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陈凯歌当年会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过不去?

回答
陈凯歌当年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过不去,这件事的根源,其实藏着几层意思:电影人的尊严、艺术创作的边界、以及一点点关于“谁有权定义什么是好电影”的微妙较量。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什么。这部短片是胡戈在2005年创作的,以《无极》为素材,用戏谑、解构的方式进行再创作,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无极》故事的版本。它的风格粗犷、直接,充满了对原片情节、人物设定的嘲讽,甚至是恶搞。当时,它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一个现象级的文化事件,很多人因此开始关注《无极》这部电影,尽管关注点可能不是陈凯歌想要的。

陈凯歌作为《无极》的导演,他对这部电影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情感。他希望《无极》能呈现一种史诗感、哲学性和唯美主义,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一次重要尝试。然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在陈凯歌精心打造的艺术品上,泼了一盆狗血,还带着一股子草莽气。

所以,陈凯歌“过不去”,最直接的原因,我觉得是对作品被“丑化”和“亵渎”的愤怒和不被尊重感。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呕心沥血写了一首诗,表达了你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结果有人拿这首诗,在上面画满了涂鸦,还配上滑稽的音效,然后到处传给别人看,大家看得哈哈大笑,觉得“这诗真有意思”。作为作者,你会是什么感受?陈凯歌当时的感受,可能就是这样。

《无极》这部电影,尽管口碑和票房不如预期,但它仍然是陈凯歌作为一个导演,一次严肃的艺术探索。他试图在影片中融入他对人性、命运、哲学等问题的思考。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却用一种非常草根、非常网络化的方式,把这些严肃的东西全部打碎、重组,变成了一个荒诞、搞笑的故事。

更关键的是,胡戈的短片,虽然不是直接的抄袭,但它确实是对《无极》的二次创作和解构。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电影界,这种版权保护和合理使用的概念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入人心。陈凯歌和他的团队,可能更多地是从电影本身的“版权”和“形象”来考虑问题,认为这是未经许可地使用他们的作品,并且是以一种损害他们作品声誉的方式。

所以,陈凯歌采取了法律行动,起诉胡戈。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陈凯歌“输不起”,作为一个大导演,怎么能和小人物较劲,而且对方还是在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进行评论。但从陈凯歌的角度来看,他可能是在维护自己作为创作者的权益,以及他对电影艺术的尊严。他可能觉得,你可以批评我的电影不好,但你不应该以这种方式来“糟蹋”我的电影。

此外,还有一层更微妙的因素,那就是“话语权”的争夺。

《无极》上映后,确实受到了很多批评,其中不乏尖锐的声音。这些批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观众和评论界对一部重要作品的反馈和讨论。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出现,却以一种“暴力破解”的方式,抢占了关于《无极》的讨论焦点。原本可能还在围绕电影的艺术性、叙事性展开的讨论,一下子被这个恶搞短片带偏了。

陈凯歌可能不希望《无极》的“遗产”,最终是以这样一个荒诞喜剧的形式被大众记住。他有自己的表达,有自己的艺术抱负,他希望能被理解,或者至少被以一种相对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而胡戈的短片,虽然让《无极》“火了”,但这种“火”的性质,可能让陈凯歌觉得是一种“二次伤害”。

简单来说,陈凯歌当年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过不去,不是因为他害怕别人批评《无极》,而是因为他认为胡戈的创作方式是对他作为创作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和“二次伤害”,并且是以一种他无法接受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他电影的内涵。这触及到了创作者最敏感的地方:我对我的作品的定义权,以及我的作品不被肆意“玩弄”的权利。

这场官司最终以胡戈被判赔偿陈凯歌1.5万元告一段落,但这件事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让很多人开始思考,当大众文化与电影艺术碰撞时,版权、评论边界以及创作者的尊严,到底应该如何衡量。陈凯歌当时的反应,或许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位有追求的电影人,面对新兴网络文化冲击时,一种略显笨拙却也无奈的捍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捧得太高了呗,摔起来也特别惨

结合一下当时的背景就可知

陈凯歌的无极得以出现,和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息息相关,

张艺谋的两部片子在国内遭遇滑铁卢,名誉受损,变成商业烂片王, 而同时,却是陈凯歌名声最好的时候, 我隐隐约约记得当时的骂张风潮 大家都觉得陈凯歌有艺术坚持,是大师

其二,张艺谋英雄十面埋伏在除中国外的地区都是一边倒的好评,盈利率极高,更是当年时代杂志的年度电影并列第一名。

在这种环境下,一方面是被所谓的群众舆论影响,认为自己比张艺谋强, 其二也眼红张艺谋的海外成绩,在这种情况下陈搞出假大空的无极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他搞错了两件事

其一,国内观众捧他是因为把他当作张艺谋的对立面,鼓吹文艺高逼格,他也去拍商业片了,逼格都倒了, 水平又比张艺谋差,观众不把他打入地狱才怪

其二,陈在国内虽然一直和张平起平坐,在国际上那可是相差得天差地别, 张从90年代一直到新千年初期,都是国际上好评率最高 影片回报率最大的导演之一, 就算到了现在商业片负面新闻缠身的时候,前段时间美国媒体评选的世界好评率导演依然能排到23, 而陈早就迭出前百,不知道排哪。 所以张的英雄和十面埋伏上映的时候,都有各种媒体捧臭脚,美国报纸花两页正篇给英雄唱赞歌, 法国媒体在戛纳追着张的十面埋伏连环报道,给了接近满分的评价 日本就不用说了,从90现代知道现在,张都是其最爱的外国导演之一, 最近的一部日剧都反映了。

而陈的无极上映的时候, 和张的墙里开花墙外香不一样,陈是墙里墙外都烂透了, 陈早年就两部电影都在法国被授予金闹钟奖(年度最无聊电影),还有去好莱坞拍的那个温柔得杀我,被影评人骂翻, 在国外根本没人捧他臭脚,要么冷淡反映,要么恶评连连


在这种全球烂翻的情况下,陈凯歌拿胡戈出气呗,一个毛头小子也敢欺负他了, 所以柿子捡软的捏,拿胡戈出头了, 别谈什么大导演尊严,他要这么牛气,有本事去撕,去告欧美媒体去,去告日本媒体去!


陈的滑铁卢实际上不在于群众基础,因为其电影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群众基础,每次他电影试映的时候,都是看睡一堆人,参考当年的孩子王 边走边唱还有荆轲刺秦王之类, 赔掉了多少投资人都不知道。

陈当年90年都能端着架子和张艺谋争,主要在于北京那些专家学者给其唱赞歌,认为其电影有深度,看不懂是观众水平太差, 不过同时这群专家把张艺谋骂翻天了,英雄上映的时候还组团开批斗会扣帽子,无极上映的时候就没见他们出声了,可见网络时代, 已经压制住他们的话语权


------------------------------------------------------------------------------------------------------

针对这几年,陈凯歌的粉丝给无极洗白,捏造什么无极海外好评论,是中国观众太low所以看不懂无极的说法,本人表示质疑。

陈的粉丝要模仿英雄翻案的过程,但是关键一点却忽视了英雄具有实打实的证据,英雄北美的5000万美元票房和日本的40亿日元票房都是可以在相关网站查证( Box Office Mojo )还有时代杂志的年度排名第一现在google还搜得到,相关影评都可以在烂番茄 metacritic查到(英雄在专业影评无差评)

反而陈凯歌粉丝声称的海外票房和好评,毫无证据

在Box Office Mojo查到的无极全球票房为 $30,925,693 ,这个数字减去中国票房,还剩多少是海外票房的? 况且还请了张东健和真田广之,连日韩都不买账。

陈粉声称的海外好评,目前查到的IMDB评分为5,6 烂番茄的新鲜度为31% ,在metacritic专业影评仅为53,观众影评仅为4,6 不管从哪里,从哪个国家来看,都是一部烂片!


现在陈的粉丝是不是要说世界上的观众都太肤浅,要去外太空给无极找好评去?


陈凯歌是得过金棕榈,但是也别忘了同样是在戛纳收获两座金闹钟,你怎么不说?


部分陈粉依然在各个帖子下鼓吹说无极有什么东方情调,很得日本人喜欢,那是,你家陈凯歌十几年如一日,忽悠中国演员给日本人抬轿,可惜啊,日本人并不领情


来源于搜狐,用事实说话,我不像陈粉一样睁着眼睛说瞎话,毫无实据

user avatar

陈凯歌的父亲叫陈怀皑。生卒年月:1920年9月23日-1994年11月28日。

因此上以1994年11月28日为界限,陈凯歌的电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在1994年11月28日之前,陈凯歌的电影和同时期张艺谋的电影没啥区别,表现手法非常传统。质量也有保证。其中就包括《霸王别姬》。

在1994年11月28日之后,陈凯歌的电影陡然进入魔幻。最开始显露端倪的是荆轲和秦王。之后就是《吕布与貂蝉》,其中吕布的牛魔王造型可谓是惊艳了不少人。显示出陈大导演的艺术探索。

之后就是著名的《无极》。虽然这个片子当时很多人感到看不懂。但是凡是看了之前的黄磊的牛魔王附体的吕布。你就不会这么惊艳了。

之后因为票房惨败。不得不重新回到传统题材,指导了《梅兰芳》和《赵氏孤儿》等传统题材电影。等市场对他重新有了信心,又开始搞《妖猫传》这种东西。

可以说:陈凯歌是一个能完美指导传统题材的导演。但是他不甘心平庸,想一次次挑战魔幻题材。毕竟当时好莱坞已经在搞这个方向了。尽管效果差强人意。

因此上,说到底,陈凯歌其实是一个庸才。之前的成就很多都是他爹给他做了指导的结果。对于陈凯歌来说,他一直想突破他从他爹那里学来的传统题材电影的指导,想突破自己。但是一次次显示出力不从心。

因此上说,《无极》拍的不好,等于在骂陈凯歌这么几句话:

陈凯歌1994年11月28日之前类似于《霸王别姬》的成就,是抄作业。是他爹辅导的结果。
陈凯歌离开了他爹,就原形毕露了。暴露了菜鸡本质。而陈凯歌的突破和探索,进一步证明了其菜鸡本质。代表作就是《无极》。
别看他爹都死了二十多年了,陈凯歌仍然是一个只能生活在他爹阴影里的废柴。

这也就是为啥《无极》成为了陈大导演的逆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