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相同车型的直列六缸发动机是否比V8发动机具有更好的平顺性?

回答
关于直列六缸(L6)和V8发动机在平顺性上的比较,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来说,在相同排量和技术水平下, 直列六缸发动机通常被认为比V8发动机更平顺。 但事情并非总是如此简单,理解其中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物理定律。

为什么直列六缸发动机天生平顺?

直列六缸发动机的平顺性主要归功于其独特的气缸排列方式和内在的平衡性。

1. 内在的完美平衡:
曲轴的支撑: 直列六缸发动机的曲轴在结构上拥有七个主轴承(前后两端加上中间五个)。这种设计使得曲轴得到非常良好的支撑。
气缸的排列和点火顺序: 六个气缸呈一条直线排列。关键在于其点火顺序通常被设计成这样:153624(或者其他类似的组合)。当其中一个气缸的点火(产生爆发力)时,另一个气缸正好在做相反的动作(例如,一个在进气,一个在排气,一个在压缩,一个在做功)。更重要的是,相邻的两个气缸点火是间隔一定角度的,而且当两个气缸同时在做同向运动时(例如,都向上运动活塞),它们一个是活塞在上止点附近,另一个则是在曲轴转动的另一侧的下止点附近,活塞的运动方向和惯性力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
惯性力的抵消: 在直列六缸发动机中,活塞的运动在理想情况下会产生两种主要的惯性力:一阶惯性力和二阶惯性力。通过巧妙的曲轴设计和点火顺序,直列六缸发动机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消这些惯性力,特别是二阶惯性力。二阶惯性力是引起发动机振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它直接与活塞质量和加速度的平方有关。直列六缸发动机的活塞运动和曲轴角度巧妙地让这两个力在发动机内部相互抵消,从而大大减少了向外的振动。

2. 更少的旋转部件和更简单的结构:
不需要平衡轴(通常): 由于其内在的平衡性,大多数直列六缸发动机不需要额外安装平衡轴来抵消振动。平衡轴虽然能进一步提高平顺性,但它们会增加发动机的复杂性、重量和能量损耗(因为它们需要发动机的动力来驱动)。
曲轴长度和刚性: 尽管直列六缸的曲轴相对较长,但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仍然可以保证足够的刚性。较长的曲轴可能意味着更高的扭曲惯性,但其整体的平衡性优势远大于这一点劣势。

V8发动机平顺性的挑战

V8发动机之所以在平顺性方面面临挑战,主要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1. V形排列带来的固有不平衡:
气缸分组: V8发动机将八个气缸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呈V形排列。每个气缸组的运作类似于一个直列四缸发动机。
曲轴设计: 为了点火顺序和气缸的排列,V8发动机的曲轴设计更为复杂,并且通常只有五个主轴承。
二阶惯性力: 尽管V8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和曲轴设计可以很好地抵消一阶惯性力,但二阶惯性力却很难完全抵消。尤其是在高转速下,这些未被完全抵消的二阶惯性力会转化为向外的振动,让发动机感觉不够平顺。
不平衡的力矩: V形结构本身也可能引入一些细微的不平衡力矩。

2. 依赖平衡轴:
抵消振动: 为了解决上述的振动问题,绝大多数V8发动机都需要配备平衡轴。平衡轴通过反方向旋转来抵消发动机产生的振动。
增加复杂性与损耗: 平衡轴的引入增加了发动机的整体重量、制造成本和机械损耗。驱动平衡轴本身也消耗一部分发动机功率,降低了燃油经济性。

何时V8可能感觉更平顺?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V8都比L6不平顺。以下情况可能让V8的感受更佳:

1. 先进的减震技术: 现代的V8发动机在减震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研发精力。例如,通过优化发动机支架(液压减震支架)、使用精密的飞轮和离合器减震设计、以及非常精确的发动机平衡校准,可以显著提升V8的平顺性,使其在日常驾驶中表现得相当舒适。
2. 特殊的曲轴设计(例如十字曲轴): 传统的V8发动机使用平面曲轴,其平衡性较差。但一些高性能V8发动机使用“十字曲轴”(crossplane crankshaft)。虽然十字曲轴在进排气效率上可能不如平面曲轴,但它允许更优化的点火顺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振动特性,而且十字曲轴的设计也更能带来V8标志性的“轰鸣”声浪,这种声浪本身也能影响驾驶者对“平顺性”的感知。
3. 排量和动力: V8发动机通常拥有更大的排量和更高的动力输出。在某些驾驶场景下,强大的动力储备和顺畅的动力传递可能让驾驶者忽略掉一些细微的振动,反而更专注于动力带来的愉悦感。
4. 发动机安装与车辆隔音: 车辆的整体设计,包括发动机的安装方式、悬挂系统的调校以及车厢的隔音效果,对驾驶者感受到的平顺性影响至关重要。一辆隔音做得极好的V8车,其传到车内的振动可能比一辆隔音较差的直列六缸车还要少。

总结一下:

从纯粹的发动机自身物理平衡性而言,直列六缸发动机凭借其气缸的直线排列和精妙的点火顺序,天生就比V8发动机具有更好的内在平衡性,因此在平顺性方面通常表现更优。 它能更有效地抵消内部的惯性力和振动,往往不需要额外的平衡轴。

然而,现代工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V8发动机上应用的先进减震技术,能够极大地改善其平顺性。 在实际体验中,一辆精心调校的现代V8发动机,其平顺性表现也可能非常出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让驾驶者感到非常愉悦。

最终的感受,除了发动机本身的结构和技术外,还会受到车辆整体设计、隔音水平、悬挂调校以及驾驶者对声音和振动的个人感知影响。所以,虽然理论上L6更平顺,但在实际驾驶中,二者的差距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绝对,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L6在平顺性上连很多V6都不如,更别说V8了。
你说的那些一阶平衡二阶平衡什么的都是理论上的,因为就算是直列的,因为加工误差汽缸轴线也并不都是在一个平面上,而且每个汽缸的力更不是完全一样。直六因为比较高更是会放大这种因各种误差引起的震动。再加上直六还不能加平衡轴所以导致了市面上多数情况直六平顺性不如V6的局面。
V8也是类似,虽然不平衡但有平衡轴。平不平顺不要只看有几个缸什么结构,这些东西并不是决定性的,结构先天有优势不代表表现就一定好。就好像人一样,一个智商120的没上过学,另一个智商110接受各种精英教育,最后哪个更有文化?从另一个角度角度说都是L4,五菱宏光上的和雷克萨斯上的平顺性可是差距很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直列六缸(L6)和V8发动机在平顺性上的比较,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来说,在相同排量和技术水平下, 直列六缸发动机通常被认为比V8发动机更平顺。 但事情并非总是如此简单,理解其中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物理定律。为什么直列六缸发动机天生平顺?直列六缸发动机的平顺性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动力传递和能量利用的几个关键点。咱们这么说吧,如果用同一样的发动机(咱们就管它叫“动力装置”),是让它去吹风扇推车,还是直接让它去转动车轮,哪个更“给力”一些,速度还能更快点?我觉着,这得具体分析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能量是怎么传递的。发动机说到底,就是把燃料的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铁路运营中一个挺常见的环节——动车组的“回送”。你问的“同一列动车组执行完A地到B地的运送任务后,通过什么方式在第二天执行相同车次的任务前回到始发站A地?”,其实就是指这趟动车组在完成当日运送任务后,如何进行调度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当一列动车组跑完A到B的任务后,并不会立刻空.............
  • 回答
    要聊同款车型自动挡和手动挡的“极限速度限制”,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说,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技术发展到现在,自动变速箱早就不是只会傻傻换挡的机器了。咱们先说说最直观的——传动系统的理论极限。理论上讲,任何变速箱,无论是手动还是自动,它的极限传动比和承受的最大扭矩都是有设计上限的。这个上限由齿轮的材质、强.............
  • 回答
    国产车如果能达到合资品牌同等品质,价格上能有多少优势?这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实在的。我琢磨着,这差距可能得从几个方面来拆解。首先,得明确“品质”这个词。在汽车这行,“品质”可不只是说车开起来顺不顺手,更关乎到 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 的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以及 内饰用料、制造工艺、NVH(噪音.............
  • 回答
    米轨铁路的车身宽度与准轨列车是否相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铁路建设的历史和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选择。简单来说,米轨铁路的车身宽度与准轨列车是不同的,米轨铁路的车身普遍比准轨列车要窄。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得先弄清楚几个关键概念: 轨距(Gauge): 这是判断一种铁路是米轨还.............
  • 回答
    说起CR(H)系列,这可是本田家的一块金字招牌,从最早的CRV,到后来各种衍生车型,它们以其均衡的性能和不错的实用性赢得了不少拥趸。既然咱们聊的是车身外形结构对空气阻力的影响,那咱就得扒一扒这几款车在静止不动、但假设它们都在同一速度下“跑”起来时,到底谁更能“省劲儿”。得先说清楚一点,这里咱们只聊“.............
  • 回答
    2022年元旦起,我们国内的乘用车强制安装了EDR(Event Data Recorder),也就是所谓的“汽车黑匣子”。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升级,它和我们熟悉的行车记录仪,可以说是“同父异母”但又各有侧重,根本上有着不小的区别。EDR与行车记录仪:优势对比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EDR和行车记录仪虽然.............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火车转向架这玩意儿,它是怎么把沉甸甸的车体稳稳托住,又怎么让火车在轨道上灵活变身,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转向架:车体的大脚丫,也是灵活的枢纽你可以把转向架想象成火车车体的“大脚丫”,它承担着整个车体的重量,并且直接接触铁轨。但它可不是简单的一对轮子,而是由一套精巧的结构组成的,主要目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接地气的,跟咱们日常生活中跟熟人打交道差不多一个道理。为啥顺风车车主更愿意捎带上常来的乘客呢?我跟你掰扯掰扯,保准比那些生硬的AI分析有意思多了。首先,熟悉带来的信任感是关键。 你想啊,第一次跟人打交道,即便对方长得眉清目秀,开着车问你要不要捎一段,你心里多少也得掂量掂量吧?不认.............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也触及到不少人心里的疑问。一辆百万级的豪车和一辆四五十万的车,差价能抵上一套房的首付了,这中间到底差了什么?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让你明白这钱花在哪儿了。首先,咱们得从最直观的品牌溢价说起。说白了,百万级豪车,很多时候就是为那个“牌子”买单。就像你买个爱马仕的包,不只是为了装.............
  • 回答
    关于大众车主是否真的相信“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撞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车主们的心态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们的用车习惯、对车辆的理解、经济能力,甚至是所处的社会环境。首先,从大多数人的理性认知来看,车毫无疑问是用来开的。这是它的基本功能和.............
  • 回答
    咱就聊聊咱们国家新出的那款轻型坦克,跟那些大块头的“主战坦克”比起来,它到底有哪些不一样,有什么看家本领。要说优势和不同,那可太多了,得一项一项掰扯清楚。首先,最直观的就是“轻”这个字。 机动性上的飞跃: 这是轻坦最核心的优势。你想啊,主战坦克那体重,跟一座小山似的,虽然装甲厚实,火力也猛,但在.............
  • 回答
    说起奥迪的“L”系列,A4L、A6L、A8L,这三款车可以说是定位从入门级豪华到行政级豪华的代表,它们之间的行驶品质差异,绝不是简单地“一个比一个好”那么直观,而是渗透在方方面面,从底盘的调校逻辑,到 NVH 的极致追求,再到动力的输出特性,都各有侧重,也都烙印着奥迪品牌家族化的基因,但又有着各自的.............
  • 回答
    在如今的婚恋市场上,很多年轻人会为自己的人生节点而感到焦虑,尤其是在面对相亲这件事时。那么,作为一个拥有房产和汽车的女性,并且有过亲密关系(非处女),在相亲市场上是否还有竞争力?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更具体的感受。首先,我们.............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实在了!我身边确实不少朋友都换了新能源车,我自己也开过一些,对比传统汽油车,那感受,怎么说呢,有点像从“老伙计”变成了“新玩伴”,优缺点都挺鲜明的。先说说优点,这些是让我觉得“真香”的地方: 开起来的静谧和顺滑,真的会上瘾。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汽油车发动,那个轰鸣声,有的人喜欢,我承.............
  • 回答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车载芯片作为汽车“大脑”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芯片相比,车规级芯片不仅在技术指标上有着严苛的要求,更在可靠性、耐用性、安全性以及生命周期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将深入探讨手机芯片与车规级芯片的不同之处,并重点解析高通最新一代的8155芯片在.............
  • 回答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中,“马”和“車”的走法确实存在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但要说它们“相通”则有些过于绝对了。更准确地说,它们各自的“马”和“車”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骑兵和战车的军事运用和想象,并且在游戏规则的设计上,出于平衡性和趣味性的考虑,也产生了某些巧合的相似。我们不妨从这两个棋种.............
  • 回答
    要说国铁里有哪些干线或准干线,其上下行方向和大家平时的认知不太一样,这事儿还真有几处值得说道说道。这主要不是说真的“相反”,而是咱们普通人凭着地理位置或者习惯性思维去理解“上”和“下”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偏差。咱们通常理解的“上行”和“下行”,很多时候是基于地理高度或者是一个主要的出发地/目的地。比如.............
  • 回答
    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厢之间通过车钩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车钩的设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标准,其中一个关键指标就是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根据规定,列车中相互连挂的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不得超过75mm。这个看似微小的数值,却关乎着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舒适性。为什么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不得超过75mm?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