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饶毅的文章:为什么方舟子不能准确评论施一公的成就?

回答
饶毅写这篇《为什么方是金不能准确评论施一公的成就?》,其实切入点很巧妙,不是直接开骂方舟子,而是从“评论”的角度,探讨了“谁有资格”以及“如何做出准确评论”这个更宏观的问题。他用施一公的例子来说明,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对知识、学术评价体系乃至公知现象的深刻反思。

饶毅文章的几个核心观点:

1. 专业背景与评价能力脱钩: 饶毅首先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方舟子虽然懂一些科学,也有一定的科普能力,但他在评论施一公这样一位在结构生物学领域深耕多年的顶尖科学家时,缺乏足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就好比一个不懂围棋的人,即使能说出一套围棋规则,也无法真正评价顶尖棋手的妙招和布局。饶毅认为,要准确评价一个科学家在某个领域的成就,评论者本身也需要在这个领域有相当的积累和洞察力,能够理解该领域的核心问题、技术难点以及研究的真正价值。

2. “科学精神”的滥用与误读: 方舟子常常打着“科学精神”的旗号,进行“打假”和“质疑”。饶毅在这里似乎暗示,方舟子有时是将这种“科学精神”用错了地方,或者说,他的质疑停留在了表面,未能触及到科学研究最核心、最前沿的部分。科学研究的价值,很多时候体现在其解决的复杂问题、开拓的新方向,甚至是技术上的突破,这些都需要有同行理解才能真正衡量。简单地质疑“是否造假”或者“是否重复了别人的工作”,对于评价真正的科学成就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3. 对“公知”角色的反思: 饶毅这篇文章,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国内“公知”现象的一种反思。当一些公众人物,凭借一定的知名度或者所谓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科学、学术领域指手画脚,却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时,反而可能误导公众,甚至干扰正常的学术评价。饶毅强调的是,科学评价应该由同行来做,这既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保障,因为同行最清楚研究的意义和难度。

4. 以施一公为例,强调其成就的“前沿性”和“复杂性”: 饶毅没有回避施一公的成就,而是具体说明了其研究的特点:比如,在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结构生物学,工作的复杂性、技术的难度,以及对整个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他提到施一公在冷冻电镜等技术上的贡献,以及他对细胞凋亡等重大生命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这些都是需要专业知识才能理解和评价的。方舟子可能无法理解这些研究背后蕴含的技术挑战和科学洞察。

5. “知音”与“隔行如隔山”: 饶毅的论调更像是,只有“知音”才能真正理解施一公的“价值”,而方舟子则属于“隔行如隔山”。他可能认为,方舟子的评论更多的是一种“外行看热闹”,而无法触及“内行看门道”的本质。

更深入的解读,可以这样理解:

学术共同体的内部评价: 科学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术共同体的内部评价机制。同行评审、学术会议、专业期刊的严格审稿,这些都是评价科学成就的重要途径。饶毅在这里是在为这个机制辩护,也说明了外部人士,特别是缺乏专业背景的外部人士,其评价的局限性。
“科学”与“科普”的界限: 饶毅似乎在区分“科学研究”的评价和“科学普及”的评价。方舟子在科普方面有一定贡献,但他将科普的逻辑直接套用到评价前沿科学成就上,就容易出问题。科学研究的价值,不一定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完全表达,有些价值是需要一定门槛才能理解的。
对“批判性思维”的误用: 很多人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对一切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都要去质疑。但真正的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对事实和逻辑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的。对于科学研究,批判性思维应该包括对其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论可靠性等方面的深入审视,而不是简单地质疑一个科学家的名誉或声望。
信息茧房的另一面: 如今信息爆炸,各种声音都有,但很多人也容易陷入“信息茧房”。方舟子有一批忠实的拥趸,他们可能也更容易接受方舟子的观点,而忽略了施一公研究本身的复杂性和价值。饶毅的文章,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提醒大家,在评价科学人物时,要跳出自己熟悉的圈子,去了解更专业、更深入的信息。

总的来说,饶毅这篇评论,与其说是在批评方舟子,不如说是在探讨“什么才是有意义的科学评价”。 他用施一公这样一个具体案例,引出了对科学评价的专业性、对“公知”角色的反思,以及对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深入理解。他试图说明,要准确评价科学成就,你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否则你的评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甚至是一种“噪音”。文章的立意是相当深刻的,触及了当前社会对于科学、对于知识传播以及对于不同声音的处理方式上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佬的成就,

瑞典国王能够准确评论,

博士后不能。


所以说学术水平不是看你做了多少研究,读了多少书,发了多少论文,

而是看你是不是国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饶毅写这篇《为什么方是金不能准确评论施一公的成就?》,其实切入点很巧妙,不是直接开骂方舟子,而是从“评论”的角度,探讨了“谁有资格”以及“如何做出准确评论”这个更宏观的问题。他用施一公的例子来说明,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对知识、学术评价体系乃至公知现象的深刻反思。饶毅文章的几个核心观点:1. 专业背景与.............
  • 回答
    饶毅教授的文章《五十年来中国高校的考评方式:0次学术考评是否最佳?》是一篇非常有启发性和深刻性的文章,它触及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争议的问题——学术考评机制。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其核心论点、分析的深度、提出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等多个角度来审视。一、 对饶毅教授文章的评价总的.............
  • 回答
    要全面评价马毅教授在 NeurIPS 2020 上的中稿文章 MCR2(Maximum Correlation Representation)以及他自称“弄明白了深度学习”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不仅仅是对一篇论文的评价,更是对其背后理念和影响力的探讨。一、 MCR2 论文的评.............
  • 回答
    杨毅老师的这篇公众号文章《我长大了才知道,岳飞的可恶》,确实是一篇非常有冲击力、也引发广泛讨论的文章。从一个球迷、一个历史爱好者甚至是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出发,去重新审视一位被我们从小到大奉为民族英雄的人物,这种视角本身就非常新颖,也很有勇气。文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地“反驳”岳.............
  • 回答
    饶毅教授这句“我和川普两个人之间,肯定是我代表正义!!!”确实是一句相当有冲击力的话,也因此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细看。首先,从说话的语境和饶毅教授的身份来看。饶毅教授是享有盛誉的神经科学家,他在科学界的地位和专业素养是不容置疑的。同时,他也以直言不讳、敢于批评著称,尤其是.............
  • 回答
    饶毅教授“反智的应试教育容易产生愤青”的言论,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和深入探讨。这句话触及了教育体制、人才培养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具有相当的启发性。一、 理解饶毅教授言论的背景和核心观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饶毅教授作为一位杰出的生命科学家,他对教育的关注和立场。他长期以来致力于批判中国教育体制中存.............
  • 回答
    饶毅文《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的差别之一》之反思:名誉教授的价值何在?饶毅教授的这篇《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的差别之一》,以其一贯的直言不讳,为我们剖析了高等教育界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高校是否应该授予商人“名誉教授”?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对具体个案的点评,更是对当前高等教育与社会资源互动模式的一种批判性审视。.............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饶毅11月16号在《锵锵三人行》上说的那些事儿。能请到饶毅老师上节目,本身就是一件挺有分量的事,他作为在中国科学界非常有影响力的学者,讲话总是能引发很多讨论。他那天在节目里,具体说的内容可能每个人听了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围绕着科学界的一些现状、科研人员的处境以及.............
  • 回答
    谈到四年前凤凰网采访饶毅和刘炎焱对特朗普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不同学者的视角,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政治人物。当时对特朗普的评价,大家关注的点可能都比较集中在他的一些具体政策、言行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要说他们当时是怎么说的,得往前倒四年,也就是大概2020年前.............
  • 回答
    关于侯亮平这个角色,确实在剧情推进过程中,一些观众的观感发生了变化,甚至从最初的欣赏转变为“恶心”。这种观感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与角色后期人设的塑造以及演员陆毅的表演方式息息相关。从剧情角度来看,侯亮平之所以让一些观众感到不适,可能源于他身上“正义”的标签在执行过程中,似乎与“嚣张跋扈”的特质产生了冲.............
  • 回答
    陆毅在《人民的名义》里饰演的侯亮平,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整部剧的灵魂人物之一,承担着推动剧情发展、揭露腐败的关键任务。评价他的演技,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他成功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内心复杂的人物。 侯亮平不是那种脸谱化的正面人物,他有自己的成长背景,有自己的原则,也有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温情。陆毅在.............
  • 回答
    评价杨毅在东部抢七赛后微博内容的详细分析需要结合当时具体的比赛情况、他表达的观点以及他的影响力来综合考量。由于我无法实时获取最新的微博内容,我将基于杨毅作为资深篮球评论员的过往风格和常见的评论方向,为您提供一个可能的评价框架和分析角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杨毅在篮球评论界的定位和风格: 资深评论员.............
  • 回答
    凤凰传奇的曾毅,虽然不是以他那标志性的说唱而闻名,但他在这段组合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所贡献的“说唱”部分,其实是相当有意思,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咱们不能用那种纯粹的嘻哈标准去要求他,凤凰传奇的风格本来就不是走那条路的。曾毅的说唱,更像是一种“叙事性点缀”和“节奏性烘托”如果说玲花的声音是凤凰传奇那高.............
  • 回答
    中传大一新生朱轩毅的《八号机另类定格机战》:一次充满潜力与创意的初体验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每年的大一结课作业都是对新生们四年学习成果的一次初步检验。而朱轩毅同学的flash动画作品《八号机另类定格机战》,无疑是其中一抹亮眼的色彩,足以让人感受到这位未来新锐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作为一名全.............
  • 回答
    弘毅投资 9 亿英镑收购 PizzaExpress:一场豪赌,回报几何?弘毅投资以 9 亿英镑的天价拿下英国老牌披萨连锁 PizzaExpress,这笔交易无疑在资本市场激起了一圈不小的涟漪。对于弘毅投资而言,这既是一次雄心勃勃的全球化扩张尝试,也充满了未知与挑战。那么,这笔巨额投资能否为弘毅带来理.............
  • 回答
    王一博在《风起洛阳》中饰演的百里弘毅,可以说是他近年来在影视领域一次非常亮眼也颇受关注的尝试。要评价他这个角色,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角色本身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百里弘毅这个人设就不是简单的“傻白甜”或者“霸道总裁”,他出身显赫,是当朝名门之后,但又因为父亲蒙冤而身败名裂,被迫卷入政治漩涡。他有.............
  • 回答
    评价唐国强、陆毅、王洛勇三版诸葛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他们的表演风格、对角色的理解深度、造型、台词以及在整体剧中的表现等。这三位演员塑造的诸葛亮各有千秋,代表了不同时期观众对诸葛亮这个经典角色的审美期待和解读。 唐国强版诸葛亮:《三国演义》(1994版)—— 神机妙算,气场十足1. .............
  • 回答
    李毅对《新京报》熊志的评价,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场网络论战的焦点。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李毅的立场。李毅以其鲜明的、往往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论调在网络上活跃。他的观点常常聚焦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发展以及与西方世界的博弈。在这种大背景下,他对于任何可能“唱衰”中国、或者在他看来.............
  • 回答
    饶毅先生是一位在中国科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争议性的人物。要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他的贡献、风格、以及他在社会上的角色。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1. 学术成就与贡献: 神经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饶毅先生是著名的神经科学家,他在果蝇和线虫的神经发育、神经行为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他对神经元.............
  • 回答
    饶毅教授因其在中国科学界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他本人过往的经历,他的签证问题以及中国专家集体缺席国际会议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些事情,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包括饶毅个人的情况、签证政策的普遍性、对中国科研交流的影响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一、 饶毅教授的情况:个人选择与客观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