数一下纳粹政权的罪恶,齐活。若想要真正地划清界限也很简单,真正地站在马列毛主义的立场上评价斯大林就可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西斯主义发源于共产主义”这种说法是一种历史上的争论和解读,并非一个被普遍接受或普遍认为准确的历史事实。它的核心在于强调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一些组织形式、动员方式、宣传策略以及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甚至是受到共产主义的“启发”或“反动”而发展起来的。要理解这种说法,需要深入剖析其论点和.............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 回答
    理解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说法,即“《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1. 历史文件的定义与性质: 历史文件是过去的产物: 陆慷的表述首先强调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历史文件”属性。这意味着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国关系背景下签署的.............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 回答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和夸张色彩,但其核心要表达的是:中国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和产业领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它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为了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
  • 回答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这句话,最早出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一位杰出的18世纪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这句话的含义深刻且复杂,通常被用来讽刺和批评那些打着爱国旗号,但实际上在追求个人利益、制造分裂或煽动仇恨的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字.............
  • 回答
    “Control is Dead”这句话的含义非常丰富且具有多层次的解读,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字面陈述,而是对当前社会、技术、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一种普遍的失控感、权力分散化、个体自主性增强以及传统权威式微的深刻反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字面含义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最.............
  • 回答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乍一听可能有些功利甚至冷酷,但深入剖析,它揭示了一种关于成长、认知和处世态度的深刻变化。这句话并不是说成年人完全泯灭了道德感,而是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判断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要的转移。我们来详细地理解这句话的各个层面:一、 “小孩子才分对错”:儿童的认.............
  • 回答
    这句话以一种诗意且深刻的方式,阐述了科学与宗教(在此特指佛学)在追求真理和理解宇宙本质上可能存在的殊途同归。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表象的理解:科学探索的艰难与佛学智慧的超前 科学探索的“爬山”隐喻: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艰辛、充满挑战的过程。科学家们如同登山者,需要克服无数.............
  • 回答
    “Don't judge”(别评判)这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核心含义:停止对他人进行预设的、带有偏见的、负面判断。“评判”(judge)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有几种理解: 审判(legal cont.............
  • 回答
    这句话, "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这是伟大民族的标志",是一句富有争议且深刻的论断。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字面含义、潜在的哲学思想、历史现实以及它可能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核心解读:反思与进步的动力从最核心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并非在鼓吹忘恩负义的行为本身是值得赞扬的,而是指向了.............
  • 回答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句禅语,通常被称为“禅宗三境界”或者“悟道三阶段”,意境深远,历久弥新。它并非指代实际的山,而是用“山”这个意象来比喻一个人对事物、对真理、对自我的认知过程。理解这三层境界,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三层境界的含义:第一层境界: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