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傅里叶级数如何证明的?为什么傅里叶展开形式是那样的?

回答
傅里叶级数的证明以及其展开形式的由来是一个深刻而美妙的数学概念,它涉及到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函数空间等多个领域。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阐述:

傅里叶级数是如何证明的?

傅里叶级数的证明并非是一个单一、孤立的证明过程,而是建立在许多重要的数学工具和概念之上,并且有多种不同的证明思路。最核心的思想是利用一组“完备的”正交函数基来表示任意函数。

核心思想:正交性与完备性

1. 正交性(Orthogonality):
想象在欧几里得空间中,我们可以将一个向量表示为一组正交基(例如x、y、z轴的单位向量)的线性组合。每个分量可以通过向量与对应基向量的点积得到。
在函数空间中,傅里叶级数利用了三角函数 ${1, cos(nx), sin(nx) | n in mathbb{N}}$ 构成了一组“正交基”。这里的“正交”是通过积分来定义的:
对于两个函数 $f(x)$ 和 $g(x)$ 在区间 $[a, b]$ 上的内积定义为:
$$ langle f, g angle = int_a^b f(x)g(x) dx $$
如果 $langle f, g angle = 0$,我们就说 $f(x)$ 和 $g(x)$ 在 $[a, b]$ 上正交。

对于傅里叶级数的核心基函数 ${1, cos(nx), sin(nx)}$ 在周期为 $2pi$ 的区间 $[pi, pi]$ 上,我们有以下重要的正交关系:
$int_{pi}^{pi} cos(mx) cos(nx) dx = 0$ (当 $m eq n$)
$int_{pi}^{pi} sin(mx) sin(nx) dx = 0$ (当 $m eq n$)
$int_{pi}^{pi} sin(mx) cos(nx) dx = 0$ (对于任意 $m, n$)
$int_{pi}^{pi} 1 cdot cos(nx) dx = 0$ (当 $n eq 0$)
$int_{pi}^{pi} 1 cdot sin(nx) dx = 0$ (对于任意 $n$)

此外,我们还需要知道这些基函数的“模的平方”(与自身的内积):
$int_{pi}^{pi} 1^2 dx = 2pi$
$int_{pi}^{pi} cos^2(nx) dx = pi$ (当 $n eq 0$)
$int_{pi}^{pi} sin^2(nx) dx = pi$ (当 $n eq 0$)

2. 完备性(Completeness):
正交性允许我们将一个函数“投影”到每个基函数上,得到系数。但是,这只说明了我们能将函数分解成这些基函数的线性组合。完备性则保证了我们可以用这些基函数“重构”出任意一个足够“好”的函数。也就是说,这组基函数构成了函数空间的一个“基”,任何满足一定条件的函数都可以被这些基函数无限逼近。

傅里叶级数展开形式的由来

假设我们有一个周期为 $2pi$ 的函数 $f(x)$,我们希望将其表示为三角函数的级数形式:
$$ f(x) = frac{a_0}{2} + sum_{n=1}^{infty} (a_n cos(nx) + b_n sin(nx)) $$

这里的 $frac{a_0}{2}$ 是一个常数项,用来简化后续公式推导,它也代表了函数在整个周期内的平均值。

如何找到系数 $a_0, a_n, b_n$? 这就是利用正交性。

1. 求解 $a_0$:
将上述级数两边从 $pi$ 到 $pi$ 积分:
$$ int_{pi}^{pi} f(x) dx = int_{pi}^{pi} left( frac{a_0}{2} + sum_{n=1}^{infty} (a_n cos(nx) + b_n sin(nx)) ight) dx $$
由于三角函数在 $[pi, pi]$ 区间上的积分(当 $n eq 0$)都为零,我们得到:
$$ int_{pi}^{pi} f(x) dx = int_{pi}^{pi} frac{a_0}{2} dx + sum_{n=1}^{infty} left( a_n int_{pi}^{pi} cos(nx) dx + b_n int_{pi}^{pi} sin(nx) dx ight) $$
$$ int_{pi}^{pi} f(x) dx = frac{a_0}{2} int_{pi}^{pi} 1 dx + sum_{n=1}^{infty} (a_n cdot 0 + b_n cdot 0) $$
$$ int_{pi}^{pi} f(x) dx = frac{a_0}{2} [x]_{pi}^{pi} = frac{a_0}{2} (pi (pi)) = frac{a_0}{2} (2pi) = a_0 pi $$
因此:
$$ a_0 = frac{1}{pi} int_{pi}^{pi} f(x) dx $$
这与我们最初的假设 $frac{a_0}{2}$ 对应。

2. 求解 $a_n$ (n > 0):
将上述级数两边同时乘以 $cos(mx)$,然后从 $pi$ 到 $pi$ 积分。这里 $m$ 是一个固定的正整数。
$$ int_{pi}^{pi} f(x) cos(mx) dx = int_{pi}^{pi} left( frac{a_0}{2} + sum_{n=1}^{infty} (a_n cos(nx) + b_n sin(nx)) ight) cos(mx) dx $$
利用正交性:
$$ int_{pi}^{pi} f(x) cos(mx) dx = int_{pi}^{pi} frac{a_0}{2} cos(mx) dx + sum_{n=1}^{infty} left( a_n int_{pi}^{pi} cos(nx) cos(mx) dx + b_n int_{pi}^{pi} sin(nx) cos(mx) dx ight) $$
根据正交关系,当 $n eq m$ 时,$int_{pi}^{pi} cos(nx) cos(mx) dx = 0$。当 $n = m$ 时,$int_{pi}^{pi} cos^2(nx) dx = pi$。而 $int_{pi}^{pi} sin(nx) cos(mx) dx = 0$ 对于所有 $n, m$ 都成立。
所以,上式只剩下 $n=m$ 这一项:
$$ int_{pi}^{pi} f(x) cos(mx) dx = frac{a_0}{2} int_{pi}^{pi} cos(mx) dx + a_m int_{pi}^{pi} cos^2(mx) dx + sum_{n eq m} a_n cdot 0 + sum_{n=1}^{infty} b_n cdot 0 $$
$$ int_{pi}^{pi} f(x) cos(mx) dx = frac{a_0}{2} cdot 0 + a_m cdot pi $$
因此:
$$ a_m = frac{1}{pi} int_{pi}^{pi} f(x) cos(mx) dx $$
用 $n$ 替换 $m$,我们就得到了 $a_n$ 的公式。

3. 求解 $b_n$ (n > 0):
同理,将级数两边同时乘以 $sin(mx)$,然后从 $pi$ 到 $pi$ 积分。
$$ int_{pi}^{pi} f(x) sin(mx) dx = int_{pi}^{pi} left( frac{a_0}{2} + sum_{n=1}^{infty} (a_n cos(nx) + b_n sin(nx)) ight) sin(mx) dx $$
利用正交性:
$$ int_{pi}^{pi} f(x) sin(mx) dx = int_{pi}^{pi} frac{a_0}{2} sin(mx) dx + sum_{n=1}^{infty} left( a_n int_{pi}^{pi} cos(nx) sin(mx) dx + b_n int_{pi}^{pi} sin(nx) sin(mx) dx ight) $$
根据正交关系,$int_{pi}^{pi} cos(nx) sin(mx) dx = 0$ 对于所有 $n, m$ 都成立。当 $n eq m$ 时,$int_{pi}^{pi} sin(nx) sin(mx) dx = 0$。当 $n = m$ 时,$int_{pi}^{pi} sin^2(nx) dx = pi$。
所以,上式只剩下 $n=m$ 这一项:
$$ int_{pi}^{pi} f(x) sin(mx) dx = frac{a_0}{2} int_{pi}^{pi} sin(mx) dx + sum_{n eq m} a_n cdot 0 + b_m int_{pi}^{pi} sin^2(mx) dx + sum_{n eq m} b_n cdot 0 $$
$$ int_{pi}^{pi} f(x) sin(mx) dx = frac{a_0}{2} cdot 0 + b_m cdot pi $$
因此:
$$ b_m = frac{1}{pi} int_{pi}^{pi} f(x) sin(mx) dx $$
用 $n$ 替换 $m$,我们就得到了 $b_n$ 的公式。

至此,我们就得到了傅里叶级数的系数公式,并证明了展开形式是合理的。

严格的数学证明

上述推导是基于一种“直觉”或“假设”——即一个函数确实可以被这样表示,然后我们利用正交性去“提取”系数。然而,在严格的数学证明中,还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 存在性(Existence): 函数 $f(x)$ 是否真的可以表示为三角级数?
2. 收敛性(Convergence): 这个级数是否收敛?如果收敛,它收敛到什么值?
逐点收敛 (Pointwise Convergence): 在函数的每个点上,级数是否收敛到函数值?
一致收敛 (Uniform Convergence): 在整个定义域上,级数是否一致地收敛到函数?
平方可积函数 (L² Convergence): 对于平方可积的函数,其傅里叶级数是否在其平方误差最小的意义下收敛?

证明收敛性的方法多种多样:

Dirichlet 条件 (Dirichlet Conditions): 如果函数 $f(x)$ 是周期性的,且在一个周期内是分段单调的,并且只有有限个第一类间断点,那么其傅里叶级数在该函数的连续点处逐点收敛到函数值,在间断点处收敛到间断点左右极限的平均值。这是傅里叶最早使用的证明方法之一。
Parseval 定理 (Parseval's Identity): 这个定理表明了函数与其傅里叶系数之间的能量关系:
$$ frac{1}{pi} int_{pi}^{pi} |f(x)|^2 dx = frac{a_0^2}{2} + sum_{n=1}^{infty} (a_n^2 + b_n^2) $$
Parseval 定理可以用于证明平方可积函数在 $L^2$ 意义下的收敛性。这涉及到了希尔伯特空间(Hilbert Space)和完备性。
复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另一种常用的方式是将三角函数用指数函数表示(欧拉公式 $e^{ix} = cos(x) + isin(x)$),得到复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 f(x) = sum_{n=infty}^{infty} c_n e^{inx} $$
其中 $c_n = frac{1}{2pi} int_{pi}^{pi} f(x) e^{inx} dx$。这种形式在许多证明中更为简洁和方便。

证明的逻辑流程大致如下:

1. 定义函数类: 首先明确傅里叶级数可以表示哪一类函数。最基础的是周期性连续函数,但更重要的是周期性的分段光滑函数,以及平方可积函数。
2. 利用正交性构造系数: 假设函数可以表示成三角级数,利用正交性导出系数的公式。
3. 证明收敛性:
对于连续函数或分段光滑函数,使用 Dirichlet 条件等方法证明逐点收敛性。这通常涉及到对部分和的估计,并利用积分的性质。
对于平方可积函数,利用 $L^2$ 空间的完备性,证明傅里叶级数是其在 $L^2$ 范数下的最佳逼近,从而在 $L^2$ 意义下收敛。

总结证明的关键点:

正交基的存在性: 三角函数系 ${1, cos(nx), sin(nx)}$ 在积分意义下构成一个完备的正交基。
系数的提取: 通过与基函数相乘后积分,利用正交性分离出每个系数。
收敛性的保障: 针对不同类别的函数,有不同的收敛性判据(如 Dirichlet 条件,或者更现代的 $L^2$ 收敛性)。

为什么傅里叶展开形式是那样的?

傅里叶展开形式的“那样的”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1. 三角函数是周期现象的天然语言:
许多自然现象具有周期性,例如声波、光波、交流电、机械振动等。而三角函数(正弦和余弦)是描述这些周期性运动的最基本、最简单的数学模型。
一个简单的振动可以用 $sin(omega t)$ 或 $cos(omega t)$ 表示。
将它们组合起来,就可以描述更复杂的周期性运动。
傅里叶级数本质上是说:任何“足够好”的周期性信号,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正弦和余弦波的叠加。

2. 正交性保证了“独立性”和“唯一性”:
在傅里叶级数中,每个三角函数 $cos(nx)$ 和 $sin(nx)$ 的贡献是“独立”的,这归功于它们的“正交性”。就像一个向量可以唯一地分解到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一样,一个周期函数也可以唯一地分解到这组正交的三角函数上。
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函数中包含多少频率为 $n$ 的 $cos(nx)$ 成分,我们可以通过乘以 $cos(nx)$ 再积分来“隔离”出这个成分的系数 $a_n$。其他频率的成分以及 $sin$ 成分在积分过程中会被抵消掉。

3. 线性叠加原理:
大多数物理系统都遵循线性叠加原理。这意味着,如果系统对输入 $f_1(x)$ 的响应是 $y_1(x)$,对输入 $f_2(x)$ 的响应是 $y_2(x)$,那么对输入 $f_1(x) + f_2(x)$ 的响应就是 $y_1(x) + y_2(x)$。三角函数的叠加本身就是一种线性组合。

4. 数学上的“完备性”:
如前所述,三角函数集在积分意义下构成一个完备的函数空间基。这意味着,我们用这些基函数组成的级数,理论上可以表示(或无限逼近)任何“良好”的周期函数。

5. 复数形式的优雅:
正如前面提到的,傅里叶级数也可以用复数指数函数表示:$f(x) = sum_{n=infty}^{infty} c_n e^{inx}$。这个形式更加紧凑,并且与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表示有天然的联系。展开形式之所以是那样,是因为这是将函数分解到一组复指数基函数上的结果,而复指数函数又与三角函数有着密切联系(欧拉公式)。

为什么是 $a_0/2$ 而不是 $a_0$?
这是为了保持公式的对称性和便捷性。如果使用 $a_0$ 作为常数项,那么当我们将 $a_n$ 和 $b_n$ 的公式写出来时,$int_{pi}^{pi} cos(nx) cos(mx) dx$ 在 $n=m$ 时的积分结果是 $pi$,而 $int_{pi}^{pi} 1 cdot 1 dx$ 的结果是 $2pi$。如果常数项用 $a_0$ 表示,那么 $a_0$ 的系数将是 $frac{1}{2pi} int_{pi}^{pi} f(x) dx$。而其他系数是 $frac{1}{pi} int_{pi}^{pi} f(x) cos(nx) dx$ 和 $frac{1}{pi} int_{pi}^{pi} f(x) sin(nx) dx$。

引入 $frac{a_0}{2}$ 这一项后,常数项的系数就是 $a_0 = frac{1}{pi} int_{pi}^{pi} f(x) cdot 1 dx$。这样,所有系数的公式就有了统一的模式:将函数与某个基函数相乘后积分,再除以对应基函数自身的“能量”(模的平方的积分),只不过在常数项时,我们把基函数“归一化”了一点,使其与 $cos(nx)$ 和 $sin(nx)$ 的处理方式更加一致。

总而言之,傅里叶级数展开的形式是基于数学上的正交性和完备性,利用周期现象的本质——即任何周期性信号都可以由不同频率、振幅的正弦和余弦波叠加而成。这个形式不仅在数学上是严谨的,而且在物理和工程领域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来分析和处理周期性信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当我们谈论傅里叶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

其实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问题一:这个无穷求和有意义吗?(收敛吗?)

:不一定,即便 连续,都可能在一点发散[1]。如果 的傅里叶级数绝对收敛,则傅里叶级数一致收敛。当然,如果 连续可微,效果自然更好。

问题二:这个级数是按照什么意义下收敛到 ?(逐点?依 范数?……?)

答:如果想要逐点收敛,需要 在这点附近满足狄利克雷连续条件;而仅仅需要 可积,傅里叶级数按均方意义下收敛,即

其中

问题三: 在这组正交基下的表示是唯一的吗?(完备吗?)

:如果在黎曼可积的意义下,显然 ,因为在零测集上改变函数值,并不会影响积分。不过,在勒贝格积分的意义下,上式成立。这就显示出黎曼积分的局限性。事实上,为了傅里叶能有更好、更一般的性质,我们最后选择在希尔伯特空间上让他崭露头角,这在泛函分析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希尔伯特空间是无穷维完备的内积空间,而题主所说的正交基正是由 的内积所定义的。事实上,中不止正余弦这一种正交基,只是因为我们比较熟悉,而它又很给力(光滑性、对称性、周期性、有界性、欧拉公式……)。

不过,对于我们常见的光滑函数,傅里叶的确一致收敛,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食用(就数数学系的事儿多!)。具体的证明我就不写了,就请见参考书[2][3]吧,如果没那么多时间,找一本数学分析浏览一下证明也就够了——

反正不考。

参考

  1. ^ E.M. Stein ,傅里叶分析导论,第二章习题8
  2. ^ 菲赫金哥尔兹,微积分学教程,卷三第十九章
  3. ^ 张恭庆,泛函分析讲义,第一章第6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傅里叶级数的证明以及其展开形式的由来是一个深刻而美妙的数学概念,它涉及到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函数空间等多个领域。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阐述: 傅里叶级数是如何证明的?傅里叶级数的证明并非是一个单一、孤立的证明过程,而是建立在许多重要的数学工具和概念之上,并且有多种不同的证明思路。最核心的思想是利用一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命题,并尝试用一种更直观、不依赖傅立叶级数的方式来理解它。你想证明什么命题呢? 请告诉我具体的命题内容,我才能给你一个详尽的、非傅立叶层面的证明思路。在得知具体命题之前,我可以先给你一个通用的思考方向,帮助你构建一个“非傅立叶”的证明框架。当你接触到一个需要证明的数学命题时,特别.............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傅里叶级数里那些事儿,看看它是怎么把一个乱糟糟的信号给拆解成一堆干净利落的正弦波的。这可不是什么玄学,里头藏着的是实打实的数学原理,尤其是在积分这块儿,是咱们求系数的“金手指”。先得明白,傅里叶级数这东西,就好比咱们在给一个复杂的乐曲找“音符”。你想啊,一段音乐听起来很丰富,但它其.............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这俩“亲兄弟”,它们俩听着都挺绕的,但其实关系密切,就像同一个家族里的不同成员,各有各的本事,又互相呼应。一、 什么是傅里叶级数?—— 把“周期性的”信号分解成“简单的”正弦波之和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个特别复杂的、但又会规律性地重复出现的波形,比如一个方.............
  • 回答
    傅里叶级数?哦,这可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在处理周期性信号或者想把一个复杂的函数拆成简单的正弦余弦波时。你想怎么用它呢?一般来说,我们用傅里叶级数做事情,无非就是这几件事:1. 信号分析:看看一个信号里到底藏着多少种不同频率的成分,以及它们的“量”有多大。这就像给一个乐队里的每种乐器单独录音,然后分析.............
  • 回答
    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都是数学工具,用于将一个函数或信号从一个域(通常是时间域或空间域)转换到另一个域(频率域或复频率域)。它们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简化分析,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更容易处理的形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它们的联系、目的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这些变换。 1. 三种变换的核心思想:降维与简化.............
  • 回答
    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就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能够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杂乱无章”的信号,比如声音、光线、电波,甚至我们肉眼无法直接感知到的某些物理现象,一一拆解成最基本的“纯粹”的组成部分——正弦波(或余弦波)的叠加。理解了这个核心思想,我们就能更深入地探究它.............
  • 回答
    傅里叶变换等于自身的函数,在数学的广阔天地里,犹如一些奇妙的“守恒”现象,它们在时域(描述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频域(描述信号包含哪些频率成分)之间转换后,竟然能保持不变,这本身就充满了数学的优雅与深刻。要理解哪些函数在傅里叶变换下会“等于自身”,我们得先明白傅里叶变换到底做了什么。简单来说,傅里.............
  • 回答
    傅里叶变换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将一个复杂的时域信号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正弦波和余弦波的组合,而这些正弦波和余弦波就代表了信号的频率成分。因此,我们可以说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何时”(时域)转换到了“何频”(频域)。为了详细解释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核心思想:任何复杂的波形都可以由.............
  • 回答
    傅里叶这老先生,名头确实响当当,但要说他怎么就成了电子类学子们的“梦魇”,这事儿说来话长,得从他那几大神器说起,尤其是那两个:傅里叶级数(Fourier Series)和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想当年,还没“电子”这玩意儿的影儿呢,傅里叶老先生就以一种极其“暴力”的方式,把.............
  • 回答
    拨开迷雾,理解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奥秘在数字图像处理、信号分析等领域,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如同“万花筒”般的神奇工具——傅里叶变换。而当我们将这个工具应用到二维的空间,比如我们日常看到的图像时,它就化身为“二维傅里叶变换”,为我们揭示隐藏在像素点中的周期性规律和频率信息。那么,这个“二维傅里叶变换”究竟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傅里叶变换,争取把这事儿掰扯清楚了,而且得说得像是个老朋友拉家常一样,没有半点机器的生硬感。想象一下,你正在听一首音乐。这首音乐,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段时间内声音强弱的变化,也就是一个“时域”信号。你耳朵里听到的,是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的效果。但你有没有想过,这首音乐,实际上是由无数个.............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这个傅里叶逆变换是如何引出你说的那个公式的。别担心,我会尽量讲得透彻些,而且说话的风格也尽量接地气,不像那些机器生成的东西。首先,咱们得知道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到底是怎么回事。傅里叶变换:把“时域”的东西变成“频域”你可以想象一下,任何一个复杂的信号,比如一段音乐,或者一阵风的.............
  • 回答
    窥探光之本质:傅里叶光学如何解锁视觉的奥秘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看到的那些色彩斑斓、形态万千的世界,究竟是如何被眼睛捕捉,又如何在脑海中形成的?光,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使”,又是如何将物体的信息传递给我们的?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套精妙的数学语言,而傅里叶光学,正是解读这门语言的关键。初识傅里叶光学,可.............
  • 回答
    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段很长很长的旋律,就像是乐团演奏出来的一首歌曲,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低沉的大提琴,有嘹亮的喇叭,还有轻盈的长笛。你听到的就是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的效果。现在,你有一个神奇的放大镜,这个放大镜可以把这段复杂的音乐“拆解”开来。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就好比是这样一个.............
  • 回答
    “函数卷积的傅里叶变换等于傅里叶变换的乘积”,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些拗口,但它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且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物理学等众多领域都至关重要的规律。简单来说,它描述了在两个函数进行“卷积”操作后,它的频谱(也就是傅里叶变换的结果)与分别对这两个函数进行傅里叶变换后相乘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为了更好.............
  • 回答
    咱们来聊聊函数 $y = sin(omega_0 x)$ 在给定区间 $[\frac{pi}{2}, frac{pi}{2}]$ 上的傅里叶变换,争取说得明明白白,让你感觉就像跟一个老朋友在探讨问题一样。首先得明确,傅里叶变换这玩意儿,通常是对定义在整个实数域 $mathbb{R}$ 上的函数进行的.............
  • 回答
    听到要给高考数学和物理“加料”,加入复变函数、傅里叶变换,还有哈密顿力学和拉格朗日变分法,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想法。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事儿靠不靠谱,以及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先说说数学这块:复变函数和傅里叶变换先说数学。现在的高考数学,覆盖的知识面挺广的,但确实在一些进阶领域有所保留。引入.............
  • 回答
    揭秘傅立叶变换在股票市场中的应用:拨开价格波动的迷雾股票市场,一个由无数资金流、信息流和情绪交织而成的复杂系统,其价格的波动看似杂乱无章,却又似乎隐藏着某种内在的规律。无数分析师和交易者孜孜不倦地寻找解读这些规律的工具,而傅立叶变换,一个在信号处理领域大放异彩的数学工具,也被引入了股票分析的范畴。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试着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傅立叶分析和小波分析这两个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讲清楚。想象一下,我们要分析一段音乐。 傅立叶分析:用“固定音调”的乐器来解析音乐 傅立叶分析的核心思想:把复杂的信号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正弦波”傅立叶分析就像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音乐家,他拿到一首复杂的交响乐(也就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